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一個月,雙方都已到了心知肚明卻各自默契的境界,暗暗掐算,計算著大戰開啟的時間。

“離郡王那邊怎麼說?”

離郡王,正是所謂抗金聯盟的盟主,隨著大戰逼近,他們的態度顯然也越發得到各方重視。

此時是劉恆問話,趙奕聞言皺眉,“還是沒有表態。”

“沒有表態,那麼不管他們是不是會乘機作亂,都等於選擇站在了我們的對面。”劉恆十分肯定地道,“既然到現在沒有表態,可以給胡少八他們下令了。”

公孫吉聽後不免還是皺眉,“將軍,既然決定聯盟伐楚,日後重心必然偏向那邊,若是還對離郡王他們步步緊逼,唯恐戰線吃緊,臣下依舊是這個意思,盼將軍三思。”

劉恆搖搖頭,“即便我們退讓,站在敵對的角度,他們卻不會放過這等大好時機。與其被動抵禦,積累壓力,我還是更偏向主動出擊。”

伐楚期間,用什麼態度對待離郡王他們,同樣是一個眾謀士爭議不下的議題,最後還是劉恆欽定了持續攻伐的主意。主意是好下,可是這樣一來,十日城等若全線動兵,再加上重頭將放在伐楚大計上,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所以哪怕到即將開戰的前夕,一部分謀士依舊難免憂慮。

“既然將軍決心已定,那我等就不廢話了。”公孫吉搖搖頭,再沒多說。

劉恆拿起下一份對章,瀏覽片刻抬頭看向趙奕,“縱明道等人終於坐不住了?”

趙奕起身作揖,“驛館那邊來報,縱明道一行正在驗看靈駒、寶車,看樣子是準備離開了。”

“畢竟是縱橫家的大才,哪怕對立,應該不會失了禮數。”劉恆沉吟道:“等他們過來辭行時,我親自問問看吧。”

問什麼?

說白了就是招攬。

曾經劉恆雖然領略過百家同輩的風姿,畢竟是在秘境,重在爭鬥,他對百家的獨到之處並沒有太多體驗。如今身在沙場,見識過縱明道三人近日的作為,劉恆才感覺到他們的厲害。

明面上將計就計,試圖不讓十日城方面看出異常,暗裡卻勾連各方反對勢力,從抗金聯盟的態度就能體現出他們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了。

這等人物,真真讓劉恆心生豔羨,如果他麾下也有這樣的人物效力,那麼處境必然會輕鬆許多。

“而今嶽州境內,離郡王等諸侯組成的聯盟,已只是癬疥之疾,並非大患。任由他們鬧騰,終歸難擋我們煌煌軍威,落敗歸降僅僅是遲早的事。”一個新進的謀士出聲道:“隨後大戰多於文謀,縱橫家學子並非急需,倒是臣下建議將軍,該多多留意湖州……”

“遲早的事?”

一個武將聞言就冷哼出聲,“皮先生說的倒輕巧,別忘了離郡王他們如今的主帥,那可是兵家中人!最近半個月,雖然離郡王等諸侯的地盤不斷縮小,兵力也減員甚多,可是難纏程度卻不降反增,若非我等武將用命,指不定就該傳出急報了。要是先生們都像皮先生所想,小覷了這抗金聯盟,怕是我十日城遲早要栽跟頭!”

兵家中人!

那邊謀士與武將激辯,劉恆心神卻不免被“兵家中人”四個字所吸引。

最近一個月,四路大軍之所以擺出守勢,不單單因為配合大局抽調兵力,也因為戰局的變化。隨著那位“兵家中人”坐上抗金聯盟主帥的位置,抗金聯盟的處境竟漸漸穩固下來,開始和四路大軍打得有來有往,讓四路大軍都傳出了戰事艱難的風聲。

兵家,自古便以用兵如神著稱,兵家這位名為趙基的學子到來,簡直展現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不僅穩住垂垂欲墜的抗金聯盟,更憑藉少量兵力給十日城的大軍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得不叫人側目。

劉恆回想靈原秘境中,兵家的同輩天才只龜縮於百俠盟一隅,何時有舞臺展現出這等鋒芒?

他不得不感嘆,靈原秘境的經歷,由於人傑輩出,竟讓他誤判了百家真正的本事,這可能是那趟出行後留下的最大的弊端了。

關鍵在於,無論縱橫家的縱明道、胡毅、趙敏,還是兵家的趙基,會在“正魔大戰”的當口來到大夏,可見他們都不算百家中真正受重視的人物。然而就是這等人物,如今卻讓劉恆越來越忌憚,這才讓劉恆對於百家,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百家真正強大之處,不在於爭鬥,而在於各有獨步天下的本事。”這段時間,劉恆生出了這樣的感悟。

“那趙基小兒,向來藏頭露尾,不敢與我軍正面對抗,算什麼英雄好漢?”一個謀士鄙夷道:“若非他滑不留手,我兵威所至,必摧枯拉朽,何懼他這等黃毛小兒?”

“毛先生真是讀書人,就會講些大道理。”一個將領嗤笑道:“這沙場之上,向來瞬息萬變,若是一味只計算兵力就能分出勝負,還需要我等將領何用?看來有機會,真該領著毛先生去戰場親自體會體會,否則豈會連小覷兵家這等貽笑大方的話都說得出來?”

不可否認,兵家在帶兵將官們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哪怕如今是敵對關係,也不能扭改武將為兵家中人張目的情況。

可以說,一旦聽到兵家中人加入戰局,單憑這麼短短一條訊息,就足以讓敵對將領如臨大敵,這就是兵家經年積累下來的聲威。

唯有兵家中人能夠抵擋同門,這是故老以來就流傳在沙場中的一句話。

聽到這裡,劉恆忍不住朝趙奕問道:“兵家那邊有什麼訊息嗎?”

趙奕面色尷尬,還是搖了搖頭,讓劉恆輕輕嘆了口氣。

“正魔大戰”牽記著天下,這等大場面,正是兵家中人的用武之地,所以兵家不同於其他百家,在這一場大戰裡近乎傾巢而出。不單單是百家聯盟這邊,大梁和伯教那邊的主將,同樣是兵家強者。如此怪異的情形,各方卻早已見怪不怪,因為兵家除了內部情勢複雜以外,還有不問恩主這一條規矩,只要能領兵參與大戰,兵家中人可不會管自家這邊是正是魔。

所以兵家門人如今,幾乎都活躍在那個大戰場上,這邊抗金聯盟竟然還能請來一位兵家學子坐鎮,訊息一傳出來就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本來劉恆知道大戰在旁,就沒打過這方面的主意,哪想到抗金聯盟真能請動兵家人,這讓他也動了心。

兵家學子的本事,不用多說,單單這趙基的到來,就幾乎起到了扭轉戰局的效果。

如今十日城已有兵力一百八十萬出頭,抗金聯盟那邊全部加起來不到百萬,還和十日城一樣分兵各地,照道理來說劣勢變得更大。可趙基一到,調動各方兵馬,時退時進,用兵神出鬼沒,至今沒有正面激戰過,卻給十日城方面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和麻煩。

哪怕強如大四、胡少八、季昌明等前太子麾下的十大虎將,都被趙基弄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逐漸陷入泥潭,徹底被打掉了之前節節勝利的勢頭。

兵家學子之強,可見一斑。

這才讓劉恆在確定聯盟伐楚後,乾脆順勢讓四路大軍轉攻為守,一邊籌備伐楚大計,一邊派出使節接觸兵家,懇請兵家也派人前來相助。

事實上不僅僅是他,抗金聯盟成功請來兵家中人,讓原本以為毫無可能的許多諸侯都動了心,頻頻暗中接觸兵家。

然而接觸的結果告訴各方諸侯和劉恆,趙基僅僅是一個特例,發生在中土邊陲的這場大夏太子之爭,對兵家中人的吸引力實在太小了,無論給出怎樣豐厚的條件,都無法打動他們。

如果沒有“正魔大戰”,兵家中人興許總會有人動心,奈何“正魔大戰”在旁做比較,大夏太子之爭就好似一個小池塘,根本無法讓兵家中人恣意施展拳腳,哪裡能入他們法眼。

直至最近,多番打探之後,趙基到來的原因也終是流傳出來。原來趙基之所以會加入抗金聯盟,是因為他本就是上一代離郡王的家生子,陪今世離郡王前往兵家求學,結果正主離郡王沒被看中,倒是隨行的趙基被留了下來。而上一代離郡王也大氣,不僅時時訓誡今代離郡王,還逼著今代離郡王帶著大批修行資源前去探望趙基,更是對趙基親友百般看照,如此結下了善緣,才有今日趙基的鼎力相助。

這等深遠佈局,別人聽後只能望洋興嘆,包括劉恆,都不得不感嘆這些家族的底蘊,真真不是他這樣後進之輩所能比擬的。

羨慕是羨慕不來了,劉恆在重新認識了家族、豪門的底蘊後,也開始嘗試對百家遞出了橄欖枝。

可惜近兩個月接觸下來,竟沒有一個百家學子接受他的邀請。

“乍一看我十日城兵多將廣,人傑雲集,可是細細算起來,出身百家者獨有曲知縣留下那兩位法家學子和一位名家學子。”劉恆回想著趙奕回稟他時那欲言又止的模樣,還有努力挑選才告訴他的百家學子的回應,忍不住微微眯眼。

“天下果然沒有不透風的牆,我收納工家學子的訊息,居然走漏得這麼快。”

劉恆實在沒想到,百家對於工家的警惕,竟到達這樣的地步。

“小小邊疆的野將軍,不想著怎麼謀求名統,還敢收納先秦魔門的餘孽,豈非自絕於百家?有何面目敢來邀我入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遊家青睞?哈!這種話你可敢當著遊家學子的面說?頂多何時曾和遊家周老先生有過一面之緣,就敢頂著他的牌子到處招搖撞騙,待得我找時間告知遊家學子,且看你家那野路子將軍會是怎樣一個死法!”

“既然敢收納先秦魔門餘孽,我等豈還敢在貴將軍面前獻醜?”

“且看那夏國,縱觀諸路諸侯,某便是要投效也只會投效那楚親王,什麼金將軍,那是什麼東西?”

“在下哪怕無緣伐魔之戰,藉機熬煉心性,專研學問都忙不過來,憑藉奪人魂力來增益修為,我害怕汙了我的神魂呢!”

……

這些話還是劉恆百般詢問下趙奕才吐露出來的,多的再怎麼詢問都不說了,可見這些說法還算溫和的,更難聽的趙奕都不願讓劉恆知道。

單是他一人無法請動百家學子投效,還能歸結於他收納工家學子的緣故,可是縱觀其他諸侯,也就楚親王那裡能招攬一些不受重視的百家學子,其他諸侯要麼和劉恆一樣不僅沒有招攬到人,還要受到羞辱,要麼就是憑藉舊情或是別的緣故,才能說動零星一兩個百家學子前來投效。

這裡頭純粹看好大夏或是諸侯本人而投效的百家學子,近乎一個也無!

“百家,百家。”

劉恆不知不覺握緊了拳頭,“是什麼讓你們變得如此高高在上?這場聖爭大劫宛若巨浪,我且要撐到最後,看看大浪退卻,還能留下多少!”

這一次的遭遇,讓劉恆對百家本就不多的好感,徹底消失殆盡,也讓他深深體會到了在百家中人心裡,大夏究竟處在怎樣一個不堪的位置。

誠然,百家心目中的中土靈原,的確人傑地靈,英傑輩出,可百家不看在眼裡的大夏,終歸是他的故土!

辱沒他也就罷了,他怎能忍受自家故土受到百家如此鄙夷?

說不清為何,他如今偶爾會想起曾在蓮仙洞府時,前太子那看似猖狂的姿態,如今他是越來越能體會前太子的豪情了。

“既然你們如此相待,那麼就別怪我對工家另眼相待了。”凡事就怕比較,一番對比下來,無論工家因為什麼緣故,給予劉恆的支援卻是實打實的,這樣的學派不加以重用,難道非要去百家面前俯首低頭才對?

劉恆可沒有這麼不知廉恥!

此事之後,劉恆再沒對百家釋放出好感,倒也沒有因此作出什麼事情,只是暗暗記在了心裡。然而包括劉恆自己,世上再沒人知道,只是這樣一件轉眼就淹沒在歷史塵埃裡的小事,對將來造成了何等深遠的影響。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