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州征討大軍來勢洶洶,卻因霸主威懾,就這麼直接退軍了。

這將霸主的重要性再度拔高,到了各方勢力急切渴求的地步,一舉嚇退嶽州征討大軍的宇州聯盟,狂喜之後,終是感覺到其中很不對勁。

不久前伐楚大戰,楚親王不是沒請動霸主出面,可是楚親王還是敗了,此中的關鍵就在於嶽州軍那位神秘霸主,和楚親王請動的霸主“兌子”,拔除了這個最大的阻礙。強如楚親王,依舊一戰而潰,同樣擁有霸主的嶽州軍有什麼道理會懼怕遠不如楚親王的宇州聯盟?

這實在講不通道理。

簡單一想,就能知道嶽州軍急匆匆退軍必然有別的緣故。

起了疑心的宇州聯盟立刻動用許多刺探,密切打探此中蹊蹺,然而十日城這邊剛剛來過一次自上到下的大清理,即便殘留的各方刺探,如今也很難打探到什麼有用的情報了。

越是深藏秘密,越是叫人不安,宇州聯盟一邊逼著密探們更用心去打探訊息,一邊留意起嶽州的新動向。於是相隔不久,龐大的嶽州軍四散開去,紛紛進駐各大軍鎮,加強守備和城防,這麼大的舉動,宇州聯盟自然不會忽視。

這像是如臨大敵?

嶽州表現出來的模樣,像極了即將有大敵到來,可是放眼大夏,哪裡還有能讓強如嶽州軍都忌憚如斯的強大勢力?

除非再來一次如若伐楚那樣的“伐金大戰”,否則宇州聯盟和湖州上下即便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嶽州軍的態度何至於產生這麼大的轉變。

這可是宇州聯盟和湖州上下夢寐以求的好消息!

想到這方面的可能,無數勢力激動起來,紛紛探查如今數得上號的一流諸侯勢力,結果發現包括景親王、禮親王、裕親王他們,也在尋求和他們一樣的情報,這就叫各方越發狐疑了。

嶽州周邊的強大勢力,是德州的景親王、禮親王,湖州的晗親王,勉強加上一個宇州聯盟,除非這三方聯手,否則嶽州不至於如此。偏偏各方勢力打探一圈下來,這三方根本還沒做出聯手的打算,反倒因為受到這次啟發,隱隱開始碰頭了。

於是各方勢力忍不住猜疑,最開始讓嶽州突然緊張起來的根源,究竟來自哪裡?

要麼是自家疑神疑鬼,要麼就是來自於外面?

想到這個可能,無數諸侯突然發現,因為專注於太子之爭,他們不知不覺忘記了外界,忘記了大夏的宿敵,北胡!

太子之爭開啟至今小半年,北胡似乎一直很安靜,這一樣不合常理。前次太子之爭,北胡可是拉開陣勢,頻繁侵伐大夏邊境,這次僅僅開始時派出四十萬胡騎前來騷擾一番,就被各方諸侯聯手“轟走”了。

如果北胡這麼弱,何至於成為大夏忌憚七百多年的宿敵?

一些諸侯因為嶽州的異常舉動,開始還懷疑是否北胡要出手了,結果聽監聽北胡的密探們送來的情報,北胡似乎早早就做出了和嶽州十分相似的舉動,這就讓諸侯們倏然一驚,越發不安了。

嶽州如此還好說,可是強如北胡,同樣聚攏各地部落,分派大軍駐守強行凝合而成的上百個大部落,還花費巨大代價設定城池陣法,一樣是如臨大敵的架勢,這就顯然很不尋常了。

一個北胡如此,現在又加上一個嶽州軍,還不說明問題麼?

未知向來最讓人恐懼,現在無數諸侯還不清楚讓北胡和嶽州緊張的來源,卻從他們的姿態上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他們一邊急匆匆地暫停所有戰事,遵照嶽州一般佈置,一邊瘋狂向天下各地打探訊息,他們迫切需要知道,北胡和嶽州究竟在防備什麼!

隨著訊息傳來的越多,諸侯們越發覺得手腳冰涼。

原來在他們沉浸於太子之爭的時候,天下各地大大小小的勢力,大多數都做出了和嶽州、北胡一樣的準備。天下物價為何飛漲,不單單是他們在瘋狂購入,而是所有勢力都在不惜血本的購入,才會讓物價一直這樣節節攀高。

他們顯然在忌憚同樣一件事,這麼看下來,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就在答案呼之欲出的時候,恰恰傳來了百家聯盟潰敗的訊息。當然準確來說不是潰敗,而是百家聯盟主動解散了,迅速把自家人抽調回來,獨留下佛門一家抵擋伯教攻伐。

佛門自是節節潰敗,短短數日讓出了數萬裡佛土,可奇怪的是在退敗的過程中,佛門似乎沒有損失多少力量。明面上僅僅有六位賢境強者的佛門,在獨力對抗二十位賢境強者的伯教時,居然再沒有隕落過賢境強者。這裡面的貓膩,因為距離太遠,就不是諸侯們能夠探知的了。

而成為大戰最終勝利者的伯教與梁國,開始以強勢的姿態,一邊打壓佛國,一邊四處派出強者或軍隊,竟展露出侵吞整個天下的駭人架勢。

一時間,伯教中人所到之處,弱者臣服,強者只求自保,伯教或者說明面上梁國疆土,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迅猛擴張。有些時候,只有一位伯教霸主到來,就能堂而皇之的拿下萬里疆土,可見天下對於伯教究竟是個怎樣“聞伯色變”的態度了。

在大夏眾多諸侯打探到訊息的時候,伯教的勢力已經只相距一個北胡。虧得對於夾在大梁和大夏之間除了北胡,還有一個大燕,伯教中人對大燕選擇繞道而行,否則來的速度只會更快。

諸侯們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他們一邊學習嶽州行事,一邊飛快將求援的軍報送去景京,如今能祈求的,就是朝堂上的大人物們能夠做出讓他們安心的反應了。

事實上大夏朝廷的反應更快,甚至一些諸侯的求援信還沒發出,新的聖旨已經到來。聖旨的內容一般無二,各方諸侯謹守自家疆土與子民,工部派出陣家強者們前往各地,為諸侯們的首府提升城池陣法威力,並開啟國庫與糧庫,竭力供應軍需。

大夏朝廷能做的,好像也只有這麼多了,諸侯們緩了口氣之餘,愕然發現聖旨從頭到尾,竟都沒有提到太子之爭。

這是什麼意思?

在諸侯們揣摩著聖旨深意之時,他們首府的地價已經開始飛漲。各地的權貴富豪們發瘋一樣湧入各地首府,即便舍盡全部身家也要在首府求得一個居所,他們的湧入,攪得各地首府一片混亂。

這種混亂,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平息的,甚至隨著亂世的到來,還會愈演愈烈。因為但凡是聰明人,都該知道此後,獨有這些提升過城池陣法威力的首府,才能得到一些安全的感覺,若是流落在外,死亡只是遲早的事。

伯教即將到來,諸侯們已經顧不得理會這些混亂了,他們在府中心心念念期盼著朝廷派來的陣家強者儘快到來,也在各施手段,刺探著朝廷的意向。

朝廷要怎麼處理太子之爭?

又準備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即將到來的伯教?

未知向來最讓人恐懼,現在無數諸侯還不清楚讓北胡和嶽州緊張的來源,卻從他們的姿態上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他們一邊急匆匆地暫停所有戰事,遵照嶽州一般佈置,一邊瘋狂向天下各地打探訊息,他們迫切需要知道,北胡和嶽州究竟在防備什麼!

隨著訊息傳來的越多,諸侯們越發覺得手腳冰涼。

原來在他們沉浸於太子之爭的時候,天下各地大大小小的勢力,大多數都做出了和嶽州、北胡一樣的準備。天下物價為何飛漲,不單單是他們在瘋狂購入,而是所有勢力都在不惜血本的購入,才會讓物價一直這樣節節攀高。

他們顯然在忌憚同樣一件事,這麼看下來,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就在答案呼之欲出的時候,恰恰傳來了百家聯盟潰敗的訊息。當然準確來說不是潰敗,而是百家聯盟主動解散了,迅速把自家人抽調回來,獨留下佛門一家抵擋伯教攻伐。

佛門自是節節潰敗,短短數日讓出了數萬裡佛土,可奇怪的是在退敗的過程中,佛門似乎沒有損失多少力量。明面上僅僅有六位賢境強者的佛門,在獨力對抗二十位賢境強者的伯教時,居然再沒有隕落過賢境強者。這裡面的貓膩,因為距離太遠,就不是諸侯們能夠探知的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成為大戰最終勝利者的伯教與梁國,開始以強勢的姿態,一邊打壓佛國,一邊四處派出強者或軍隊,竟展露出侵吞整個天下的駭人架勢。

一時間,伯教中人所到之處,弱者臣服,強者只求自保,伯教或者說明面上梁國疆土,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迅猛擴張。有些時候,只有一位伯教霸主到來,就能堂而皇之的拿下萬里疆土,可見天下對於伯教究竟是個怎樣“聞伯色變”的態度了。

在大夏眾多諸侯打探到訊息的時候,伯教的勢力已經只相距一個北胡。虧得對於夾在大梁和大夏之間除了北胡,還有一個大燕,伯教中人對大燕選擇繞道而行,否則來的速度只會更快。

諸侯們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他們一邊學習嶽州行事,一邊飛快將求援的軍報送去景京,如今能祈求的,就是朝堂上的大人物們能夠做出讓他們安心的反應了。

事實上大夏朝廷的反應更快,甚至一些諸侯的求援信還沒發出,新的聖旨已經到來。聖旨的內容一般無二,各方諸侯謹守自家疆土與子民,工部派出陣家強者們前往各地,為諸侯們的首府提升城池陣法威力,並開啟國庫與糧庫,竭力供應軍需。

大夏朝廷能做的,好像也只有這麼多了,諸侯們緩了口氣之餘,愕然發現聖旨從頭到尾,竟都沒有提到太子之爭。

這是什麼意思?

在諸侯們揣摩著聖旨深意之時,他們首府的地價已經開始飛漲。各地的權貴富豪們發瘋一樣湧入各地首府,即便舍盡全部身家也要在首府求得一個居所,他們的湧入,攪得各地首府一片混亂。

這種混亂,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平息的,甚至隨著亂世的到來,還會愈演愈烈。因為但凡是聰明人,都該知道此後,獨有這些提升過城池陣法威力的首府,才能得到一些安全的感覺,若是流落在外,死亡只是遲早的事。

伯教即將到來,諸侯們已經顧不得理會這些混亂了,他們在府中心心念念期盼著朝廷派來的陣家強者儘快到來,也在各施手段,刺探著朝廷的意向。

朝廷要怎麼處理太子之爭?

又準備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即將到來的伯教?

諸侯們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他們一邊學習嶽州行事,一邊飛快將求援的軍報送去景京,如今能祈求的,就是朝堂上的大人物們能夠做出讓他們安心的反應了。

事實上大夏朝廷的反應更快,甚至一些諸侯的求援信還沒發出,新的聖旨已經到來。聖旨的內容一般無二,各方諸侯謹守自家疆土與子民,工部派出陣家強者們前往各地,為諸侯們的首府提升城池陣法威力,並開啟國庫與糧庫,竭力供應軍需。

大夏朝廷能做的,好像也只有這麼多了,諸侯們緩了口氣之餘,愕然發現聖旨從頭到尾,竟都沒有提到太子之爭。

這是什麼意思?

在諸侯們揣摩著聖旨深意之時,他們首府的地價已經開始飛漲。各地的權貴富豪們發瘋一樣湧入各地首府,即便舍盡全部身家也要在首府求得一個居所,他們的湧入,攪得各地首府一片混亂。

這種混亂,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平息的,甚至隨著亂世的到來,還會愈演愈烈。因為但凡是聰明人,都該知道此後,獨有這些提升過城池陣法威力的首府,才能得到一些安全的感覺,若是流落在外,死亡只是遲早的事。

伯教即將到來,諸侯們已經顧不得理會這些混亂了,他們在府中心心念念期盼著朝廷派來的陣家強者儘快到來,也在各施手段,刺探著朝廷的意向。

朝廷要怎麼處理太子之爭?

又準備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即將到來的伯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