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聯絡員

經過幾年的接觸跟合作,李父已經被國內的一些領導當作了可以信任的同志了,雖然不能讓李父直接回到國內,畢竟李父在香港的作用和貢獻會更大,但對於李父的保護也是體上了日程,現在,那些跟在李父身邊的精銳保鏢,名義上是李父從那些來到香港的退伍軍人中招募的,實際上,很多保鏢都是偵察連出來的,在成為李父保鏢前,大多數才被授予戰鬥英雄或者軍工勳章。

這種部隊裡面的精英士兵,怎麼可能會輕易的退役,就算是因為一些原因退役也不會去香港成為一個商人的保鏢,除非是有著上級的命令和安排,要知道,中國軍人的政治覺悟在全球都是數得著的,那種對於祖國的忠誠和榮譽在參軍時就被刻畫到了骨髓裡。

雖然大家都知道,移民公司背後的老闆和掌控人就是李父,但是在法理上,這家公司和李父的關係並不是很大,而作為公司法人的張芳芳,也是這幾年配合李父進行移民計劃的一個主要人物。

這位的來歷和經歷說起來有些特別和傳奇,其本身是一位軍中將領的獨生女,在建國前出生,年紀大一些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國內的一些變動,好在張芳芳作為軍隊幹部的子女,家裡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但為了穩妥起見,其父親安排張芳芳響應國家的號召,成為了一個支援基層的知青,前往了相對穩定的東北林區。

本來想讓自己的女兒在東北基層帶上兩年就回到北京,卻因為一些政治原因,張將軍的職務發生了一些變動,讓女兒回到京城的計劃就被推遲了,而年近二十的張芳芳也在東北的林場繼續自己的知青生涯。

不過好在其性格堅毅,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張芳芳並不是那種嬌生慣養的小公主,相反,從小接觸軍隊規則的張芳芳有著一股不屬於男人的果敢和堅強,知青的生活過得也比較的順利,在東北,她還擁有了自己的愛情。

一位在東北駐防的一位軍官,在擁軍的一次活動中,兩人結識,因為性格的原因,兩人留下了相互聯絡的方式,並在此之後經常進行聯絡,兩人的感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升溫,不過在那個年代,談物件是需要向組織進行申請的,特別是自己的物件還是一位在職軍官的時候。

六十年代,那時候老蔣還不停地吼叫著要反攻大陸,在內地的間諜特務活動也是頻繁不斷,所以在職的軍官想要談戀愛都需要提交申請,從提交申請到確認關係,兩人又經歷了一小段的波折,不多最終的結局還算是圓滿。

天有不測風雲,在兩人準備結婚的前,國內和蘇聯發生了摩擦,因為珍寶島的原因,兩個展開了一場小型的區域性戰鬥,六十年代,那是中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實力和美蘇之間最為接近的時候。

武器裝備的差距還沒有顯現出來,雖然中國的武器裝備相對的落後,但那是指的裝甲部隊,在單兵裝備上,國內的武器個蘇聯相差無幾,而在士兵的戰鬥素質上面,也幾乎是不相上下,都是經歷二戰洗禮留下的老兵。

這種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哪怕是雙方有意識到控制戰鬥的規模,但戰鬥也是空前的慘烈,張芳芳的未婚夫在結婚的前夕趕赴前線,然後就沒有再回來,而張芳芳得知未婚夫出事之後,就一直以軍人遺孀自居。

在之後的十幾年裡面,無論周圍的人怎麼勸阻,張芳芳都是保持了獨身的生活,一方面是沒有發下之前那段感情,另一方面是中間的時間,國內情況複雜,張芳芳的父母在那場運動中受到了一些波及,也沒有再次談物件的心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直到78年的時候,李父已經和軍方確定了穩固的合作關係,並因為常年透過一些渠道給部隊提供了很多的資金捐款,和展開對退伍軍人的安置以及移民,那位首長決定派遣一位專門的聯絡人員到香港,配合李父的一些計劃。

對於人員的篩選上面,經過多方的篩選和考究,最終軍人家庭出身的張芳芳被老首長選中,可能也是想讓張芳芳離開國內,多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也可能是為了讓張芳芳去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畢竟張芳芳是自己老部下的女兒,老是這麼單身的拖著也不是個事情,已經三十多了,總不能一輩子就這樣過去,去香港,那邊據說有很多都市女性在大齡情況下還可以結婚談物件,說不定這位丫頭就能在完成國家任務的情況下順便解決了個人問題呢。

於是,在李父展開自己計劃的時候,張芳芳也趕到了香港,慢慢的,成為了移民計劃的一個主要負責人,負責溝通雙方的聯絡跟移民人員的篩選培訓,從小接觸軍隊的張芳芳,有著很多人沒有的便利性,加上女性的身份,在香港這個還相對傳統的地方,也比較容易被人忽視其產生的作用,對於移民計劃的安全性也算是增加了一層保障。

不過不清楚是意外還是其他,在幾年的接觸下來,李父和這位聯絡員的關係越來越近,可能是因為長久的相處,也可能是兩個人性格比較的相和,反正兩人的關係不知不覺就從單純的合作變成了知己一般的朋友。

今天,隨著移民公司的正式掛牌成立,張芳芳也算是有了一個較為正式的身份和李父進行相處配合了,辦公室中,兩人相對而坐,看著樓下較為喧囂的街道,張芳芳率先的開口道:“下個月開始,國內對於三線工程部隊的裁撤就正式開始了,但天水的那兩家工廠還沒有完全的建好,是不是先讓那些士兵到元朗的工廠工作,順便接觸一下這邊的生活節奏。”

李父搖了搖頭,從口袋拿出一盒煙,正準備抽菸,突然想起了張芳芳並不喜歡香菸的味道,就將煙盒再次裝回口袋,扭頭對著張芳芳說道:“還是先不要讓他們過來,元朗那邊的情況比較復雜,工廠裡警隊家屬較多,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意外,還是先讓他們在國內接受一些基礎的培訓,順便將定居香江和前往澳洲的人區分開。”

張芳芳想了一下,然後回答道:“好的,我一會就和國內聯絡,不過現在軍費很緊張,對於那些人的培訓可能不能進行太長的時間。”

八十年代初,中國一年的軍費開支才兩百億左右,佔據國家gdp收入的5%左右,不要覺得兩百億的軍費開支很多,多和少是需要看數字比例的,在1980年的時候,算上二線部隊,軍隊的規模在四百多萬,我們取一個整數,就按照四百萬來計算,每個軍人每年的開支才不過五千元人民幣。

當然,可能有人要說,1980年的五千元要比現在值錢很多,是的,這個說法並沒有錯,在1980年的時候,中國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77元,按照純數字的演算法,一個軍人的開支相當於十一個人的全年收入。

你要是真的這麼計算,那就很難交流量,要知道,當你中國可是計劃經濟,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生活物資都是直接發放了,工資的作用沒有大家想象的有用,沒有各種票據,拿錢都買不到東西,而軍費的開支不是直接發放給士兵。

所有關於軍隊的開支都需要從軍費裡面劃撥,無論是武器裝備的更新保養,航空,海軍,第二戰略炮兵這些吸金大戶,都需要從這兩百億的軍費中分上一筆,刨去這些必要的大戶,軍工行業也要照顧,沒有軍工等支撐,總不能讓士兵赤手空拳和敵人戰鬥吧,所以各種費用丟擲,軍隊的日子過得可以說緊巴巴的。

從1980年開始,軍費的開支逐年的開始減低,國家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經濟的發展上面,經過美蘇兩次的對外戰爭,中國已經看清楚了國際的軍事形勢,以後不再是二戰那種的大步兵戰鬥,而是現代化,科技化的戰鬥,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那就不可能有著足夠的武器裝備,相對的,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可能達到和美蘇相抗衡的程度。

所以張芳芳才特意的提醒了一下,而李父也是知道這種情況的,不然自己每年透過貿易獲得的利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轉移到國內軍需部門手上的,要知道,除非是實在缺錢了,不然私人就算是想要給軍隊捐錢,也需要找到合適的門路。

李父走到辦工卓前,給自己倒了一杯水,然後抿了一口說:“我準備跟國內合作,在深圳投資建設一些工廠跟其他產業,如果軍隊方面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繼續合作,就像是這邊的工廠一樣,我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部隊提供人手,大家按照股份分配利益。”

李父沒有正面回應張芳芳的話,但是要表達的意思張芳芳也是比較理解的,輕輕的搖頭否定道:“你這樣並不是太合適,國內的發展雖然需要藉助外界的一些幫助,但是個人的實力總有一定的限制,涉及到太多對你並沒有好處,相反,可能會影響到後續的一些計劃跟合作,老首長也讓我轉告你,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不要太過憂慮國內的情況,哪怕是再緊張,國內也是可以保證國家以及人民的安全,再苦再難也不可能趕上建國初期。”

“好吧,這方面你看著辦吧,一會我會讓小齊給你一個賬號,哪裡有華龍貿易公司的一部分利益,我暫時用不到,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直接使用。”李父也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在想了一下後決定將貿易公司的一部分利益交給張芳芳掌握,雖然已經將一半的利潤分給了國內,但李父還是想要再多做一些。

經歷過警方勢力洗牌的李父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虛的,只有槍桿子和硬實力才是一切都基礎,沒有了軍隊的保護,再多的錢和名望都是空中樓閣,所以在瞭解到國內軍隊的軍費情況後,李父的擔心就一直沒停過。

在香港長大的李父,雖然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但是瞭解到關於部隊的資訊都是西方的,對於部隊的強弱很多時候會從軍費上進行分析,美國和英國等西方世界,因為是議會制度,每年的軍費開支都是直接公佈出來的,一對比國內的軍費開支,李父那種擔心怎麼也消除不了,好在李父知道,張芳芳比自己更清楚國內的情況,更知道怎麼處理和國內的配合,將事情交給從小生存在軍隊的張芳芳,比自己這個一知半解的人更合適。

張芳芳沒有拒絕李父所說的資金,她知道部隊現在的情況,知道因為經濟改革的原因,國內的重心放在了經濟建設上面,對於部隊的建設就先暫緩,除了必要的戰略炮兵以外,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都勒著褲腰帶過日子,更不要說非主力部隊的工程步兵了。

手裡有著一筆可以支配的現金,哪怕這筆現金並不是非常的多,也能解決很多的情況,於是點頭道:“恩,這方面我來處理,明天我會做出一份初步的計劃表給你的。”

擺擺手,李父示意張芳芳不用那麼的正式,開口道:“不用了,你看著處理就可以了,最近新界的地產開發遇到了一些事情,我可能大部分精力要放在這上面,關於國內的事情,你多操心,反正我的情況和態度你也瞭解,一般的事情你決定就行。”

再次點頭,雖然對於李父的放權並沒有感到意外,但也沒有多說什麼,經過幾年的接觸和相處,張芳芳也瞭解了這位被幾位首長看重的愛國商人了,是的,愛國商人,這是老首長親口說的,不過以後國內的形式發生什麼改變,又或者李父在國際上遇到什麼事情,有著這個愛國稱號,李父甚至李家的基本安全已經得到了保障。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