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偏疼衛成已久, 也抽空去說了他, 說當初兄弟怕受你拖累自認不孝也要分家,既然分家了, 分家時也沒虧他, 你不讓他掛不掛就是,就把實話告訴他,做啥編個四不像的藉口?

衛成當真愣了一下, 他請吳氏坐過來, 才說:“要是別人過來,我興許只會搖頭說不同意,正因為是二哥來,是兄弟我才說的真話。”

吳氏不敢相信, 盯著衛成上上下下的瞅, 心想這孩子是讀書讀痴了?“舉人免稅不是朝廷給舉人的獎賞?咋還有主動往外推的?”

“娘也知道免稅是朝廷給舉人的獎賞, 律法既然是說舉人免稅,沒說舉人及其叔伯兄弟免稅, 不就說明朝廷並沒免去舉人叔伯兄弟的部分?估摸編訂律法的時候以為既然是讀書人, 能中舉,必定品行高潔, 怕是想也沒想到能埋下禍患。”

“娘興許聽不懂, 但真不是我危言聳聽, 朝廷現在只給舉人開了好處,沒設限制,每三年一屆鄉試考完稅收都能縮上一截, 縮到哪天徵不上了,律法一定改,只是不知道這天還有多久來,看大家夥兒的想法和做法,估摸不會遠了。”

吳氏咽了咽口水:“娘還是沒聽明白,你是說過些年以後舉人就不免稅了?”

衛成想了想,說不免稅也不可能,真說不免天下舉人能鬧起來,估摸是加設限制,比如免徵百畝。

像這樣舉人肯定還是會鬧,但鬧也會改,誰讓天下舉人能耐過了。如今還沒去動,只不過是情況沒壞到那地步,上面還沒狠下心刮骨療傷。

“是以,並非我放棄了我該得的好處,我沒放棄,只是沒幫著鑽這空子。人人都覺得這麼做沒什麼,一個人還能動搖得了國之根本?可有個說法叫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還有個說法叫上行下效有樣學樣。我考上舉人,我給叔伯兄弟岳父恩人掛田,外人瞧了眼紅,也發憤讀書考上舉人給自家叔伯兄弟岳父恩人掛田,全國上下都這麼做,朝廷真能徵上稅?等朝廷徵不上稅,你說上面是由著國庫空虛還是鎮壓鬧事的舉人改了律法?”

先前衛成只提了一句,沒詳說,吳氏真沒聽懂。這會兒聽他仔細解釋了一遍,吳氏就想了想,現在老二說掛五畝,可朝廷又沒設上限,回頭五畝就能變成十畝二十畝一百畝,要拒絕同樣傷情分,可要是同意下來,真到哪天律法一改,說舉人名下的田地不全免了,再給退回去嗎?

人習慣了佔便宜,有天不能佔了,他不鬧?

吳氏還在嘀咕,說三郎你都能想到的事,編訂律法的時候朝廷咋就沒想到?

衛成想著他要是編訂律法的人估摸也想不到,如今能想到還是因為幫著掛田這種事越來越普遍,誰家出了個舉人幾乎等於一家子地稅全免,過分一些的能把十裡八鄉的田地全掛了,親朋好友無償掛,鄉裡鄉親想躲稅舉人幫著掛還能收點好處。上面大約已經發現問題所在,會整治的。

聽兒子說朝廷遲早會整治,吳氏一哆嗦。

她不敢再勸什麼,生怕以後三兒子剛當上官就被上面揪出來說他心黑不利朝廷不當大用。

吳氏嚇成這個樣子,衛成反倒笑了,他反過來寬慰說:“我本來想有任何事等春闈考完回家來再商量,上京城考試也是個麻煩事,雖說車馬費用朝廷出了,想也知道蜜娘肯定不放心,鐵鐵會跟我一道,屆時還要些開銷,我眼下沒置辦田地家舍也是因為這個。”

“原想著我加把勁考好一些,要是能在這次春闈中出頭,我被派出去做官自然會帶爹孃同去享福,到時候在老家這邊置辦幾畝田地,加上我和爹本來就有五畝田,我不種,可以給大哥二哥種……這些事,沒考上之前總不能大咧咧攤開來說,這節骨眼兄弟親朋問我中舉能給大家什麼好處,我的確答不上來。”

吳氏聽不得這種話,聽了就更難受,老二覺得自己受大委屈了說老三無情無義,老三才是一肚子苦水沒處倒。

祖宗的規矩是父母在不分家,她和老頭子還不到知天命之年,老大老二就怕被老三拖累由婆娘攛掇提了分家,父母在時鬧分家,分完還叫什麼親兄弟?沒結仇都是好的。分也分了,分完再說我們是一家人應該兄弟齊心,你發達了得提拔我,不是笑話?

這事老二原就不該提,估摸想著讓老三抬抬手而已,沒想到老三不應。

“三郎,娘不知道你選的路對不對,可既然你想好了,就這樣吧。我估摸跟著還得有人來找你,你要嫌煩就在家裡唸書,別出門去,來一個兩個我替你擋了。”

吳氏料想會有人來,是有人來,來找的卻不是衛成,而是他媳婦姜蜜。

像衛二郎吃了癟,拉不下臉再來,就說罷了罷了,李氏卻不肯。李氏原想著先把自家原先有的水田旱地加上新買的二畝田一併掛到老三名下,掛好再同老三商量也幫幫她孃家,看老三是個什麼態度。假如他不肯幫遠親,到時候就先讓孃家那頭把田掛到自家來,轉上一手。這事李氏包括她孃家都琢磨很久了,只等衛二郎去開口,誰能想到衛成一口就回絕了,連餘地都沒留。

聽男人說,他扯了一大堆不知道什麼,反正就不同意。男人又說不同意就算了,認清了他,只當沒這兄弟。

“舉人兄弟你說不要就不要了?那不行,我得去同弟妹談談。”

李氏就去找了姜蜜,問老三到底咋個意思?

姜蜜搖頭。

“弟妹你不管管?”

姜蜜說要是屋前屋後的瑣事也罷,大事上,男人決定了沒她插話的餘地。

“你不為你孃家想想?你男人中了舉,你孃家不掛田?”

姜蜜說她孃家沒提過,真要提了眼下也說不好,衛成很忙,再有一兩個月他還要出遠門,談什麼都不是現在。

李氏還想說啥,姜蜜就停了手邊的事,看向她:“嫂子你聽我一句勸,你心裡有千萬個道理也別挑在他不想聽的時候說,如今三郎整日都在讀書練字,我都很少抱著硯臺往他跟前湊,就怕打擾。他開春之後還有場大考,壓根分不出心去琢磨其他,你關心的問題等他考完回來總會給個說法,真沒必要著急。”

姜蜜說著怕不夠威懾她,又添了一句:“三郎平素是什麼為人嫂子你是看在眼裡的,他是斤斤計較刻薄兄弟的人嗎?他心裡未必沒為大哥二哥打算,興許只是沒到時候說出來。二嫂你要是聽得進去,便回去安撫一下,我只怕這麼僵下去把兄弟情分徹底壞了,到時候就真的……”

這話要是別人說的,李氏不一定聽得進去,可它是姜蜜說的。

姜蜜是誰?

她是舉人娘子,和舉人之間感情十分深厚,總不會無的放矢。

這麼想著,李氏就覺得沒準老三真有其他安排,這要是任由男人鬧下去,鬧得村裡人人跳出來唾罵他,就算他本來真有安排,火氣上來恐怕也得打消。任誰被兄弟指責說薄情寡義也不會反過來拿熱臉貼兄弟的冷屁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行!鬧不得了!可千萬鬧不得了!

李氏趕緊回屋去,回去找了一圈看男人在,就喊著他說別再跟老三置氣了。

衛二郎覺得莫名其妙:“我跟老三置氣?是他眼裡沒我這二哥!”

“快別說這話了!趕明你就去跟鄉親們解釋,說三郎不是不肯幫咱們家忙,是他開春之後還有考試,最近沒心思想這些,說你誤會他了!”

“我為什麼要去?我不去。”

李氏端起土碗喝了口水,跟著把碗往桌上一拍:“你不去是吧?你不去我去!我替你說去!”

“你敢去就滾回孃家!他那麼待我,我還要捧著他?這回就是他衛老三不對,合該他來跟我賠不是!”

李氏真要氣死了,她平時都不敢跟男人大小聲,也是事關重大。他就把剛才和姜蜜聊天的內容同衛二郎說了,說三兄弟有他的打算,還沒到時間說,眼下真不想談這些,人家還在準備考試,開春之後還有考試且要出遠門。

李氏說著都要急哭了,說人家本來有安排,就是還沒告訴你而已,你等不及主動去討,沒討到還要宣揚得人盡皆知,鬧成這樣不是雞飛蛋打?能撈到啥?

“你平常總說我是個傻婆娘,說我眼界低,你眼界就高?你看看就連弟妹她孃家都沒找上來,咱們倒是跑在最前頭衝了第一!都不說姜家,連大哥他們都還沒說啥……”

這下衛二郎心裡也不確定了。

想著老三彷彿真不是那種人,那真是錯怪他了?

“那咋辦?還不是你跟我唸叨,老說掛田掛田的,我想著這就把事情辦好開春多種幾畝地不是正好嗎?我咋知道他都中舉了還有別的事沒空跟我談?沒空跟我談他直接說啊,他那麼說我能不想岔?”

李氏想了想,要是老三真說沒時間以後再談,自家男人也不會信,只會說掛個田能費什麼時間?

“你也別說這些了,回頭你就跟人解釋去,說之前是誤會了,老三閉門苦讀眼下分不出心思,你也勸著點他們,讓他們都別在這節骨眼去煩人……我回頭再跟弟妹說些好話緩和一番,沒得兄弟發達了跟人恩斷義絕的,你是不是傻?”

衛二郎心裡也打鼓呢,想想老三是說過明年初還要上京趕考,他這才後悔起來,心想該不是自己沉不住氣把事情搞砸了吧?兄弟還沒考完他就等不及趕著要好處去,這……老三心裡咋想?

這下他當真坐不住了,又想法子去解釋,說先前心裡著急胡思亂想一通誤會了,老三不是那個意思。

鄉親們真糊塗了,沒明白老衛家這兩兄弟在搞什麼。

衛二郎先說兄弟對不起他,人去問,衛成認了,衛二郎轉身又說沒這回事。

“你當真的?”

“真的,真是我誤會了。”

“那意思是舉人他又同意給你掛田了?”

“什麼掛田不掛田,三郎跟著還要出門去考試,哪有時間跟我扯掰這些?我這三五畝地能比考進士要緊?”

鄉親們沒搞懂衛二郎在幹啥,先前都有人幫他說話去了,他又說不用你們幫我,是我不對。

是挺不對的,感覺腦子就沒長對。

發覺村裡氣氛變了,吳氏納罕,暗道老二咋的還能開竅?還知道他在這節骨眼鬧起來不合適?吳氏沒明白衛二郎怎麼想通的,倒是衛成,關上門鄭重其事的給姜蜜作了個揖:“娘子才是女諸葛,三言兩語平了一起風波,也幫了我大忙。”

姜蜜側身想躲他禮,問:“幹嘛突然這樣?”

“先前你在屋簷下同二嫂說話,我聽見了。都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這話確實不假,還是二哥出面才暫時平了風波。這回事我也有不當之處,前車之覆後車之鑑也。”

“什麼富不富賤不賤的,聽不懂你說什麼。我想著人無完人,有時候事發突然,誰都有一時處理不好的時候,相公你遇上麻煩我能幫忙總得想法子幫一幫,要不然咋說我們是夫妻?我雖然不知道你平日裡在琢磨什麼,我知道我嫁了個什麼人,以你的性子,哪怕分了家,咱家好了你也會想給兄弟指條路,不會說就看人窮困潦倒。既然現在沒說出來,總是還不到時候。”

衛成沒想到姜蜜這樣信他,心裡觸動很大,之後越發用功。

冬月頭上鬧了這出,差不多月中平息,又一轉眼冬月就過去到臘月了。到臘月,後山村又有了過年的氣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