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從來都伴著危險性,而飛行的實驗就要做好用人命填的準備。

吳大遠剛被送走休養,就有人頂替過來。

“卑職徐明,這就頂替駕駛員的工作。”

看著眼前沒有一絲膽怯的密衛成員,冷鋒不由得感慨唐人的膽子。

不過是護佑五代平安喜樂而已,他們的工作待遇就已經足夠做到。所以支援他們爭先恐後當駕駛員的,就是膽子。

天下莊園被徹底封閉了,就連運飛機出去的時候,文院周邊都要嚴令各家關門閉戶,不許偷看。

朝廷好奇護國公和太上皇在搞什麼,最終卻只有顏相時一個人敢於詢問。

不知道李承乾跟他說了什麼,反正顏相時從宮裡出來後只是感慨陛下書房的裝扮,卻對提問一點不提。

這就是機密了,早就有過經歷的眾大臣立刻把好奇心塞回了肚子裡,再也不打探。

圍觀飛機試飛的人很少,只不過多了一個張仲清,他在研究把火藥武器跟飛機結合起來的可能。

這一次飛機很爭氣,飛了三百多米高,徐明也很爭氣,他牢牢的記住了冷鋒的叮囑,在飛機稍稍有點失控的趨勢時,就跳了傘。

這個高度,降落傘並不能太有效的抵消動能,如果不是下方恰好有一個池塘,徐明恐怕也會摔得骨斷筋折。

“操控的模組還要最佳化,駕駛員的安保還需要強化,前艙的密封暫時不需要擔心了。”

在本子上一連記下三條,李泰興奮的說:“能成,雖然飛機現在不算完美,但是我敢說,咱們已經抓住了成功,就差攥緊了!”

李世民也很興奮,這是他第一次真正參與到科研工作裡面,看到飛機能飛三百多米高,欣喜的不能自已。

火藥武器出現後,破堅城猶如喝水,士兵的死亡率也降低了很多很多。而今只要飛機能研究成功,敵人的軍隊就成了笑話。

用不著打的太狠,只要用大軍牽制了敵人的軍隊,然後派飛機出去直接端了敵人的老巢。

沒道理可講,李世民蠻橫的把這種飛機命名為世民號。雖然他一直就是旁觀,從沒下手過,但是不管是工匠還是密衛的人,都覺得這是榮耀,恨不得舉雙手雙腳同意。

月上中天,冷鋒正在浴池泡澡的時候,冷競走了進來,脫掉衣服跟老爹一起泡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說,今天幹嘛了?怎麼這麼晚才回來?”

冷競現在是兵部左侍郎,負責糧草軍械。自從全部的物資都變成了銀錢後,他只要按時核批銀款就成,用不著多方奔波。坐在這個位置其實就是熬資歷,再有個兩三年,冷競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兵部尚書。

全身入水,冷競長輸了一口氣:“皇帝師兄叫了一些人商量事情,他準備往吐蕃派遣一部分兵力,突襲一些高原部落。”

吐蕃沒有什麼好東西,對吐蕃出兵,基本就是白扔錢。冷鋒覺得自己的徒弟不至於蠢到這個程度,思慮了一會兒後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承乾是不是準備對吐蕃下手了?還是用威壓的手段?”

冷競點點頭:“是啊,咱們大唐雖然有一部分士兵針對吐蕃的氣疫訓練了一些士兵,可是讓他們去吐蕃廝殺,不管怎麼看都是虧本。正式的戰爭不可取,所以師兄想要突襲幾個吐蕃部族,嚇唬嚇唬他們。”

冷鋒想了一會兒後才說:“明天你上朝後,進宮告訴承乾,再等等,等飛機研製成熟後,這個也能借給他增加壓迫。就像之前你們兵部制定的策略那樣,咱們大唐以後有什麼東西都不用藏著掖著。力量只有展現在明處,才能起到威懾的作用。”

冷競點了點頭,他來找父親,本來就是有這個打算。只要飛機暴露人前,估計明年各國的朝貢都會漲一截兒。現在的大唐就像沉睡的巨龍,周邊的鬣狗都會不由自主的幫著它按摩舒神,生怕弄醒後帶來滅頂之災。

見冷競想事情想的出神,冷鋒拍拍水面說:“你在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除了一些必要的公文外,用不著太認真工作。張氏就要臨產,你怎麼也要多關心家裡。咱們家就是這樣,用不著太明顯的權力,只有一家人健康和睦就夠了。”

冷競張開嘴笑了:“其實我今天已經告了假,等媳婦孩子都穩定下來,我才會回去任職。”

冷鋒笑了笑,這樣就好,自古以來對錯都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為了國事廢了家事,固然被稱為良好的情操,可是這讓家人怎麼看?大唐能人志士輩出,用不著一個冷競在前面頂槓。

在大唐所有能人的努力下,飛機的製作日益成熟,精益求精的李泰甚至把飛機設定成了雙人駕駛,前後都有控制裝置,無限的削弱了裝置失靈導致墜機的機率。

今天的實驗與以往不同,冷鋒和李泰也掏出一千銀幣作為駕駛員的獎賞。

臨登機前,冷鋒還是忍不住提醒:“今天的目標是雲層之下,這個高度,氣溫很低,人也喘不上氣來。蒸汽機到底有它的限制在,所以你們只要達到這個高度,就要立刻下降。毫不誇張的跟你們說,這個高度,你們的降落傘要是罷工了,恐怕落地後我們得直接燒了你才好收斂。再問一遍,即使如此,你們也要試試嗎?”

這話就不能說,說完吳大遠和徐明就直打擺子,不是嚇得,而是興奮的。

越是危險,這倆人就越是興奮。特別是吳大遠,明明差點摔死,結果傷愈後一點兒心理陰影都沒留下來。

李世民照常拿著一個茶壺當大爺,指指洩氣口出來的蒸汽說:“別墨跡了,趕緊出發。只要這傢伙能平安返回地面,咱們立刻去天下樓大吃一頓!”

舉國之力研究飛機,就是比個人摸索迅速。

如今不過永安六年七月,飛機就已經臨近成熟了。剩下的問題,在所有人看來,只要漸漸最佳化就好。

吳大遠和徐明怒吼一聲,就鑽進了機艙。

目送著飛機起飛,就連李世民也放下茶壺站直身體。

至於別人,都拱手送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