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進度:第七百三十一章奪你機緣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夜裡肯定能發出來,以上……

劉恆立定,看向兩位迎客僧,“何為有緣?”

誰想兩位迎客僧躬身迎候,卻閉口不答,不知是聽到了卻故弄玄虛,還是之前回應也只是一種早就設定好的應答罷了。

劉恆眯眼打量兩僧一陣,再不多說,帶著燕歸言跨步走入。

這廟宇果然不大,但也有奇怪的地方,遙遙看著應該是宅院格局,走進去卻又是另一副光景。廟門裡燭光點點,簾幔重重,三尊佛像之下是香案,香案之下則是一排排蒲團。這就是廟宇裡面的模樣,除了正門外再無別的門,更沒有別的殿宇,入門就是這一重正殿而已。

劉恆和燕歸言走進去的時候,排排蒲團上坐滿了僧人,正在齊聲誦唸佛經,像是在做早課。

廟宇裡面和外面一般無二,都是簡樸素雅,連座上三大佛陀都沒有塑金身,就是石塊雕琢而成。只是佛陀雕得栩栩如生,渾然天成,將佛陀慈悲莊重的氣息完全呈現出來,一看就知是大匠之作。

尤其梵香飄渺,木魚聲齊整,誦經聲更是宏亮,有令人敬畏的力量。

劉恆沒有急於動作,細細檢視片刻,將廟宇裡所有東西盡收眼底,沒有發現太多異常,沉吟之後終是再度往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和燕歸言往前一步,前面蒲團上兩個僧人座下的蒲團忽然無風自動,讓他們轉過身來,正對劉恆和燕歸言。

這突兀變化,讓劉恆和燕歸言警惕止步,凝神打量這兩人。

兩個僧人上是俊俏和尚模樣,腰部以下卻沒有雙腿,只有盤踞起來的粗長蛇身,雙手合十,怪異中透出莫名的莊重與神聖,彷彿神話。他們一言不發,低眉順目,只是平放在盤踞蛇身上的雙手變化,仰放腹下,右手上左手下,兩手拇指相連。

劉恆眯了眯眼,總算對佛門有些瞭解,依稀認出這應該是佛家一種很基礎的手印,名為“禪定印”。這在佛門中,是全神貫注之印,傳聞是佛陀進入禪定時凝結的手印,並不深奧,算是佛門流傳極廣的幾種佛印之一,街頭市井很多居士都會施展。

不過同一個佛手印,凡人施展出來,和眼前神異僧人施展出來自然有很大不同。兩位蛇尾僧人剛剛凝成禪定印,身上的佛光就變得更加通透與澄淨,彷彿是智慧之光,充滿寧靜與飄渺的意味,令人倏然動容。

劉恆看了幾眼,思忖後試探著朝前走去,就發現果然跨不出去了,腳前在虛空中點出了陣陣漣漪,浮現出一層佛光簾幕,擋住了他的去路。這佛光柔和如水,裡面蘊含的力量卻強大無比,劉恆都心生戰慄,有種面對仙佛的敬畏。

如此玄妙強大的佛力,註定不是劉恆能用強力打破的,廟宇的用意不言而喻。只有仿照兩位蛇尾僧人結出禪定印,才能繼續往前,否則寸步難行。

沒等他多想,身後傳來腳步聲,讓劉恆回首望去。

才耽擱了片刻,言空和言正已經緊隨其後,來到廟宇門前,正朝兩個迎客僧恭敬回禮,然後不約而同地舉步踏入。

劉恆眸光乍現精光,氣血內力驟然爆升,蓄勢待發。他以為兩邊一相逢,註定難免一戰,誰想他擺出了迎戰的架勢,言空和言正卻是一笑置之,佛力不顯,靜靜來到他們身旁,並沒有動手的徵兆。

言正看他一眼,搖頭失笑,隨後指了指自己嘴巴,又搖搖手,彷彿在打啞語。

劉恆一怔,醒悟了言正的意思,他的意思應該是在這個地方,不僅無法相互交談,而且更不能動手。

他朝旁邊燕歸言看去,才發覺入門前本來牽著他的手,入門後不知何時,兩人竟分離開來,完全觸控不到。燕歸言早就急了,拼命朝他這邊撲打和哭喊,依舊無法打破無形的隔斷,急得早就哭出來了。

更讓劉恆驚悚的是,他竟一直沒有留意這事,彷彿完全忽視了。

他皺起眉頭,又朝身邊兩位佛子看去,卻見言空和言正早就陷入沉思,然後自然而然地盤膝坐下,仿照兩位蛇尾僧人捏出了禪定印。

幾乎在他們結成禪定印的同時,他們身上散發的佛光已經多出了幽靜慧光,可見這種佛門最基礎的佛手印,對他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一般,沒有絲毫難度。

他們佛光浮現慧光後,引動了整個殿宇的磅礴佛力,尤其兩位蛇尾僧人身上的佛力,更是如水傾瀉一樣,轟然匯聚向兩人。

饒是言空和言正定力十足,得到這樣醍醐灌頂般的巨大好處,也不禁喜上眉梢,愈發專注起來。

劉恆見狀心驚,再不敢耽誤,拼命朝燕歸言打手勢,讓他不要害怕,趕緊模仿那兩個僧人的手勢。等見到燕歸言雖然不情不願,還是照著做了以後,他自己也不再遲疑,趕緊盤膝坐下,嘗試凝結起禪定印來。

並非他鬼迷心竅,見到好處就不想放過,甚至要改修佛道,而是如今局勢下,他已經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了。

言空和言正實力本就高過他們,要是再得了大造化,實力得以突飛勐進,他們就更麻煩了。燕歸言這個樣子,不僅幫不上忙,還得他多多照看,萬一言空和言正際遇超凡,他動用泥猴恐怕都討不了好。

為今之計,只能去爭,不求真搶走這樁造化,只求能多搞破壞,破壞得越多,對他們愈發有利。

所以即便他同樣不想牽扯佛門的東西,還是不得不為之。

禪定印本不算多難的佛印,哪怕是世俗中愚笨之人,下點心思也能學會,對他們來說就更不用提了。

不管劉恆和燕歸言,都是世間頂尖的聰明人,這種東西真可以說是一看就會,稍微調整幾下,就和兩個蛇尾僧人凝結的禪定印一般無二了。

他們凝成禪定印,初時沒什麼感覺,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又身處這樣佛力如海的地方,漸漸就生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劉恆只覺心頭煩惱盡去,心境逐漸空靈寧靜,只有點點佛意流淌心頭。佛意一生,他飽含意志之光的內力就多出一抹琉璃般的光澤,更顯瑰麗,四周和前方蛇尾僧人身上的慧光佛力就如百川入海,匯聚而來。

“好霸道的佛門!”

察覺到自身內力和魂力都在被佛力轉化,甚或外界的佛力充斥,融入進來,使他體內佛力迅速擴充,從一開始的點點涓流到後來化作溪流一般,劉恆不免心驚,“難怪佛門弟子降伏各家強者,讓他們化作護法後,不拘是哪家強者的修為都會被轉化為佛力,沒有一個特例。”

劉恆切身感受下來,只覺這佛力頗有萬法歸宗的氣概,委實霸道非常。

他心生警惕,動用《血煉功》來抵擋這種轉化,卻發現只能讓內力對轉化生出抵制,但無法抵擋外界的佛力灌湧入體,也無法抵擋魂力的轉化。參照別人的經,足以看出《血煉功》的不凡,不過劉恆顯然覺得還不夠,“試試《青蓮度滅經》。”

心念一動,他的神魂浮現在識海,盤膝浮空,開始運轉《青蓮度滅經》。

隨著《青蓮度滅經》的運轉,魂力轉化為佛力的趨勢戛然而止,不僅如此,《青蓮度滅經》甚至把剛剛轉化的佛力重新洗練,再度轉化為魂力,反而開始吞噬起外界湧入的洶湧佛力來!

這《青蓮度滅經》,似乎比佛門更加霸道!

得益於彷彿無窮無盡的佛力,劉恆近乎陷入停滯的修為,居然又開始增長起來。可惜士子境與學士境之間,並非修為增長就能突破這麼簡單,莫名屏障依舊存在,不管他修為怎麼增長,依舊感覺不到晉升的可能。

“幸好魂修不像武修,不會因為修為太渾厚,反倒產生隱患,否則就更麻煩了。”劉恆嘆息一聲,有些哭笑不得,卻也放下心來。

只要《青蓮度滅經》能夠剋制佛力,這就夠了,劉恆不再嘗試,任由佛力灌湧入體,然後擔憂地朝燕歸言那邊看去。

他還好說,哪怕專修佛道也沒什麼大礙,燕歸言就不同了。

燕歸言身為大燕皇室子弟,修行哪一家功法都好,唯獨不能修行佛法。大燕和佛國的世仇,近乎貫穿了兩國誕生至今的漫長史,見面就是誓不兩立,殺佛令之下,連一個世俗的佛門弟子都不容,又哪裡容得下一個修行佛法的皇室子弟?

不過燕歸言的情況,大大出乎劉恆的預料。

言空和言正實力本就高過他們,要是再得了大造化,實力得以突飛勐進,他們就更麻煩了。燕歸言這個樣子,不僅幫不上忙,還得他多多照看,萬一言空和言正際遇超凡,他動用泥猴恐怕都討不了好。

為今之計,只能去爭,不求真搶走這樁造化,只求能多搞破壞,破壞得越多,對他們愈發有利。

所以即便他同樣不想牽扯佛門的東西,還是不得不為之。

禪定印本不算多難的佛印,哪怕是世俗中愚笨之人,下點心思也能學會,對他們來說就更不用提了。

不管劉恆和燕歸言,都是世間頂尖的聰明人,這種東西真可以說是一看就會,稍微調整幾下,就和兩個蛇尾僧人凝結的禪定印一般無二了。

他們凝成禪定印,初時沒什麼感覺,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又身處這樣佛力如海的地方,漸漸就生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劉恆只覺心頭煩惱盡去,心境逐漸空靈寧靜,只有點點佛意流淌心頭。佛意一生,他飽含意志之光的內力就多出一抹琉璃般的光澤,更顯瑰麗,四周和前方蛇尾僧人身上的慧光佛力就如百川入海,匯聚而來。

“好霸道的佛門!”

察覺到自身內力和魂力都在被佛力轉化,甚或外界的佛力充斥,融入進來,使他體內佛力迅速擴充,從一開始的點點涓流到後來化作溪流一般,劉恆不免心驚,“難怪佛門弟子降伏各家強者,讓他們化作護法後,不拘是哪家強者的修為都會被轉化為佛力,沒有一個特例。”

劉恆切身感受下來,只覺這佛力頗有萬法歸宗的氣概,委實霸道非常。

他心生警惕,動用《血煉功》來抵擋這種轉化,卻發現只能讓內力對轉化生出抵制,但無法抵擋外界的佛力灌湧入體,也無法抵擋魂力的轉化。參照別人的經,足以看出《血煉功》的不凡,不過劉恆顯然覺得還不夠,“試試《青蓮度滅經》。”

心念一動,他的神魂浮現在識海,盤膝浮空,開始運轉《青蓮度滅經》。

隨著《青蓮度滅經》的運轉,魂力轉化為佛力的趨勢戛然而止,不僅如此,《青蓮度滅經》甚至把剛剛轉化的佛力重新洗練,再度轉化為魂力,反而開始吞噬起外界湧入的洶湧佛力來!

這《青蓮度滅經》,似乎比佛門更加霸道!

得益於彷彿無窮無盡的佛力,劉恆近乎陷入停滯的修為,居然又開始增長起來。可惜士子境與學士境之間,並非修為增長就能突破這麼簡單,莫名屏障依舊存在,不管他修為怎麼增長,依舊感覺不到晉升的可能。

“幸好魂修不像武修,不會因為修為太渾厚,反倒產生隱患,否則就更麻煩了。”劉恆嘆息一聲,有些哭笑不得,卻也放下心來。

只要《青蓮度滅經》能夠剋制佛力,這就夠了,劉恆不再嘗試,任由佛力灌湧入體,然後擔憂地朝燕歸言那邊看去。

他還好說,哪怕專修佛道也沒什麼大礙,燕歸言就不同了。

燕歸言身為大燕皇室子弟,修行哪一家功法都好,唯獨不能修行佛法。大燕和佛國的世仇,近乎貫穿了兩國誕生至今的漫長史,見面就是誓不兩立,殺佛令之下,連一個世俗的佛門弟子都不容,又哪裡容得下一個修行佛法的皇室子弟?

不過燕歸言的情況,大大出乎劉恆的預料。(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