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發明和專利

叔侄兩人回到公寓的時候應是是下午四點多了,太陽已經開始西斜。

由於沒有吃中午飯,兩人回到公寓就開始在廚房忙活,也沒有做什麼菜,只是將冰箱裡面的糕點熱了一下,就著溫開水充飢。

雖然李家的家境條件很好,兩人也不是那種嬌生慣養的人,對於生活的態度更多的是隨意,舒適為主。

李鑫吃過糕點又開始擺弄做出來的幾個樣品,並且到儲物間拿了些東西開始試驗卡片刀的實用性。

李武看到李鑫在哪裡各種實驗,三兩口將剩下的糕點解決,慣了幾口水後也來到客廳,拿著卡片刀翻來覆去的把玩著。

按照李鑫的圖紙和敘述,卡片刀應該還需要有一個配套的皮套。

按照圖紙上的設計,皮套有兩種,一種是掛在腰帶上面的,帶有一個卡口,以防止卡片刀從皮套滑出傷到自己或者衣服。

另外一種皮套是針對小型的卡片套,沒有任何的卡口和掛鉤,只是單純袋子的樣式,大小和卡片刀類似,就像卡片刀的衣服,這種卡套是放在口袋或者錢包內。

李武從褲兜拿出自己的錢包,將手中小號的卡片刀比劃一下,發現這個尺寸挺合適的,大小方便,等於在身上多了一個多功能工具。

手中的這個卡片刀是長方塊形,兩條長邊,一邊是雙面交叉的鋸齒,另一面是刻畫著標記的尺子。

中間鏤空的地方還有開啟瓶蓋的起子,定位扳手,還有刻刀等常用的工具。

最讓李武剛興趣的是是側刃尖刀,和旁邊的豁口相配合能起到很多的作用。

兩人一個在實驗卡片刀的實際功能,一個在思考卡片刀的設計思路,都沒有注意到進來的李父。

李父進來後,看到兩人在客廳各忙各的,也不生氣,反而莞爾一笑,對著兩人道:”我就這麼不招人待見嗎?進來都沒人理會我。”

李武看到李父,起身道:大哥,你來了。“

李鑫這邊也是將手頭的東西放下,對著李父道:”爸。“

李父對兩人笑著點頭,走到客廳看著兩人手中的卡牌刀:“這是玩什麼呢,這麼的認真。”

李武將手中的卡片刀遞了過去,說道:“這是小鑫最近設計的多功能卡片刀。將很多工具的功能集中在這個卡片上,挺有意思的東西。“

李父接過李武遞過來的卡片刀,對著李鑫道:“怎麼,小鑫你最近對設計開始感興趣了。“

李鑫點頭道:”前一段時間跟著工程系聽課,感覺挺有意思的,雖然很多東西不是很理解,但是腦子裡出現了很多的想法,最近我將這些零碎的想法彙總在了一起,準備將其中一部分實踐出來,驗證一下。這種多功能卡片刀就是其中之一。“

坐在沙發上,李父翻看著手中的這新小玩意,越看越有意思,隨手在李鑫拿出來的東西上開始試驗。

無論是開罐頭,還是當刀子,又或者是擰螺絲和鋸繩子,使用卡片刀雖然沒有專業的工具那麼多順手,但是一個小卡片就匯聚了這些工具的全部功能。

最重要的是這種多功能工具貌似生產成本很低,工藝也並不複雜,最起碼李父沒有發現什麼難以仿製的地方,這就是一個思路的問題,一旦想通,就能馬上做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瞬間看到了這件工具的前景。

雖然自己生產銷售這種工具划不來,而且在推出市場之後很容易被競爭對手仿製,但只要自己提前將專利註冊下來,並授權給歐美的公司來生產,使用技術入股,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可是自己的兒子憑藉自己的能力創造的財富,就這一點,無論這筆收入有多少,都認李父感覺欣喜。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親發自內心的想法,李父對於李鑫的妖孽表現並沒有李鑫想象的那麼意外,就像李武一樣,雖然感覺吃驚,卻還在接受的範圍之內。

“不愧是我的種,果然繼承了我老李家優良的傳統,以後這孩子的成就估計要遠超我和阿武。”李父有些得意的想著。

然後突然想到什麼,對著李鑫道:“這個東西是誰加工的,圖紙有沒有留給別人?”

李鑫知道李父和自己一樣,擔心東西被人抄襲,回道:“這些樣品都是我和二叔今天製作的,圖紙我昨天才畫出來,目前只有你和二叔,還有我三個人知道這種東西。”

李父將手中的卡片刀放到桌子上,對著李武和李鑫道:“這些東西先收起來,先別讓人看到,我明天讓趙信再過來一趟,把這些也一起申請專利。”

李武和李鑫沒有什麼意見,都點頭答應。

李武這時問道:“聚乙烯的專利申請的怎麼樣了?昨天我看趙哥和錢律師談論了好久的申請問題,我記得申請已經遞交了好幾天了啊?”

李父道:“之前只是在香港的專利局遞交了申請,就算稽核授權之後,也只會在英聯邦的範圍受到保護,所以我又讓人遞交了一份國際專利申請。這樣一旦申請成功,你的這項技術在全世界都會受到保護。”

李父停頓了一下又說:“我已經讓工廠開始了試生產,就目前而言,配方的效果很好,這項技術的專利申請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李鑫暗中撇撇嘴,最多是在北約受到保護,華約要是能鳥這種法律才是怪事。

七十年代初期,正是冷戰的高峰期,六六年正式成為蘇維埃總書記的勃列日涅夫經過幾年的穩定和緩和,趁著美國陷入越南泥潭的時候,正式對西方展開了戰略進攻。

這個時候的蘇聯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已經快追上美國了,特別是科技方面,蘇聯科研技術在社會制度的促進下得到了井噴的發展。

在1970年6月19日,美國聯合英,法,德,日等國,在華盛頓簽署了,專利合作條約,等於是巴統條約的一個補充款。

因為我們要知道一點,想要申請專利保護,就需要先將自身的技術資料上交給專利保護組織稽核。

如果是本國的專利局沒有什麼好說的,除非是政府準備喪失公信力,不然會對專利進行授權和保護。

可是國際專利麻煩就麻煩在一點,需要申請專利保護的技術,大部分是國際上的尖端科技,你要是將手中的技術上交稽核,那麼耗費巨資甚至是多年心血的成果就會技術洩漏。

要是不進行專利申請,有可能會遇到流氓國家對你的技術進行反向破解,然後申請專利對你進行訛詐。

當時社會主義國家就遇到了這種尷尬的事情,冷戰時期,就算是你正常的提交專利申請,假裝自己相信這幾個國家的專利局不會抄襲和洩漏自己的技術資料,但是你在遞交申請後,最大的可能就是收到稽核不透過,理由是已經有人遞交了相同的專利。

所以很多的尖端科技是不進行專利申請的,同時會對使用這些科技的產品進行核心封鎖,已增加破解的難度,或者直接禁運和派遣專業的維修人員。

後世的時候,那些西方國家不就是這麼折騰中國的嘛。

你無法生產的東西,我不是高價的賣給你,同時附加很多的條件,要不就是禁運。

你能領先的東西,我不是仿製改進後和你競爭,就是利用模糊的專利法和你打官司,限制你的出口。

你要是覺得冤枉,可以啊。來,過來申請專利吧,我看下你的技術和我們國家的技術是不是不一樣的,要是不一樣我就向你道歉,並給予你一定的補償。

所以從冷戰開始之後,國際上就有一個潛在的規則,尖端科技是不受專利保護的。

最明顯的就是核聚變技術和航空科技的技術,這兩者前者是代表著最強武力的蘑菇彈,後者是發射蘑菇彈的技術。

李武的專利申請有一個優勢,他是在香港遞交的申請,這個年代,香港作為英國的殖民度,很多時候都被當作英國的附屬存在。

李武和李鑫的專利申請遞交之後,只要不是敏感的技術,還是會受到這個專利保護法的授權的。

至於社會主義注意國家會不會仿製,放心吧,只要是先進的技術,在這個年代雙方都是相互禁止傳播的,能否獲得相同的技術一個是看自己陣營有沒有相同的專家,再有一個就是看自己的情報部門是否給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