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冷鋒的研究,李世民總不吝於往大了猜想。

有火藥在前,就算冷鋒研究出更厲害的東西他也有心理準備。

老劉頭也落座,笑呵呵的招呼各位國公王爺喝酒。

喝了一杯酒,冷鋒聳聳肩:“無聊之下想弄一個飛機試試,誰想到公輸輝那老家夥以為是什麼重要東西,居然把承乾的人給叫來了。”

“飛機?”

見李世民疑惑,冷鋒只能大概的跟他解釋了飛機是什麼東西。

聽完後,李世民攥緊了拳頭:“公輸輝做的沒有錯,承乾也沒錯。熱氣球已經是軍國重器了,更不要說比熱氣球更靈活的飛機了。你看到的只是它作為交通工具的作用,要朕看來,這玩意只要裝上火藥武器,那就是一個幾乎無敵的存在。”

跟一個軍權皇帝說這飛機,就是這個結果。人家腦子只要隨便轉轉,就知道怎麼把飛機變成轟炸機了。

房玄齡好奇太上皇跟護國公在聊什麼,湊過來打聽,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就把雞腿塞了過去:“吃東西,問這些幹什麼。”

一場喜宴,賓客飽腹而歸。

房玄齡他們又回到了文院,李世民也不釣魚了,跟著冷鋒進了李泰的實驗室。

公輸家的製作速度很快,一百多人齊心協力下,已經把大致的框架製作了出來。

拍拍飛機的殼子,李世民問道:“真的能飛起來?”

冷鋒點點頭:“能,只要搭載上蒸汽機,低一點的飛行還是可以的。不過,原理上說的通,實際什麼情況卻不一定了。你也看過青雀的發電機,失敗幾乎是常事。”

兩天後,李泰忙完了俗事,回到實驗室見這麼多的人很是好奇。

當他知道師父要幹什麼後,很乾脆的把發電機專案暫時封存下來,就要跟師父鼓搗飛機。

有了李泰的實驗團隊加入,飛機內部的構造很快就畫好了圖紙。有研究蒸汽機時候的經驗在,他們對各種連線裝置非常熟悉,儘可能的利用起了每一份力量。

一個月的時間,最原始的飛機就製作了出來。

看著眼前的成果,李世民激動的直搓手。

飛天啊,跟熱氣球不一樣,飛機能夠自主決定飛行的方向,實在太讓人期待了。

見老爹有試試的衝動,李泰急忙攔住:“父皇,不成的,這玩意太危險,第一次的成果幾乎必定失敗,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您要是傷了或者那啥嘍,皇兄絕對會剝了我的皮。”、

看著眼前的飛機,冷鋒也很犯愁。飛機的實驗實在是太危險了,弄不好就要死人。特別是眼前這個,根據理論製作出來的東西,毛病肯定不止一處。

正為難的時候,那幾個陰沉臉的傢伙走過來,給三人行禮後,帶頭的說:“卑職吳大遠,是陛下派來的,既然要實驗,卑職是最好的人選。更可況,卑職武藝雖然粗鄙,但要說摔死,還是很難的。太上皇,卑職自請上去實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世民凝重道:“朕就欣賞你這樣的勇士,既然你自薦,那機會就讓給你。如果你出了事,朕會保證你家五代安樂富足!”

雖然李世民已經退位,但是沒人懷疑一個太上皇話語的重量。

降落傘,帶上,護甲,戴上,當所有的防護都準備好,操作方式熟悉後,吳大遠大笑著上了飛機。

試飛的地方選在驚雷司原本地址的那一片荒原,這裡方圓幾十裡沒有人家,最是安全。

以汽油為火源的蒸汽機啟動了,聯動裝置帶動著機頭的螺旋槳旋轉起來,底部的輪子也有移動的趨勢。

開始的時候螺旋槳轉動的還很慢,輪子也只是象徵性的轉一下。當動力達到一定程度後,飛機擺脫了束縛,開始前進,隱隱有飛起來的跡象。

廣闊的原野上,只有吳大遠和飛機在四處亂轉。

透過望遠鏡看了看還在地面的飛機,李世民擔心道:“不會飛不起來吧。”

冷鋒不確定的搖了搖頭,原理沒問題,但是現實總是習慣給人一計重擊。

“脫離地面了!脫離地面了!!”

眼睛一直沒離開望遠鏡的李泰原地跳了起來。

李世民急忙拿望遠鏡看去,只見飛機的輪子已經明顯的離開地面,還有越飛越高的趨勢。

只是,飛機拔高幾米後,卻不能再高,只能上上下下的走曲線。

冷鋒松了一口氣:“看樣子還是有問題,不過好歹是飛起來了。”

李泰還在蹦噠:“飛起來就好,飛起來就是成功的。”

不過好心情註定是不能一直持續的,當飛機再一次拔高、下墜後,並沒有再起來,而是筆直的戳到了地面上,機翼等部件頓時折斷了。

“快去救人!”

冷鋒放下望遠鏡,焦急的上了一匹馬。

幾米的高度還摔不死吳大遠,最多重傷。但是機頭那裡有一個汽油罐子,雖然沒裝多少,但是點燃後依舊能要了駕駛員的命。

很幸運,大唐工匠的手藝很值得信賴,汽油罐子沒洩露。吳大遠雖然鼻青臉腫,但是沒有更進一步的傷勢。

看著被火焰點燃的飛機,吳大遠痛徹心扉,哀嚎著要上去救火。

“安靜點,燒了就燒了,人沒事兒就行。咱們這就回去,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再造出來一個。”

聽了冷鋒的訓斥,吳大遠才安靜下來。

另外幾個密衛成員隨身帶著汽油罐子,確定飛機救不回來後,乾脆把所有的部位都點了。

保密!

李承乾知道師父和父皇在做什麼後,給了很大的支援。

好木料源源不斷的送來,為了混淆視聽,還送了很多不知所謂的東西。

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怕洩露,就算有人偷到了圖紙,沒有合適的工匠,不也是白搭?更何況蒸汽機和內部的裝置,都是李泰和手下鼓搗的,連圖紙都沒有。

分析了第一架飛機墜落的原因後,這一次製作選擇了既輕又堅韌的木材。內部的裝置也被李泰進行了改良。

駕駛員依舊是吳大遠,實驗的地方還是那片原野。

這一次,吳大遠被摔得骨折,差點就嗝兒了....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