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鷹呼嘯升空,銳眼俯瞰大地。

瓦邇雙目轉白,用鷹之視野探查四方,片刻後收回術法。

“陛下,二十裡外有一小城,此刻城中混亂不堪,恐怕是遭了賊匪亂兵之災。”

李南為民不為國,此次力排眾議率領三萬精銳奔赴千里援宋,為的都是那些宋國百姓,因此即便缺糧,他也不想攻打州府城池劫掠良民。

此刻聞聽有賊匪在城中作惡,那既可以從這些惡人手上籌集糧草,又可以為民除害,正是一舉兩得之事,李南當即親率五千騎兵直奔那座城池。

雖然如今兵士和戰馬都缺短糧草,疲憊不堪,但騎兵就是騎兵,不到半個時辰李南等人就趕到了這座小城近前。

李南站在城門前抬眼一望,只見城牆上寫著三個大字:“臨邑縣”。

並不算高的城牆外丟著些許的滾木礌石,幾十個宋兵的屍體倒在城關前面,他們應該都是被成頭上扔下來的滾木礌石砸死的。

看到這些屍體後,李南心中就有些數了,城中作亂的看樣子並不是山賊惡匪,而是宋國從別處逃來的潰兵。

艾力岡用力推開城門,眾人縱馬緩緩進入城中,可以看到很多未著衣物的婦人屍體倒伏街邊上,某些部位一片狼藉。

看到那些猶自在女人身上折騰的宋兵,李南冷冰冰的吐出一個字:“殺!”

羅馬角鬥士出身的艾力岡,這些年在軍中也熟讀兵書,得到李南的命令後,派出三千騎兵進城四處剿殺潰兵,其餘兩千騎兵一分為四,分別封堵臨邑縣的四門。

這些宋國的潰兵就算跟帝國精銳正面交鋒,也都不是對手,何況是這種情況?

一個多時辰後,三千鐵騎就走遍了這座不大的縣城,除了那些正在奸**女的潰兵被當場擊殺之外,還抓到了數百個在百姓家中翻箱倒櫃尋找財物的士卒和城中的無賴地痞。

李南沒有親手殺人,而是命親兵尋來一些衣物遮掩那些死去婦人的屍體。

跪滿一地的宋國潰兵和地痞,面對四周身著銀甲,手持長槍,雄壯威武的帝國騎兵,就連絲毫的反抗之意都不敢升起,預感到自己命運的他們,全都渾身發抖的沉默著。

不管是什麼時代,只要敵軍入城,那最先遭殃的一定是這些無辜的女人。對待戰爭中的女性,自然成為衡量戰爭的道德尺度。

古代教育系統不發達,或者是生性野蠻的異族入侵先不說,就連後世二次大戰時,作為正義方的盟軍士兵表現的也都如畜生一般。

二戰時期,德**人對待敵國女性的態度,因為有德國種族主義意識的強烈存在,他們的表現比部分盟軍高尚了許多。

法軍在德國境內的軍紀身名狼藉。在美軍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法軍佔領了德國的巴登符騰堡。為了慶祝勝利,士兵們在廢墟中飢餓地尋覓著他們的獵物,只要被法軍發現的德國女性幾乎沒有倖免的可能。受害者最小的只有十四歲,最大者竟然有七十四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差不多三年多期間,蘇聯紅軍由普魯士和納粹德軍作戰並攻打柏林,估計共有二百萬名婦女被奸,其中有些更是被人**。單在柏林,就有十三萬婦女遇害,其中有一萬人因不堪打擊自殺。

李南雖然極為好色,但是他對於這種的行為卻難以容忍。

中華帝國自從建軍之後,凡是士兵敢在戰爭期間侮辱婦女,那就一定是死刑,而在平時,奸**女也是重罪,輕則進入勞工營開山建路數十年,重則直接處死。

半響後,李南給最後一個婦人蓋上衣物,跟在他身邊的士兵將屍體抬上尋來的馬車上,運往城外安葬。

李南慢慢的走到那些跪在地上的潰兵和地痞面前,面無表情的問道:“你們從哪來的?”

眾多潰兵沉默不語,目光齊齊望向一名身著鎧甲之人,而那些地痞流氓則悲呼道:“將軍,冤枉啊!我們都是良民啊!”

對於這些趁火打劫的地痞,李南連看都沒看一眼,直接吩咐道:“把這些自稱良民都砍了。”

這次跟隨李南前往宋國的士兵,每一個都是久經戰陣,見過鮮血之人。

李南話音剛落,這些士兵二話不說便拔出腰間長刀,隨後重重的在他們的後腰上踢了一腳。

趁著這些地痞伏地呼痛之時,帝國兵用力的揮舞長刀,準確的砍中了他們的脖子,鮮血奔湧中,一顆顆頭顱被砍了下來。

看到那些面目驚恐的人頭滾到眼前,鼻中傳來濃重的血腥味,那些跪在原地的宋國潰兵立時被嚇的渾身顫慄,不少潰兵大小便失禁,場中瀰漫著一股難聞的騷臭味。

處理完了這些趁火打劫的地痞,李南望著那個眾多潰兵所望之人,冷冷的問道:“你叫什麼?來自哪裡?”

跪在地上的這個潰兵之首,原本還打算託詞糊弄李南一番,但是見到對方這殺伐狠厲的手段,那些僥幸心理頓時消失。

此人伏地卑微至極的答道:“末將乃是河北路兵馬鈐轄李侃,本在磁州駐紮。金兵入侵後,末將率領兩千餘軍民奮力抵抗,但無法匹敵金國大軍,這才退至此處。”

“呵呵。”李南嘿然冷笑道:“你既然是宋國將領,為何要帶潰兵在這臨邑縣燒殺淫掠?”

李侃解釋道:“將軍也是帶兵之人,應該知道敗軍之後,士氣低迷鬆散,末將雖有管束之心,但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如果是一般人還真會信了此人的話,但李南對他所說的鬼話可是半分不信,因為這個叫做李侃的傢伙,在後世也有些名氣,當然是惡名。

《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十六》中描述道:和議已定,金人遣十七騎持文字報其國中,經由磁州,李侃以身為兵官,且承掩殺之旨,乃率禁軍民兵二千往擊之。與十七騎相遇,金人曰:“不須用兵今城下巳講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國中幹事。“侃不信,欲與之戰,十七騎者分為三,以七騎居前,各分五騎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騎馳進,官軍少卻,左右翼乘掩之,且馳且射,官軍奔亂死者幾半。

金兵使者隊伍路過磁州,對方不想跟宋軍發生爭執,但李侃仗著自家兩千多人主動襲擊,結果卻被區區十七名金國信使擊敗,死傷近半。

這樣的事情哪怕是在華夏幾千年的歷史上也不多見,所以李南當初只是看過一眼,卻依舊記憶猶新。

李南雖知此事,但在場其他人並不曉得,為了讓這些無恥、無能的無膽畜生多吃些苦頭,久已沒有出手的用刑專家米蘭達,面帶微笑的衝著李侃等人走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