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戰機專案,之前預研工作搞了幾年,進展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當然,也沒有偏離預期太多。

這種技術,連蘇聯人都沒有搞定,從超-7A立項開始,就已經入手,但是要達到隱身戰機的效能要求,各種理論研究都是不能少的。

很多配套的,同樣需要理論基礎。

按照西方標準,國內連三代機的十號工程都沒有搞出來,直接就上四代機,技術難度不是一點的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要想彎道超車,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再大的困難,也必須承受。

壓力越大,動力也就越大。

這些年,國內的軍工技術不就一直頂著巨大的壓力,在缺乏經費的情況下快速發展麼。

“首長,歡迎視察指導工作。”熊宏元跟霍海源等人全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前來迎接突然過來視察的龍耀華跟李明山等人。

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好長時間沒過來,這次跟之前也不同,沒有提前通知,僅僅是飛機起飛的前通知一下這邊,讓所有人都莫不著頭腦。

研發生產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十號工程進展很快,現在都已經進入樣機試製階段了。

沒有出現什麼失誤啊。

兩人來得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

不接待又不行。

看到謝凱,便明白,又是謝凱在整什麼么蛾子了。

一行人臉色更是怪異。

可啥都沒法說。

試飛機場裡,有數量不少的超-7A跟超-7B在進行交付前的試飛工作,同樣也少不了依然在改進的殲-7。

這款飛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謝凱根本就沒關注過。

以後或許超-7B會取代,也許不會。

具體如何,那是軍方首長們考慮的。

“首長,咱們直接去會議室吧?”熊宏元問龍耀華跟李明山。

兩人搖頭,謝凱在一邊,則是直接說:“直接去上現場吧,現場彙報。”

一行人直接往旁邊的生產車間而去。

1新修建的生產車間,裡面擺滿了超-7A,還有少量正在組裝的超-7B,都是來自蘇聯的RD-發動機。

採用脈動生產線,這些戰機的生產效率,提升了很多。

龐大的廠房裡,擺了整整兩排,每一個位置的戰機,裝配完整程度都不一樣。

這樣的生產方式,也讓1廠的生產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看著整齊排列的戰機,可惜沒有一架是提供給國內空軍的,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也都心思複雜。

“這些都是外貿版的超-7吧?”龍耀華明知故問。

“首長,最裡邊的兩架超-7乙是自用版本的,即將組裝完成,這兩架的航電系統、雷達探測距離等,都提升了不少,不過動力系統還是限制了效能……”負責超-7的總工程師崔元甲介紹著,“目前國產渦扇-6改發動機,主要問題依然在於使用壽命不長,開加力時間過短,累計加力時間不長……”

“還是材料問題嗎?”李明山圍著這兩架超-7乙走了一圈,體型甚至都比外貌型號的超-7B大了不少。

同樣都是鴨翼加大三角翼,自用型號氣動外形上,更多了一些稜角分明的線條,而不是出口版本的那種圓滑過渡。

這是新型號的超-7。

龍耀華跟李明山之前都沒見過這樣的設計。

“這跟之前不同啊,這樣的氣動佈局改進是不是有些大了?”李明山直接問了出來,“前面的設定都沒定型啊。”

之前的超-7乙,一直都沒設計定型。

在沒定型的時候就繼續大幅度修改,前面的投資經費,很難收回來。

“首長,這是驗部分隱形涉及。採用這樣的涉及,雷達反射截面會減少50%以上。”霍海源見謝凱給自己使眼色,沒有隱瞞,直接就把他們的意圖給解釋了。

隱身戰機,才是他們的追求。

“隱身戰機?”龍耀華跟李明山兩人看向謝凱。

終於明白謝凱之前找他們說的隱身戰機可以轉入研製的原因。

人家已經先幹了,他們要反對,好像都沒有多大的作用。

“不算隱身戰機,我們的目標是帶有部分隱身效能的先進三代戰機。國內重型戰機有引進的蘇-7,輕型戰機有十號工程,超-7如果國內自用,定位將會非常尷尬。”謝凱開口了。

超-7從立項開始,就沒考慮過國內自用。

這一點,是誰都知道的。

要不然,到現在,賣出去這麼多,空軍也沒裝備一架,僅僅只有藍軍裝備了1架用於試驗。

殲-10將會是未來空軍的主力,蘇-7只要解決了軟骨病,配備上符合使用需求的國產航電系統跟雷達系統等,都將會有著很大的前景。

雙發超-7算中型機,一開始為了市場,定位在高階教練機加輕型戰機方向。

即使國內使用,謝凱給的定位也是教練機,而不是用於作戰的戰鬥機。

除非雙發。

雙發,謝凱還有個想法,那就是艦載戰機。

對於艦載戰鬥機來說,蘇-為底子,融合了殲-11B而來的殲-15,是夠先進,可有些任務就不太合適,而且很難滿油滿彈起飛,作戰效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

超-7乙,最終的定位,是F-5B那種短距/垂直起降的隱身聯合攻擊機。

之所以只給個改進方向,而不是從開始就給明確定位,是因為謝凱瞭解大佬們的想法,一旦真這樣幹了,將會受到很多阻止。

技術難度太大,經費需求太多,甚至對人力物力的佔用都是必須考慮的。

有人支援才是怪事。

殲-0要上航母,技術難度非常大;而殲-1那玩意兒,上了航母也沒有多大作用,效能太差。

不是只有一個隱身外殼的戰機都能被當成隱身戰機的。

造價昂貴,效能不行的戰機,沒有多大用處。

謝凱之所以推動超-7專案往這個方向發展,還有個原因——404的利潤太高,錢留再多,都沒用,還不如用來換成技術。

很多技術,關係到國防,同樣也能投入民用領域,換回來大筆經費。

“你們不是定位在艦載機嗎?泰國的航母,不是正在談採購超-7A的問題?”

龍耀華不解謝凱這話什麼意思。

很多時候他們也弄不明白紅旗集團的管理層究竟在想什麼。

空軍對超-7表現了興趣,他們卻不賣,甚至為此搞出了自用型號的超-7乙。

現在沒定型,又進行改進了。

“艦載機只是部分啊。科技是在不斷發展的,現在咱們考慮的,不一定能適應未來的發展……”

熊宏元等人皺眉不已。

上級首長是來視察工作的,還是只瞭解紅旗集團下屬專案情況的?

“首長,十號工程進度很快,樣機已經組裝了部分……”書記李文正提醒領導,不能太偏心了。

十號工程,這可是拿國家經費的。

謝凱跟霍海源等人並沒有阻攔。

殲-10的樣機越早搞出來,未來效能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

紅旗集團下屬的航空研發單位,也需要技術基礎更好的配套。

“謝凱,咱們這專案難道又有變化?”霍海源見熊宏元等人向兩位大佬介紹情況,偷偷落到後面,問謝凱。

從立項開始,這些專案,改變了太多了。

作為總設計師,霍海源都不知道他們未來的目標跟方向,只能不斷地改進。

“沒有變化,後面這專案可能會交給空軍。”

“交給空軍?空軍現在可沒有什麼經費……”霍海源更是不明白,“到時候專案下馬,這之前的工作都白費了。”

“資金我們出,管理交給軍方,他們可以提供更多的技術人員,能更有效地整合資源。”謝凱簡單地說了目的。

霍海源倒也不反對,如果由軍方主導,他們專案發展一直面臨的缺人問題,就容易得到解決了。

404要解決用人需求,只能從全國各系統中挖人。

現在上面明確表示,不準挖人了。

大學剛畢業分配的年輕人,缺乏經驗,首先就得培養,而培養的時間也很長。即使每年有大量畢業生進入到他們404下屬的科研單位,可根本跟不上他們發展,越發展,缺人越嚴重。

很多人畢業沒有多長時間,就會獨立承擔一些工作。

反而導致技術發展的放緩。

“軍方會同意?這一直都沒見成果。”霍海源有些擔心。

謝凱也不知道軍方是否會同意。

只要軍方接手,他們就可以進一步收縮專案,經費都由紅旗集團出了,一些配套專案,軍方也不能還讓紅旗集團自己來搞不是?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整合國內整個航空製造系統,統一排程,統一發展,共同進步。

這也是最開始謝凱等人的目的。

一家強,不算強。

全國整個領域都發展起來,那才是真的發展起來了。

“十號工程怎麼跟超-7這麼相似?”

當看到實驗車間裡面已經有了雛形的殲-10,龍耀華跟李明山等人都有些詫異。

同樣的前鴨翼,後面大三角翼,機腹進氣口,機頭略微向下……

看起來,就好像單發超-7A放大了一些。

如何不讓人詫異?

“首長,超-7從立項到戰機定型,花的時間很短,很多技術都是用來驗證十號工程的。”旁邊的總設計師宋大佬笑著解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