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劉恆坐上一駕造型精美莊重的寶車上,這蛟紋為主、草木神獸雕紋為輔的寶車,由六頭白額黑鱗蛟馬拉動。

寶車來自一位落敗親王,這邵親王雖說的確是正牌皇子,可是論起來乃是庶出,外戚力量也不夠強大,實力頂多和尋常諸侯之子相仿,終是沒能擋住十日城的滾滾洪流,大敗退場。

白額黑鱗蛟馬乃是上等靈駒,其實成色相當的數目不止這麼多,之所以只用六頭,是因為對齊了親王所用的規制,照理說一個將軍用上親王規制是大逾矩,但以劉恆如今的地位,用上這等規制,絕不會有人妄議什麼,反倒才覺得貼切。

這白額黑鱗蛟馬,雖說排得上上等靈駒中的翹楚,但大多說的是賣相,單憑它那日行兩千裡出頭的腳程,頂多算是中等靈駒。然而奈何賣相好,那通體油亮的黑鱗,唯獨額頭一點白,顯得肅殺莊重中帶有一絲祥瑞之意,自然成了受王貴們追捧的靈駒。

像這樣的靈駒,如今十日城外的獸廄裡飼養好大一批,全是征伐嶽州眾多諸侯得到的戰利品,全都和白額黑鱗蛟馬類似,憑賣相評上的上品靈駒。這等中看不中用還怪挑剔的靈駒,劉恆自然看不上眼,早就想要全賣出去補貼軍用,卻被趙奕好說歹說,硬是攔了下來。

按照趙奕的說法,這本就是用來裝點門面的靈駒,隨著十日城勢力繼續擴張,不僅劉恆需要用到,其餘文官武將也要逐漸配備,就不必這麼來回折騰了,這才打消了劉恆的念頭。

寶車前面,是大武師境界的親衛開道,寶幔金牌羅列,華蓋遮頭,隊伍洋洋灑灑足足有上百丈。

這渾然是一副僅次於大帝、親王出行的龐大儀仗。

“這要走到什麼時候去?”

看著儀仗前行,一步一頓,還要御毯鋪道,撒出鮮花,好半天僅僅挪出一裡,劉恆不禁無奈出聲道。

趙奕則是一臉肅然,“將軍稍安勿躁,此乃規矩,若是不遵行,反倒惹人笑話。”

劉恆只得嘆口氣,不再多問,閉目眼神。

“這些有志朝堂的謀士與將軍,修行果然不同尋常。”

短短三個多月,白明澤、大四等文官武將的修為,竟得到了顯著增長。這一方面是劉恆極力供給了大量修行資源的緣故,另一方面則是聽了劉恆的講述,他們緊迫感大增,對修行越發上心,還有一方面,則是因為權力的擴張。

是的,凡是有志於朝堂的修行者,往往都有用權氣增益修為的功法,手頭權力越大,所得到的增益也就越大。譬如諸國朝堂,往往不只一位霸主,然而他們本身資質其實不算多麼優異,之所以能夠晉升為霸主,正是因為權氣的幫助。

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十日城的實力如若滾雪球一般迅速增強,眾多謀士與將領手頭權力也得到迅猛增長,權氣的大幅提升,讓他們修為也隨之水漲船高。

這或許正是白明澤、大四等一眾太子舊臣,在太子逝去後,依舊對朝堂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好比之前,太子榮登太子之位,他們斬獲擁龍大功,實力才能相繼得到大幅提升,湧現出這許多的大師境強者來。否則憑他們本身的資質,在劉恆看來實屬尋常,憑藉自身若是沒有什麼奇遇,晉升大師境恐怕要到甲子之後才有可能。

原先劉恆聽說過這一種修行方式,只是沒有想到,權氣的作用竟如此之大。

這未嘗不是一條適合天資欠缺的修行者的修行之路。

畢竟這個世上,天才終歸是少數,資質尋常者才是常見的修行者。

當然,這條路並非暢通無阻。若是能青雲直上,到達六部、宰輔的高度,就都有晉升霸主的希望,修行的順暢不下於眾多天才。可是晉升霸主之後,就是一道天塹,任憑權氣如何堆砌,想要跨越霸主晉升賢者境,頓時變得艱難無比,甚至遠超尋常修行者。

可以說,霸主即是權路的頂峰,若非大毅力、大際遇,萬難跨越,這也是眾多天才對這條路避之唯恐不及的原因。

當然對於尋常修行者來說,能找到晉升霸主的機會已經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他們自然不會奢望得到更多,至於先賢,那真真想都不敢想。所以他們對於用權力增益修為這條路,大多數都趨之若鶩,渴望非常。

“至少在賢者境之前,權氣等若彌補了尋常修行者與天才之間的差距,給了他們一個能和天才同臺爭雄的機會。”劉恆暢想,如若自己也是尋常修行者,所奢求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即便資質尋常,他也不會甘於屈居他人之下,要是不能跟同輩酣戰,處處低人一等,這等人生,實在想想都讓他覺得難以接受。

短短三個多月時間,增益幅度最大的莫過於白明澤和大四,他們修為增長十分誇張,從大師境一重小成,直接晉升到了大師境一重巔峰,隨時可能晉升到大師境二重。

三個來月提升了如此之大,甚至還要超過大多數天才,堪比以修為提升著稱於世的天驕,說來駭人至極。

可是他們自打太子逝去,太子府轟然崩塌,至今五年有餘,僅僅從初入大師境一重晉升到小成。沒有權氣增益,提升速度之慢,也是十分駭人的事情。

由此可見,這權氣的確是個好東西,可是利弊一樣突出,令人不得不重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劉恆自己,倘若真決定了要走帝王這條路,其境界同樣將被限制,日後想要突破到先賢境,就會變得千難萬難了。

這對於擁有更大潛質的劉恆而言,不能說是巨大損失,簡直等於自斬。只要想想,譬如小牛魔、朱克理一流,本是有志於成就聖人的絕世天才,卻告訴他們此生再難踏入先賢境,其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劉恆自己倒想得通,一來他本不需要權氣增益,二來聽聞主掌一國後,得到國器相助,將得到堪比先賢高層的戰力,他對於修為將在霸主境止步這一點,倒沒有太多在意。

如今,他所囊括的疆土方圓近萬里,治下子民數千萬,其中權力盡歸於他,是以時時刻刻都有數不盡的權氣從四面八方向他湧來,宛若江河奔流。如果憑藉權氣增益的法子,這三個來月,他都能把橫練的修為提升到大武師境三重之上了。但是對於這些洶湧而來的權氣,他用莫大毅力與力量隔絕開來,全部壓制在周身之外,絲毫沒有沾染。

對於這種外來的力量,劉恆本能有種抗拒,畢竟這不是自身一點點修行、汲取得來的力量,總會讓劉恆覺得不太舒服,彷彿突然多了什麼不受自己掌控的東西一樣。

其次,他還無法徹底放下對更高境界的渴望,他想看看不吸納權氣,能否打破天道對帝王、朝堂的桎梏,依舊能晉升霸主境之上的境界。

當然連他自己都知道,這可能性不大,但終歸是個念想,總比坐以待斃好得多。

對於白明澤、大四等人來說,就沒有這麼多忌諱了,他們深知資質所限的痛苦,也不會生出遠超自身資質的奢望,所以甘之若飴。

據他們所說,如今劉恆真正的官位只在將軍,雖說權力遠超官職,達到了堪比一方親王的地步,可是真實官位沒有提升,得到的權氣也和親王手下權臣、將領有著差別,這正是名不正言不順帶來的弊端。如果劉恆的官位提升到和實力相符的地步,那麼他們所得到的權氣,質地將會更加純正,得到的增益也會更大。

可惜這一點上,劉恆也無可奈何,這終歸不是他自己能夠左右的事情。若是朝堂上有些門路還好,像他這樣幾乎可以說是野路子,在朝堂上毫無靠山,沒有哪位權臣會站出來為他說話,冊封之事自然想都不用多想了。

好在眾人只是遺憾,並非抱怨。他們都不是只謀一時之人,看得長遠,想著這終歸僅僅是一時之困,日後等到劉恆榮登太子之位,這點小小遺憾也就迎刃而解,根本不用過多顧慮。

對於這點,他們都有無窮信心。

“將軍,已到小會客堂了。”

旁邊趙奕的低語,打斷了劉恆的思緒。這將軍府雖然擴到一坊之大,但內裡並不算多遠,即便儀仗大隊這麼慢騰騰挪動,也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就到了地頭。

他睜開眼就要起身下車,結果又被趙奕傳音打斷,“將軍豈非把卑職之前的交代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瞥見趙奕那無奈神情,劉恆也深感無奈,還是咳嗽一聲,直頸挺胸,雙手合握攏於袖中,待得前方華毯鋪陳到小會客堂門下,才在一眾隨行的簇擁下緩步下車,朝前行進。

“將軍到!”

“將軍到!”

一聲聲長唱傳遞到小會客堂去,堂門早已大開,門下站著數個身影,皆是躬身作揖,恭敬迎候,這正是楚親王派來的使節。

劉恆漫步而行,趁著時間打量楚親王來使。

主使據說姓縱名明道,出身縱橫家豪門,然而僅僅是旁支庶出,哪怕天賦不錯,依舊不受重視。而今百家精英齊聚大梁與佛國邊境,縱明道卻沒有得以前往,已經證明他的縱橫家是什麼樣的地位了。

他年過四十,身材修長,衣著得體,面容莊正,一副士大夫的模樣,修為約莫是大師境一重左右。傳聞其資質上佳,屬於那種有充足修行資源的情況下,極大可能晉升霸主的天資,奈何在學派和家族裡都不受重視,修行資源得來艱難,所以年過四十才堪堪突破到大師境。

其投靠楚親王,顯然下過大決斷,等若徹底放棄霸主之上的境界,一心一意謀求一個與同輩天才爭雄的機會,由此已經能看出此人的不凡。

其餘兩人,則是縱橫家中一樣不受重視的弟子,卻和縱明道志同道合。三人雖說在縱橫家裡排不上名號,可是前來投奔楚親王,立馬被奉為上賓,成為楚親王麾下數一數二的說客,可見靈原與大夏的差距。

此番楚親王把師兄弟三人一塊兒派來,也體現了楚親王對劉恆的重視,或者說對這次暗流的重視。

“臣縱明道、胡毅、趙敏,拜見大將軍。”

待劉恆走到面前,三人先是莊重一禮,然後不等劉恆開口或攙扶,已然自行起身,展露出不卑不亢的態度。先禮,那是代表三人身為臣子對劉恆的敬重,後平視,則是他們如今還有另一重身份,出使如王親至,以代表楚親王親臨的身份,自然不用對劉恆表現出恭謙來。

“人說縱橫家弟子皆是禮學大家,真真百聞不如一見,縱先生、胡先生、趙先生之禮道,實在叫人欽佩。”劉恆爽朗笑著誇讚一句,伸手做引,“三位先生,裡屋請坐,奉茶!”

待他與隨行陪伴三人入內,小會客堂的房門就此合攏,有一重重禁制陣法的光華浮現又隱沒,這不僅沒讓眾人緊張,反而讓堂內堂外的人們都放鬆下來。

此番密議,當真丁點都不能對外透露,否則必然引發彌天大亂,越是鄭重其事,越是能叫雙方安心。

“親王派我等前來的用意,想必不用我等多說,各位心知肚明,那我們也就不繞彎子了。”

閒談片刻,縱明道就開門見山,引入正題,莊重正容道:“如今時局,六王爭雄,然親王身為陛下嫡長子,接任太子之位本是名正言順之事,大將軍倘若與餘下三位逆王合謀,可曾聽過一詞,名作助紂為虐?”

他才開口便如洪鐘敲響,振聾發聵,那義正言辭的堂皇氣概宛若山嶽傾倒,直教人腿腳發軟,豁然色變。

然而在場都不是尋常之輩,在他氣勢傾軋下面不改色,趙奕淡然道:“縱先生何必危言聳聽,如今正逆未定,唯勝負定正逆。現下我十日城安穩如山,反倒楚親王已危如累卵,敢問縱先生可曾聽聞一詞,名作四面楚歌乎?”

此言一出,縱明道三人臉色微微變化,小會客堂內一時靜可聞針,中間仿若有刀光劍影交織激戰,氣氛霎時緊繃,近乎凝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