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宋國的私兵制度就這麼沒了。

原本貴族們是很不樂意,他們都憤憤不平地給宋君偃上書,說君上不需要各家出私兵跟常備軍一起打仗,這也罷了,可是自家的封地總要有人鎮守吧?

不說還好,一說李敖頓時就諫言,取消公卿大夫們舊有的封地,改為食邑。即舊貴族可以享受與原來封地等同的食邑,但是對於食邑,他們只有徵收賦稅的權力,卻沒有了直接管理和徵召私兵等一些重要的特權。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啊!相國李敖隔三差五地就被別人刺殺,看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貴族們來說,這還不是最為致命的,最致命的還是宋君偃的那一道勳爵三世而斬的命令!

宋國的爵位有功爵和勳爵。

其實很容易理解的,功爵是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還有統兵大將們可以獲得的殊榮,即一些左庶長、大良造、左更之類的都是功爵。

功爵的話也是三世而斬,當然了,這個三世而斬可沒有那麼簡單,並不是說一個人獲得了左庶長的功爵,他的兒子、孫子和重孫子就能一直承襲左庶長的功爵,享受著左庶長這個功爵給自己帶來的福利。

而是說,這一代人是左庶長,他的兒子若是沒有在軍中建立功勳的,則降一級,成為五大夫,享受著五大夫應有的功爵恩澤。

孫子還是沒能建功立業呢?這好辦,還是降一級,按照宋國的軍功制,五大夫的下一級是公乘,成為了公乘,自然還有著公乘可以享受的一切利祿了。

若是到了這個人之後的第三代,即重孫子的那一輩,還是沒能在軍中立功的話,還是降一級,成為公乘之後的公大夫。

重孫子之後這個人的澤被也就沒了,三世而斬,所以他的後人也重新成為了庶民,要從頭做起了。

但若是他的兒子爭氣的話,在降一級之後得到晉升,這就保住了自身的功爵了,三世而斬的恩澤也可以從他的那一輩算起。

若是這個人的孫子更厲害的話,直接當上了左更,那就更好了,一代人比一代人爭氣,就能享受著國家累世的恩澤,不會被剝奪爵位的。

宋國的勳爵和功爵都差不多的,都是三世而斬。

根據李敖的一些改革,宋國決定設立一套完善的勳爵獎勵制度。

宋國是周天子分封的公爵的國家嘛,這好辦,直接按照分封的樣式逐一設立勳爵制度。

從國君之下,從上到下依次設立封君、上卿、侯爵、上大夫、伯爵、中大夫、子爵、下大夫、男爵,共計九個勳爵爵位,所享受的食邑和封地也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宋國並沒有廢除封地制度!

從侯爵開始,當上侯爺的人是享受封地的,而這些封地的主人是可以享受除了兵權之外的一切特權的,比如徵收賦稅的權力和管理地方的權力。

是人,都會有追名逐利的心。

宋國的官吏有品級,也有勳爵,這也是一種促使他們上進的動力。

男爵、下大夫、子爵、中大夫、伯爵、上大夫這六個勳爵只對於文臣,而侯爵、上卿和封君卻是對於文臣武將。

對國家有大功的文臣或者武將,都有機會享受封地。

而現在宋君偃已經樹立了一個榜樣了。他把居功至偉的李敖冊封了,封號呂侯,將睢陽郡的呂邑給李敖作為封地。

宋君偃在剝削舊貴族的同時,其實也在拉攏一大批新興的貴族。這些個公卿大夫們若是再不上進一點,融入這股潮流當中去的,一定會被搞得粉身碎骨,身敗名裂的。

……

“殺啊!”

“上!給我衝!”

陽平關下,旌旗蔽日,殺聲震天。

從守將匡章的位置放眼望去,只見漫山遍野盡是黑壓壓的人頭,似乎有一大片沖天而起的火焰在向著陽平關湧來一般。魏軍,皆是紅衣黑甲,頭戴尖頂戰盔,就連他們的旌旗都是血紅的顏色,鮮豔異常!

“咚咚咚!”沉悶的牛皮大鼓的聲響在整個戰場迴盪著,經久不絕。

看來魏國的大軍是有備而來的,連雲梯、衝車、樓車、投石機這些攻城器械都一一打造完畢,送到前線來攻擊著偌大的陽平關的關隘了。

半個月前還飽受諸侯聯軍摧殘的陽平關,在加固了工事之後,又迎來了他們原本的主人,魏國大軍的衝擊。

城頭變幻大王旗,莫不如是!

魏國的邊軍戰鬥力很強,整整四萬人馬,在公孫衍的統率之下,分出一部分作為後軍阻擊從白馬城而出戰,來騷擾他們的宋軍。

匡章能看得出克白馬城,先破陽平關,作為當世名將的公孫衍不可能看不出來,所以他第一時間就趕到了陽平關指揮將士們有序地攻打陽平關。

薛國的公子陽就在匡章的身旁,他看到魏國的士卒如此悍不畏死,在碰上了戰鬥力不俗的宋軍之後,硬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地回擊了回去。

任陽不由得感慨萬千,魏宋兩國的將士真的是太強悍了,在他們的身上都有那一種視死如歸的氣質,好似不要命了一般!

你瞧瞧,這個魏兵腹部都被捅了兩劍了,卻還拼著一口氣,把眼前的一兩個敵人給撲倒了,一起摔下了關隘,粉身碎骨都不怕!!

而宋國的士卒呢,即使作為防守的一方,也不失血性。

身上被敵人的冷箭射中了不要緊,拔掉箭矢繼續作戰,好似不怕疼一樣,直到戰鬥到最後一刻,被敵人殺死的時候才肯嚥下最後一口氣,氣絕身亡。

若是換作薛國或者是其他諸侯國的將士,那麼任陽真的不敢想象,真的給他們這些諸侯聯軍的將士來到這個陽平關死守的話,不知道會不會被魏軍的幾個衝鋒給攻破了關隘,不戰自潰了!

“大都督,這些魏人好生悍勇!他們奮不顧身地衝上了關隘,死傷如此之大,從早上打到現在都過去了三四個時辰了,沒想到他們的銳氣依然還是這麼旺盛!真是可怕!”任陽感嘆地道。

匡章點了點頭,說道:“魏人從來都不缺乏血性。也不缺乏敢戰、能戰的士卒,魏國缺乏的只是一個有頭腦而有謀略,有勇有謀的將領罷了!”

任陽贊同地道:“不錯。犀首的確不愧為天下名將,他的治兵和打仗的方法都很有一套,在秦,他為秦國屢次破魏;在魏,他也給魏國打敗趙國,使趙人的戰車不敢南下!現在我們據關而守,量他公孫衍也想不出什麼好法子來攻克我們的陽平關啊!”

“不可大意。”匡章擺了擺手道,“這天下沒有攻克不了的城池關隘,也沒有破舊不了的兵器甲冑!犀首乃名將,名動天下,現在又統率著數萬悍勇的魏國大軍,野戰的話,只怕十多萬的諸侯聯軍也會被他們一戰而擊潰。”

“關裡還有多少的糧秣?”

“能供給我兩萬守軍消耗三個月。”

“足夠了!”匡章攥著拳頭打在牆壁上,眼珠子在轉動,思慮了一下,忽而道,“魏人有三路大軍,其主力現在圍攻我陽平關,久攻不下,這也給我軍殲滅大梁方向的魏軍創造了有利的時間。”

“不過犀首也不是吃素的,他能想到太子赫部的魏軍被殲滅的話,將會給他們魏軍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所以不久之後,我斷定這四萬魏軍必然南下或者分兵,到時候就是我們宋國的大軍反攻的時候了。”

公孫衍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合縱事業的創始人,與張儀齊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公孫衍雖然組織了多次對秦國的進攻,卻幾乎均以失敗而告終。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的策略是錯誤的,而說明各國離心離德,根本沒有很好地貫徹他的合縱策略。

縱觀戰國局勢,實力雄厚的,向來靠拳頭說話;實力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孫衍首創的合縱策略,是當時弱小國家對抗強秦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辦法。

如果各國能夠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團結起來,共同抗秦,那麼天下局勢就會發生改變,歷史也會改寫。合縱的失敗並非公孫衍的失敗,而是各國君主的失敗。

當時,已經無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淺、形形色色的君主們凝聚到一起,他們患得患失、左右排徊,即使公孫衍傾盡心血,也是無力回天。

然而,作為一代風雲人物,公孫衍的歷史功績是永不磨滅的。

在戰國中後期,正是因為他,東方各國對強秦才有了幾次有較大影響的進攻,歷史才變得更加波瀾壯觀。

當時就有人曾說他和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聲勢都足以傾動天下。在他去世後,他所開創的合縱大業日益深入人心,精妙絕倫的外交大戰仍在繼續上演。

陽平關之外,魏軍大營裡。

犀首的副將翟章匆匆地跑了進來,跟公孫衍說道:“將軍,大事不妙了。據前線的探馬來報,他們在汲水到黃池一帶發現了大股宋軍出沒,清一色的都是宋國的將士!約有數萬兵馬。”

聞言,公孫衍淡定地放下了手裡的竹簡,並沒有什麼驚慌失措的樣子,反而是睥睨了翟章一眼,說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為將者,當臨危不懼,臨陣不亂,你這樣讓我怎麼放心讓你獨自統領一軍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