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命運如何?”

馬卡洛夫原本睿智的眼神,變得迷茫起來。

作為黑海造船廠最高負責人,他不知道這艘舾裝已經進行了一半,即將進行海試的航母命運會如何。

“我們無法決定,目前這艘航母,政府還沒交給造船廠處理,而我們尋求的一些有可能有意向訂單的國家,都沒有表現出對擁有航母的興趣……”

對謝凱這個現在依然神秘的年輕人,馬卡洛夫沒有什麼保留。

瓦良格號,基本上沒有可能再繼續完成下去,作為航母馳騁在海洋中已經不可能了。

何況,他們再也無法完成建造了。

當初謝凱說的那番話,讓他很是認真地思考過,他之前根本不覺得黑海造船廠沒有能力完成這樣一艘航母的繼續建造。

蘇聯最技術力量最頂級的航母製造廠,完成不了一艘只剩下0%的航母工程?

那是開玩笑。

認真考慮後,才知道,這不是玩笑。

事實就是如此。

黑海造船廠沒有能力持續建造下去。

馬卡洛夫也跟很多核心配套廠的負責人溝通過,對方表示可以繼續提供各種裝備,但是需要政府開放許可,另外就是資金問題。

蘇聯解體後,原本聯盟內部的各國,為了蘇聯爸爸的遺產,鬧得不可開交呢。

原本沒有的債務問題,也變得棘手起來。

反正大家都缺錢,當初聯盟內部,資源啥的都是統一排程,根本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馬卡洛夫自然知道,瓦良格號,再也無法取得進展了。

除非其他有能力建造的國家買回去繼續建造。

有能力建造的國家不需要他們這樣不專業的航母;沒有能力的想要,卻沒有資金跟技術繼續建造……

“瓦良格號,本來就不是正軌航母。原本紅海軍的定位就是重型載機巡洋艦,攜帶的戰機數量不夠多,自身擁有的火力也不夠強。紅海軍的其他裝備可以組成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可其他國家誰能?”謝凱嘆了口氣。

有些話,之前說過。

本來沒有必要再說。

現在不說也不行了,他必須要說服眼前這位。

一旦無法說服,他想要的資料,根本無法到手。

國內要搞這樣的航母,即使把瓦良格號拖回去了,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從頭開始測繪仿製。

要是這樣,沒有多大的意義。

還不如直接在707航母的基礎上繼續設計生產。

“確實。”廠長達瓦里氏臉上落寞更甚,“這艘航母,再也無法成為真正的航母了……”

“至少,成為賭船,能讓這航母以另外一種形式在大洋上馳騁……”謝凱再次提出了他的方案,“這是蘇聯裝備技術巔峰時期的見證。本來,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才是真正的見證,可惜,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被拆了,美國人,僅僅付出了幾百萬美元而已,就讓建造這艘核動力航母的人親手拆卸了……”

謝凱的話,如同一把鹽,撒到了廠長達瓦里氏滿是傷痕的心臟上。

甚至,在撒鹽後,還狠狠地揉了一把,讓鹽的效果更明顯。

誅心!

馬卡洛夫的眼眶變得溼潤。

他,親手下達了拆除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主體的命令。

就如同當年開工儀式上他親自下達命令開始建造這艘紅海軍最巔峰戰艦時候的一樣。

哪怕這是烏克蘭政府的命令。

終究,最終的命令,是他下達的。

“現在一切都沒有了。”廠長達瓦里氏的聲音,滿是頹廢,“我是蘇聯的罪人!”

確實一切都沒有了。

“蘇聯已經沒有了。政府的命令,誰都無法違抗,除非是反政府的人,那樣一來,又成了自己國家跟民族的罪人……”謝凱覺得自己有些過了。

可現在,在意不了那麼多。

馬卡洛夫之所以不願意他們把資料弄走,就因為他不願意出賣國家利益。

他認為,圖紙給了謝凱,就是出賣了烏克蘭國家利益。

這是雙方一直無法談妥的根本。

謝凱必須要想辦法說服他,資料給了他,不僅不是出賣國家利益,甚至是對已經解體的蘇聯最後的尊重。

“廠長達瓦里氏,你覺得,現在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跟蘇聯的體制還是一樣麼?”沒等馬卡洛夫繼續傷心,謝凱就再次提出了一個如同轉移話題的話題。

這些問題,本來不該他們談的。

可不談,不行。

蘇聯解體後,原本構成聯盟的加盟共和國,就發生了變化。

所有國家,幾乎都是成了資本國家。

蘇聯解體,其實就是一個私有化的過程。

“現在這些國家,都已經跟西方一樣了。”馬卡洛夫不明白謝凱的想法,依然回答了,“這樣一來,西方國家跟我們就再也不是屬於敵對陣營……”

“呵呵,不是敵對?從工業革命開始,資本主義萌芽,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就需要更加龐大的市場……現在整個歐洲跟美國,他們對市場需求很大,可世界上的市場,幾乎都已經飽和了,如果再增加一批工業能力不差的國家,會如何?”

謝凱的話,讓馬卡洛夫無法回答。

他不知道以後會如何。

世界經濟,已經很多年增長緩慢了。

速度非常緩慢。

就因為市場需求增長不夠快速。

“國家與國家,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能跟整個西方抗衡的蘇聯沒有了,但是,蘇聯原本的加盟國,卻有不弱於西方國家的技術能力跟生產能力,如果蘇聯的軍工生產能力,全部轉化到民用市場領域,就像我們國內的改革開放一樣……”

謝凱的話,讓馬卡洛夫悚然而驚。

中國的改革開放,雖然才持續十多年,但是取得的成果,震驚了整個世界。

在蘇聯解體前兩年,蘇聯政府就已經意識到問題,準備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畢竟,蘇聯無論是國力的雄厚程度,還是技術能力,都不是中國可以比的。

如果蘇聯也那樣,發展將會比中國更快。

可惜,最終蘇聯政府回天乏力,加上很多加盟共和國並不願意繼續留在聯盟內,成為資源供應國,讓聯盟所有的資源都用來發展大毛。

改革失敗了。

蘇聯沒有了。

即使蘇聯沒了,那些技術實力,依然在的。

可現在,經濟已經崩潰了。

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真心想要改革,國家統一規劃,同樣可以把軍用技術轉化到民用領域,這樣發展會很快。

技術跟資金沒有問題。

可市場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世界上的經濟競爭本來就極其慘烈,哪怕是北約內部國家,競爭也是慘烈得不行。

再增加原本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競爭,市場將會變得更小。

“所以說,無論如何,西方國家都不會真心希望我們發展起來?”馬卡洛夫不是政治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不是經濟學家。

謝凱的解釋,讓他卻能很直管地理解。

競爭,無處不在。

“換成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公司,都不希望有競爭對手,希望所有的市場都被他們佔有,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而有更高的利潤,就可以在技術研發中投入更多,技術領先更多,競爭力更強……”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沒人喜歡有競爭對手。

紅旗集團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美國同樣也是藉著兩次世界大戰這樣發展起來的。

原本有蘇聯的壓力,所以美國分了不少利益給西方國家,這些利益能保證西方國家聽話。

蘇聯沒有了,北約國家也就沒有了內部競爭壓力,然後,內部競爭也就開始了。

“所以,蘇聯解體後,歐共體透過了《歐洲聯盟條約》,這條約,還有兩個多月就生效了……”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管理者,不是政治家。”馬卡洛夫打斷了謝凱的話。

他不想繼續聽下去。

越聽,他就覺得烏克蘭這樣的國家前途越黯淡。

西方不可能讓烏克蘭發展起來的。

國家都發展不起來,造船廠怎麼可能發展?

何況還是整個北約之外唯一一家可以製造航母的造船廠。

更沒有機會發展起來。

這一次,挪威人跟美國人聯手,讓他們自己動手撤除了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就是最明顯的。

即使知道,又如何?

他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畢竟,他只是一個造船廠的廠長。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聯盟。這些技術,是集中整個聯盟資源跟努力得到的成果,這也是聯盟對抗北約的基礎。就這樣放著,是浪費……而最終,這些技術資料,也沒有可能再得到使用。我們得到,就不同了。一開始,或許我們只是為了改造賭船而需要瞭解結構設計,但是以後呢?”

謝凱的意識很明白了。

有些話,不能說。

他也不會說。

現在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幾個了。

蘇聯倒下了,在這條道路上負重前行的,扛旗幟的就只有中國了。

“你的意思,這些資料你們才是最適合的繼承者?聯盟的資源跟努力得到的成果,你們憑什麼繼承?你們付出了什麼?”馬卡洛夫火了。

臉色陰沉地看著謝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