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跟美國的模式,都是根據各自國內的情況以及對未來的規劃而建設的。藍軍內部,下屬兩個研究方向,一個蘇聯模式,一個美國模式,在平時的相互攻防演習中,勝負幾乎都是五五開。”

夏雲龍一額頭的黑線。

原本,他們也是這樣的看法。

要麼就是覺得蘇聯的鋼鐵洪流太過強悍,不可戰勝;要麼就是覺得美國的資訊戰爭太讓人不可思議,難以防禦。

當他們深入研究,兩種不同的打法不斷地改進,甚至相互融合的情況下,才知道,戰爭勢態的發展。

“勝負五五開?”

眾多將軍平時並不知道藍軍內部的演習如何,只有總參隨時在關注。

整整七年,國內才消化當年海灣戰爭以及春風9演習得來的經驗,並且有針對性地專門改進了各種薄弱的環節。甚至,為了節省軍費,在97年9月黨的十五大上,再次提出,在八十年代百萬大裁軍的基礎上,未來三年,再次裁軍50萬。

截止99年底,裁軍50萬的任務已經完成,PLA規模降低到50萬。

即使這樣,軍方也開始覺得數量太多了,據說,還會繼續裁軍。

原本歷史上,裁軍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時候,但是這個世界,軍方之所以有底氣裁軍,是因為他們瞭解了現代化的戰爭並不是人多就能獲勝的。

數量少一些,能節省更多經費,用來增加到裝備上。

“對,勝負五五開。雙方這些年攻防不斷轉換,每次失利,自然會認真研究對手的弱點,並改掉自己的缺陷。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藍軍雙方部隊裝備更新快的原因。”謝凱對著眾人解釋著。

“那USA那邊呢?”司徒雷好奇了。

每次來,藍軍都會完全不一樣,給他們帶來各種思想上的衝擊。

這次更是一樣。

“上次來,藍軍兩種作戰模式還沒完全分開呢。”一名將軍說道。

“那邊以我們自產裝備為主,空軍作戰主力主要是F-14,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無人機等,裝甲部隊配備自行火炮跟火箭炮,戰術導彈支援部隊等……”謝凱負責藍軍後勤,各種裝備配備自然熟悉無比。

而且,那都是由他提議,藍軍作戰指揮中心內部的參謀團隊進行充分研究後,才會根據推演結果來配備。

周圍的環境,跟蘇聯軍事基地沒有任何區別。

一行人在基地內部轉悠了幾圈,直接感嘆,如果不是有著八一軍徽跟五星紅旗,誰都不會認為這裡是PLA的軍事基地,而是真實的蘇聯軍事基地。

尤其到了最後的司令部,裡面倒也有著各種電子顯示器啥的,可這裡的每一處,都讓眾多大佬們驚詫得說不出話來。

這還是藍軍作戰指揮中心?

他們都知道藍軍作戰指揮中心的情況,進入那個指揮中心,如同進入了科幻時代。

要知道,那是七年前啊!

經過七年,國內各種技術發展遠比之前更先進,這裡都沒有幾塊大型的電子顯示器,甚至也沒有多少微型計算機。

是不是太過了一些?

大多數電子設備,都有著濃郁的蘇聯風格。

蘇聯裝備,特點就是傻大黑粗。

而這基地裡面,完全秉承了蘇聯的粗狂風格。

指揮系統,並不是之前看到的藍軍作戰指揮中心那種非常先進的科技感。

電子管裝置!

哪怕是不懂的人,這時候看到這些,也都知道這是什麼。

“咱們技術現在已經比這些好多了,為什麼不更換,依然使用這些傻大黑粗的裝備?這不是浪費資金嗎?”龍耀華有些憤怒。

謝凱這完全是在浪費部隊經費。

甚至,李明山居然都不吭聲。

完全是丟整個國防科工委的人。

司徒雷也難以接受這樣的情況,這種指揮系統,估計也就是跟目前軍方頂級指揮系統差不多的水平。

藍軍的某些建設,由於都是承擔著實驗的作用,只要是在規定範圍,上級原則內是不會做出任何干涉的。而且資金使用的稽核,也只是大方向。

結果謝凱花費大量資金,讓他們看到的卻是這樣落後的指揮系統……

夏雲龍有些尷尬地看著謝凱,等他去給這些大佬解釋。

畢竟,在大佬們的心目中,謝凱才在這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

“首長,別看這些裝置外表看起來很落後,內部各種技術以及功能,都是屬於世界先進。僅僅是這裡面,投入的資金,就超過了9.6億,這還不含基礎施工的成本……”謝凱好整以暇,如同一點都沒看到這些大佬們的憤怒。

“先進?”

沒人認為這些東西先進。

甚至,這裡面的跟先進都沾不上邊。

“首長,如果跟藍軍總部的作戰指揮中心比較,這裡確實要落後很多。不過,既然這邊叢集是模擬蘇聯部隊,研究蘇聯的各種戰術,指揮通訊系統,自然也不能超越太多。當年,蘇聯人一直在準備打核戰爭,技術發展方向的重心傾斜程度不同。尤其是他們研究認為,電子管能在核輻射中生存,所以在電子管技術領域的投入,超過全世界總和……”

謝凱的解釋,讓人無法反駁。

當初冷戰持續那麼多年,全世界誰不在預防核戰爭爆發?

美國跟蘇聯這兩個世界頂級強國扳手腕,各自生產裝備了數萬枚核彈頭,整個地球都能被這些核彈全部覆蓋炸數遍。

誰能不擔心核戰爭的爆發?

所以,蘇聯人在電子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達到讓人無法想象的程度。

不是蘇聯技術不如美國,當年二戰結束時,德國戰敗,美國弄走了大部分德國技術人員,蘇聯則是從德國搬走了數量眾多的頂級工廠,加上當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時候,蘇聯幾乎搬空了美國的工廠,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蘇聯工業基礎。

如果不是科技樹走偏,以蘇聯的技術開發能力跟瘋狂投入,電子工業不可能那麼差。

蘇聯航母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當年同樣是擔心核戰爭,蘇聯高層認為,大型水面艦艇在核戰爭中的生存能力不足,潛伏在水下的核潛艇才是最有效的核反擊能力,於是,瘋狂在核潛艇上投入。

等到後來發現核戰爭打不起來,那是要同歸於盡的時候,蘇聯人開始來著手解決他們科技樹點偏的問題。

於是,有了常規動力的庫茲涅佐夫號跟瓦良格號,也有了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可惜,那時候的蘇聯,經濟已經不足以支撐。

謝凱把這些一一說了出來。

其實不用他說,大佬們都清楚。

“……”

一眾大佬,滿頭黑線。

謝凱太能扯了。

“行了,行了,沒人說你們浪費資金,既然有用,就要展現出功能……”龍耀華不想聽謝凱扯這些,“還是多介紹介紹這支部隊的情況吧,大家都好奇……”

“……在基地內訓練跟休息時,以俄語交流為主;平時訓練跟作息時間,都是按照蘇軍模式來,甚至連生活習慣也是如此……”夏雲龍作為主官,自然需要他來介紹。

“完全的蘇聯模式?”一眾大佬更是驚訝。

這基地投入使用時間不長,還是第一次對大佬們開放。

“對,所有的一切,完全按照蘇聯軍隊的風格來,裝備大家都看到了,平時的訓練生活,也是如此……”夏雲龍有些自豪。

這種,還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

在海灣戰爭爆發後,他們這些留學俄羅斯的軍事指揮官,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畢竟,美國利用先進裝備跟高科技,把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伊拉克打得慘不忍睹,加上西南邊境那個也曾經號稱過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鄰居使用先進蘇聯裝備,也被PLA教訓了一通,如果不是主動撤軍,要不了幾天就能打進他們首都……

所以,蘇聯利用裝甲叢集跟強悍的炮兵進行戰略縱深作戰的那一套,被很多人都認為過時了。

美軍的部隊建設方向,才是未來。

“這樣是不是太複雜了一些?藍軍只需要檢驗紅軍部隊的戰鬥力……”司徒雷都覺得有些浪費資金。

畢竟,蘇聯軍隊的開支,遠比國內部隊大。

投入更多,也沒法提升多少部隊吧?

“首長,話不能這樣說,還記得當年我們超-7A剛出來的時候,美國買走了一百架?”謝凱問司徒雷。

當年賣超-7A戰機給美國人,雖然最後美國人留在手裡的不多,那也足夠讓國內不少人揚眉吐氣一番了。

“怎麼不記得?”司徒雷樂了。

當年,他還沒有處在現在的位置呢。

“超-7A跟美國國內型號眾多的戰機相比,並沒有太多的優勢。他們明明只要二十架,為什麼明知道我在訛詐,依然接受了100架的數量?”

“他們不是買回去當教練機?”這事兒,司徒雷還真不知道。

超-7A最開始定位就是擁有比較強戰鬥力的高階教練機。

超-7A開發出來時,恰逢中美蜜月期,軍事合作比較多,不少人甚至認為,當初美國人是為了加深合作,所以才下的訂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難道有內情?”一名將軍問了出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