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歲起, 興盛一直在出風頭, 哪怕他已經很剋制,帶記憶重生的孩子和真一歲奶娃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他學爬學走學說話都比別人順利, 還會有意識去聽身邊人每天說了什麼, 從別人的對話裡獲取信息。

都說衛彥是小人精,他一歲那會兒也做不到這樣,他就只能聽懂隻言片語, 不像興盛能很好的領會到別人的意思。

當初衛彥經常是自己在旁邊玩, 大人聊大人的。

讓興盛自個兒待著他就嫌無聊,或者躺平胡思亂想,或者會盯著正在說話的人。

有時聽你說得不對他還會突然插嘴,有一回兩個宮婢在閒談, 不當心議論了主子, 說那些聽著有些不像樣。她們瞅著外頭沒來人, 並不當回事,結果興盛突然張嘴說:“放肆!”

說完口水滴答就從嘴邊流下來了, 興盛當時深感丟人, 那日當差的宮婢卻沒注意他丟人與否,人家膽都嚇破了, 腿一軟噗通跪了下來。

興盛才意識到自己反應過了, 又跟鸚鵡學舌似的, 連說了好幾聲放肆。

那兩個宮婢互相換了個眼神,估摸七皇子是跟主子撿著一句,這麼小的孩子就算聰明絕頂也聽不懂這些啊……她們才找回力氣重新站起來。

興盛反省了自己, 下回要注意,不能再讓嘴快過腦。不過有時走著神還是會犯這樣的錯,好在他偶爾蹦出來的都是兩三字的短句,給人聽見也是誇七皇子聰明,說話清楚。

一歲半之後,皇后開始認真教他,三字經讀過,五言詩也讀過。興盛聽說衛彥這階段說話已經很明白了,這才放心大膽跟著他母後學,結果學的時候沒控制好,把衛家的從天才的寶座上擠下去,自個兒坐了上來。

說實話,感覺有點羞恥。

又有一丟丟高興。

想著以父皇同衛大人之間的關係,衛彥很快就能聽說他七皇子的大名,這回該他嚐嚐活在別人陰影下的滋味了。

結果呢……

衛成是拿七皇子一歲半能背詩這事去打擊了自家兒子。

已經在國子監求學的衛彥在和同窗對比之中找到了相當的自信,並不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還玩笑說七皇子是唐詩三百首成精了。

挨了他爹訓斥之後,又道:“背得快是記性好,不等於悟性強。他一歲半能看出啥來?爹你也夠無聊的拿我跟一歲多的奶娃子比,輸贏都沒什麼值得高興。”

得虧興盛不知道他是這反應,否則又要難受了。

想想看,他當方面把衛彥當成了假想敵,結果人家沒拿他當回事。上輩子也是,他單方面懷疑衛彥的忠誠度,遇上事兒人家還進宮來提醒他,偏他沒聽進去。

不過也挺好,要是聽進去了恐怕就沒有重來的機會。

……

衛成拿過來的書硯臺仔細讀了,他讀書比較專注,有時也會暫停下來想想,卻不像衛成喜歡邊看邊做記錄。他是看完一遍之後才會回過頭來寫心得體會。寫好放在一旁重頭開始讀第二遍,讀完往往又有新的收穫。

給他那一冊書硯臺看了有半個月,才把書和自己寫下來的文章一併交到父親手裡。

別看他嘴上經常不服,心裡其實很重視做父親的評價,哪怕能得一兩句誇讚也能讓他高興起來。

母親也會說他,說的往往是為人處世方面,做學問讀書這塊兒一直是遊先生和父親衛成在負責。遊先生的標準相對要低一點,他總能完成,並且完成得很好。要得父親讚賞就不是那麼容易,一般說來衛成給兒子的最高評價就是還可以,通常是說繼續努力。

這一次,他也沒得到自己做夢都想聽的好評,衛成仔細讀過他寫的文章,讓他把書拿去,再看兩遍。

“你沒讀透,也可能是太年輕。拿去再看看,看完還是沒有別的想法就暫且放下過兩年再重新看過。”

“我寫的有什麼不對嗎?”

“你把這些收起來,一兩年後回看就知道。我提醒你一點,文章是為自己寫,為表達思想抒發胸意寫,不是為討好別人寫。你交給我這個太刻意了,因為我拿了這本書給你你覺得必須要得出一些有價值的心得感悟來證明自己的確認真讀了?以後別再這樣,寫文章要誠實。”

衛成說著停頓了一下:“有些話,我一直沒說,因為你娘不希望我拿你們兄弟作比,她說你們身上各有長處。”

硯臺請他直說。

衛成拿指頭在椅子扶手上扣了扣:“我想說的可能不是你想聽的。”

硯臺滿是倔強朝他爹看去:“您說吧。”

衛成說了:“哪怕所有人說起我兒子最先想到的都是你,他們覺得你聰明,年少成名,得皇上賞識,日後必成大器。在你們兩人之中,我更看好的是你弟弟。你弟弟他不比你笨,這是其一,其二他好忍性,他沉得住氣。”

“您覺得我性情不好?太高調張揚?”

衛成搖頭:“你不是性情不好,而是心態不好,別拿學問文章做顯擺的資本,記住一句老話——滿壺水不響半壺響叮噹。國子監哪怕不如你預想的那麼好,也不是可以低看的地方,裡面有本事的人多,你沒發現只是人家不稀得理你。你名聲大,會遇到挑戰很正常,不是讓你忍氣吞聲,是想提醒你別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跟同窗鬥法上,鬥贏了他們不算贏,你去那頭是學本事去的,初衷不要忘了。”

硯臺老實聽著,聽完有一會兒沒吭聲,就連衛成都在琢磨自己是不是說得重了一點,他也才十二歲而已。

“我讀書的時候從來沒人教我這些,學問要自己做,道理要自己想……吃過很多虧才有今天的衛成。”衛成說著讓他到旁邊坐下,父子兩個並排坐著,“我對你要求嚴格,甚至於苛刻,是因為你天分好,做爹的希望看你成就高。人的精力有限,不要再浪費到不必要的地方,真要閒著沒事陪你母親都好,好歹有點意義。”

“你們年輕人喜歡在小事情上爭輸贏,有時候爭贏了也沒什麼意思,證明你自己最好的辦法是登上榜首,佔據頭名。先坐穩國子監的第一,後面還有鄉試會試殿試。”

這次談話之後,回到國子監他都在反省,反省了好幾天。覺得自己因為年少成名的確有些浮躁,現在總覺得天底下我最聰明,沒太把其他人看在眼裡,爹擔心他會吃虧不無道理。

又有個說法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他生來張狂,要變成踏實謙遜的模樣不太可能,硯臺想著就照爹建議的,少把時間糟蹋在不必要的地方,心思收一收,專注在學習上。

姜蜜那回夢到硯臺長大之後的樣子就納悶,不明白他是怎麼變成那樣,最近看出一點苗頭來了。

進國子監之後他改變挺大的,不像之前那麼活潑,個性有點收起來。

怎麼說呢,他心裡還是有些狂氣,沒往外表露。以前是我看不上你我要批評幾句,現在看不上的還是看不上,他不怎麼說了。

父子當日那番談話姜蜜沒聽見,發現兒子變了她才尋了個機會跟衛成咬耳朵:“咱兒子是不是受欺負了?怎麼感覺話少了很多?”

“他旬休回來不是還跟你聊了很久?”

姜蜜想了想,說:“以前會跟我說讀書的事,說他學了什麼,堂考旬考月考成績如何,先生怎麼評價他……最近沒聽他說,聊天就純粹是閒聊。”

“口風緊一點不好嗎?”

姜蜜靠在男人肩頭上,嘆息道:“是我兒子,我擔心他。”

衛成伸手摟住姜蜜:“有個事我得跟你坦白,兒子變成這樣不是因為在國子監受了欺負,是我前段時間跟他談了談心。我看了他的文章,覺得有些功利浮躁,就說他了。”

“什麼時候?怎麼說的?”

“有次我拿了本書給他,讓他看完交個心得文章給我,文章交上來之後我就批評他了。大概就是說不要太得意,國子監裡能耐人多,沒給他發現只是人家不稀得理他。今年是科舉年,秋天有鄉試,明年春夏還有會試和殿試……有野心的都忙著,哪有功夫同他歪纏?”

“就這樣?”

衛成頷首。

姜蜜坐在旁邊想了想,覺得硯臺真挺矯情的,他簡直是口是心非的代表,心裡明明非常看重當爹的評價,面對他爹卻不會說討喜的話。

除了改德行之外,硯臺藉著他爹往老家送信的機會也讓人帶了一封回去。家裡人聽說之後問他哪來的可以寫信交流的物件?他很是理所當然說:“怎麼沒有?忘了我大堂哥嗎?”

“你和……毛蛋?”

“娘我們打個商量,稱呼就用後山居士,別用毛蛋行不?你這樣堂哥在我心裡的形象都垮了。”

“哦,你寫信去跟毛蛋說什麼了?”

硯臺:……

算了還是別糾結稱呼的問題。硯臺說他作為後山居士的忠實讀者,對最近幾冊書有些建議,想傳達過去就寫了信,正好讓爹一併送走。

吳氏都沒想到,問:“那好看啊?你還在看?”

“好看啊,國子監那邊也有別人看,大家對我爹的個人經歷都挺好奇。我說了這同實際情況有點出入,尤其是京城這部分,他們也不嫌棄,看得挺高興的。”

吳氏又道:“你是說毛蛋他還有點本事?”

“那當然了,寫書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要是沒本事,哪怕有爹的親身經歷可用,編出來的故事別人也不愛看啊。一冊書賣二兩銀子,要是不好看,誰捨得買?”

平常衛成寫信回去都簡潔,硯臺作為讀者給他大堂哥的建議信就很厚,他蒐集彙總了一些意見,逐個指了出來,又寫了一些自己的閱讀觀感。毛蛋還是第一次收到讀者來信,雖然說這個讀者身份特殊——是他堂弟——還是帶給毛蛋很多成就感,讓他直觀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四年時間,他已經有了相當的名氣。

他那一整天幾乎沒動筆,一封信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這麼反常,自然招來陳氏問話。陳氏問他是誰的信?怎麼會跟老三的一道送來?

“是硯臺弟弟寫的,他是我的忠實讀者,很喜歡我以三叔為原型寫的這套書,說每本都看了,想給我提點意見,還祝我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硯臺?他比春生小個把月,十二歲多了,現如今在幹啥來著?”

“他在信上提到國子監同窗也喜歡看我的書,這麼看來人在國子監學習吧。”

陳氏哪怕搬進縣裡住著也還是個沒什麼眼界的婦人,她問國子監是啥?

“村裡有村學,縣城有縣學,府城有府學,京城的國子監就是國學……國家級別的官學,全國最高學府。”

“以前沒聽說過……”

“離我們太遠了,沒聽說正常。”

要是以前,陳氏會特別羨慕,甚至嫉妒都有可能。現在家裡最能讀書的毛蛋輟學了,他專心創作,幾年間掙回來大把的錢。陳氏就不太計較這個,毛蛋不讀了,春生那腦子考舉人都難,至於及第,人還小呢。

“硯臺是不是跟他爹挺像?書讀得不錯?”

毛蛋回憶了一下那封信上的遣詞用句,點點頭:“他沒在信上說,不過我看他寫那封信文化造詣就不低,書應該讀得很好。想想他爹是衛成,他怎麼能讀不好?”

陳氏聽著有點慚愧:“我跟你爹就是太拖你後腿了,我倆沒本事。不說這個,兒子你也十八了,差不多到成親的歲數,你心裡有啥想法?跟娘說說。”

這段時間毛蛋也在琢磨,他這幾年潛心寫書也沒出去認識什麼人,要說走得近的也就是合作的書局。那也是在南北都有分號的大書局,東家姓盧,聽說他沒成親提過把女兒嫁給他的事。

說的自然是庶出小姐,配毛蛋也綽綽有餘了。

事實上,別看毛蛋現如今人氣高,他其實有些尷尬,名聲談不上很好,要說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除了有一房體面親戚之外,就是這一身才華。

他這樣的要配官宦人家或者書香門第的小姐配不起,盧家開的雖然是書局,卻是商戶人家,他陪商家女倒是湊合。正好互相之間有合作,結個親也能保證互相的利益。毛蛋不用擔心盧家坑他,盧家也不用怕毛蛋換其他合作物件。

不過這個事是盧家大少爺提起的,半開玩笑說出來,大約是希望毛蛋主動前去求親……

毛蛋沒直接拒絕,在斟酌考慮,最近本來也準備同家裡提一提。

既然說到這兒,他順便就提起來,問當娘的怎麼看,覺得盧家小姐如何?陳氏聽說人家底子厚,是大商戶,點頭說當然好:“往前數個三四年,咱們還是鄉下農戶,能娶到這種大家小姐已經很好了。不過你也說這是是盧家少爺提的,就怕人家姑娘看不上咱。”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娘都聽你的,你看著選,選個中意的人。”

毛蛋在很多方面都跟他三叔學,唯獨對待成親……他更看重婚事結成之後帶給兩家的好處,喜不喜歡沒那麼要緊。他對夫人要求挺低,能安分過日子不作妖就行了。

這些不必往外說,毛蛋只讓家裡不要操心,婚事他心裡有數。

母子談話是在伏天,大約年前,毛蛋的親事就說好了,請了媒人上門去提了親,也過了禮。說定之後毛蛋一方面給京城的爺奶遞了話去,另一方面安排馬車送他爹回鄉裡,把喜訊同備好的年貨一併帶回去。

聽說毛蛋已經訂了親,鄉親們都喊著說要喝喜酒,衛大郎答應下來,又有人問說的是哪家閨女?

“是合作的書局家四小姐。”

跟毛蛋合作的書局他們聽過,在許多地方都有分號,東家也是體面人。聽說毛蛋訂的是那家姑娘,大家夥兒又是一輪恭喜。

“不得了,真是不得了,你家這個本事是越來越大了。”

“那個書賣得也好,很掙錢吧?一年多少進賬?”

“他寫書的第一年就有上千兩,現在不得上萬兩了?”

“上萬兩……那不是比你們三弟還要富貴?”

衛大郎哪敢點頭?說:“天下有錢人多,再有錢也得看官老爺臉色做事,像老三在京城當官才是本事,我們很多方面都是沾了他的光。”

他記得毛蛋說的對三兄弟要客氣,能恭維就恭維,卻忘了否認掙錢這個事。這麼一說一年進賬上萬兩幾乎等於坐實了。

這麼多人聽到的話,衛二家能不知道?他們夫妻心裡都堵得慌,李氏想著覺得委屈,還抹了眼淚,她衝男人抱怨:“你還讓我給虎娃選個好的,早點把家成了。你說說看,就他這樣能找著什麼好的?家裡三房人,男丁一個個牽出來,找不到比他更笨的。但凡他像毛蛋那麼靈光,咱家早過上好日子了,何至於乾瞪眼看別人享福?讓他讀書他不行,寫書也不行,幹啥啥不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氏心裡憋屈,她覺得大房那兩個都是傻的,偏偏人家生了聰明兒子。

再看她,她和男人都精明,虎娃卻是個笨東西。

衛二郎也不甘心,又覺得不能全怪虎娃,就說:“他讀書是不行,人卻勤快,做事積極一點兒不會偷懶。”

“那有什麼用?他憑種地能掙多少?你看毛蛋一年上萬兩,上萬兩啊!”

毛蛋掙得越多李氏對虎娃的埋怨就越多,人人都提醒她該給虎娃說親了,她就提不起勁兒,真有時間也為登科打算去了。

當初李氏第一不滿婆婆偏心,現在她自己才是真離譜。不過就算她對這事上心,以虎娃的情況也很難找。他不會讀書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性子太實,哪怕人人都看出他娘不喜歡他了,他還是很聽他娘的。

太老實也讓人犯嘀咕,生怕嫁過去跟他一起為兄弟做牛做馬,也怕被婆婆磋磨男人都不想法子幫。要是衛二郎和李氏人品很好,虎娃極好說親。就壞在他爹孃很不讓人放心,無形之中就耽誤他了。

毛蛋虎娃生在同一年,兩人差不多大。十八這個歲數對毛蛋來說算年輕,他晚兩年說親都不怕娶不著,放在虎娃身上就該著急起來……鄉下成家早,尤其早早沒讀書的,十七八當爹的也不少。像衛成當初耽誤到二十吳氏對外都說功名要緊,虎娃要是拖到二十會比現在更難找。

遲遲娶不著媳婦兒,人家指不定怎麼說?沒準覺得你有什麼問題。

大叔公那一房的兄弟趁著幹活時問過虎娃,問他怎麼還沒訊息?虎娃還問什麼訊息。

“你爹在你這歲數已經成親了,你真不急?”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看你娘心裡只有你兄弟……你自己提一提吧,不提要拖到啥時候?”

“登科讀書是正事,我讓著點也是應該的。娘說了,讓我好生做事,多為家裡分擔一些,以後二弟考上舉人進士當了官我做大哥的也跟著享福。”

來勸他的都給噎著了,回去還和家裡人提了一嘴,家裡人告訴他李氏這話恐怕是跟她婆婆吳氏學的。以前吳氏也愛說,李氏不聽,鬧著把家分了現在悔青了腸子。登科要是真有本事,虎娃是有享福的一日,只是人還小,看不出。

再說要他像衛成那麼有出息,哪那麼容易?

“他還是該著急點成個親,這麼拖著不是個事兒。”

“我勸了,看他真信了他娘說的,一點兒不急。他是天生的吃虧性子,老實過頭了。”

“不然給京城遞個話看看?”

“那有啥用?隔那麼遠又不能替他操辦。”

……

京城那邊已經接到毛蛋遞來的訊息,聽說他親事定下,挺高興的。同時衛父包括吳氏也想到了,還在嘀咕虎娃那邊怎麼還沒音訊?

“想當初老大才滿十五我就給他尋摸媳婦兒,十八都當爹了。鄉里家家戶戶成親都早,虎娃咋還拖著?”

姜蜜在看福妞吃糕,聽婆婆這麼說接了一句:“可能二嫂想給他選個好的,算一算二房該有幾十畝地的身家,在鄉下有挑選的資本。不過我也是隨便猜,不一定中,娘要不放心,回信給毛蛋的時候提一句請大哥過問一下,咋說他是做大伯的。”

吳氏點頭:“提一句吧,讓老大催催老二。我實在不放心李氏,怕她只顧著登科丟手不管虎娃,虎娃那孩子挺好,別給拖得娶不上媳婦。”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