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個寶座就像愛情一樣,不是你想拿來就拿來,想丟棄就丟棄的東西。頂點 23S.更新最快

徽宗趙佶心中出現悔意之後,馬上暗中召集忠於自己的近臣,悄悄的商議此事,想要找個辦法將皇位拿回來。

剛剛繼位的欽宗趙桓雖然懦弱無能,無才無智,但他終究不是一個傻子,如今迫在眉睫的危機已經消失,想要他交出皇位那也是難上加難。

除此之外,朝廷中那些擁有從龍之功,已經徹底倒向了欽宗的文臣武將們,也不希望趙佶重新再掌大權。

不管在哪個國家,哪個團體,只要是新人掌控大權,那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清除前任留下的人員,把自己信任的部下安置在重要的崗位。

在權利場中,任何位置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人想要前進高升,那就需要把那些佔據位子的人先拉下來。

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李邦彥,被百姓稱為‘六賊’,他們都是徽宗極為信任的寵臣,也是人人手掌大權,當徽宗趙佶退位之後,他們就毫不意外的成為了被攻擊的物件。

朝會上,侍御史孫覿等臣僚紛紛上奏,要求追究蔡京童貫蔡攸的罪責。

孫覿等臣僚,首先彈劾蔡京:

“太師蔡京四任宰相,前後二十年,挾繼志述事之名,建蠹國害民之政,而祖宗法度,廢弛幾盡;託豐亨豫大之說,倡為窮奢極侈之風,而公私積蓄,掃蕩無餘。立御筆之限,以陰壞封駁之法;置典學之科,以杜塞諫諍之路。汲引群小,充滿要途,禁錮忠良,悉為朋黨。交通御,竊弄威柄,鬻賣官爵,貨賂公行,盜用庫金,奸贓狼籍,閨門泥濁,父子詬爭。廝役官為橫行,媵妾封至大國,欺君罔上,挾數任情。書傳所記,老奸巨惡,未有如京……”

接著,孫覿等臣僚又開始彈劾童貫,說:“臣等按貫之罪,雖擢發不足以數之,而誤國之大者,尚可數也。貫自陝西用兵,前後二十年,專以欺君妄上為術,虛立城砦,妄奏邊捷,以為己功。汲引群小,易置將吏,以植私黨。交通問遣,鬻賣官爵,超躐除授,紊亂常制,有自選調不由薦舉而輒改京官者,有自行伍不用資格而遽升防團者,有被廢田裡不應甄敘而擢登侍從者。奸髒小人,爭相慕悅,侵漁百姓,盜取官錢,苞苴公行,門戶如市,金帛寶玉,充積如山,私家所藏,多於府庫……。

其實,要求懲處蔡京童貫等人的呼聲,在宋徽宗禪位後不久,就已開始在朝廷內外湧現。

太學生領袖陳東也率領眾多學生伏闕上書說:“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

他們強烈要求誅殺此“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於是“六賊”之說,迅速走紅,在百姓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眼見得不管是眾多朝臣,還是東京城的百姓,要求處置自己等人的呼聲越來越高,王黼、童貫、梁師成、朱、李邦彥都被嚇壞了,當即商議過之後,決定去龍德宮中走一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何六賊要去龍德宮呢?

因為那裡原本是端王府,也就是徽宗趙佶未登基前的潛邸,自從宋徽宗趙佶在禪位後,便搬出皇宮禁院,來到了龍德宮居住。

龍德宮位於外城,在景龍江北岸。所謂景龍江,就是皇宮內城北門景龍門外的一條護城河。

宋徽宗於政和年間,曾對龍德宮進行過一次擴建,主要是沿景龍江岸邊修建了一些別具風格的建築物,並增添了一些花石草木,將龍德宮擴建成一座頗具特色的園林。

每年春三月,園中奇花異草到處萌發,生機勃勃,到了五六月則芙蓉披紅,荷花盛開,景色很美。有詩這樣描寫龍德宮的景色:“碧朱甍面面開,翠雲稠疊鎖崔嵬。連昌庭檻渾栽竹,罨畫溪山半是梅。”

龍德宮最主要的建築物叫熙春閣,那是一座純實木結構的多層建築樓閣,最大的特點是“上下無土泥”,除此之外,園中建築都是一些散落的低矮的廬舍。

龍德宮與皇城相鄰,僅有一道夾城相隔,經過這道夾城,可中通宮苑,皆遊燕之地。

入夜之後,龍德宮側面的宮門處不時的有人悄悄的進入,其中不但有六賊之中的東京留守童貫、領樞密院事蔡攸、被罷相的王黼,檢校太傅梁師成,還有殿前司太尉高俅,以及鄆王趙楷等人。

六賊自然不必說,人人都知道他們是徽宗趙佶最寵信的臣子,所以才會先彈劾他們,衝著他們開刀。

相比於他們來說,高俅做人做事就高明了許多。

當然高俅也不是什麼好人好官,他在掌管禁軍期間,將軍營的地皮建成私宅。把禁軍當作私役,不管訓練,專管為他營私出力。如果你沒手藝,那麼只能花錢再僱工匠。有錢的,就可以免於操練;沒錢的,只能再找營生賺錢,也無法操練了。

就是因為高俅的貪慾,他將東京的禁軍弄成了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一支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廢物軍隊。

高俅這個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有恩於他的故人不忘報答。

高俅發跡之前有劉仲武在邊關對他的提攜,之後他與劉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關係。

劉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敗仗,但他的仕途卻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說了好話。劉仲武死後,高俅又極力向徽宗推薦其子劉擔任大將。

蔡京等因為黨爭殘酷迫害蘇軾及其家屬,同為一殿權臣的高俅對蘇軾一家並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載,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讚許。

最重要的是高俅與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奸臣童貫、蔡京等並非一黨。

就是因為高俅慣會左右逢源,所以他並未成為朝臣們第一攻擊目標,但是他自己知道,欽宗繼位之後,遲早會有曾經的政敵出手對付自己,所以他也來到了龍德宮。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