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御馬監掌印太監王獻便悄然南下, 前往南京親自主持皇莊擴張事宜。

作為留都, 南京保留著完整的六部機構,皇宮亦有守備太監駐守。只不過,這些人雖擔任同樣的職缺,卻遠離了權利中樞, 多半是遭到貶斥或者前來養老。若非能力實在出眾,他們亦很難再轉回北京。然而, 即便如此, 南京六部總轄南直隸的政務軍務, 在南直隸的職權亦是無人能動搖的。

鑑於南直隸的特殊情況, 張清皎特地委派王獻前去。畢竟南京六部直轄南直隸, 若想順利擴張皇莊,必然少不得與他們打交道。六部尚書品階亦不低,如果只是區區皇莊管事或者御馬監的監官, 定然不可能令他們刮目相看,擴張皇莊之舉更不可能得到他們的容忍。

因著皇莊營建始自太宗皇帝(朱棣),歷代擴張也多半集中在京城附近。南直隸的皇莊是前些年剛收上來的,是為查抄御馬監貪腐太監所得,因此也不過只有零零碎碎數百頃罷了。張清皎讓王獻打理皇莊後,他也只是派了幾位自己較為信任的小太監前去擔任管事。如今, 這數百頃肥沃的上等田卻是皇莊在南直隸擴張的基礎,他自然也須得親自坐鎮檢視。

當然,王獻需要負責的並不僅僅是這一樁事。他之所以被派到南京, 是因著許多事都已經亟待處理。這兩年皇家的經濟庶務事宜早便已經不限於北京,北直隸各府城以及薊州、寧遠、宣府、遼東等邊關重鎮都已經悄無聲息地建起了皇家店鋪。名義上是幾位長公主經營的,實則卻是正兒八經的皇店。

雖說北疆的店鋪仍在鋪陳之中,但在皇后娘娘的部署裡,富庶的江南地區、港口優良的海疆區域才是更重要的目標。尤其在李廣已經初步打通東南商路的情況下,去年就有可信之人前往廣州府經營南洋貨鋪面,亦在廣州府漸漸掀起了風潮。南直隸作為江南的中心與前往北京的中轉點,同樣是極為關鍵的所在。

這些重要的事累積在一起,自然非王獻無法承擔。他帶了好幾名大掌櫃前來,各司其職,爭取儘快完成娘娘的囑託,絕不能拖累開拓商路的佈局。

快馬加鞭趕到南京後,王獻首先見的便是南京守備太監。自從司禮監主動裁撤冗餘宦官後,南京皇宮內的太監只保留了一千來人,負責內廷的灑掃保養、照顧園林等事宜。餘下的兩三千人都充作工坊學徒,學習各種手藝營生。前段時日南京守備太監上摺子,提到工坊學手藝的太監都能出師了,王獻便來檢視情況。若是一切順利,自然會考慮新開鋪面專門買賣他們所做的各種手工藝品。

南京守備太監是司禮監的自己人,王獻與他相熟,在工坊轉了幾圈仔細觀察了一兩天後,三言兩語商議妥當便將鋪面的事交給他去辦。他自己去了一趟濟慈堂,探望談允賢的同時,也看看女醫館如今的狀況如何。

談允賢作為尚醫局的女醫,身上仍有女官的品階,按理說在南京這塊地兒是沒有人敢欺壓她的。但南京畢竟不同北京,天高皇帝遠,缺少皇帝陛下與皇后娘娘實實在在的支援,經營一座女醫館自然不容易。

儘管她一直都報喜不報憂,但張清皎仍覺得她在南京的處境應當比較艱難。不過是因著她醫術出眾,談家在南直隸又頗有些人脈,才能順順當當地支撐到現在。因此,王獻此行也需要檢視濟慈堂是否需要幫忙。若是談允賢確實有隱憂,他自是會義不容辭地幫她解決問題。

此外,皇后娘娘對南京濟慈堂收下的女嬰也很關心。這些女嬰有三成是濟慈堂女醫辛辛苦苦勸服她們狠心的父母留下她們性命而來的,有三成是熱心人在路邊撿拾到孩子送來的,還有四成則是父母聽說濟慈堂收留女嬰後悄悄送過來的。濟慈堂建立不過一載左右,竟是已經撫養了三四百個女嬰,實在是不容易。

但再怎麼不容易,這也是救人性命的要緊事。濟慈堂所掙下的盈利以及貴婦募捐得來的錢財,幾乎都用在了這些孩子身上。雖然談允賢並未明言,但張清皎也知道,以後濟慈堂收留的女嬰會越來越多,必定難以負擔。她已經做好了打算,會為這些孩子找尋最合適的出路。

************

與此同時,京中幾家新開沒多久的糧鋪裡掛出了售賣“玉米”的訊息。不少皇親國戚與勳貴官宦世家都還記得這種半年前從皇室傳出的稀罕糧食,自然忙不迭地前去搶購。很多人家派了管事過去,絲毫不問價錢,只說有多少要多少。但這幾家聲名鵲起的糧鋪卻根本不買任何一家的面子,申明主家已經定了規矩,這種糧食太稀罕,一家只能買十斤嚐嚐鮮。

不是沒有人試圖“強買”,但所有強買的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因為消息靈通的人家已經打聽到,這是德清長公主新開的鋪子。誰敢不給長公主殿下面子?別說一家只能買十斤了,就算只能買一斤,價格再漲數倍,他們也得接受現實。

眼下這“玉米”可是別處都買不著的,雖說價錢比上好的碧粳米還貴上不少,但早已心心念念想嚐嚐的人家自然不在意。糧鋪還好心好意地提供了烹煮之法,啟發所有客戶充分挖掘這種新糧食作為美食的潛能。

許是因著吃慣了日常的米麵,許多勳貴官宦在嘗試過後,都紛紛表示這種糧食香氣濃郁,滋味確實不錯。當然,它也並不是沒有缺點。不過,顆粒較硬不容易烹煮之流的缺憾,都被大家暫時忽略了。畢竟這可是連皇帝陛下都稱讚過的糧食,他們心裡再怎麼腹誹,也得隨著陛下一同誇讚才是。

沒幾天,德清長公主便在一次筵席中明言,並不是她不願意讓店鋪多做些生意,但如今她手頭上的“玉米”攏共也只有一千來斤,怎麼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玉米眼下只有皇莊才種,若是大家吃著覺得不錯,那便只能等下一季收穫再說了。

宮裡的皇后娘娘收集了各方訊息,很滿意這一回的“廣告”效果。既給幾家糧鋪創造了好名聲,增添了許多豪氣的客戶,也暗示了目前只有皇莊才種玉米,興許便能激發不少人家打算種玉米的熱情。

至於玉米目前的價格實在太高的問題,自然不是問題。物以稀為貴,現在它只是富貴人家嚐鮮的物件,未來產量大幅度提升後,它的價格自然會往下降,定然會成為平民百姓日常的糧食。

就在皇后娘娘有條不紊地將她的規劃逐步變成現實的時候,太子殿下迎來了他的新考驗。原因無他,他開蒙已經兩年了,雖說每天只讀半天書,但進度絲毫不慢。也正因著他的聰明伶俐,內閣次輔劉健與閣老王恕提出,是時候讓他讀整天書了。

他們的理由很充足:既然太子殿下天資聰穎,自然不能白白耗費光陰。讀半日的進度與整日的進度必然不能同日而語,說不得再過幾年,太子殿下就能初步學習如何打理政務了。況且太子殿下對農事感興趣,也可以學些於國於民有益的雜學。至於騎射與遊戲,他們都認為是玩物喪志,別說半天了,根本不值得為此浪費一時一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厚照聽說此事後,立即便有些繃不住了。他堅持做了兩年好學生,風雨無阻,每天都認認真真地聽講,爭取能早日完成自己的學業,然後去當一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將軍。可如今,竟然有人連他練習騎射都容不下,連他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都要搶走,他怎麼可能接受?

於是,看起來變乖了不少,其實內裡一貫自有主張的熊孩子——逃學了。

這一天,他照常在坤寧宮用膳,而後帶著人早早地前去文華殿。剛走到半路,他就藉口自己有幾樣東西忘了帶,把身邊兩個照顧他的年長太監都支使回清寧宮去了。又走了片刻,他以讓人去坤寧宮一趟取幾本書為由,將剩下幾個稍大的太監差開了。

許是他這兩年太“勤奮”了,所有人都不疑有他,以為他會照常去文華殿上學,卻不想他轉身就奔去了宮後苑。此時他身邊只剩下跟了他多年的兩個小太監,哪敢違抗主子的意思,只能苦著臉陪在他後頭,生怕他轉眼就奔出了視線之外。主子逃學已經是一重罪了,如果他們將主子給看丟了,就算萬歲爺與皇后娘娘再怎麼寬容,他們也少不得一頓責罰。

這邊廂,去取東西的太監好不容易才找著往迴轉;另一廂,文華殿的講官以為太子殿下突然病了,趕緊派人去詢問情況。雙方遇上仔細一問,結果卻是太子殿下“不見了”,自然緊趕慢趕地前去坤寧宮稟告皇后娘娘。

“娘娘!太子殿下!殿下今兒沒去上學!說是一時找不見人了!!”雲安親自回到坤寧宮稟告,急得滿額頭都是汗。

正在處理宮務的張清皎一驚,心念急轉間,很快便想清楚了前因後果:“別心急,派人四處去找找。諒他怎麼想法設法也不可能出宮,每個角落都仔細看看,遲早能尋得出來。就算他躲藏得再隱蔽,餓了自然便會回來。”

呵,真是出息了,居然學會逃學了。

作者有話要說:  照照:(╯‵□′)╯︵┻━┻,想讓我每天每天學?!我偏不學!哼唧!!氣死你們!

娘娘:呵呵

陛下:呵呵

照照:……_(:3∠)_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