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的事業進行的很成功,但是他仍舊是逃脫不了因果迴圈的報應,在他的晚年,他的幾個兒子相繼手足相殘,就像他當年的那樣。為此,他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一度想著自殺,在被群臣勸下來之後,又只能靠著丹藥來緩解精神上的折磨。

許多讀歷史的人都很納悶,為什麼像李世民那樣的千古聖君也相信長生不老的謊言,進而猛磕丹藥將自己磕死了。

其實,他還是因為害怕。他怕他死了之後會見到他曾經的親人,他的父親、他的兄長、他的兄弟、他的那十個侄子,最小的被他殺死的時候還在吃奶。說白了,他真的沒臉去見他們。

雖然經過他的大力修改,玄武門之變在史書中已經成了一次光榮的、成功的、勝利的奪權運動,但當年的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心裡很清楚。比誰都清楚!

李世民為此也嘗到了苦果,武則天上臺後,為了鞏固皇位,將他的嫡系子孫基本都殺光了,這不知道算不算是冥冥中自有因果。

如果他老老實實的做一個秦王,說不定就不會受這些折磨,由此觀之,行不義之事一定會遭到報應,誰也逃脫不了。

聽到朱楧的這句話,朱元璋高興的眉開眼笑,他是帝王不假,但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慈祥的父親和爺爺,在朱元璋心裡,沒有什麼能比他們兄弟叔侄幾個和睦相處,共同守衛他給他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更加開心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元璋出身赤貧,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差一點就餓死了,而他的父母死後竟然連下葬之地都沒有,要不是鄰居好心施捨了他一塊地,他的父母肯定就要暴屍荒野喂野狗了。

好在老朱運氣不錯,趕上了貧農翻身的大好時代,最終憑藉著自身的智慧、運氣、敢拼敢打敢玩命的精神,打下了萬里江山,成為了大明朝最大的地主。

屌絲逆襲,走向人生巔峰的朱元璋最擔心的還是自己兒孫們,他年輕時吃了太多的苦,遭了太多的罪,他不願意讓他的子孫後代們再受一點委屈,生怕大明朝再出現王莽、曹操、楊堅、趙匡胤這樣的奸臣篡奪了他們老朱家的產業,使得他的兒孫們橫遭屠戮、流落街頭。

因此,他費盡心思,參考了歷朝歷代的治亂之道,設立了藩王制度,將大明朝的軍隊一份為二,一部分交給皇帝統領,另一部分交給藩王統領,使得明朝內外相制,就算朝廷內部出現了奸臣,也會因為畏懼藩王的兵力而不敢輕舉妄動。

朱元璋永遠認為自己人遠比外人可靠,他把國家的權力給了宗室藩王和勳貴外戚,讓他們共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佔據了大明朝幾乎全部的國家資源,進而可以很輕易地去統治其他階級的人。

不過這麼做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那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藩王尾大不掉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朱元璋作為古今中外最為傳奇的皇帝,絕對是絕頂聰明的,別人能想到的事,他一定也能想到。

為了保證藩王能服從中央的調遣,朱元璋設計的制度是,大明朝的資源皇帝拿大頭,藩王拿小頭。而且藩王眾多,單單是一個藩王,是沒有實力跟中央對抗的,只要皇帝能掌握好平衡,讓這些藩王互相制約,那相信沒有一個人敢跳出來反對他的統治,否則就會立即陷入被群毆的局面。

只可惜的朱允炆一上來就得罪了所有藩王,削藩的手段太狠辣,直接將一個堂堂的藩王廢為庶人,讓他從大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皇子一下子變成了一無所有的老百姓,這種落差,這種屈辱,是常人很難忍受的了的,所以才會有藩王不願意受辱而自殺的事。如果朱允炆不這麼蠻幹,像朱棣那樣只削他們的護衛和權力的話,相信他們也不會有這麼大意見,護衛少一點就少一點,權力小一點就小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是所有的藩王都留戀權勢,都喜歡帶兵打仗的,只要能讓他們繼續過著高高在上,魚肉百姓的生活,他們也犯不著跟皇帝翻臉。

若是朱允炆不得罪他們,就算朱棣造反他們也不會幫著朱棣,因為他們本來就已經是藩王了,位極人臣,這輩子不可能再升官了,就算幫助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還是藩王,況且還會為此而背上一個亂臣賊子的罵名。而朱棣出於忌憚他們的心理,肯定還是要削弱他們的勢力的,寧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從人的陰暗心理來看,他們也不會幫著朱棣的,本來大家都是藩王,平輩論交,稱兄道弟,我吃飽了撐的傾盡全國之力幫你當皇帝,然後我在給你下跪稱臣?

乞丐不會羨慕百萬富翁,但會嫉妒比他要飯要的多的乞丐。這些藩王大致就是這個心理,朱標當皇帝他們心裡是不會吃醋,不會嫉妒的,因為他是太子,是大哥,皇位本來就是他的。朱允炆當皇帝他們大多數心裡也不會吃醋,不會嫉妒,因為皇位本來就是他老爹的,他這一系繼承天經地義,無可厚非。

可是,若是原本跟他們平級的朱棣一躍而成了皇帝,他們的心裡就難免會吃醋,會嫉妒,會酸不溜秋的,憑什麼?這也就是為什麼朱棣當了皇帝後,還有藩王想著造反的原因。

所以說,如果朱允炆上臺之後,跟他的這些叔叔們搞好關系,不要去在意他們違法亂紀、強搶民女這樣的破事,不要草木皆兵,把所有的藩王都當成壞人,那就算朱棣造反,他也可以下詔讓這些藩王勤王。相信這些藩王是樂意幫忙的,因為前面說過幫朱棣是沒有好處的,而幫皇帝平定叛亂是有好處的,除了會得到獎勵之外,還會得到一個忠臣的好名聲,名利雙收,豈不美哉?

可惜啊,朱允炆沒有領略通透朱元璋設定藩王的用意,不明白他的爺爺是為了防止朝廷內出現奸臣篡權,給大明朝的天下多上一道保險,才設定在外領兵手握重權的藩王的。他一直都覺得他的爺爺太過偏袒這些藩王,再加上有的藩王仗著是皇帝的叔叔,對他說話做事也不太禮貌,他就將所有的藩王當成了壞人。

有了這些心理基礎,最後再加上黃子澄等人故意用什麼七國之亂的故事危言聳聽的挑唆,將藩王們描繪成了成天就知道覬覦皇位的混蛋,朱允炆就在心裡徹底與這些藩王們決裂了。

他上臺之後,就開始用殘酷狠辣的手段削藩,抓住藩王的一點小把柄就廢為庶人,讓他們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變成了屌絲,讓所有的藩王都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和不安心理。朱允炆這麼做,估計是有的藩王太不拿他這個皇帝侄子當回事了,他想先廢掉幾個刺頭立立威,沒成想這樣一下子就將所有的藩王都逼到了對立面,讓他們都開始希望朱棣能贏,最起碼朱棣不會廢掉他們。

所以我們看到,靖難之役爆發四年之久,都是朱允炆的軍隊在和朱棣打,其他的藩王都按兵不動,像寧王還跟朱棣合夥造反,許多藩王都和朱棣眉來眼去,就連遠在四川成都的蜀王朱椿也跟朱棣暗通款曲。

如此一來,朱允炆就硬是把能群毆朱棣的局面,變成了他跟朱棣單挑,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再加上用人不當、運氣不好等這些次要因素,終於失掉了天下,得罪藩王,是他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他不得罪這些藩王,跟他的叔叔們搞好關系,再用推恩令這種慢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地削減藩王的權力,或者直接將朱棣從北平調到其他地方,那朱棣是不敢造反的。

因為他若是盲目起兵的話,不僅要面對朝廷的討伐大軍,還要面對忠於朝廷的其他藩王的勤王之師,像寧王、晉王、代王、谷王等就在他的封地四周,分分鐘就可以和朝廷聯合起來群毆他。

到時候,就算朱棣在能打,怕是也沒有什麼卵用。

朱元璋看朱楧的話說的真切,老於世故的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朱楧說的是真心話,並不是當著他的面故意偽裝,心裡大為暢快,這才是他最想要的局面,笑眯眯地對朱允炆說道:“允炆啊,你十四叔對你這麼好,你該怎麼表示表示啊。”

朱允炆打心眼兒裡是對這些藩王抱有警惕心理的,尤其是朱楧這樣的強藩,因此對朱楧說的話,並不是特別相信,只道是這是他故意當著老朱說的場面話,不過既然朱元璋讓他表示,他肯定不會當面反駁,又舉起酒杯十分客氣的說道:“允炆多謝十四叔關照,允炆再敬你一杯。”

說罷,雙手端著酒杯遞到朱楧跟前,然後端起酒杯來一飲而盡,十分地豪邁灑脫。不過,對於他的表現,朱元璋並不是特別滿意,朱楧已經掏心掏肺地說出要誓死保衛他的話了,他再怎麼樣也要表態和叔叔們永享富貴之類的話吧,只喝一杯酒,實在是太輕了。

朱楧也能看出來他對自己還有戒心,不過他沒有介意,有戒心倒無所謂,只要你上臺之後不要妨礙寡人的既得利益就好了,寡人不想搶你的江山,只想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一言九鼎、作威作福,條件允許的話順便再調戲調戲民女,魚肉魚肉百姓。端起酒杯來,向朱允炆致意了一下,然後也是一飲而盡。

叔侄二人的這次碰杯沒有達到朱元璋理想的效果,他不由得臉色變了變,不想在強按牛頭喝水,夾了一口菜放到了嘴裡,一副漫不經心,十分隨意地說了一句:“肅王,朕聽說你發明了幾道名菜,怎麼不帶給朕來嚐嚐啊?”

老朱說的自然是北京烤鴨和重慶火鍋了,朱楧對此早就做了準備,現在這兩道名菜在大明尤其是西北地區已經頗具影響力,老朱聽說過也很正常。這次他回京,就專門帶了不少技術骨幹,打算讓他們做給老朱吃,如果老朱喜歡的話,還可以將手藝交給宮廷的御廚,以表示他的孝心。

除此之外,朱楧帶這麼多廚子來還有另外一層用意,那就是將他的生意做到大明朝最為繁華富庶的江南地區,於是不失時機地說道:“父皇真是明見萬里,連兒臣搞得那點小小的把戲都知道了。請父皇明鑑,兒臣為了讓父皇嚐到兒臣發明的這道菜,特地從西北帶了廚子回來。只是時間匆忙,還未來得及準備,改日一定讓他們做給父皇吃。”

朱元璋微微一笑,十分慈祥地說道:“那感情好,朕聽人說你發明的那兩道菜好吃到能讓人咽掉舌頭,朕登基二十多年,早已吃遍了天下美味,若是此時能有一道菜打動朕的舌頭,朕的晚年就多一道福分。”

這話的分量太重了,若是自己能做出一道讓老朱晚年增加福分的菜來,那豈不是大孝特孝,朱楧立即站起身來,衝著朱元璋作了一揖,道:“若是能讓父皇開心,那兒臣這道菜才叫真的值得,兒臣一定吩咐廚子們將菜做好。”

朱元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十分滿足,十分享受的說道:“好啊。那朕就等著一飽口福了。”

朱楧偷偷抬眼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見他很開心,於是就鼓起勇氣說道:“啟稟父皇,兒臣還有一事相求。”

朱允炆的身子震了一下,生怕朱楧再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但他已經當儲君當了很多年,基本的涵養還是有的,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異樣的神色。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但仍然不動聲色地說道:“什麼事?說吧。”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更何況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要求,朱楧順勢說道:“兒臣想在江南以及大明朝的其他地方開店,讓普天下的臣民都能享受到這道美食,共同沐浴父皇的天恩。”

原來是想掙錢啊。朱元璋心裡微微笑了一下,這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怎麼淨想著做這些商賈賤業?他掙這麼多錢幹什麼?難道還嫌自己的兵馬不夠多,還想著招兵買馬?

不過想想也是,他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回鶻西邊的那個什麼帖木兒帝國正在高歌猛進,已經打下了面積不亞於大明朝的地盤,還四處揚言要聯合起所有的蒙古人,滅掉大明,中興元朝,實在是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就在前段時間,他們還扣押了大明朝的使臣郭驥,明顯不把大明放在眼裡,敵視與火藥的氣味十分濃烈,他想多招點兵以備不時之需也不是什麼壞事。

朱元璋想了一下,這才慢慢地開口,緩緩道:“你的提議很好,若是能讓天下人一飽口福,那也算是我皇家的恩德。這樣,允炆,這件事你就和你十四叔一起幹吧,你們一人出一半的資本,共同經營這個專案。”

朱允炆愣了一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可是堂堂的皇太孫,是大明朝未來皇位的繼承人,應該多讀經典,學習聖人先賢的治國之道,以備好好的治理國家,怎麼能去從事商賈賤業呢?這傳出去豈不是令人笑話,有辱朝廷的體統?自己將來是想做千古聖君的,要是這麼做,史書上該怎麼記載?朱允炆萬萬不能接受,一改之前對朱元璋的柔順態度,十分堅決地想要拒絕道:“皇爺爺,孫兒……”

朱元璋擺了擺手,打斷他的話,道:“你不必出面,只需要將資本交給你十四叔就可以了,不會耽誤你治國。你只是代表朝廷的態度,代表朝廷想要與民同樂,讓天下人一飽口福。”

這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務實呢?只會讀書,按照儒家那一套所謂的聖君規範來做事有什麼用?沒錢誰會給你賣命?

見到朱元璋如此斷然拒絕,朱允炆也不敢說什麼,恭恭敬敬地說道:“是。孫兒遵旨。”不過他的臉上卻是寫滿了不情願。

朱元璋的用意是想讓朱允炆和他的叔叔們多接觸接觸,共共事,增進增進感情,以便於他們能更加團結起來保衛大明的江山。

為了這件事,他還真是煞費苦心啊。

這頓飯大體上吃的還是和諧融洽的,朱楧作為外來的藩王,對朝中的這些大人物自然要傾力巴結,今天晚上為了好好表現,喝了不少酒。朱允炆倒是沒有喝多少,一來是他酒量不行,二來是他素來不喜歡飲酒,喝到最後都是意思一下。

朱楧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也沒有感到意外,更不會感到失落,另朱楧意外的是,老朱一把年紀了,今晚倒是喝了不少酒,原本以為以他的年紀和身份,意思意思就算了,沒想到老朱做人這麼實在,看來是真的高興了。

酒宴散席之後,朱楧在迪麗娜扎的攙扶下回到了之前居住的別墅,這是當年老朱賜給他的房子,現在就成了他在京城落腳的地方。

郜氏見朱楧喝了不少酒,略微有些醉醺醺的,也不好強拉著他去敘母子之情,只是囑咐迪麗娜扎好好照看這位王爺。

迪麗娜扎一邊攙扶著朱楧,一邊乖巧地對郜氏說道:“放下吧,母親。孩兒一定會照顧好大王的。”隨後,與郜氏分別,扶著朱楧進了他們兩個人的房間。

迪麗娜扎將朱楧放在床上,早有侍女將濃茶端了上來。迪麗娜扎接過侍女手中的濃茶,揮手示意她去打洗腳水,隨後親自將濃茶遞到朱楧的嘴邊,輕輕地笑道:“大王,喝點濃茶醒醒酒吧。”來之前,朱楧特意跟他強調過,到了京城不許再稱呼自己陛下。迪麗娜扎也明白,在肅國的一畝三分地怎麼樣都行,就算出了事也容易擺平,但是到了京城就不一樣了,萬一要是被密探聽了去,那自己這個教唆藩王謀反的罪名是絕對跑不了的,到時候就算是朱楧再怎麼維護她,她怕是也難逃一死,因此就十分注意,不能因為YY丟了性命。

朱楧晃晃悠悠地坐著,一把摟住身邊的這個麗人,然後“咕咚、咕咚”地喝了幾大口濃茶來醒酒,喝下去之後,雖然腦袋依舊發暈,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是最起碼肚子好受多了。

這時候,宮女將洗腳水端了上來,放到朱楧的腳底下,然後跪在他的跟前,十分謙卑地說道:“請大王洗腳。”說罷,用手分別捧起朱楧的兩隻腳,將上面的鞋襪脫掉,隨後將它們放到了水盆裡。

水盆中的水是這名宮女試了多次的,絕對保證不會讓大王感覺到一點不舒服。朱楧這次確實是放了量了,可以說他長這麼大還沒有喝過這麼多的酒,眼睛一暈,腦袋一沉,一下子躺倒了大床上。

迪麗娜扎慌忙地脫掉特意穿在腳上的繡花鞋,屁股一用力,一雙修長的玉腿向上一抬,跪坐在床上,給朱楧捏頭,邊揉邊笑道:“大王,臣妾從未見你喝這麼多酒啊,臣妾都有些擔心呢。把母親擔心壞了。”

朱楧此刻的靈臺還有一絲清明,有給他洗腳的宮女在這裡,他肯定不會亂說話,結結巴巴地說道:“父、父皇如此厚待寡人,寡人心裡感動,怎麼能不多敬他老人家幾杯。父皇今日喝的也不少。”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話時間,宮女已經將朱楧的腳洗好了。迪麗娜扎正想朱楧說點心裡話,便對那名宮女遞了一個眼色,十分隨意地說道:“好了,把水端出去你們就下去吧。沒有吩咐,不許任何人進來。”

“是。奴婢遵命。”那名宮女將雙手放在小腹上,跪著彎了一下腰,算是向朱楧和迪麗娜扎施禮,恭敬地說道。隨後,將朱楧洗腳的用具全都端了起來,扭過腰身,盈盈嫋嫋地退了出去。

另有一名宮女走上前來,將朱楧今天穿的鞋襪拿出去洗了,換了一副乾淨的過來,隨後也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並輕輕地關上了門,只將他和迪麗娜扎兩個人留在屋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