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犀首嘆了口氣說道:“章子不愧是宋國的名將,眼光確實有獨到之處。這數萬的宋國精銳是奔著大梁而去的,我們的大王真是老糊塗了,剛剛徵召還沒經歷過戰陣的洗禮的新卒怎麼能上戰場呢?他們打不了硬仗的,而且這支軍隊的主將還是魏赫這個既無勇也無謀,鼠目寸光的傢伙。”

“太子赫軍必敗!匡章的目的應該是讓這數萬宋軍破我魏軍以後兵臨大梁城下。若是讓他的計謀得逞了,不知道大王會不會跟當年的桂陵之戰一樣幾道急令把我們這四萬邊軍也調回大梁勤王。”

翟章聞言,睜大了眼睛問道:“將軍,若是宋軍果真兵圍大梁城,我們真的要棄陽平關而不攻,回師大梁嗎?”

公孫衍搖了搖頭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過王命不能違抗啊,我王是最厭惡不遵詔命的臣子的,尤其是我們這種統兵大將,最為大王所忌憚!這場戰事我魏國必敗。”

聽到這話,翟章不可思議地道:“將軍何出此言啊?眼下宋軍正被我們的大軍圍困在陽平關裡,龜縮著不敢出戰,這是我們魏軍佔據了上風啊!”

“呵,這只是表面現象罷了。”犀首幽幽地道,“翟章啊,何謂軍國大事?軍隊其實就是國家手裡的利劍,這利劍是足夠鋒利了,但是拿劍的人內心不夠堅定,還在瞻前顧後,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殺人。這是很致命的事情!”

“再多的良將,再多的精兵,在沒有一個正確的戰略規劃的時候,也無法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從我們邊軍接到詔命,南下夾擊諸侯聯軍開始,我們大魏國便敗了,敗局已定,而且是敗得一敗塗地!”

“……”翟章還是有些困惑不解。

犀首道:“翟章,趙人狼子野心,這個時候把兵馬都南下夾擊來犯的諸侯聯軍了,若是趙軍大舉進攻,北地的那些老弱殘兵拿什麼去抵擋?”

“將軍,不會吧?末將聽聞趙國已經跟我們魏國達成共識了,趙人怎麼會趁著我們攻伐諸侯聯軍的時候,趁機南下呢?難道他們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哈哈哈哈,唇亡齒寒?不不不,我們大魏國樹大根深,家底深厚,一次諸侯聯軍伐魏最多只能攻佔十幾個城池,然後便偃旗息鼓了,這並不足以使我們魏國這個‘唇’亡,也不會令趙國這個‘齒’寒。”

公孫衍道:“趙侯答應我們魏國撤出邊境的重兵,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趙國這是想要坐收漁利啊。與其便宜了趙人,我倒覺得不如便宜了宋人,宋國不屬於三晉,所攻佔的城池黔首不知道要用多長的時間才能消化掉,但是趙國不一樣,他們跟我大魏國同出三晉,文化習俗都差不多,被統治的魏人很容易從心理上接受趙國的治理。”

“相信我,不出個十年,被趙國攻佔的城池裡的魏人,就會徹底地被趙人同化,成為趙國的一份子了。”公孫衍信誓旦旦地道。

“將軍的眼光是不是放得太長遠了?這趙人那邊還沒什麼動靜呢,可是諸侯聯軍都已經打到我們大魏國的腹地了,這可是燃眉之急啊,也是不得不應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啊。”

公孫衍笑道:“我只是眼高手低罷了。這些國家大事還輪不到我一個當將軍的人操心!翟章,你即刻傳令下去,全軍停止進攻!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只要按兵不動,跟陽平關還有白馬城裡的宋軍對峙就好了,不必再拿人命去攻打敵方的高城深池。”

“諾!”翟章領命而去,只留下了一個還在若有所悟的公孫衍。

犀首的頭枕在了主位上,幽幽地嘆了口氣,眼神有些惘然地望著主帳的上方,不知道在看什麼,或者是什麼都沒有看,而是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那裡發呆。

這一刻,公孫衍終於體會到了當年桂陵之戰前,魏國大將龐涓在邯鄲城外的大營接到魏王派人送來的幾道詔命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滋味兒了。

感同身受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話說的容易,做起來卻不是一般的難!

因為你一旦抗拒王命,你就是佞臣,就是欺君罔上的佞臣,這樣一來,即便你有著孫武、吳起那樣的蓋世奇功,有著無與倫比的統兵能力,那麼老魏王寧願用一個酒囊飯袋做大將軍,也不會讓你繼續統兵作戰了。

這是很嚴肅的事情,即使是英明神武的君主,在麾下的將軍抗命的時候,他們表面上不會是什麼,但是架不住心裡的猜疑、忌憚啊,你一個領兵在外的大將軍,連大王的話都不聽了,這不是要起兵造反了嗎?

犀首真的很心累啊,他空有大才,卻不得其位,本來在秦國的時候他是倍受秦君贏駟的重用的,幾乎都要當上秦國的相邦了,奈何張儀那個巧言令色的傢伙來到了秦國。

揭穿了他公孫衍想要讓秦國空耗國力,去攻擊四面的義渠、戎狄、羌這些遊牧民族,而不去繼續進攻魏國的陰謀。這導致犀首功虧一簣的時候,也讓他在秦國受到了排擠,沒有了立足之地。

公孫衍很想一展所長,他其實並不想做一個統兵打仗的將軍,而是想在朝堂之上,運用自身的韜略和戰略眼光,去給魏國指點江山。他很喜歡那一種翻手為雲,翻手為雲的感覺!

犀首不想做上將軍,他想做的是執掌國家大事,地位僅次於君王的相國!

想想看,現在的魏國是個什麼形勢?

連年征戰,屢屢敗北,空耗國力而不得寸土。

魏國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戰略規劃,對於周圍的各國,魏國還是跟過去一般,見到有利可佔就出兵,無利可圖就坐視不理,一點長遠的目光都沒有!

在犀首的心裡,他是更傾向於魏國致力於打擊秦國,收復河西之地的。秦國已經坐擁了崤山函谷之險,進可攻略各國,退可據守函谷,進退有據,王霸之勢已成!

而魏國不偏不倚地正好擋在秦國東出的道路上,秦國不打魏國怎麼可能?秦魏連年征戰,烽煙盡處的緣故除了世仇,其實這還是秦國的戰略規劃的。

魏國有什麼戰略規劃呢?沒有。

今天抵抗秦軍的進犯,明天又打擊趙軍的入侵,後天又來跟楚國大戰,大後天呢齊人還趁虛而入了!

魏國處四戰之地啊,魏國的土地大多是膏腴之地,富庶得很,每個國家都對於魏國的中原之地垂涎三尺的!

魏國已經經不起消耗了。

犀首想著,如果他真的能得到魏王的重用的話,肯定會致力於聯合諸侯,共同打擊強秦,合縱攻秦的。

這個是為什麼呢?

不乏公孫衍對於秦國的怨恨,他迄今對於秦國君臣怠慢他、排擠他、冷落他的事情耿耿於懷呢!當然了,犀首也不是這麼小肚雞腸的人,合縱攻秦是有極大的好處,對於魏國來說好處更多,因為魏國可以趁機收復失地,而且是在不犧牲太多將士的情況下收復失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大家都是一起聯軍伐秦的,死傷的兵力也有各國攤分,利益均分。

但是公孫衍鬱郁不得志啊,現在當相國的惠施在他的眼裡不過是一個沽名釣譽的人,是一個讒臣,惠施有著不凡的才能,卻只會對老魏王唯唯諾諾,為他著想,而沒什麼自己的主見。

如果魏王是一個賢明的君王也罷了,聽得進諫言,有著大局觀和一定的戰略眼光,可是魏王沒有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