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韓世忠和岳飛兩位大將,李南發現自己似乎將南宋的名臣武將蒐羅了不少。

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當世諸國勢弱,任何一個有野心之人想要大展才華,那也只能選擇帝國了。

李南居高臨下的掃視著殿中群臣,只待氣氛有些不安之時,他才開口說道:“最近我在宮中安心靜養,卻聽到朝野上下和坊間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說法。諸卿,不知道可有此事啊?”

聽到皇帝陛下說出這種話,金鑾殿中的文臣武將頓時左右四顧起來。

“陛下,臣有本奏!”就在此時,一人出班奏道。

此人是從文臣佇列走出來的,也是內閣的重臣,交通大臣宗澤。

宗澤自從歸順了帝國之後,這些年真是實打實的做了很多的實事,北方和南方兩地的交通和水利之事全都由他督造,可謂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在本職工作上來說,宗澤是絕對沒有任何問題的,但他畢竟跟提利昂和克雷斯等人不一樣,他不是李南的追隨者,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圈子。

最近帝國之內的儒家之士就已宗澤為首,對皇帝陛下大肆任用法家之人的現象極為不滿。

李南早就從瓦里斯的口中知道此事,對於這種學說黨派之爭,即便是他這個皇帝,也不能蠻橫打壓。

正所謂堵不如疏,歷朝歷代都有黨爭,所以李南今天索性給他們儒家之人一個開口的機會,打算當堂將此事解決掉。

見到李南揮手示意自己說話,宗澤也不含糊,當即說出心中之言。

“亂世用重典沉珂下猛藥,陛下當年建國之時正值紛爭戰亂,或許就是如此才會如此的信任法家。不過臣雖是儒家之人,但也對法家有所瞭解。

法家治國,法治就是透過規定,祖訓,法律去治理國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先秦。

法家的確有不少的優點,例如法治有助管理國家,法治在整個使得國家有秩序,獎罰分明,有助團結國內力量,一致對外,若處於亂世,法治相當有成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秦朝當年處於戰國時期,雖然得到了法家的助力,但卻有些過份誇大法律的作用。

一味的強調依法治國,“以刑去刑”,而不重視道德的作用,這會讓帝國的百姓都去追求利益,沒有什麼道德的標準可言。

長此以往,帝國就要透過不斷的制定法律,用利益、榮譽來誘導百姓,但這就引發了許多的問題,若是帝國萬世都如陛下一般英明自然無礙,必然可以正確的引導帝國發展的方向,國興;反之,則國衰!”

自古以來華夏的文臣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性,那就是為了自己的信仰的思想,或者是為了自認為的正確之事,他們沒有不敢說的話語,也以不畏生死為榮。

宗澤這番話中有不少的大逆不道之語,要是遇到脾氣不好的帝王,那恐怕就是當庭被處刑的節奏,最次也會被除卻官職,打入天牢之中。

李南自然不會因言治宗澤之罪,而且宗澤等人反對自己以法家思想治國,也有一定的道理。

現如今畢竟不是當年了,帝國也早從四面皆是敵人的艱難處境中走了出來,雖然還有一些問題,但也算是國泰民安了。

用後世的眼觀來看,在建國前期透過法治去鞏固統治,平定**,維護社會穩定,之後就不能繼續這樣做了,應該改變思路,提高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等等。

歷史已經證明兩種治國之道各有利弊。

法家的長處在於強國,以殺敵數論軍功,就是以論能力,不論資歷的典型。立木取信,上行下效,重實踐,輕說教。

這些都是法家的精髓,也是儒家先天不足之處,而這些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十分重要的,試問一個社會是以論資排輩更有活力,還是有能者居之更好?

說教起作用,還是以身作則,更能服人?秦國的迅速滅亡並不能否定法家,因為秦朝恰恰是因為法家而強大的。

法家的刑法嚴酷,可以從秦國迅速滅亡看出來法家不適合治國,但也要看到法家的長處。

但儒家其實跟法家也有同樣的問題。

禮治大於法治,抵制苛刻的法律,想要依靠德治來治理國家,希望將百姓培養成了想象中品德高尚的人。

思維僵化,保守中庸,過於強調仁愛,缺少開疆拓土的尚武精神,打擊背離儒家規範的新奇思想。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抵制不符合儒家禮儀道德的事情,貶低工農商貿和體力勞動者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論調。

思索片刻,李南對宗澤說道:“說起來,朕也是首次當一國之君,並沒有什麼經驗,所以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關於國家到底用什麼思想來治理,其實根本沒有定論。朕重用法家之人,以法家思想治國確實是因為當時更適合帝國而已。而就像你所說的那樣,如今境遇不同,帝國也需要改變,此事我們可以以後再從長計議。”

聞聽皇帝陛下開了金口,居然給出了這樣驚人的答覆,宗澤和朝中其他儒家子弟頓時大喜,連連謝恩退下。

暫時安撫完了儒家流派的朝臣之後,李南面色轉冷,不悅的說道:“該用何種思想治國引發之事,朕還可以容忍,但有些事情,朕卻不能忍!”

聽到這裡,殿中眾臣也猜到了一些,參與了此事之人心中也有些驚懼之意。

“朕現在有四個皇子,而在朕的心中,他們不管生母是誰,卻並無區別,朕也不希望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捲入朕後宮之事!”

說到這裡,李南起身站了起來,手指西方豪氣說道:“在那裡還有大片的疆域等著帝國去佔領,朕的兒子也不止這四個,到時候他們誰的能力強,自然得到的就多。”

李南走下高臺,緩緩的在兩班朝臣面前走過,衝著他們說道:“你們與其去惦記從龍之功,還不如去想想該如何治理帝國,該如何去爭取開疆拓土之功,而不是研究朕的家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