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了動力系統和雷達的改進之外,其它的航電系統可能也會需要有一些改進設計,不過這些就並不需要做大手術,倒是武器系統的更新應該是屬於比較重點的地方,一些最新出現的機載武器也需要給閃電裝上去,這主要是對地攻擊類武器方面。

總體說下來,才現這次為閃電升級改進計劃的新子系統,幾乎全都是中航西南給包圓了,而且這些由中航西南給包圓的技術還都並不是什麼需要重點攻關的東西,稍微巴拉巴拉一番之後,成品就能夠給巴航這邊送過來。

至於說這次閃電的改進設計為什麼在巴航展開,這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航西南方面原本的閃電戰鬥機設計隊伍全都拆散了,技術人員要不塞進了殲18戰鬥機專案,要不就是去做現在所裡的重點項目:四代重戰競標。

唯一剩下的閃電戰鬥機設計骨幹,只有當年一位負責跟進了閃電全程所有設計的副總師,這次倒是調到了巴西匯合之前已經駐派到巴西的技術人員一起,這才組成了中方的閃電戰鬥機技術改進顧問團。

所以說這時候的中航西南實際上已經是很難再把閃電的設計隊伍拉出來了,這就有點像戰鬥機的生產線封存一段時間之後,雖然還有能力再繼續下去,但是礙於成本和代價太大,一般來說是沒有必要再把隊伍拉起來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既然中航西南的閃電戰鬥機設計隊伍都已經散的七七八八了,肯定也沒有可能把閃電的升級改進任務攬下來,交給巴航這邊搞設計工作也無妨,反正不管怎麼說,中航西南提供的子系統,再加上每年還能以股東身份拿走巴航在閃電戰鬥機專案中35%的盈利,零零總總地加起來之後就會現雖然閃電已經可以了算是轉移到了巴航繼續展,但是中航西南依舊佔據了這款飛機的最大盈利份額。

這樣一來,楊輝也是樂呵呵地表示可以算滿足啦,能夠把殲七系列一直展下來,到了現在的閃電戰鬥機時代還能夠當甩手掌櫃,並且在專案中獲得不菲盈利,這就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一聲中航西南把整個殲7系列展到了極致,並且還實現了鳳凰涅槃,這一點就是米高揚來了也要自愧不如。

細心的人看到這裡就會現一個問題,共和國的殲七系列戰鬥終於也是走到了盡頭,不僅僅是生產線徹底關閉,同樣連設計隊伍都各奔東西,唯有軍隊中還在服役的殲七系列活躍在藍天之中時,或許還能夠勾起知情人士對那個時代的無比懷念和感慨。

也許,只有等到殲教七a、殲七四/五、側板閃電進行返廠大修的時候,才能夠在工廠看到這些傢伙們熟悉地身影。

而伴隨著整個殲七系列的徒子徒孫們退出航空工業,接班人同樣也已經一步步是接了上來,o611所的十號戰鬥機、這邊的o112所的殲18、再加上奉天方面的殲11戰鬥機,這一位面的共和國至少是提前十年轉型到了三代機時代。

...........

對於閃電戰鬥機,楊輝還是很有一些感情的,但伴隨著參觀的結束,眾人還是把心思轉移了回來,至少這時候的各種情況都還算是比較清楚了,而楊輝的巴西之行也算是到了最後的尾聲,也就是去參加共和國為巴西海軍製造的綜合補給艦服役入列儀式。

期間的楊輝也走上了補給艦內部,仔細看了這艘現代化的綜合補給艦,畢竟這上面使用的都是歐洲製造提供的油水補給系統,這東西是共和國現目前還沒有服役的重點裝置,之前共和國的補給艦都只是油水補給艦,而非綜合補給艦,所以技術上還是有些差距的。

但顯然楊輝並沒有瞪一眼就能讓這艘補給艦懷孕的能力,僅僅是在走走看看後就意興闌珊地離開,不過讓楊輝頗為奇怪的是,這艘補給艦上面居然還沒有配套搭載艦載直升機。

他這時候倒也沒有想過,造成這情況的居然是巴西暫時還沒有採購到配套的艦載直升機,而現在的巴西還在各種計劃著招標艦載直升機。

不過就算楊輝知道這事,也不可能說把直18拉出來參與這次巴西的艦載直升機競標工作,至少直升機這種東西技術復雜程度比固定翼飛機還要高那麼一些,因此沒有足夠技術底蘊的直升機研製單位,一般是很難獲得國外市場認可的。

要說這整個巴西之行,其實並沒有得到對中航西南有重大突破性幫助的專案,但是也不會說空手而歸,也就在楊輝準備離開的前一天,一份完全意想不到的訂單就落到了中航西南的頭上,似乎這次巴西政府對中航西南飛過來的mpc-75飛機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還好,他們只是對mpc-75感興趣,對於mpc-75的生產線還沒有要打主意的意思,大概是他們也清楚這款飛機已經有了兩條總裝線以後,巴西再建一條肯定是很難收回成本。

所以,巴西方面還是比較務實:“我們需要一款渦扇動力的支線客機進行特種飛機改裝,之前雖然有考慮過採購巴航工業的emb-145來使用,但是經過評估之後現145的機身臺太狹窄,並不適合我們的特種飛機改裝,所以我們看中了mpc-75這個平臺,我們會用它來整合瑞典的“愛立眼”雷達系統,以此研製一款預警巡邏機。”

這絕對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楊輝萬萬沒想到上一位面最終落到emb-145頭上的巴西預警機專案,現在居然有幸落到了mpc-75的頭上來,丫的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

巴西上一位面的預警機專案,實際上就是引進瑞典研製的“愛立眼”雷達系統,配上emb-145之後就有了一個預警機的樣子,至少上一位面是這樣來的,然而萬分可惜的是,上一位面這樣搞出來的巴西預警機其實是屬於閹割品。

不僅僅巴西的預警機是被閹割掉的,甚至就連瑞典自己使用的預警機也屬於腦癱患兒,他們兩者都沒有在預警機上面安裝上完整的預警機系統,所以上一位面巴西和瑞典的預警機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預警和控制飛機,機上沒有任務系統設施,也不設系統操作人員,飛機只能把探測到的雷達影象透過數據鏈傳送到地面防空系統的指揮中心進行處理分析,然後再由地面指揮中心指揮空中戰術飛機或地面防空部隊作戰。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實際上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機體平臺不足所造成,不過現在看來,巴西是打算不將就了?(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