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北兩路的軍長已經挑選出來,分別是太史慈和於禁二人。這個結果大出眾人的意料,因此,一眾文官也是理所當然的被袁常給坑了一把。只可惜,袁常和郭嘉二人還來不及高興,就被蔡琰和蔡邕父女二人聯手反坑一把,從文官手上坑來的賭注,還不夠賠蔡邕的零頭。最可憐的是郭嘉,人家兩口子內鬥,他摻和進來,生生的虧了五兩黃金,靠他的俸祿,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償還。

事情已經過去了,袁常和郭嘉二人也就不再糾結,接著繼續繼續商討二路兵馬的政委當由何人來擔任。

“諸位,對於南北二路兵馬的政委人選,不知可有推薦的人選?”

政委,當然是由文官來擔任,武將自然不會參與進來,這一次,倒是輪到一干武將來看熱鬧了。剛才文官們看他們爭奪二路軍長職位的時候看的很高興,這一次,輪到他們來欣賞文官們的表演了。

扣除郭嘉這個臨時司令部的總政委,有資歷來擔任政委的,也就寥寥數人。陳宮,荀諶,董昭,關禮,關靖等幾人,可以挑選的人數並不多。而且,經歷過剛才一次慘痛的教訓,袁常和郭嘉二人也就沒有再次作死,搞什麼賭注,讓一眾武將們直呼不已,這可是一次難得從袁常這個吝嗇鬼身上剝皮的好機會,百倍的獎勵,就這麼幾個人選,隨便都會有人選對。只可惜,袁常和郭嘉並沒有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惋惜不已。

而事實上,其實不用大家推薦,人選都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陳宮剛加入袁常一方並不久,雖然也已經開始接受政委工作的培訓,但是,並沒有完全培訓好。若只是幾千人馬的部隊,他或許還能處理好。只是,如今是一路兵馬,超過十萬的兵馬,陳宮也不敢接下這個重任;而荀諶和董昭二人,雖然早就接受政委工作的培訓,但是,他們二人的主要職責卻是以內政為主,除非人手不足之時,才會讓他們兼任一下政委的職位。故而,最終的人選也只有關禮和關靖二人。

關禮和關靖二人最初便是以政委的職責開始工作,分別輔助公孫續和公孫冉二人。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再加上他們二人也接受過袁常系統性的培訓,無疑,這一次二路兵馬的政委人選,自然是他們二人最為適合。

結果也確實如此,關禮和關靖二人得到眾人一致的認可,獲得軍政委的職位。

袁常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之後,說道:“好了,如今二路兵馬的軍長和政委都已經有了結果。剩下每路兵馬的兩名副軍長和副政委,就由軍長和政委自己去挑選,就不在這裡選出來了。此次出征,我將跟隨大軍一同前行,勢必要徹底解決高句麗的問題。不過,我和奉孝暫時先留在北京城內,等徐庶和賈詡二人到來之後,再追上大軍。所以,在此之前,諸事便由太史慈軍長、於禁軍長以及關禮和關靖兩位政委決斷,軍中所有事務,皆以兩位軍長的命令為準,不得違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屬下遵命!”

袁常之所以沒有跟隨大軍一同出發,主要原因自然是留在北京城內,等待賈詡或者徐庶的到來,以示對他們二人的看重。而且,倘若他們二人到來,袁常也要安撫一番,畢竟他們是被脅迫到北京城內的。此外,也是因為從北京城到達接壤高句麗的遼東郡相距將近一千五百裡,按照行軍速度來算,也要走上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袁常和郭嘉二人隨後出發,輕車簡行自然不用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免受舟車勞頓之苦。當然,袁常並非不能吃苦,如今正好有這個理由,他這才留下來,倘若正常情況下,袁常自然是不介意跟隨大軍一同出發。

“主公此計甚妙!”

袁常話音才落下片刻,郭嘉猛然間稱讚了一句,直讓袁常困惑不已。他只不過是為了等待人才的到來,同時也稍稍的偷懶一些,怎麼稱得上計謀?

“此前屬下等以為主公會將重心放在烏丸和東部鮮卑身上,然而,卻是沒能料到主公真正圖謀的卻是高句麗。因此,敵人顯然也不會猜測到,主公會如此看重高句麗,不惜花費人力和物力,遠志高句麗。主公如今留在北京城內,太史慈軍長和於禁軍長率軍先行,也能掩蓋此次大軍出征的目的,必然能夠打高句麗一個出其不意;此外,主公留在北京城內,也可讓烏丸和東部鮮卑不敢輕舉妄動,拖延他們進攻的時機。主公此計,真乃一石二鳥之妙計,屬下佩服不已!”

聽了郭嘉的話,袁常才想到他留在北京城還有這些好處。當然,他自然不會站出來說自己之前根本沒有想到這些,而是一臉欣然的接受了一干屬下的稱讚。

裝逼結束之後,袁常看向趙雲、荀諶和董昭說道:“子龍,友若,公仁,此番我等離開北京城,幽州的大小事務便交由你們三人來處理。其他事情倒也不是太緊要,關鍵還是順天盟之事。倘若順天盟來襲,爾等便離開退出北京城,以保命為主,勿要死守城池。戰爭的勝利,並非是取決於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看最終的結果。只要人還在,勝利早晚會是我們的!”

“是,屬下等謹遵主公吩咐!”

這一次出征高句麗,趙雲坐鎮幽州,此外葉孤城、西門吹雪以及南華、左慈、於吉等人在北京城內守護。一旦順天盟的高手出現,有著刁秀兒的情報旅的情報,必然能夠第一時間發現,而趙雲他們也能有充足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從北京城撤走。如今已經知曉順天盟總盟和十三個分盟的位置,刁秀兒已經讓情報旅的士兵在附近盯視,稍有異動,便最快的飛鴿傳書來報,可保無虞。當然,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袁常從李通天幾個暗閣長老口中得知,順天盟下一次的襲擊不會這麼快,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安排,還要仔細的瞭解和分析過袁常的實力之後,才會出動人手攻擊袁常,而這樣所要花費的時間,至少也要一年的時間。袁常和郭嘉也分析過了,一年的時間,除了來回所用的時間,已經足夠幽州的士兵把高句麗踏平幾輪了。基於這些考慮,袁常這才會決定隨軍出征高句麗。

而袁常之所以要前往高句麗,也是有原因,並非是吃飽了沒事幹。

高句麗從建立起,就遭受了中原幾次剿滅。最初是曹操把高句麗滅國,當然,滅的並不乾淨,以致於高句麗死灰復燃;其次是楊堅和楊廣的征討高句麗,也都是以失敗告終;直到李唐才徹底的滅亡高句麗,而且更多的還是朝鮮半島內部的原因,才讓高句麗滅亡。否則,誰也不知道高句麗是否還能存在多久,會給中原帶來多大的麻煩。

因此,袁常這一次隨軍出征高句麗,便是要徹底的解決高句麗。不僅要把這個國家滅亡,還要徹底的統治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會再給他們死灰復燃的機會。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自然是要親自到達這片土地,瞭解過情況之後才能決斷。而這,也是袁常要親自前去的原因。否則,有順天盟這樣一個大敵在旁邊虎視眈眈,袁常又怎麼可能會輕易的離開北京城。

“好了,該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太史慈軍長和於禁軍長,你們這便去準備一番,三日之後,連夜出發前往遼東郡。”

“諾!”

安排完畢之後,袁常跟郭嘉幾人又再次商討了一番細節之後,這才返回自己的府邸。說起來,最近一段時間,東奔西走,事務繁忙,他都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劉曦等女。最初穿越到這個時代,他只是不想平白的浪費穿越者這個身份,要闖出一番名堂,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因此,他低調隱忍,從一個縣令,到一郡太守,到如今的一州州牧。當然,職位越高,他身上的責任也就越重。而且,自從知道了順天盟的存在,自己有著逆天者的身份之後,袁常的壓力也就更加強烈。有時候想想,其實當個穿越者並非要那麼累,簡簡單單的過一生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很多的穿越者不也都是這樣,要麼當個富家翁,要麼當個權臣,要麼就是當個隱士,日子也一樣瀟灑,沒有爭霸天下這麼累。而且,不去爭霸天下,順天盟也不會盯上自己。當然,這些想法在袁常腦中只是一閃而逝罷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無論風雨兼程,他都會堅持著走下去。

袁常朝著劉曦的住處走去,等走到門口之時,卻是看到劉曦雙手支著腦袋,臉色佈滿了憂愁之色,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看著劉曦如此的表情,袁常只覺得心頭一陣難過,最近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在劉曦身邊,讓她一人如此孤單,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曦兒,你最近都有些消瘦了,莫要累壞身體,這樣我會難過的。”袁常走進劉曦的房中,看著劉曦清減的臉蛋,心疼的說道。

“常哥哥,曦兒一切安好!”

劉曦甜甜一笑,柔聲說道,反而關懷的看著袁常,一臉心疼的說道:“常哥哥,反倒是你,這些日子瘦了許多。人家什麼都幫不上你,一點用處都沒有。還不如昭姬和秀兒姐姐,她們都能幫你做些事情,只有人家是最沒用的。”

袁常上前一步,將劉曦抱在懷中,柔情說道:“曦兒,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昭姬和秀兒姑娘她們能做這些,說明是上天給她們安排的。當然了,我家的曦兒也並非是一無是處,反而有著巨大的作用呢!”

“真的?”

劉曦兩隻秀眸閃亮,如同閃爍的星辰一般,巴巴的看著袁常,似乎想要讓袁常告訴她,自己存在的意思是什麼。

袁常連連點頭,一本正經的說道:“那是當然,我難道還會騙曦兒不成?曦兒你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倘若沒有了曦兒,我做這些又有什麼用,又能給誰看呢?所以,曦兒你負責在家中貌美如花,常哥哥負責征戰天下,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共享如畫江山。”

“常哥哥…”

這年頭的情話不多,除了那麼幾句詩經裡的“關關雎鳩”等經典情話之外,劉曦何時聽過如此高超境界的情話,當時一聽袁常的話,就無語凝噎,秀眸之中波光流轉,深情凝視著袁常。

見此情形,袁常哪能忍住,食指微動,緩緩的朝著劉曦的櫻唇吻了下去。

“嗚嗚…”

好一陣,二人唇分,彼此深情相視。

袁常看著劉曦,柔聲說道:“曦兒,正好這一段時間常哥哥沒什麼事,你若是想去哪裡,便告訴我一聲,我都陪伴在你身邊。”

“常哥哥,謝謝你!”

劉曦凝望著袁常的臉龐,輕聲的說了一句,“曦兒沒能幫上你什麼忙,還要累的常哥哥你這樣寬懷於我。曦兒哪裡也不想去,只要常哥哥能夠不時陪伴在我身旁,曦兒心中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傻瓜!”

袁常輕輕的刮了刮劉曦的瓊鼻,也不等劉曦拒絕,讓士兵拉來一輛馬車,就帶著劉曦一人,他親自駕著馬車朝著北京城外馳去。有袁常的存在,又有什麼能夠傷害到他們,故而,袁常也沒有讓士兵跟著,打擾他們的二人世界。盡情的遊玩了半日,直到太陽下山,袁常才帶著餘興未盡的劉曦返回北京城。

用過晚餐之後,二人自然是免不了一場大戰,箇中滋味,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三日,太史慈和於禁二人二路兵馬的各級軍官以及士兵也都挑選完畢,每路五萬兵馬,趁著夜色的掩飾,悄然離開北京城,朝著遼東郡進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