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此也是“數悔之”,最後只能轉攻為守,在漠南設定諸多衛所,藉著地利來屯田,防禦蒙古。但老朱又是個疑心病很重的人,睡覺都要睜著一隻眼,他不放心自己手下的大將領兵,所以就在北部邊疆設定了九個塞王,派他的兒子們守邊,肅王就是其中之一。

寫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朱元璋為什麼非要繼承元朝的嶺北行省呢?九大塞王手下的兵力又有多少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元朝的嶺北行省地域廣大,大概從長城一線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東接遼陽行省,西到新疆東北部,哈密一帶的也兒的石河,首府設在和林。在一般人看來,嶺北行省是不適於人類居住的苦寒之地,其實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嶺北是蒙古的發祥地,歷代蒙古大汗都建都於此。後來,忽必烈與於佔據和林的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成功後,考慮自己的勢力主要在漠南,故而遷都大都。

但蒙古仍然視嶺北為“根本之地”,有元一帶,朝廷對嶺北的建設力度從來沒有減輕。從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建設嶺北。使嶺北之地,出現了很多名城,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十分繁榮,經濟很發達,人口達到數百萬,可養幾十萬騎兵。所以劉福通在起義時才會說元朝“貧極江南、富誇塞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徐達攻破元大都後,標緻著元朝滅亡。但元順帝是主動逃跑的,元朝的軍事力量並沒有被徹底消滅,在北部廣褒的草原上,依舊有至少二十萬蒙古鐵騎,時刻準備南下進攻明朝。

為此,朱元璋才想要攻佔嶺北行省,徹底肅清大漠,讓自己的子孫安享太平。但嶺北之戰的失利,使朱元璋的計劃嚴重受挫,從此明軍轉攻為守,開始設定塞王來防禦蒙古。

直到洪武二十年,控制遼陽行省的納哈出投降後,北元自斷一臂,朱元璋才精神大振,派藍玉於捕魚兒海大破北元。

我們注意到,北元朝廷一直在東北晃悠,為什麼不去找西邊的蒙古汗國求援呢?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依照蒙古人分家產的習俗,將東部地區分給了他的弟弟和大將,是為“東道諸王”,將西部地區分給了他的兒子,是為“西道諸王”。我們都知道,忽必烈的大汗之位是自己搶來的,他的對手就是他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是被蒙古本土貴族擁戴為大汗的,他們都一致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對忽必烈一系十分不滿,他們的地盤就是在西部,有元一代,朝廷和西道諸王的關係都不太好。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後,將其囚禁,後來阿里不哥死了,這就說不清楚了。阿里不哥的後裔一致認為是忽必烈下的毒手,所以對忽必烈一系十分痛恨。

北元最後一位君主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之戰後無處可去,只能向西逃,最後被阿里不哥的後裔殺死。

而朱元璋為了防止盤踞嶺北的元軍反攻,又在北邊佈置了多少兵力呢?據史料記載,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徵調近一百萬大軍守邊,而在北方最重要的城市北平附近佈置的兵馬最多。

所以說,你要是朱允炆你也睡不著覺。其實老朱不是沒想到他死後,朱允炆壓不住他的這些叔叔們,只是事情不能兩全其美,他不放心別人帶兵只能交給他的兒子們帶,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寧願讓他的哪個兒子得了江山,也不願意讓外人染指。

現在保衛肅藩的陝西行都司的兵力馬匹還沒有達到滿額,老朱給朱楧的馬只有幾千匹,但好在朱楧這裡有一個“茶馬互市”,可以用內地運來的茶葉換西藩的馬匹,所以朱楧所能掌握的馬匹也就一萬匹左右。

這已經夠了。

朱楧打算用雙馬拉耬車的方式耕作。用牛拉耬車一天尚可播種一百畝,若用上雙馬,那效率簡直不敢直視。

一天不播個幾百畝地簡直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肅藩一萬多匹軍馬全都出動,在遼闊的河西之地上玩命的狂奔,那場面何其壯觀!軍士們都在歡呼,奴隸們也不敢寂寞,大聲賀起彩來,因為他們知道,照著這個效率進行下去,明年的大豐收指日可待。好日子就要到來了。

藍幼澄也是生平第一次見這樣的場景,拉著黛奴的胳膊,興奮地叫道:“姐姐,姐姐,你看那些馬跑得好快啊。這五百萬畝地應該幾天就能種完吧。王爺真是太厲害了,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奴婢白白替他擔心了。”

黛奴心裡也是說不出的開心,她是王爺的人,王爺好了她才好,笑道:“你呀,還是跟王爺的時間短。王爺腦子裡的奇思妙想比天上的星星都多,以後你驚訝的時候多了去了。”

藍幼澄精緻的小臉都笑開了花,滿眼崇拜的看著朱楧,道:“看這樣子,咱們肅藩明年的大豐收應該不在話下吧。王爺真是有雄才大略之人,一年就解決了糧食問題。”自己的男人出身高貴,還這麼有本事,藍幼澄頓時感覺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黛奴像是看破了她的心思一樣,敲了一下她的腦袋,說道:“那還用說。好好感謝老天爺吧,讓你跟了王爺這個人好又能幹的主子。”

藍幼澄甜在心裡,但嘴上還是要奉承一下黛奴,道:“以後還要請姐姐多多指點。”心裡想起朱楧說的肅藩的發展有她的一份的話,藍幼澄就感覺無比的幸福。

在藍幼澄身旁站著的李安誼也是微笑著看著這紅火紅火的場景,但沒有說一句話。

不遠處的一個山坡上,耿炳文邊看馬拉耬車勞作,邊縷著鬍鬚,道:“肅王果然不簡單。這麼大的動作事先居然沒有露出一點風聲,其心思之深沉,令人恐怖啊。”

南京紫禁城文華殿,朱允炆看著耿炳文傳來的密報,心中的擔憂大大加深。現在的藩王已經顯現出尾大不掉之勢,若是朱楧在徹底解決了糧食問題,那朝廷還如何控制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