當初,袁常援助劉協用的就是這個口號,大家也都把這話當成一句口號。誰能想到,袁常竟然在這大殿之上說出這句話,不由得為劉協捏一把汗。

當然,他們擔心的物件不是袁常,而是劉協。

這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話在君權強盛之時,自然是沒有市場的,誰說誰死。但是,現在君權勢弱,袁常這句話說出來,劉協卻是奈何不得他。可是,這句話偏偏讓人聽了很窩火,一旦劉協沒能忍住,跟袁常爆發衝突,那麼,吃虧的肯定不會是袁常。

所以,百官們自然是擔心劉協,心中暗自想著劉協要忍住。

顯然,經過董卓、李傕和郭汜等人的挾制事件,劉協的心性還是有得到提升了。對於袁常這樣的話,他並沒有當場爆發,臉上反而還掛著毫不在意的笑容,問道:“幽州牧,不知此話怎解?”

袁常長揖一禮,朗聲說道:“陛下,自有先秦一統中原以來,我中原的敵人便已經轉變為北方遊牧民族。自先秦開始,匈奴便一直為禍,雖然他們已經被我中原人給趕到漠北之地,然則,他們卻始終沒有忘記入侵中原。如今,在匈奴曾經的地面上,又有鮮卑一族崛起,他們同樣是遊牧民族。陛下當知道,遊牧民族逐草而生,不事生產,在他們眼中,我們中原人就是他們的糧倉。雖然因為我中原兵強馬壯,北方的遊牧民族從未深入過,但是,若是有朝一日我中原兵力疲弱之時,又當如何?故而,對待這樣的敵人,自當如秋風掃落葉般施以雷霆手段。北方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沒有耕種糧食,而我們中原則以耕種為主,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存習俗,除非能夠將他們轉變成我們的子民。否則,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始終存在。因此,微臣以為,當遷都幽州,加強幽州、幷州、涼州等地防禦,加固長城,以御北方敵人。若有必要,可揮兵北上,徹底將北方遊牧民族納入我中原版圖。”

劉協點了點頭,似乎贊同袁常的話,不過,他又說道:“幽州牧所言,朕亦知曉,故而對待北方的敵人,自先祖開始,便從未放鬆過警惕。只是,誠如幽州牧所言遷都幽州是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即便是在洛陽,難道就不能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了?”

“陛下說的不錯,在洛陽同樣能夠抵禦北方遊牧民族…”

袁常話音一頓,目光環視一圈,接著說道:“但是,陛下也知道,北方遊牧民族乃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在我中原五、六歲的稚兒還在玩著泥巴時,與他們同齡的北方遊牧民族已經趴在馬背上賓士於大草原了。一旦北方敵人入侵我中原,訊息從北方傳到中原之時,他們或許都已經回去了。唯有將都城定在幽州,可隨時監視北方遊牧民族的動態,才能及時傳達命令,可保我中原不被北方遊牧民族侵犯。”

匈奴為何能成為大漢的強敵,便是因為他們人人皆為騎兵,來去如風,中原少馬,無法大規模組建騎兵來抵抗。如霍去病進攻匈奴,也是因為文景之治時留下的殷實家底,生生的用步兵和財力把匈奴給耗死。而把匈奴給耗死之後,漢武帝中後期國力也開始衰敗,若非漢武帝還算是個明主,及時的改變策略,怕是不等王莽出現,大漢就已經消亡了。

從機動性這一方面來說,確實是定都在幽州,更有利於應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對於這一點,大殿之中的百官們沒有人有反對意見。當然,不反對這樣的理由,卻並不代表他們就贊成遷都幽州的意見。

時任光祿勳議郎的吳碩上前一步,說道:“幽州牧,若是遷都幽州,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一旦中原生變,又當如何?”

光祿勳議郎從品級上來說不過是七品下的級別,比之縣令還不如。不過,光祿勳議郎是個特殊的職位,一般擔任的人都是機智能辨,在皇帝有詢問之時能夠及時回答的人才。議郎在平日裡也沒什麼作用,屬於比較閒的一種職位。吳碩雖然品級低,自小被人冠以神童稱號,自認為是不用懼怕袁常這個幽州牧的。況且,從他自身的利益考慮,他自然也是不贊成遷都的提議。

袁常瞟了他一眼,淡淡問道:“閣下何人?”

“本官忝任光祿勳議郎,吳碩是也!”吳碩頗為自得的報上自己的官名,作為機敏才智之人才能勝任的職位,吳碩覺得自己有資本自豪。

“嘁!”

袁常忍不住嗤笑一聲,終於知道這廝是何人。

說起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行為過分,引得百官不滿,才有董承等幾人聯合起來誅曹的行動。他們的行為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做法卻有些讓人可笑。既然大家志同道合,一起聯合消滅曹操,還用得著用血寫上自己的名字保證自己的意志?這樣做,看似將大家綁在了一起,卻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彼此的不信任,才要有這樣的保證。若是彼此信任,大家說一聲就是了,還要寫什麼名字,最終因為董承的事情,把所有人都暴露出來,而後被曹操給一鍋端了。而吳碩,也就是參與此次事件的其中一人。這些人連這樣機密的情況都想不到,可見也就是一些只會說,卻做不好的嘴強派。

袁常威嚴的看向吳碩,寒聲說道:“吳議郎,陛下寬仁對待天下百姓,讓他們吃飽飯,穿暖衣,何來的變故之說?莫非百姓覺得造反好玩,平白無故的就跳出來造反?百姓們之所以會造反,也多是因為朝廷之中有太多如你這般只會用嘴說,卻無任何實際行動的大臣,才會讓陛下的寬仁無法讓百姓感受到,才會在有心人的挑動之下造反。”

“你…”

吳碩被袁常一番話給說的差點吐血,手指著袁常,氣的渾身顫抖,卻不知道如何反駁。正如吳碩的官職一樣,他的作用就是用嘴巴說,真讓他有實際的行動,怕是還真沒有。所以,他也無力反駁袁常的話,即便他素來機智能辨,此時也感到了無力。

袁常不再搭理吳碩,看向劉協,朗聲道:“陛下,如此等只會嘴巴說話,而不會實際行動的官員,放在臣的幽州,輕則丟官去職,重則斬首以儆效尤。若是治理天下靠這等人,何時可伶百姓安定?也正是朝中這等人過多,才會讓陛下的江山變得如此。”

袁常殺氣騰騰的話語才讓一眾大臣們驚醒,袁常如今可是掌控一州之地的州牧。而且,袁常此前的一些作為許多大臣也都知道,聯合袁紹攻打幽州,並且成功之後坐穩幽州牧的位置;其後,又出兵高句麗,愣是把高句麗一國之地變成幽州的一個省,可見袁常的手段。當然,他們不知道袁常自出道以來,斬殺順天盟成員無數,否則,怕是更要嚇得膽戰心驚了。想到這裡,原本還想跳出來反駁袁常的大臣們也不敢說話了。

不過,作為吳碩的好友,新任的衛將軍、國舅上前,道:“幽州牧此言過矣,吳議郎應對的皆是國之大事,此等小事,又何須親自動手?”

“可笑!”

袁常卻是一點面子都不給董承,逮著就噴,怒斥道:“若是天下百姓的事是小事,那還有何事算得上大事?連百姓疾苦都不知道,提出來的建議又能好到哪裡去?敢問衛將軍,迄今為止,議郎之職於國於民有多大作用?”

“這…”

董承頓時無言以對,說實話,議郎這個職位從設立之初,到如今,提出的建議還真沒幾個是對國家有大作用的。擔任議郎之職的大臣,多是有神童稱號的人,被朝廷重用,沒有體會過百姓的生活,他們的策略也多是聽起來很美好,實際操作起來就沒卵用的策略。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因為議郎之職是為了體現朝廷對人才的重視,所以也從來不曾取消過,一直都存在著。

劉協見自己愛妃的老子被袁常怒懟,連忙出言,道:“幽州牧,吳議郎亦是忠於朝廷的大臣,雖然對百姓疾苦不是很瞭解,但是,他的策略多是利於百姓,幽州牧無需過於嚴苛。當然,正如幽州牧所說的,朕若是善待天下百姓,百姓自當會愛戴、擁護於朕,又豈會無故造反?若是有百姓造反,說明是朝廷做的不夠好。”

“陛下寬仁,臣等敬服!”

百官見劉協這麼說,也連忙站出來稱讚,從而中止袁常的戰鬥狀態。

隨後,曹操也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為幽州牧所言甚善,或許遷都幽州,亦不失為一個好提議。”

曹操這麼說,殿中的大臣們頓時都感到了驚訝。

最初提出遷都的是曹操,那麼,曹操自然是指望劉協遷都到兗州去,那裡是曹操的地盤,最大的贏家無疑是曹操。然而,如今曹操卻是站出來支援袁常,局面瞬間就讓人覺得有些詭異了。同樣作為掌控一州之地的大佬,曹操自然是不用懼怕袁常,可是他為何要出言支援袁常呢?若是曹操和袁常對立,他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如今,作為洛陽城中勢力最強的兩位大佬保持一同的意見,百官們似乎就無法反駁了。

當然,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曹操,若是瞭解的話就不會這麼想了。而袁常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直言遷都幽州,因為他相信在聽了他的理由之後,曹操有很大的可能支援他。

如今,事實證明袁常的想法沒錯。

歷史上的曹操在劉協遷都許昌後,掌控了帝王的生死大權,自信心才漸漸的膨脹,最終走上了不歸路。然而,現在曹操還沒有經歷過那個階段,所以,並不一定堅持要遷都許昌。正如有的人不想當皇帝,但是,在當過皇帝之後,體驗過了那種掌控天下所有人生死的權利之後,才會對這個位置念念不捨。就說劉協,他此前是陳留王,後來因為董卓的原因當上了皇帝,現在讓他拋棄皇位繼續去當他的陳留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曹操自身也是力主打擊北方遊牧民族的積極分子。

歷史上的曹操在擊敗袁紹勢力,奪取冀州、幽州等地之後,並沒有南下找劉表他們的麻煩,反而遠征烏丸。當時的烏丸國力日強,屢屢侵犯中原,曹操不等一統天下便去搞定北方遊牧民族,顯然,他在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上,與袁常一樣。若是換成其他人,估計會想著先解決中原的一統問題,再去考慮別的。偏偏曹操不這麼做,反其道而行之。並且,因為曹操這樣的舉動,使得北方有了長達百年的安定,且在曹操對付孫劉勢力之時,還因為迫於曹操的壓力,出兵相助。別看只是百年時間,有的家庭都可以經歷四五代了。在歷朝歷代,都少有這樣的功績。即便是漢武帝時期,匈奴被重創也不過是數十年的穩定,而且,其中還多有和親的因素在內。

基於這一點的認識,袁常力主遷都幽州,以便對抗北方遊牧民族,曹操才會支援。換成其他任何理由,曹操怕是都不會同意。

劉協內心極為不平靜,感覺自己是在被袁常和曹操二人逼迫。不過,他也沒有爆發,而是說道:“如今幽州牧和兗州牧都認為遷都幽州可行,顯然是不錯的提議。不知眾位愛卿可還有其他意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是,如今面對袁常和曹操二人聯合的意思,一般的大臣都不敢站出來說話了。而有資格說話的也就寥寥數人,董承已經被反駁的無話可說了,楊奉似乎也被震懾住了,三公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張喜似乎也都認可了這個意見,自然也沒有站出來反對。如此一來,似乎遷都幽州便無可爭議了。

“看來大家的意見都一樣了,諸位愛卿能同心同德,朕心甚慰。”

劉協口中說著稱讚的話,內心卻是揪的緊緊的,強忍著壓抑的內心,道:“今日朝會的時間有些久了,諸位愛卿皆是朕之股肱之臣,且都回去用膳,遷都幽州一事,且明日再議!”

“退朝!”

隨著太監的喝聲,劉協沒有任何停留的離開了大殿。楊彪等幾人對著袁常和曹操頷首示意一番後也走了,其餘大臣看著袁常和曹操二人沒動,卻是不敢有任何動作。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