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以為遷都之事不可!”

曹操話音才落下,董承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可見他是早有準備。當然,董承原先反對的物件是袁常,畢竟袁常來援助劉協,打的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口號,意圖讓劉協遷都到幽州。所以,董承和許多大臣都在暗中聯合反對遷都之事。誰知道,袁常沒提出來遷都的事情,反而是曹操提出來了。不過,只要是袁常或者曹操其中任何一個人提出來的,他們都必然會反對。

若是在和平年代,君王權勢威盛的時候,誰敢提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麼一個口號,必然是死無葬身之地。畢竟聽這話的意思好像是在詛咒自己的江山不穩固,也在詛咒帝王生死。然而,如今君弱臣強,這話自然不會遭到朝廷的打擊。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急切,董承沒有向劉協請示,當下便高了聲罪,隨後接著說道:“陛下,洛陽乃是光武皇帝龍起之地,有上天福澤,而今更有祖先庇佑,豈可隨意遷都。故而,臣以為,遷都之事不妥。”

“臣等附議!”

有半數的大臣站了出來,反對曹操遷都的說法,支援董承的言論。

當然,遷不遷實際上跟其他原因沒有任何的關係,之所以會引來如此大的反應,關鍵原因還是因為利益。

既然曹操提出來遷都,那麼,肯定是遷往曹操的屬地。若是到了曹操的屬地,大家的身家性命還不是由曹操說了算。而唯有在洛陽,他們才有自主權,不會受到曹操的壓迫。因此,為了他們自己著想,他們必然不會同意遷都的提議。

曹操顯然早就預料到眼下的情形,此刻也不慌亂,不緊不慢的說道:“陛下,關中一帶近些年皆有災禍發生,不說糧食的問題是否能夠解決。一旦黃河再次奔騰,誰能保證洛陽城不會因此而陷入困境?此外,關中一帶多有地龍翻身之事出現,誰又能保證下一次出現這等情況的不是洛陽城?高祖建立漢朝之時,定都長安城,歷經二百餘年,其後有王莽之亂,光武皇帝中興漢室,定都洛陽城,漢室再次繁盛二百餘年;而今,各種災難的出現,顯然是說明了洛陽城已經不是上天福澤之地,即便陛下先祖有心,怕是也無力庇佑後世子孫。因此,微臣以為,如今唯有遷都,或許能夠改變當前的情況。”

“兗州牧此言不然!”

此時站出來之人卻是原太常御伍昌,如今新任的太常。

所謂太常,主要的職責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吉凶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鐘鼓等威文物的官員。作為新上任的九卿之一,伍昌似乎要燒一燒火,而他的第一把火卻是對準了曹操。

只聽他朗朗說道:“上天降下災難懲罰,乃是此前因為有賊子作亂。如今董卓賊子已經授首,李傕、郭汜等賊子逃亡,陛下重掌大權,正是百廢待興之時,當坐鎮洛陽城,我等身為臣子應當與陛下共同努力興復漢室,豈可隨意改變光武皇帝定下的都城,此乃大不敬的行為,又豈會得到上天的庇佑?”

“此言在理!”

“伍太常怪不得能夠得到楊太尉他們的看重,卻有真知灼見。”

“沒錯,我等當與陛下共建盛世,豈可逃避。若是如此,一旦發生災難,地方官員豈不是都可以用這樣的理由來逃避。”

“是極,遷都之法不可行!”

伍昌把這些年發生的災難都歸咎到董卓、李傕他們身上,很好的將災難的源頭給轉移了。如今這些罪魁禍首不在了,作為光武皇帝劉秀選定的都城,必然是風水上佳之地,若是放棄這樣的都城,劉協的祖宗又怎麼會庇佑他?

“哼,可笑!”

曹操獨自對抗這些大臣,卻是怡然不懼,威嚴的雙眸掃過一眾大臣,朗聲說道:“若是按照伍太常的說法,日後再有災難發生,豈不是說朝中還有賊子存在?敢問伍太常,你所說的賊子是何人?是本州牧,還是幽州牧?”

“兗州牧,本官並無此意!”

被曹操充滿攻擊性的目光一掃,伍昌有些脊背發涼,連忙解釋了一句。作為一個尋常的大臣,又豈能扛得住曹操的威懾目光。況且,曹操還把袁常給拉上了,伍昌一個回答不慎,怕是要得罪人,不管是袁常還是曹操,伍昌自忖都無力對抗。

曹操冷冷一笑,目光掃過其他反對的大臣,再次說道:“既然伍太常認為朝中並無賊子,那麼,一旦再有災難發生,且正好發生在洛陽城之時,又當何解?況且,到了那時,陛下的安慰誰人能夠負責,是董承將軍你能負責?還是伍太常你能負責?還是說,在場的諸位大臣們,你夢誰能站出來負責?若是有人敢擔下這個責任,那麼,本州牧遷都之事不提也罷!”

“這…”

一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站出來反駁。當然,有資格發言的楊彪、張喜幾人沒有說話,好似一個旁觀者一般。所以,剩下的大臣之中,有資格和曹操對抗的,卻是沒幾個。

在場的皆是有識之士,鬼神之說用來愚弄那些百姓還說的過去,對於他們這些讀過書的人來說,鬼神之說自然是虛無的。雖然說他們不知道地震、黃河改道的事情,但是,他們也清楚,這些年關中一帶發生災難的頻率確實是多,可見關中一帶正處在多事之秋的時候。是否還有可能發生災難,誰也不敢保證,此刻若是站出來說出承擔責任這樣的話,下次一旦發生災難,遭殃的可就不是他一個人,估計整個家族的性命都要賠上了。

“陛下,微臣以為兗州牧所說遷都之事確實可行!”

就在群臣無言以對之時,袁常也站了出來,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而袁常支援遷都的提議,這下,就沒有人敢繼續反對了。

畢竟曹操和袁常二人都掌控一州之地,手中的權勢在場無人可比。即便是劉協,除了有天子的名義之外,論勢力,怕是連袁常和曹操的一條手臂都不如。若是繼續反對,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陛下,微臣以為遷都之事不可行!”

正當這時,又一人跳出來反對遷都的提議,百官們俱是驚奇,在曹操和袁常相繼贊同遷都之後,是誰還有勇氣站出來反對遷都?眾人目光望去,卻是新任的車騎將軍楊奉,見到是他百官們也就釋然了。畢竟楊奉手中也有兵力,而且又不是在兗州和幽州,他又何須畏懼曹操和袁常,站出來反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此前身陷賊子之手,好不容易重新回到洛陽都城,若是遷都,此前的諸多努力豈不是白費了?況且,天子乃是天命之子,真龍天子,麾下將士無數,即便有災難發生又如何,難道還不能與之對抗。”

聽到楊奉這話,百官們搖頭嘆息,他這顯然是胡攪蠻纏了,若是人力能夠對抗天災,那還能稱為天災?

不過,對於楊奉的反對,他們也明白他的想法。

楊奉因為在劉協東歸洛陽的路上護衛有功,才被劉協封為車騎將軍。而且,因為楊奉手中掌控著一支兵馬,雖然大家不屑於他的出身,卻也會忌憚三分。加上車騎將軍的職位,洛陽城中可與之相提並論的怕是沒幾個。然而,一旦遷都了,無論是到袁常還是到曹操的屬地,楊奉的地位怕是就一落千丈了,捏扁搓圓還不是人家說的算。因此,楊奉顯然是不會同意遷都的。

只是,楊奉的反對畢竟沒有適當的理由,自然不能得到別人的聲援。這時候,誰也不敢冒著風險去支援他,一旦遷都真的實現了,豈不是要得罪袁常和曹操中的一人。既然如此,還不如靜觀其變,讓天子自己做決定。

劉協似乎也有些猶豫,畢竟洛陽的經歷委實讓人不愉快,遷都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提議。不過,他也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而是看向楊彪,問道:“楊太尉,你老成持國,經驗豐富,不知遷都之事如何?”

楊彪顯然知道劉協會詢問自己,此前便一直都有在思考,聞言之後,便回道:“陛下,微臣以為,關中一帶近些年確實災禍頻繁,不利於朝廷的治理。因此,遷都之事,或可行。”

楊彪說的是或可行,並沒有說可行。

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卻還是很關鍵的。至少,若是遷都之後朝廷的處境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史書上的記載也不會讓他楊彪留下罵名。畢竟,他說的是或許可行,沒說一定要遷都。楊彪為官多年,名聲已經足夠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的名聲都不會有汙點,他自然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給自己留下汙點。以後要追究責任,反正就看最後做決定的是誰,反正楊彪打定主意不會去淌這趟渾水。或許,這也是大部分老臣子的做法,到了晚年之後,不想給自己留下汙點,以致於時常都保持模稜兩可的狀態。因此,這些原本被前一任皇帝託孤的重臣,都會跟新皇之間產生矛盾,鮮有不例外的。

劉協沒有得到確定的回答,有些憋悶,將目光看向趙溫和張喜二人,問道:“趙司徒,張司空,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微臣以為太尉所言甚是,臣並無異議!”

楊彪都不敢給出確定的答覆了,趙溫和張喜二人自然也不敢回答,只能表達他們支援楊彪的意見。而楊彪的意見,也是沒有答案的意見,最終如何決定,還是要看劉協自己的想法。所以,饒了一圈之後,最終還是要由劉協自己做決定。

深呼吸一口氣,免得自己沒能沉住氣破口大罵,劉協內心苦悶不已。

三公都沒有意見,那麼,接下來自然是劉協做決定的時候了。百官們也都不言語,曹操和袁常二人也沒有逼迫。雖然說劉協無論是否決定遷都,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讓劉協自己同意遷都,那無疑是更好的。

回想了過往,分析了如今的處境,劉協在花費了一陣的時間思考之後,總算有了決定,目光環視殿中群臣一眼,隨後淡淡說道:“遷都之事或許可行,只是,卻是不知將遷往何處?”

劉協雖然沒說出要遷都的話,但是,既然都問了遷往哪裡更好,顯然,他是已經同意遷都了。

“陛下,微臣以為益州可行。益州乃是高祖起家之地,且經過益州牧的悉心治理,如今境內民豐物足,百姓和睦,且有山川之險,可保無憂。”

一名大臣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的發表了意見。

只不過,他的話才說完,大家就用關愛智障兒童的眼神看向他。這廝莫不是出來搞笑的?益州牧劉璋切斷了入蜀道路,擺明了是要自成一國,劃地為王,劉協去益州,不是送上門去讓人家大卸八塊。而且,當初劉邦跑到益州也是被逼無奈,又不是自願的。如今劉協顯然還沒到那個地步,可見提出遷都益州的大臣不是智障就是腦殘,鑑定完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協感到有些悲哀,他的大臣除了少數幾個,大多數的莫非都是這樣的臣子?若是如此的話,有朝一日,他定要把這些無能之輩都給清空了。

“陛下,微臣以為荊州或許是個好去處。”

又一個大臣站出來,推薦的卻是荊州劉表。說起來,這些大臣首先想到的都是漢室宗親的地盤,畢竟當初讓這些漢室宗親到各地任職,為的就是一旦君王受到威脅的時候,各地的漢室宗親能夠站出來援助君王。只是,他們難道就沒想過,劉協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手中多時,這些漢室宗親都沒有任何舉動,可見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若是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去,怕是連傀儡都做不了。

若是再讓他們說下去,估計連徐州劉備都可以提出來了。

因此,袁常直接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微臣此前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故此,微臣以為當遷都幽州。”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