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有多險惡?有這麼一個故事很有代表性。

一個漂亮的女孩,偶然遇到了一個帥氣多金的帥哥。

這個帥哥出手闊綽,熱烈的追求這個女孩,帶著她到處去遊玩,給她購買了很多的禮物,女孩感覺自己很幸福。

在他們分開的時候,帥哥給她留下了一個盒子,讓女孩回家後再開啟。

女孩回到家後開啟了盒子,發現裡面有一件漂亮的壽衣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歡迎加入艾滋病的世界。”

艾滋病代表了什麼,基本上人人皆知,一個人在知道自己患病的情況下,還要故意去害另一個人,這種事情應該也只有人類才能做的出來。

陌生人之間都會無緣無故的互相殘害,就不用說本就有仇怨的人了。

金國和宋國本質上是敵非友,這兩個國家現在聯合在一起,只是為了對付更加強大的敵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駐守在汝州的劉延慶按兵不動,坐視完顏宗弼和斯巴達克斯激戰,這乃是人之常情,但金人也不蠢。

淮南戰場,本來是金宋聯軍在淮南地區橫向攔截住帝國五大軍團的進攻,當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完顏宗弼和郭藥師率領金國軍隊向後撤到穎昌府後,就等於將原本躲在金兵後面的种師道部和劉延慶部擺在了前方。

這裡畢竟不是金國,所以金國人也不在意失去了多少土地,放棄了多少州府,但种師道和劉延慶則不同,他們的身後就是京畿路,那裡有大宋的國都東京城,他們已經退無可退。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簡稱“十六字訣”,這也是帝國軍自從成軍之後的戰爭策略。

金人大軍既然向後急撤,帝國軍自然不會在原地等待,五大軍團齊頭並進,很快就跟無路可退的宋軍相遇了。

面對越來越艱難的佔據,如今已經七十六歲的大宋名將种師道,也越發的身心俱疲。

蔡州南之戰,种師道曾經數次派人催促駐守在汝州的劉延慶出兵援助完顏宗弼,但都被其拒絕,最終金人果然像他預料的那樣,全線撤退,將宋軍暴露在了帝國軍的兵峰前。

自從金國大軍全面後撤到穎昌府後,种師道派去汝州傳令的信使至今也沒有回來,他完全不知道劉延慶和他的五萬大軍,現在到底是生是死。

前天,种師道派駐在西平和商水的兩支軍隊,全部逃回了郾城,這說明帝國軍已經徹底完成了對淮南東西兩路和京西南路的佔領,大宋再次失去了三路州府,敵軍已經進入了京西北路。

昨日午時,在郾城南方區域偵查巡邏的宋軍遊騎部隊,全部被帝國軍的前鋒騎兵擊殺。

昨天日落時分,由東京城而來的運送糧草的隊伍,被一支帝國軍伏擊,大量士兵和民夫投降,一些帶不走的糧草輜重也全部被就地焚燬。

就在种師道命麾下將士做好禦敵準備之後,郾城的東、西、南三面,終於出現了黑壓壓的帝國士兵。

站在城樓上,望著無數邁著整齊步伐,不斷向郾城逼近的帝國士兵,种師道的心中真的是冰冷一片。

如果說帝國大軍的出現,讓种師道和城內的兵士如墮冬日的話,那麼當一支他們非常熟悉的軍隊緩緩靠近之後,那所有人的內心,就真的像置身於北極之地了。

這支隊伍沒有打什麼旗號,士氣也極為低迷,最重要的是他們都穿著宋軍的服飾。

城外帝國軍的軍陣列好之後,幾位帝國大將縱馬來到陣前,克雷斯拍了拍身邊那位宋軍將領,衝著城頭大笑道:“种師道,你可識得這位故舊同僚?”

种師道沒有回答克雷斯的話,而是雙目圓睜的怒視那宋軍將領,高聲喝罵道:

“劉延慶,你劉家世代為將,朝廷對你恩賞無數,先至相州觀察使、龍神衛都指揮使、鄜延路總管。後又官拜保信軍節度使、馬軍副都指揮使。如今國難當頭,欽宗陛下委你為宣撫都統制督兵五萬,視你為大宋良將,國之重臣,沒想到你這豬狗不如的東西,竟然會在戰前投敵,真是辜負聖恩,實是個無恥的狗賊!”

鬚髮皆白的种師道,站在城頭上,這一番是罵的酣暢淋漓。

劉延慶幹剛剛來到城前的時候,面對种師道等宋人還面有愧色,但是聽到种師道的責罵,不禁激起了他心中壓抑已久的怒火,當即反駁起來。

“我劉家原是跟折家、楊家一樣的羌人大族,自從投了宋國之後,世代拼死與西夏相抗,家中無數兒郎戰死沙場,但宋國趙家是如何對待我們的?趙家皇帝是我等武將為眼中釘,肉中刺,每每都用文官來壓制我們武將。甚至每支軍隊的主將都是由那些不懂軍事的文官擔任,每逢戰鬥,我們勝利則文官領功,若是敗了則是我等武將頂罪!”

“別人不說,單說大將狄青。他屢立戰功,因功勞升任樞密使,這在大宋乃是少有之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名將,仍受到文官的鄙視和排擠。种師道,你可還記得,韓琦斬殺焦用的舊事麼?”

見到城頭上的种師道默然無語,劉延慶憤慨的繼續說道:“韓琦曾言,‘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隨後就將焦用斬殺,狄青怒道,‘韓樞密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少一進士及第耳。’由此可見我武官之地位了。”

對於宋國君臣上下對待武將的苛刻態度,种師道如何不知,他只能說道:“你說的這些都是以前的舊事了,卻不是你投敵叛國的理由。”

劉延慶越說氣勢越足,當即言道:“自古有言,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我劉家為宋國流的血已經足夠多,也對得起趙家的情分,再說如今欽宗趙桓引金人入境,天下百姓慘遭屠戮,流離失所,我劉延慶歸順帝國,這也是撥亂反正,順應天命之事!”

雖然种師道知道這是劉延慶貪生怕死,再為自己的無恥行為找藉口,但是欽宗趙桓於金人結盟之舉,實在是為廣大宋人所不齒,他雖然上書反對過,但也無濟於事。

就在种師道尋思措辭之時,劉延慶卻高聲喊道:“种師道,我這裡有一份太上皇的親筆聖旨,你可願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