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皇帝思索這會兒,小太監很知趣的重新拿起了一道奏章來,繼續念道:“言官中賄囑附勢,盛作不忠之事。躥竊富貴者,往往而是。年升閏升以為例,固然矣。故此輩不知上恩,專感輔臣。其所得爵祿,若輔臣與之者。雖他日有敗,今日固已富貴矣。失此不治,臣謂皇上可惜者有四:專權者利用皇帝的爵祿培植自己的勢力,進而妨礙國家利益;升遷的官員對輔臣感恩戴德,為官無品行,欺蔽了皇帝;輔臣以個人好惡任免官員,無王法可依;今楊溥威制朝紳,專柄擅國,應該馬上罷免……?

小皇帝一言不發,小太監也沒停下的意思,上百份奏章被小太監一一念來,竟大半是這個意思,小皇帝聽得眉頭直皺,這些官兒可都是言官御史,說白了就是把持朝廷風氣的所在,如今千夫所指都楊溥,若不是有人在背後操縱這一切,那只有一個可能,言官說奏請都是真的,要說楊溥是那種大奸似忠的奸臣,小皇帝著實不信,他的腦子裡還是楊溥上朝時也低頭循牆而行的樣子,這樣一個老實而膽小的人實在與百官所說的柄權之賊著實相差甚遠,可小皇帝又忍不住在心頭問了幾聲,本朝自太祖立國對言官十分看重,特賦其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的職權,地位雖不高,但權勢卻不小,況且本朝祖制言官人數一般保持在兩百人左右,為歷代之最。勢力絕對是最大的,任何一個臣子都難以達到控制的地步,內閣不行,司禮監更不可能,既沒有人在背後操作,那麼可以看做是百官自發的,既是自發的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小皇帝心裡一時也尋不到好的主意,不知這奏章是發還是留中。

那小太監看小皇帝好生猶豫,也不知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有人指點,小心的道:“奴婢看這些奏章若是發出去怕是要爭論好一陣子,這馬上就要過年了,外面的那些官兒若是爭起來可是沒完沒了,這個年怕是也不好過了。”

小皇帝一聽心道:”可不是麼,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好的年月可以好好放鬆一下,那能被一幫言官給攪黃了,況且今年是他第一次選秀,張太皇太后給他選中了一個來自來自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的少女錢氏,人是什麼模樣他到是見過了,可從成親來二人還沒怎麼好好說話,一來他剛剛親政政務太過,二來麼,說到底他還是一個孩子,平日裡習慣了一個人,陡然間身旁多了一個女人,還真有些不習慣,除了大婚當夜他兩人有了一些不痛不癢的交流外,這都幾個月過去了他還沒正兒八經的去瞧瞧人家,正盤算著趁著過年這檔口兒空下來,好好與人家說說話呢。哪能被一幫言官給纏上。

這麼一想,頓時對眼前的這些奏章痛恨起來,連帶著楊溥也暗恨了一把,心道:“都你這個老東西,好好的內閣首輔給朕惹了這一檔子事兒,還讓不讓朕過個好年了。”

“要不,要不咱們按照老規矩。”見先前的話兒並沒有引起小皇帝的厭惡,小太監膽子又大了幾分,試探著說道。

“好主意,就好老規矩!”小皇帝有了主意,頓時眉開眼笑起來。

所謂的老規矩便是“留中不發”官員上奏的奏章,多數有幾種處理辦法:同意的話就用硃筆加以批示或答覆,並抄送各部加以公佈,即“批答”;不同意的話,可以對相關的官員加以批評或懲罰。如果皇帝對相關奏摺覺得不合己意,又沒有合適的理由處罰言官,就可以扣留相關奏摺,即“留中不發”,這是一種對廷臣奏議的消極處理方式,可以視為變相的言路壓制。所以尋常情況下,皇帝並不採用,可規矩既在,總少不了用,而一旦皇帝對那個臣子的奏章採用留中不發,其用意除了對說百官所奏不滿之外,最大的作用是噁心一下對方。讓對方顏面盡失。不得思索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又或者自己那些方面做得不對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小皇帝自問尋了一個好法子,不免有些高興,欣喜之餘覺得眼前這個小太監倒也不錯,忍不住問上了對方的名字,小太監姓阮,單名一個浪字,是個比較忠厚的宦官,他永樂年間進宮,不會拍馬屁,也不搞投機,只是老老實實地過他的日子,在宮內待了四十年,卻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少監而已,沒人瞧得起他,這次他被派來送奏章,只因讀書的時候比旁人用功一些,字兒認得全一些,實在沒想到會被當朝皇帝關注,當然了,他更想不到在不久的將來,他將會成為大明最受人敬重的太監之一,這自是後話,咱們暫且不說。

且說小皇帝聽從了阮郎的建議將百官的奏章留中不發後,便一門心思的等過年了,百官也不知是看到了小皇帝的心思,還是有人吩咐過,總之在接下來的十幾日裡,小皇帝可謂是優哉遊哉的愛舒坦,漸漸便將奏章一事給忘記了,全然不記得還有奏章沒發出去這檔子事兒,記性算是差到了骨子去了。

轉眼便到了除夕,京城的衙門不再是熱鬧,而是冷清了,本朝太祖皇帝來自民間,精力旺盛,經常批奏摺批到半夜三更,而且,他不光自己這樣,對下面的官員要求也很嚴格。從登基第一年就規定,廢除前朝的官員寬鬆的休假制度,採用他老人家認可的休假制度,按照他親自制定的假期制度,本朝的官員一年只放三天假,分別是春節、冬至和皇帝的生辰。一年就三天假期,這還不把人給累死,再者讀書十年不就是為了勞心不勞力麼,這下可好,官兒一年做下來比百姓還累,那還當什麼官,所以洪武初年不少官兒上奏摺請求恢復前朝的休假制度,但每次都被朱元璋否決了。直到朱元璋死後,朝廷才有些體恤,在原有假期的基礎上,增添了寒假,並將春節和寒假的假期,一年下來休假只有五十多天。不算多,近一點的官兒還勉強湊合,可要家遠的官兒,這點假期就不夠用了,所以在年假上,本朝官兒可比前朝官兒重視多了,生怕少放了一天對過年放假,這不,尚未到除夕夜,大大小小的衙門都關了大門,坐堂的不坐堂的都收拾了包裹早早躲會了家裡摟著老婆孩子熱炕頭了,除了一些看門往來的太監,京城的衙門幾乎看不到紅的綠的官袍了。

當然了也有例外的,作為百官之首的內閣自然不能這麼輕易的走了,一來內閣的運轉關乎朝政的運轉地位非同一般,其次,臨近過年衙門還有一次大整理,來自全國各地的奏章最遲會在大年三十這一點送至內閣,碰上了能拖的事兒到也罷了可若是碰上了著急的事兒難免影響下面的衙門運轉了,第到明年過了元宵節再開衙門,黃花菜也涼了,萬一弄個民變什麼的,那還不被百官罵死。

所以從永樂二十年始,內閣就定下了規矩,身為內閣大臣不到最後時刻,不得離開文淵閣。

上面的人沒走,下面的人自然也不好走了,儘管心頭都是怒意,但化到面上可是笑容,當然了,朝廷對於內閣之恪盡職守也是有所表示的,各類賞賜會從宮中不定時的送出來,雖說多是時下的瓜果之類的吃食,但也算是小皇帝對臣子的一番肯定。

可今日除夕都過了一半,宮裡仍舊沒動靜,這不免讓人感到好奇,小皇帝雖說年紀不大,但好歹也做了七年的皇帝,七年來內閣的賞賜可是一次都沒少過,沒道理今年不給了。

楊崢頭一次作為內閣留守大臣,對這種賞賜上的事兒自是格外的熱心,眼看著天快黑了,宮裡仍沒有動靜,不免感到好奇。就這會兒的功夫,陳循、高谷等人已把手中的政務處理完了,見楊溥、楊崢還沒走的意思,便湊了過來,當然了,楊溥年紀大,又是首輔手頭的事情難免多了一些,所以敞開的大門內仍可以看到楊溥忙碌的身影,兩人也不好進去打擾,可這等過年的大好日子,兩人也實在不願意回到自己的簽押房坐著喝茶,見楊大人優哉遊哉坐在喝茶品畫,身子一轉便走進了進去。

泡上了茶湯,落了座,高谷迫不及待就的問了起來:“楊大人你說都這點了,宮裡頭怎麼還沒人來,莫不是皇上對咱們內閣有什麼意見?”

楊崢也不知哪裡出了狀況,一時也不知該如何作答,想了想道:“過年了宮裡頭的事兒多,沒準兒給忘記了。”

這話兒顯然是安慰之言,難以讓高谷、陳循二人信服。後者道:“但願吧?”

話頭不好繼續往宮裡頭說,三人便說了些皮外話,不外乎剛剛被冊立為皇后的錢氏。這位皇后娘娘可是一直沒過問政事的張太皇太后給選的,據說還問過內閣呢?

對於這事兒楊崢哪能不知道,這可是張太皇太后為朱家做的最後一件最明智的大事,若非是她,皇位怕也沒後來的正統這一脈了。這事兒還得從年初說起,說是小皇帝到了十六歲,按照規矩該是婚配了,可皇上皇娶一個怎樣的妻子,關係到他本人乃至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對於這一點,張太皇太后深有體會。當年他還是明仁宗妻子時,她的婆婆就是這麼把關的,事實證明老一輩的經驗還是很明智的,當年的仁宗皇帝還是在北平做燕王世子時,其母徐氏就親自為長子選擇了出身雖低微才智人品卻非常出眾的張氏為妻。後來燕王朱棣成為明王朝皇帝,張氏也應運而為太子妃。由於仁宗皇帝不擅騎射,兩個弟弟又窺伺太子位,時常離間朱高熾與成祖朱棣之間的父子關系。徐皇后去世以後,朱棣逐漸對長子不滿,好幾次都中了小兒子的計,削減太子的膳食待遇,打算廢太子。在這要緊的時刻,虧得張氏謹慎行事從中周旋,又一向得徐皇后歡心,更調教出了一個好兒子,朱棣總算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然而張氏的丈夫仁宗朱高熾即位僅十個月就遽然辭世,張氏的兒子宣宗朱瞻基不但少年即位,而且也只十年光景就離開了人世,張氏的孫子英宗朱祁鎮更是孩提即位。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時刻,整個大明帝國的軍政大事,幸虧有張氏的操持裁決,才得以順利進行。這一切都證明,一個好皇后對皇帝、對皇朝有多麼重要。憶及前事,張氏為自己的孫兒選擇妻子就更加小心了。

正統七年春,經過重重篩選,來自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的少女錢氏被張太皇太后選中,成為英宗的準皇后。錢氏這年十六歲,比英宗略大一歲。

錢氏的冊後儀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來皇帝的第一次初婚儀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們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終身大事,冊後只不過是登基以後過過場面而已。因此,在張太皇太后的操持下,錢氏立後的過程極為隆重。

正統七年五月初三,英國公張輔為正使,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溥為副使,持節至錢府行納採問名之禮;五月初七,成國公朱勇為正使,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溥、吏部尚書郭剌為副使,持節再至錢府行納吉納徽告期禮;五月十九日,英國公張輔為正使,禮部尚書胡瀅、戶部尚書王佐為副使,率領儀仗大樂和放置著皇后冊寶的龍亭以及文武百官,再至錢府行發冊奉迎禮。在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的叩頭如儀中,十六歲的錢氏頭戴九龍四鳳冠,身著真紅大袖禕衣紅羅長裙紅褙子紅霞帔,在一片煊天鼓樂中被迎入紫禁城,成為小皇帝的皇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