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上,自從有了皇帝制度,對皇位的爭奪就從來沒有休止過。頂點 23S.更新最快

其中有與外人相爭的,不過更多的是與自家人爭。

不管是至親的父子、母子、叔侄、兄弟,都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權利寶座,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歷朝歷代之中也有皇帝主動讓出皇位的,但是那些爭奪皇位的人,爭奪的是由皇權帶來的巨大利益,而那些讓出皇位的,更多的卻是在推脫一國之主的責任。

自從秦始皇統一華夏以後,便開創了皇帝制度,把帝王的權力推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可是他沒有想到自己那麼快就會死亡,也就沒有來得及安排由誰來接他的班,中國的皇位爭奪戰也由此拉開序幕。

胡亥開始並沒有準備爭奪皇位,因為在他上面至少還有他的哥哥扶蘇。

那時雖然沒有明確嫡長子繼位制,但至少也應該由秦始皇指定接班人。而秦始皇卻突然死了,這個巨大的制度漏洞,就為趙高這樣的野心家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透過遊說胡亥和李斯,最終把胡亥扶上了皇位。

胡亥當上皇帝以後,最擔心的並不是能不能治理好國家,而是怕他的兄弟爭奪他的皇位。於是,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把他的兄弟全部處死了。

隨後建立的漢王朝,雖然沒有上演胡亥那樣的皇位爭奪戰,但對皇權的爭奪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漢惠帝即位後,大權卻一直在母親呂后手裡,對於任何想要觸動手中權利的人,呂后這個能把韓信都殺掉的女人,可是絕對不會留情,不管他是誰!

王莽由於是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所以在朝廷才能得到重用。可是,隨著王莽權力的逐漸增大,他也就漸漸不安分了。終於有一天,向他姑姑要了玉璽,自己當皇帝了。

提到歷史,不得不說兩位皇帝,那就是秦皇漢武。

秦皇就不必說了,他雖然想讓自己建立的國家延綿萬代,卻僅僅二世而亡。

漢武帝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在漢武帝在位時期,漢軍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臨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西越蔥嶺,攻滅康居車師大宛諸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又滅西南諸夷如滇國、夜郎,犁庭掃穴,置以郡縣;

漢武帝為華夏民族收復了秦末大亂丟失的寧夏、浙江、兩廣、貴州諸地,並將甘肅、雲南、福建、西域、內蒙諸地收入中國版圖,進而征服外蒙、朝鮮、越南和中亞各國……

在漢武帝在位期間,中國的領土疆域擴大了整整一倍,漢人之所以在兩千餘年皆稱之為漢人,便是因為漢武大帝劉徹,而非漢王朝建立者劉邦。

就是這樣英明神武的漢武帝,晚年卻多病多疑。

太子劉據被人誣告藏大量人偶於府中,劉據無奈之下起兵,最後兵敗自殺。其後,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漢昭帝),因為劉弗陵還年幼,怕鉤弋夫人效仿呂氏專權,武帝遂殺鉤弋夫人,任命霍光等人輔政。

不得不說,做這種事情最有名的還是漢朝末年那位曹丞相。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曹操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來擴充自己的勢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曹操眼裡,漢獻帝除了有皇帝的名分,別的什麼也沒有,他自然不會把皇帝放在眼裡。曹操既然說他是一心一意維護東漢王朝,也不好反悔,反正皇帝所能做的,他也都能做,因此也就沒有打算把漢獻帝廢掉。

曹丕對漢獻帝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反正漢獻帝說什麼也不算,曹丕做什麼事還礙手礙腳,所以就乾脆一腳把漢獻帝踢開了。搶奪人家的皇位,好象也不是什麼太好的名聲。於是,在曹丕的一手導演下,便上演了一出禪讓皇位的鬧劇。讓一次還不行,必須三番五次讓,好象漢獻帝逼曹丕當皇帝似的。

只是命運非常神奇,也很有戲劇性了,因為不久之後司馬炎就又逼迫曹丕的子孫讓位了。

奪了帝位的司馬家族也沒什麼建樹,反倒為後來的五胡十六國埋下了伏筆。

北周宣帝病死後,委任楊堅為總知中外兵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靜帝宇文闡,以大丞相身份輔政。

不久後,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國號隋,北周覆亡。

當然,楊堅絕對不會留下前朝的皇帝不管,隨即派人害死失去了皇位的北周靜帝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

隋文帝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後有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不久後隋文帝駕崩,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

隋末唐起,但李家為了爭奪皇位,自然也免不了腥風血雨。

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治下海內昇平四夷賓服,貞觀之治被譽為垂風萬代。

然而帝者無親,霸者無情,屍山血海鋪就漫漫帝王路,從來不止是敵人的,也包括自己血親骨肉的。兄不兄、弟不弟、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俱在一場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後,擔心自己安危的皇帝李淵,只能拱手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再後來,就是後周的重臣趙匡胤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他實在不想他的子孫再這樣失去皇位,就導演了一場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雖然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按理來說其位應該傳給其兒子,可他的弟弟趙光義和燭影斧聲的疑案,讓趙光義登基繼位一事充滿疑點。

時間到了今時,在徽宗趙佶知曉金國兩路大軍馬上就要兵臨東京城之時,病重的他選擇將帝位禪讓給了不情願接受的太子趙桓,可是當危機解除之後,病情好轉的趙佶後悔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