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恩主定名!”

黃儒世深深行禮,高聲恭請道。

他的聲音帶上了魂力,一時間十里內都清晰可聞,處處忙於搭建新城的人都突兀停下,一切嘈雜聲響也在這一刻倏然消失,人們愕然望向城下。

“請團長定名!”

突然,牛自斧的大吼聲緊隨著響起,他在城頭朝劉恆單膝跪地,驚醒了其他的人,也是爭先恐後單膝跪倒,激動高喊起來。

“請團長定名!”

“請大將軍定名!”

……

原本此起彼伏的呼喊聲漸漸齊整,就變得更加有震天動地的力量,嚇得四野禽獸奔走高飛,只覺好似大劫到來一般的驚惶。

劉恆怔怔看著這一幕,好片刻才猛然回神,按捺下也跟著潮湧的心神,高舉起手用力往下按,這手勢才讓周圍的呼喊聲停息下來。

“這座新城,有我們每個人的心血,它將是我們的城。”劉恆運起魂力,使自己聲音能夠清晰傳到所有人耳中,宏宏清朗,所有人聽到耳中,胸膛中彷彿突然點燃了一團火,熱血沸騰。

是啊,我們的城!

劉恆盯住這雄城片刻,在無數人屏息凝神的寂靜中,他側身看向身邊的黃儒世,揚聲道:“這其中,黃先生居功至偉,我這麼說,諸位沒有異議吧?”

眾人一愣,略微思索後就接連點頭。

“團長說得對,黃先生是個有大本事的人!”

“要沒有他,豈能十天就能建成這樣的雄城?”

“要論功績的話,黃先生當為第一人!”

“曾經我還懷疑過先生別有用心,現在我自打嘴巴,從今日起,先生便是我們自家人!但凡有誰還敢說先生半句怪話,小心老子這刀頭一個跟他過不去!”

“先生為新城嘔心瀝血,大夥看在眼裡,從今以後誰還會把先生當外人?”

……

聽到四面八方那一聲聲真摯或粗鄙的感激聲,饒是黃儒世自覺心靜如水,也突兀生出漣漪。他雙目顫顫,環顧周遭,張開嘴卻久久沒能說出任何話來。

“既然如此,這城就名為……儒世,以紀念先生對此城的付出,諸位覺得如何?”劉恆面露笑容,大聲問道。

“儒世?”

“儒世城?”

“這名字聽著就文雅,好!”

……

一群軍漢大聲嚷嚷,實則他們對於新城叫什麼根本無所謂,只要出自劉恆之口,聽著還算順耳就夠了。

黃儒世一聽卻是大驚失色,“恩主萬萬不可!”

“為何?”劉恆微怔,隨後笑道:“莫非黃先生還覺得不好意思,不要推辭了,先生之功,當得起如此謝禮。”

黃儒世則堅持道:“恩主也說了,建成此城絕非我一人之功,實乃眾將士共同心血,單獨以我之名冠以新城城名尤為不妥,還請恩主三思!”

明面上這麼說,一眾將士只當他是客套,紛紛大聲相勸,黃儒世只當未聞,急急朝劉恆傳音入密道:“莫非我幾天前對何伯所說的話,恩主不曾耳聞嗎?以我之名冠加新城,我感念恩主心意,只是此舉更讓我惶恐,就怕為恩主惹來無妄之災!”

黃儒世這番話說得懇切,眸中似有難言之隱,閃過一絲悲楚,劉恆是聽得真真呆了一下。

幾天前何伯也跟他提起過黃儒世的事,劉恆聽過就罷,卻沒想過會有這麼嚴重。

在他想來,各家流派之間的宿仇已經過去數百年,當年多麼不可化解的仇怨,也該隨著這漫長時間流逝,還有諾大工家的轟然倒塌而告終了。可是聽黃儒世的意思,這仇怨似乎依舊存在,而且遠比他預料的還要麻煩。

聯想起黃儒世曾經的樣子,跟隨鄭合數十年寂寂無名,空有一身技藝卻不敢顯露分毫,他心下也莫名一凜。

工家如今已經沒落到號稱失傳,看樣子說不定只剩下黃儒世一位傳人,曾經輝煌更顯得如今的悽悽慘慘,饒是這樣,宿敵對黃儒世竟然還是陰魂不散!

他不禁驚奇,到了這地步都無法了結,當年的仇怨究竟有多大?

這分明是要斬草除根!

只是見黃儒世不願深說,劉恆也不好多問,但話說到這地步,劉恆的好意顯然只能作罷,他皺眉思忖以後,拍了拍黃儒世肩膀,這才朗聲道:“黃先生既然不願貪圖虛名,那就換個名字……這城號稱十日建成,恐怕任何詞與名都比不上‘十日’二字來得更彰顯諸位的付出,我看這城索性就叫十日。”

十日?

眾將士一陣騷動,個個面露古怪,只因這名兒怎麼聽都有些奇異。可是議論下來,他們叨唸幾遍,竟覺得有種非凡的氣魄,甚至還帶著一點上古神話的韻味,頓時覺得很有意思。

“十日,十日,知道的是說紀念十日建城,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什麼來路,還能和上古神魔扯上關係,哈哈!”

“說的是,我也覺得這十日之名念起來頗為霸道,甚合我意!”

“傳聞上古有十日亂世,惹來神明不悅,拉神弓連射九日,若非親眷勸阻,他連最後一日也能射下,好不威風!”

“好好,這名字也好!”

“就是十日城!”

……

劉恆聽得微微怔住,卻是經他們提起才發現,自己突發奇想的名字竟然還有這樣的寓意,隨後自己暗念幾遍,也覺得很是奇妙,不禁朗笑道:“好,就叫十日城!”

雖說明知不該這麼做,但能有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池,對工家傳人有別樣重要的意味,如今因為自身難言之隱錯過了這等機緣,黃儒世心裡還是難免閃過百味雜陳的複雜滋味。

好在他自明事理,很快壓下了心裡雜念,鄭重恭請道:“請恩主親筆!”

為了這一刻,他早有準備,一聲令下,就有工匠和隨軍快步到來,滿是激動和興奮,個個滿面紅光擺上桌案與筆墨紙硯,在旁齊聲道:“請恩主親筆!”

劉恆也不推辭,提起那青毫大筆就書寫下去。

他畢竟是學過學問的,哪怕耽擱了數年,此刻動筆除了開始時的生疏,很快就找到了感覺,兩個大字行雲流水般寫就。

“好字!”

牛自斧早就從城頭躍下,那魁梧人影在城牆連點幾下,就跨越了足足百多丈的高度,大步奔來遙遙看了一眼,就哈哈大笑地誇讚起來。

劉恆直覺無語。

他這模樣,恐怕字寫得好壞根本沒看清,這純粹是看著人來的。

不過兩人交情漸深,劉恆也明白他是個什麼直脾氣,自然不會跟他計較。他自己低頭看去,就見這兩個字寫得還有當年求學的痕跡,卻比當年多出一股殺伐之意,更見筋骨,蒼勁有力,似乎隱隱有了自己的風範,於是自己也深覺滿意。

“蒼莽雄勁,氣魄自存,果然好字!”旁邊黃儒世看得雙目一亮,對劉恆更是高看一眼,心裡忍不住暗道:“恩主筆力驚人,想來曾經做過學問,還有軍伍生涯的影響,使得筆書更顯獨具一格,已然有所成就,實在不簡單。”

至於其他將士,一群武夫和牛自斧一般模樣,哪裡管得字寫得好不好,只要是劉恆親筆寫的,他們就跟著牛自斧一片叫好起來。

“行了,既然城名已定,城頭石匾的事情也就交給黃先生了。”

劉恆笑笑,不理會這群軍漢的胡亂鼓譟,把這兩字筆書交給黃儒世,黃儒世鄭重接下,又遞給身邊相隨的工匠。工匠恭敬捧著這份劉恆親手筆書快步離去,顯然拿去開始督造,竟是半刻也不耽擱。

定下名字來,黃儒世才恭請劉恆繼續入城。

因為出了這樁事,好些將士顯然想要藉機偷懶,嘻嘻哈哈也下了城頭,簇擁到劉恆和牛自斧身邊就開始訴苦。

劉恆自然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思,除了邀功就是偷懶,只是想到他們這段時間的確盡心,也就任由他們去了。

“連道路和坊市都造好這麼多了?”

一群人剛入城,劉恆遙望城中鱗次櫛比的景象,不免失聲驚道。

有工匠聞言就敬佩望向黃儒世,“啟稟大人,全虧了黃先生,事先早已畫好十日城的詳細圖紙,造城事宜才沒有耽擱片刻,緊鑼密鼓連戰八天,才有如今局面。”

“早說了,建城這等大事何止我一人的功勞?”

黃儒世既是唏噓也有無奈,“如今局面,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要說有功,人人都功勞甚大才對。”

“哈哈,先生別謙虛了。”牛自斧咧嘴大笑,“咱們這些莽夫只懂得蠻幹,如果沒有先生的策劃,叫我們拆城還容易些,要建城就是乾瞪眼,空有一身力氣也沒用。”

牛自斧就有這點好,很有自知之明,還知道敬重有真本事的人。一開始,他對黃儒世這等貪生怕死的降臣自然沒有絲毫好感,往往見面愛答不理,招呼也不會打一個。可是這七八天共事下來,他是親眼看到了黃儒世這驚人技藝和本事,於是對黃儒世態度立時大變,變得很是敬重。

聽人私下回報,這幾天黃儒世發下什麼命令,他都是第一個頂上去,任勞任怨聽從黃儒世的驅策。不僅如此,有幾次將士想偷懶,還有拉孜部族被逼來的壯丁們不少次差點譁變,他比大四更快戰出來,為黃儒世平息了這些風波。

身為這軍伍裡公認的二當家,可謂是劉恆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的人物,能做到這地步,可見牛自斧對黃儒世是發自心底的認同和敬重。

聽他這麼說,黃儒世唯有回以苦笑,“牛團長盛讚,實在過獎。”

隨後一群人邊走邊看,黃儒世則在旁講解。他對十日城的種種規劃,劉恆之前聽他說過不少次,也曾見過圖紙,但是顯然怎麼都比不上現在親眼見到實物的感覺來得直觀。

眼見黃儒世的規劃已經大半變成現實,劉恆心裡頗為感慨。至於其他將士,雖說所有東西都是出自他們的手,可閒逛觀賞還是頭一次,也是看得嘖嘖稱奇,面上都是得意之色,都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一群人剛入城,劉恆遙望城中鱗次櫛比的景象,不免失聲驚道。

有工匠聞言就敬佩望向黃儒世,“啟稟大人,全虧了黃先生,事先早已畫好十日城的詳細圖紙,造城事宜才沒有耽擱片刻,緊鑼密鼓連戰八天,才有如今局面。”

“早說了,建城這等大事何止我一人的功勞?”

黃儒世既是唏噓也有無奈,“如今局面,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要說有功,人人都功勞甚大才對。”

“哈哈,先生別謙虛了。”牛自斧咧嘴大笑,“咱們這些莽夫只懂得蠻幹,如果沒有先生的策劃,叫我們拆城還容易些,要建城就是乾瞪眼,空有一身力氣也沒用。”

牛自斧就有這點好,很有自知之明,還知道敬重有真本事的人。一開始,他對黃儒世這等貪生怕死的降臣自然沒有絲毫好感,往往見面愛答不理,招呼也不會打一個。可是這七八天共事下來,他是親眼看到了黃儒世這驚人技藝和本事,於是對黃儒世態度立時大變,變得很是敬重。

聽人私下回報,這幾天黃儒世發下什麼命令,他都是第一個頂上去,任勞任怨聽從黃儒世的驅策。不僅如此,有幾次將士想偷懶,還有拉孜部族被逼來的壯丁們不少次差點譁變,他比大四更快戰出來,為黃儒世平息了這些風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身為這軍伍裡公認的二當家,可謂是劉恆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的人物,能做到這地步,可見牛自斧對黃儒世是發自心底的認同和敬重。

聽他這麼說,黃儒世唯有回以苦笑,“牛團長盛讚,實在過獎。”

隨後一群人邊走邊看,黃儒世則在旁講解。他對十日城的種種規劃,劉恆之前聽他說過不少次,也曾見過圖紙,但是顯然怎麼都比不上現在親眼見到實物的感覺來得直觀。

眼見黃儒世的規劃已經大半變成現實,劉恆心裡頗為感慨。至於其他將士,雖說所有東西都是出自他們的手,可閒逛觀賞還是頭一次,也是看得嘖嘖稱奇,面上都是得意之色,都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