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說回頭寫信的時候跟衛大郎提一句, 就發覺好像不用送信了。乾元二十年冬, 皇帝頻繁召衛成進宮,年前就有聖旨下達, 升衛成為正二品漕運總督, 讓他安心過個好年,年後就要跟船隊沿大運河南下,從最南邊起收糧, 裝齊北上運回京中。

漕帥都是年初南下年末回, 三年一任,任滿換人。

因為每屆殿試放榜都在五六月份,許多官職調動在年中,漕運上的卻不行, 漕運這塊兒年底全要定好, 年初這些官員就要跟船南下……

皇上最初提起這事是冬月間, 他篩選了一遍,覺得沒有比衛成更好的人選, 讓衛成做漕帥一方面能治理漕河, 也能把欠糧催一催,順便沿途考察各省, 看看都察院改革之後地方吏治有沒有清廉一點, 百姓有沒有好過些。

開始只是提了提, 皇帝也有一點顧慮,在於衛家雖然是三兄弟,他兩個哥哥因為不成器在南邊。漕運總督是外官, 全年就個把月在京城,他一旦被派出去了,他爹孃跟前就沒人。

再有就是他覺得自己給衛成的擔子太重,才把通政司安排好,又要去漕運上,壓力著實大了一些。

皇上提起來就是想探一探他口風,看本人願意否。

當時衛成沒說什麼,過了兩日再進宮就同皇上說起:“前日臣回府之後,含蓄委婉的提到明年可能外任,雙親未有不愉。只是不放心臣,怕裡外沒人操持,想讓臣把夫人帶去料理生活。”

衛成說著搖搖頭:“到底是不確定的事,臣不敢提及漕運,爹孃估摸以為是去總管一省。”

皇帝問他:“你爹孃不會舍不得你?”

“皇上想聽實話嗎?”

“說吧。”

“實話講,捨不得是有,可雙親更怕過些年衛彥衛煊要成親家裡出不起聘禮,也怕姑娘出嫁時陪嫁太少丟人,故在得知外官養廉銀高以後,都深深感動於皇上這樣的安排,讓臣出去了好生做事帶養廉銀回來。爹孃的意思是他們年紀沒大到離不開人,上京十多年日子都過慣了也沒什麼需要擔心。”

“……”

皇帝聽完感覺腦殼疼,每次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瞭解衛家人,那一家子都能讓他大開眼界。

龍椅坐了二十年,這還是頭一回有臣子說:謝謝你把發財的機會留給我,想到出去一年能掙三萬兩,我全家都很高興。

皇帝想派衛成出去當然有給他發財的意思,沒想到他還能明晃晃說出來。

他全家的態度成功打消了皇帝最後那點顧慮,事情隨之敲定,又過了些天,宮裡發下聖旨。在通政司苦熬七八年後,衛成升官了,他從正三品升到正二品上,成了漕運總督,走出來誰都得客客氣氣拱手稱一聲漕帥。

這是真正的肥缺,是同鹽政齊名,朝廷上數一數二的大肥缺,許多人打破頭也搶不來的那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漕帥統轄數千精兵,隨船隊南下北上,收糧運糧護送貢物治理漕河。

接了聖旨之後,衛成親自到御前謝恩,提到他有十多年沒回鄉裡,年後南下的時候想順便回去一趟,看看親友同窗。

皇帝都隨他,說只要時間上來得及,年底能把漕糧運回就行。

“朝上忠良不少,朕偏偏選了你做漕運總督,不光是你辦事牢靠,也指望你途經各省的時候好生看看地方百姓過的什麼日子,哪些省份好,哪些不好,有什麼不好的現象年末回京都要逐一說給朕聽。”

“臣明白。”

“你府上不用擔心,有任何事朕會照拂。”

“謝皇上體恤。”

衛成回去路上就遇到有匆匆趕來向他道喜的,這時候家裡人也得到訊息,他們已經拜過祖宗,正沉浸在升官發財的快樂裡。衛成才回到家,剛進內院,就聽見有婆子在恭喜太夫人。

又要說道本朝的誥封制度,一二品官員正妻稱誥命夫人,嫡母稱太夫人。

衛成這一升官,吳氏以及姜蜜跟著水漲船高。

吳氏五六十歲的人就不說了。

姜蜜呢?才三十二。

對比豆蔻年華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她是挺大的,和其他那些誥命夫人比起來就太年輕了。人家都是將近五十才能爬到這裡,她不過三十出頭。這十年姜蜜是享著福過的,家中和睦子女聰明孝順,她極少憂愁,日子過得總是很順意,心情一好,人看著自然年輕。比起十年前她也就是多了富貴體面,沒出老,甚至越活越嫩了。

像這會兒,奴才們說完吉祥話,姜蜜也說了幾句。想起來應該安排一桌好的,慶祝男人升官,正要吩咐下去,發覺人回來了。

“往日天黑才能回府,今兒這麼早?”

姜蜜起身迎他,衛成進來問雙親安好,這才落座,坐下之後說:“剛進宮去謝了恩,皇上準的,讓我回來好生說說,這段時間多陪伴家人,年後一出門就要到年底才會回來,到時候人在外邊想見也見不著。”

吳氏算著這兩年兒子可能也該外任了,當初媳婦兒提過的。今兒個聖旨下達她沒覺得意外,剛才是高興,看兒子回來就跟他問起漕運總督的事,想知道那到底是個啥官?

衛成簡單解釋了一下,說:“視察排程治理漕運的,最主要就是押運漕糧貢物上京,年頭上南下年尾上回,回來要入宮覲見皇上匯報工作。一任三年,也就是南下三趟。”

“那是不是經常都在船上?蜜娘她能跟你去不?你一個人我跟你爹沒法安心。”

這話是吳氏說的,衛父跟著點頭,衛成還沒應聲,宣寶皺起眉。他沒事不怎麼開口的,這會兒主動插了嘴:“遇上水匪咋辦?怎麼能讓娘跟著南下吃苦受罪?娘跟著爹做什麼也不安心啊。”

大人們知道姜蜜會做預知夢,兒子輩的不知道,勿怪他這麼說。

吳氏讓他別管,大人自有考量。

宣寶難得這麼執著,問是什麼考量?“奶你可以不跟我說,過兩天我哥回來也會問起,咱們家最緊張娘的就是我哥。”

姜蜜坐到二兒子身邊,說他了:“怎麼說話的?你規矩呢?”

“奶我錯了,我只是擔心我娘。”

二老自然不會責怪他,又不知道該怎麼講,紛紛看向姜蜜。姜蜜不帶猶豫的:“我跟你爹十四年夫妻,除了開始那年,後來我們沒分開過,兩回應試我都跟了,鄉試那次我才生了你哥,兩個月時間就隻身去了宿州,陪他上的省城……你爹這人官當得好,其他方面瑕疵不少。娘得去,我嫁給你爹就該跟他同甘共苦,別讓我在京中擔驚受怕,我承受不了這個。”

宣寶皺眉:“我們也會擔心娘。”

“擔心什麼?怕漕河上不太平?怕路遇水匪?你可知漕運總督統御數千精兵,哪家水匪會主動送上門來?你爹不趕著去清繳都算他們命大。兒子你生在京中,對家鄉沒什麼惦記,娘不同,娘出來太多年了,想回去看看。”

姜蜜說著還瞧了瞧公婆二人,又道:“不光是娘,你爺你奶都是同樣的想法,只是二老年紀大了不方便奔波,再有咱們府上要人坐鎮。”

這話說到衛父和吳氏的心坎上了。

年紀越大的人就越是留戀故土,老話都說落葉要歸根,出來年頭久了就想回去,哪怕老家那頭除了大叔公那房人就只得兩個氣死人不償命的兒子,有機會的話還是想回去看看。

一方面是惦念父老鄉親,另一方面發達之後也希望能有一次衣錦還鄉的機會。

衛煊人太小了,這種心情他不懂得,即便如此也有些被說服。他想了想,問:“那我能跟著爹孃一起去嗎?”

“你去做什麼?給你爹添亂?還有,你功課怎麼辦?就丟下了?”

“除了極個別的生僻字,別的我都會認,可以自己讀書。娘也說漕運總督出門有精兵隨同,那不是難得的機會?能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風土人情,男兒家囿於一隅難成大器。再說,我哥他生在鄉下,他見過外祖父,我從未見過,也想跟娘去見一見。”

姜蜜聽著也有道理,她看向衛成。

衛成說:“我回來這一路也在琢磨這個,帶他出去見見世面挺好,他性子沉穩,愛聽愛看不愛說,估摸不會給我惹事。”

姜蜜又看向公婆:“爹孃覺得呢?”

捨不得是肯定的,不過照兒子的說法,帶宣寶出去走走是好事情:“不然同遊先生商量一下,明年帶他出去一趟,就一趟,年末回來繼續讀書,後面就不準跟了。”

能出去一趟也是好事情,衛煊趕緊點頭。

這事兒說還要跟遊先生商量,實際上是定下來了。他被允許一起走,福妞委屈了,說也要。

“爹我呢?娘我呢?”

“你不能去。”

“為什麼?二哥都能去為什麼我不能去?”

“你大哥在國子監,我跟你爹和你二哥要南下,你也一起走了誰陪你爺奶?再說兒子家才用行萬里路,女兒家踏實過日子便成。讓你跟張嬤嬤學的規矩也沒學好,明年多用功,等我回來要檢查,看著不行要罰你的。”

福妞不能反駁,她又想跟,小孩子沒有不愛跟路的。

姜蜜有辦法啊,說什麼來著?

“在船上可不像家裡這麼方便,你想天天沐浴,還要天天換衣裳,哪有人來伺候你?”

福妞愛美,打小就潔癖,聽到這就打起退堂鼓了。

姜蜜又說:“還有你愛吃這些,船上都沒有,出去靠水吃水,煎魚烤魚燒魚燉魚咱們換著來。”

福妞:“……”“不去了,我不去了,我就是捨不得爹和娘,也捨不得二哥。”

姜蜜捏捏她小肉臉:“你替爹孃陪著你爺你奶,平時聽張嬤嬤的,不許胡鬧。娘會帶好東西回來,回來聽張嬤嬤說你表現好才會給你,表現不好直接沒收。”

“什麼好東西?”

“你爹收糧會經過一些富得流油的省份,像珠玉首飾絲織品這些,娘看著有好的給你買上。”

福妞這下高興了,姜蜜稍稍松一口氣,她不鬧了,那就只剩一個硯臺。

國子監是個相對封閉的地方,除了旬休日平常不讓往外跑,硯臺還不知道他爹又升官了,又到旬休這天,他出來就看到候在外面的馬車,熟門熟路上去坐好,車駕晃悠悠駛回家門口停下。

趕車的奴才去叩的門,門一開啟衛彥將帶回來的東西往邊上奴才手裡一拋,自個兒徑直往裡走。

邊走邊問:“這一旬府上有沒有事?我爺奶爹孃身體如何?”

“回大爺話,府上都好,還有大喜事呢。”

衛彥停下步子,站定讓他說說。

“您在國子監沒聽說?老爺升官了。”

升官這個話有好幾年沒聽到,乍一聽說衛彥愣了下,想起他爹兩任通政使,的確差不多了。他問:“升的什麼?京官還是外官?”

“正二品漕運總督,是外官,聽說年後就要跟船隊南下,別的奴才也說不好,大爺您問夫人就全知道了。”

衛彥掃他一眼:“把我東西拿回房,我去跟娘請安,我娘這會兒在忙什麼?”

“在花廳同太夫人說話。”

衛彥還笑了一下,心道府上奴才改口夠快的,上次回來還是老太太,這就成太夫人了。他一派輕鬆往花廳走,邁過門檻進去就給他奶他娘道喜:“孩兒回來就聽說家裡有喜事,奶和娘雙雙得了二品誥命?”

“剛和你娘唸叨著,你就回來了。”

姜蜜招了招手,讓他過來點,仔細看了看:“看著像瘦了,在國子監沒吃好?你們國子監該放年假了吧?怎麼還在上課?”

“還有幾天,國子監第一不放秋收假第二年假也短。”

“還盼著你早點回來,咱們一家人好生聚聚,明年我和宣寶要跟你爹南下,回來恐怕是年末了。”

“南下?????”

底下奴才奉熱茶來,姜蜜親手端了遞給兒子,看他接過去才點頭說:“你該聽說了吧,你爹升做漕運總督的事,男人出去總得有人陪著伺候著,至於你弟弟……兒子家出去走走看看,開個眼界。”

本來有點口幹,聽了這話就喝不下了,衛彥把茶碗放下,反手支著自己問:“我呢?”

“你爹出去當官去了,你就是家裡的頂樑柱,你坐鎮府上,替爹孃孝順你爺你奶。”

“可我也想去,我想出門。”

“你得上國子監讀書。”

“娘!娘我想去,我想去見世面,我還舍不得你。”

“你弟弟撒嬌還像點話,你快十三了,還撒嬌呢?”

衛彥頭一回感覺做大哥也不是好事,他要是小點兒,要是沒進國子監讀書多好?能坐船出去玩一整年,看南邊的山山水水,那多開心!

衛煊就是這時候過花廳來的,聽說大哥回府他趕緊過來了,過來沒來得及問候哥哥,就收穫了一波酸溜溜的羨慕嫉妒。衛煊反過來安慰他哥,用的就是那天姜蜜勸退福妞的話,結果挨了腦瓜崩……

“你哥我夠心塞的,別得了便宜還賣乖。可惜啊,要是我能跟著一起去,就能跟爹孃回老家看看,還能見到後山居士本人。我小時候應該見過他,不記得長啥樣了。之前我給他送了信,他雖然也回了信來,我還是想當面跟他交流溝通,寫信太麻煩,來回又慢。”

每回家裡人說毛蛋他不自在,他說後山居士其他人不自在。

明明是一家堂兄弟,咋的一張嘴就是居士?

他也不嫌生疏。

衛彥還在說:“我回頭再寫一封信,明年你親自送過去。”

“哥你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去見大堂哥?”

“也遺憾不能去看看老家的傻子們……”

這下輪到他挨腦瓜崩了,姜蜜敲的。

衛彥是故意那麼說,他想去去不成,心裡不高興呢。還在唸叨爹也真是,怎麼就沒早兩年外任。要是早兩年,弟弟太小不方便出門,就可以讓弟弟陪著爺奶,他出去瀟灑。

心裡這麼想,他不自覺嘀咕了出來,姜蜜聽著感覺好笑:“你爹三十五都沒有就已經是堂堂二品大員——漕運總督。你還嫌他官升得不夠快?這年紀多少人還在考舉人呢。再說我聽你爹的意思漕運比之前通政司衙門要緊多了,這是個大肥缺。不過肥啊瘦的對你爹來說沒差,貪汙受賄的事他幹不來。”

看大兒子蔫耷耷的,姜蜜安慰他了,讓好好讀書,以後當了官也有外任的機會,想看大好河山還不簡單?

衛彥:……

說是這麼說,心裡還是塞塞的。

他還沒走過水路,沒體會過乘大船南下的滋味,迎著江風飄下去感覺肯定很棒,浮在水上又穩當,不像乘馬車顛來簸去。

衛彥是高高興興等來旬休,迫不及待回了家,等他再回到國子監同窗就發現他整個人蔫了。

有人去問:“聽說你父親升官了?他升官了你不高興?”

“高興什麼?”

“二品啊,正二品啊,還是漕帥!他南下一趟能帶很多東西回來的,南邊那些好貨你想要肯定都能搞到。”

衛彥嘆口氣,不想接話茬。

“真是怪了,還是第一次有人親爹升官兒子難受。”

“換做是你你也難受……”

“我爹要是二品官我難受什麼?我笑都笑死。”

“那你爹要是準備帶你兄弟一起去上任,留你在國子監讀書,還要把府上的事安排給你呢?”

那就對不起打擾了。

之後沒幾天國子監就放假了,監生收拾東西回家過年,衛彥回去迎面又是個壞消息,二弟告訴他說前一天唐大人攜妻兒來過,因漕船去南邊收糧會經過他家,他想託些東西。

來就來吧,帶夫人也罷,還帶上兒子一起。說是來祝衛成高升,不光人來還備了賀禮。

這下好了,年滿五歲的福妞見著五歲半的唐懷瑾,覺得這人真好看啊。她蜜桃臉紅撲撲的,瞧她那樣姜蜜逗她了,問她不記得小唐哥哥?

……小唐哥哥?

福妞想了又想,才從遙遠的記憶裡挖出這個人來。

挖出來之後,她看人家更親熱了,連著問了好多句,問小唐哥哥記不記得她?為什麼一直沒過來玩?在忙什麼?讀書嗎?

唐懷瑾都回答了,說他認識了衛家兩位哥哥才看到自身不足,回去就讓父親請了先生來,這兩年在開蒙學字。

兩個孩子在對話,姜蜜聽到好奇問了一聲:“學得如何?”

“不過馬馬虎虎,比不得衛家哥哥。”

福妞顯然不這麼想,她跟自家兩個哥哥太熟,看著一點兒不新鮮,反而唐懷瑾……模樣生得好極了,往那兒一站哪怕啥也不幹就能討小姑娘喜歡。福妞看著玉雪可愛,也不過是個尚不知事的五歲小姑娘。因為是姑娘家,家裡對她不那麼過分嚴苛,對比衛彥衛煊,她更天真爛漫,心思也單純多了。

這麼簡簡單單的沒什麼不好,瞧著唐懷瑾雖然還是規矩,看向福妞的眼神裡有很多喜歡,他倆相處得挺不錯的。

發現妹子想起來唐懷瑾之後,衛煊就感覺要遭。

遭的不是別人,是他。

他大哥去國子監之前找他談過心,讓千萬注意嚴防死守,不能讓妹子想起這廝。他答應了,沒辦成。

對此,衛煊的解釋是:“他來的時候我在書房,我不知道。”

“除了氣我,你知道啥?”

“哥你擔心太多,等爹孃下南邊去了,唐大人就不會再來,妹妹自然見不著唐懷瑾。”

“見不著她不會惦記?她惦記起來心疼的還不是我嗎?”

得,說這些也沒用,左右福妞她想起來了。

……

這個時候老家的人還不知道,既不知道衛成升官,也不知道半年之內就能見面。

李氏還在跟她娘家人訴苦,人勸她為虎娃想想,毛蛋都訂下了,虎娃也該說門親。提起這事李氏就難受:“我就是為他著想當年才會鬧分家,分家之後也是為他省吃儉用的。我存著錢供他讀書,他讀出個啥?他怎麼對得起我?”

“那還不是你給他生笨了?”

“怪我嗎?我跟他爹都不是蠢人,就他蠢成那樣。我看著他就難受,看著他就想起毛蛋現在一年上萬兩的銀子……你讓我給他選媳婦,我怎麼提得起勁兒?”

作者有話要說:  編輯戳我說這篇被提名古言年度最受歡迎作品之一,正在投票中,讓我來動員動員,我就來動員一下。

規則是10瓶營養液=1個地雷=1票,厚著臉皮求個營養液麼麼噠。

以及謝謝喜歡。

沒你們喜歡這小破文也提不上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