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準備往這裡面插手?不是說好了,他們搞輕型戰機,我們搞重型戰機麼?”

姜陽明同樣快要退休。

對於1廠這種不地道的幹法,他們非常不滿。

當初分配的時候,可都是說好了的。

“不,當初可不是這樣談的。我們手中的F-14技術,他們可是作為基礎……”謝凱臉上的笑容更甚。

根本沒人從他臉上的表情能看出有絲毫撒謊的嫌疑。

還是兩伊戰爭的時候,404先是從伊拉克搞到了波斯人被前衛打下來的F-14殘害,甚至修復可以上天;再後來,又從波斯人手中搞了好幾架。

這些形成了最早藍軍用於支援地面作戰的主力戰機。

F-14是什麼?

專門為美國海軍開發的艦載戰鬥機!

即使波斯人得到的是陸基戰鬥機而不是艦載戰鬥機,只要解決一些簡單的技術問題,完全可以製造出F-14戰機,甚至因為404手中擁有國內最先進的航電技術跟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比原本的F-14效能更強。

404研究F-14的時間,到現在,超過15年。

最開始的技術,沈飛同樣也得到了一份,不過美式的技術跟蘇式有著很大的差距,加上很快就從蘇聯引進了全套蘇-7生產線,後來又從謝凱手中弄到了蘇-0跟蘇-,精力都投放到了這上面。

1廠如果真要插手重型戰機,以F-14為基礎,加以消化改進,再設計出符合國內使用的艦載機,甚至是擁有綜合作戰能力的新式戰機。

“咱們海軍,將來肯定是會有航母的。至於這航母上面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什麼機型,我想海軍肯定會綜合考慮,對比價效比等……”

謝凱丟下這樣一句話,也不管他們的表情如何,直接就走了。

這年頭的沈霍伊雖然已經非常努力了,可謝凱希望他們能更努力一些。

至少,應該讓國內的航母可以更早擁有強力艦載戰鬥機。

目前艦載戰鬥機沒有訂單,潛在訂單也因為707航母無法支撐殲-15上艦,所以沈霍伊更多的精力都投放在殲-11跟殲-16的改進上。

空軍的制空權,需要先進重型戰鬥機;對地支援,則是需要載彈量更強的對地攻擊機。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都表明空軍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

“鄭部長,1廠那邊也在開發艦載戰鬥機?”趙玉軍有些不相信謝凱,直接找了鄭銘詢問。

謝凱跟1那邊的關係,可比跟他們關係好得多。

尤其是他們跟1在戰機專案上,有著太多的合作了。

鄭銘被問,愣了一下,很快恢復正常,搖頭說道:“這個具體不知道,他們沒有申請這方面的專案。”

他的表情,卻讓趙玉軍明白了。

1廠肯定在搞!

沒有申請專案,那就說明他們是自己在搞了。

有了404合作,1廠跟611要搞這些,非常容易。

誰都知道,404手中握著專案自主權。

鄭銘等海軍裝備部的大佬們跟沈霍伊如何談的,有些什麼內容,謝凱一切都不關注。

他最關注的其實就是沈霍伊對蘇-7的改進到了什麼程度。

有源相控陣雷達好用,不過這玩意兒實在是太貴了。

一套都是好幾千萬。

加上頂級計算機系統等,綜合航電成本更高。

空軍都支撐不起這樣的成本。

沈霍伊生產的殲-11,大部分是採用的國產脈衝多普勒雷達,少量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

雖然無法讓所有戰機都發揮出最頂級的作戰能力,卻能兼顧成本。

另外,那些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可以成為飛行編隊中的指揮機……

“電子系統的改進,需要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最主要的還是蘇-7的機動性受到結構強度的影響,無法完全發揮出來。這一點,你們應該從部隊反饋回來的各種資料中發現了……”在看到車間裡最新改進型號的殲-11時候,謝凱再次提出了蘇-7的軟骨病。

只是氣動佈局,蘇-7不會比國際上任何一款戰機差。

要是差了,眼鏡蛇機動也做不出來。

不,現在已經沒有眼鏡蛇機動了,當年超-7在巴黎航展上最先做出,而中國人叫那種機動為龍抬頭。

隨著蘇聯解體,慢慢地,龍抬頭機動的名字,就成為國際稱呼了。

“確實還有不少問題。不過相比剛引進那會兒,強了太多。至少,咱們生產的,不會只能在空中溜圈。”

沈飛的人很自豪。

確實也該他們自豪。

蘇-7身上因為航電系統超重而不得不減輕機身前段的重量,從而引起結構強度變化,產生的軟骨病,在沈霍伊,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進。

空軍飛行員在空中飛大過載動作時,不用擔心戰機隨時可能解體。

空軍先進戰機數量少,依然是戰機比飛行員寶貴。

只有祁連山的藍軍,飛行員從來不會擔心這些問題,各種大過載隨便飛,飛機解體了?

跳傘就是了。

不跳傘都不行,會因為自己陷入危險,可能令藍軍損失一名優秀飛行員而被罰。

被罰的結果,就是去飛那些機動性不強的老式戰鬥機。

殲-7、殲-8那些,相當穩!

藍軍沒有任何一名飛行員願意去飛這些機型。

“還是要搞整體的大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結構強度。成本高點,相對增加的使用壽命,空軍方面應該不會有意見。”

謝凱做出了指示。

404在這裡面,也是佔了份額的。

“你把這個透漏給他們幹什麼?目前咱們航母八字還沒一撇,艦載機如果競爭太厲害,到時候會影響其他專案發展的。”回去的路上,鄭銘好奇地問謝凱,“你之前不是讓那邊偷偷搞麼?”

“我們需要艦載戰鬥機方面有更多選擇。F-14之所以被美國淘汰,並不是因為效能不行。”

謝凱嘆了口氣。

美國國內,軍工單位內部競爭非常激烈。

雖然看來F-18/A比F-14先進,甚至因為取消了可變後掠翼而使得維護成本大幅度降低,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

美國海軍服役的F-14,已經不剩幾架了。

競爭失敗,導致這些戰機也沒有了進一步改進的機會。

“F-14的可變後掠翼技術,一直都是國內的硬傷。加上那個成本也太高了,不管生產成本還是後期維護成本……”鄭銘知道謝凱的意思。

說到底,海軍並不希望F-14搭載到航母上。

F-14是60年代的老設計,到現在,已經有0多年了。

那個時候的設計,不管怎麼超前,到現在,終究還是落後了。

沒看到,世界各國最先進的主力戰機,已經沒有任何一款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設計了麼?

“鄭部長,如果F-14搭載上有源相控陣雷達,再配備更先進的航電系統跟發動機呢?”謝凱倒沒有去爭論什麼。

“比如說?”鄭銘也來了興趣。

成本啥的,先不去考慮。

作戰能力啊!

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幾乎成了先進主流戰機的標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發動機如果用上渦扇-10B這種我們正在研究的帶有向量噴管的渦扇發動機,其他電子系統按照國內最先進的搭配……”謝凱一臉燦爛的笑容。

F-14採用的是通用動力的F110-GE-400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700公斤,推重比只有6.6。

謝凱要給這種戰機配備加力推力達到1400公斤的渦扇-10,已經能大幅度提高效能;加上渦扇-10的重量比F110要輕好幾百公斤,從而可以載入更多的裝備……

鄭銘更是明白,目前東風動力廠正在研究的渦扇-10B是什麼東西。

帶向量噴管的加力渦扇發動機!

這是讓戰機具備過失速能力的發動機,有效提高戰機空中機動能力,同時還能讓戰機擁有更強的可操控性。

“這是不是太逆天了?”鄭銘被嚇到了。

F-14因為有可變後掠翼,機動性本來就強。

要是再加上向量發動機,那還得了?

旋即,想到這樣的戰機所需要的成本,鄭銘的額頭瞬間冒出了冷汗。

太嚇人了。

還在七十年代,F-14售價就高達6000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摺合人民幣超過5億,還要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向量發動機……

電傳操控系統,那玩意兒不需要說,也是標配。

5億的艦載機?

海軍那點家當,夠裝備幾架?

按照理論設計,不算直升機跟其他機型,僅僅按照殲-15來,001航母的艦載戰鬥機就需要6架!

180億!

當鄭銘在心中算出了一艘航母搭載的艦載戰鬥機需要的經費時,差點就這樣暈過去。

航母造價都沒有這玩意兒高呢。

謝凱這小子是故意的?

航母還需要配備艦隊,不算在水下護航的大黑魚,僅僅是水面艦艇的成本,就超過00億。

這樣搞下來,僅僅是打造一支航母艦隊,沒有600億都沒可能。

今年國防預算總額,才107.54億,海軍一年的軍費都不夠。

日子還過不過了?

“謝凱,我覺得,目前咱們海軍,養不起航母……”鄭銘的語氣,很無力。

航母艦隊太耗錢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