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金國和宋國謀劃良久的軍事動作,在帝國皇帝李南率領御林軍團參戰後,就已經徹底的失敗了,所以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不等李南大軍追擊,便立刻北歸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次戰役,金宋聯軍在黃州附近共計損失了將近六萬人,帝國軍損失一萬人左右,其中半數都是在麻城拼死抵抗的朱仝部。

除此之外,在壽州、光州、瀘州負責牽制帝國其他三個軍團的金宋聯軍,也在帝國的火槍攻擊下折損了萬餘人。

真正發展到這個地步,兩國的統帥都對敵我雙方的作戰實力有了很深的認識。

帝國兵可以說是攻守平衡。只要彈藥充足,人數足夠,那任意一支帝國軍都可以形成連續射擊的火力網,憑此可以跟任何敵人,在任何地形對攻。

金國分輕重兩種騎兵,他們騎射無雙,機動性極強,善於衝鋒陷陣,在適合騎兵馳騁的宋境北方平原上,他們就是一股可以來去自如的狼群。

帝國軍的弱項在於補給、速度和士兵人數,而金國軍隊則幾乎沒有缺點,如果離開了城牆和壕溝等防護設施的保護,數量不足的帝國軍就會被金國鐵騎快速的吃掉。

至於作為主要參戰國的宋軍,哪一方面也不出色,軍隊中還出現了兩種聲音,逐漸淪落為三國之中被所有人忽視的力量。

缺少馬匹,也沒有現代化機動車輛的帝國軍,對於這種現狀暫時沒有辦法改變,而金國也奈何不得守禦無敵的帝國軍,所以金、宋、中三國,便在淮南的大地上僵持起來。

一國之君不能久在陣前,所以當戰局穩定下來之後,李南也返回了帝都長沙。

自從登基為帝後,李南發現自己的快樂越來越少,煩惱卻增長了數倍,這似乎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樣,還沒有當初做都頭的時候放鬆。

如今後悔也晚了,李南已經回不到從前了,國家之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卻退不起,畢竟需要保護負責的人太多了。

回到帝都之後,李南馬上召集了群臣,主要商議兩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首先便是跟西夏國結盟之事,這次西夏背棄跟金國的盟約,將重要的情報送給帝國,雖然其中有左右逢源,不希望金國和帝國一家獨大的意思,但畢竟挽救了戰場的局勢。

對於西夏人的條件,李南從心中是排斥的,因為他認為宋國的疆土就是以後帝國的疆土,決不能從他的手中被割讓出去。

知道李南擔心的事情後,小惡魔提利昂微笑著說道:“其實不管是國與國之間的盟約,還是任何的協議,都是用來撕毀的,所以陛下根本不需要擔心此事,只要我們能夠擊敗宋金兩國,那小小西夏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麼?”

這就是政治家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提利昂等謀臣的眼中,跟西夏結盟根本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最終還是用槍桿子說話。

沉思片刻,李南不想答應此事,所以他微微搖頭詢問道:“還有別的辦法麼?”

“陛下,臣有一謀!”

望著說話之人,李南不禁一怔,因為這位本來是宋國的臣子,乃是跟徽宗趙佶一起被俘獲的降臣蔡攸。

蔡家當初為了逃難,蔡京、蔡攸與宋煥家族中千餘人全部到了揚州,因此被帝國一網打盡,所以他的忠誠應該沒有問題。

相比於帶兵的童貫等人,跟李南有舊,還在勸導徽宗一事上立功的蔡攸,不但無罪反而有功,目前也加入了帝國的國防參謀部任職。

吸收蔡攸進入參謀部,其實李南也沒有辦法,畢竟他雖然建國,但手下的良將多於謀臣,整個朝中數得上的謀士也就提利昂和李道成兩人。

如今疆土不斷增大,隨之而來的政事也越來越多,因此李南只能儘可能的使用所有的人才和資源,至於有一些瑕疵也是在所難免了。

蔡攸能夠成為徽宗趙佶的心腹,能夠成為宋國的樞密院重臣,除了他口齒伶俐,擅長阿諛奉承之外,至少對各種政事也有些見識。

望著蔡攸,李南擺擺手道:“蔡卿,有何良謀儘管講來就是。”

自從全族被擒到帝國之後,蔡攸經過一番思量之後,也認清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在帝國境內,蔡攸往日的財富權勢全部化為虛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甚至還不如那些普通的帝國百姓。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這句話知道的人非常多,但是能夠迅速轉變自己的思想來真心這麼做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而蔡攸就是能去做這件事的人。

蔡攸不但獻計獻策幫助帝國策動了徽宗趙佶,而且他平日裡也不斷的研究帝國的官制、各個部門,還有帝國四周的形勢,可以說他要是在宋國的時候就這麼賣力,或許早就成為一代名臣了。

來到殿中懸掛的那副帝國疆域圖前,蔡攸指著西夏高聲說道:“西夏國雖小,但國主李乾順的心卻很大。”

熟悉宋國和西夏數次戰爭的蔡攸,繼續說道:“李乾順乃至整個西夏,自從建國之後便想要奪取周邊國家的土地,卻屢屢被吐番和宋國擊敗。此後西夏先投遼國,後拜金國,所為的其實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疆土。”

“如今西夏南方接壤的是宋國的永興軍路、秦風路和河北路;東面和北面原是遼境,現在成為了金國之地;西方是吐番諸部和西州回鶻。其中金國不必提,西夏根本不敢得罪,而西方的吐番諸部也不好惹,因此西夏若想開疆擴土,就只能瞄準現在虛弱到極點的宋國。”

聽到蔡攸對於西夏現狀的介紹,李南頷首道:“關於西夏的局勢朕也有所瞭解,李乾順的野心也確實不小,帝國以後必定會跟西夏一戰,所以朕才不想跟其結下這個盟約。”

李南雖然面上不喜不怒,但言語中卻透漏出些微的不耐煩之意。

蔡攸這種長期跟在徽宗身邊的傢伙,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注意到李南的態度,他知道不能繼續賣關子了,因此趕緊說道:“李乾順想要開疆擴土,而西夏的西面卻有大片的土地,所以帝國只要從這方便下手即可。”

“哦?”李南稍稍坐直了一些,頗感興趣的說道:“你詳細說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