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改制(中)

漢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其軍事制度繼承秦制,也有不同的改變。

主要分為西漢軍制、東漢軍制。

漢軍分為京師兵和地方部隊,京師兵又分為北軍和南軍。

京師兵,由城門校尉統領。

另有非正規軍,執金吾率領的緹騎,負責治安。

虎賁中郎將下轄左右僕射、左右陛長率領虎賁郎,羽林中郎將下轄羽林監,和騎都尉一起統領羽林騎,虎賁和羽林都是皇帝的衛隊。

光祿勳下轄五官左右三個中郎將管理三署郎,三署郎在漢初曾組成郎中騎是主力的騎兵部隊,但後來三署郎成為儀仗隊和候補官員的訓練班。

地方部隊,各郡由都尉率領。

邊郡的邊防軍由長史率領,各王國由中尉率領,縣和侯國由尉率領,邊縣另有障塞尉。

北軍又稱屯兵,是漢軍的精銳部隊。

長官是中壘校尉,其下是屯騎校尉掌騎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越騎,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

南軍又稱衛士,為守衛皇宮的部隊。

長官為衛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宮衛士令、北宮衛士令、左右都候等。

另有宮掖門司馬七人主管宮門守衛。

戰爭期間,派出由將軍率領的臨時編組的作戰部隊。

將軍下有長史、司馬輔助,部隊分若幹部,部由部校尉和軍司馬率領,部下設曲,曲由軍候率領,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設屯長,五十人一屯。

【據《漢官六種》《漢書》《後漢書》等。以上】

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由京師到地方的軍事將領。

可自從漢末開始,立下戰功的武將愈發的多起來,皇帝不斷的封賞,造就了將軍遍地,都尉反而淪為下等官職。

地位最高的為大將軍,其次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諸將軍。

甚至還有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

大都督,都督,上大將軍,雜號將軍等等。

漢武帝閒著沒事,還置了長水、屯騎、越騎、步兵、射聲、中壘、胡騎、虎賁八大校尉。

將軍出征時常置幕府,作為參謀機構。

在郡、縣分置郡尉、縣尉,協助郡守、縣令掌管軍事。

漢末,設州牧,是州郡最高行政與軍事長官。

可按照漢朝的軍隊編制,最靠譜的還是據《後漢書·百官》中的記載——

“大將軍營五部”,部由校尉統領,“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長一人“。

部分左、右部或前、後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後曲,部、曲之下還有官(分左、右官)、隊(分前、後隊)、什、伍等。

劉辯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對於古代的官職、軍制絲毫不懂。

縱使先前說,趁著陪在穆桂英身邊,研究了一下大漢軍制,實際研究的不是漢軍兵制,而是前世的軍制。

即使記不住漢朝的兵制,只能用熟悉的代替。

另外,既然是要建立一個新政權,改變一些的東西是必然的。

那麼,就從征戰強敵的軍隊開始。

隨著將紙張交到兩人手中,劉辯開始敘述新的編制——

“十人為一班,設班長一人,有戰場經驗者優先。

五班為一排,由武將任排長,另設一位文士,當做幹事。

畢竟多數士卒為窮苦百姓,是以設立一位先生,教授識文斷字。

五排為一連,設連長,再設指導員;

五連為一營,設營長,再設教導員;

五營為一團,設團長,再設一位政委、團參謀長;

五團為一旅,設旅長,再設一位政委、旅參謀長;

三旅為一師,設師長,再設一位政委、師參謀長;

兩師為一軍,設軍長,再設一位政委、軍參謀長;

軍長之上設司令,另設,總政委、總參謀長。

另外,廢除運送輜重的隊伍,由炊事班,也就是火頭軍充任。

一連一個炊事班,每班3人,除了負責造飯,還要負責隨軍押運糧草。”

“幹事、指導員、教導員的性質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同。

政委與相應帶‘長’的幹部平級,屬於軍政雙首長制。

參謀長與帶‘長’的職務一樣,負責訓練部隊的戰鬥力。

除此之外,負責出謀劃策,與謀士的性質一樣。

另外,戰時的參謀長,有權利與軍政首長同時簽署作戰命令,卻要聽從軍政首長的命令。”

打個比方,劉辯是司令,魏徵是總政委,荀彧是總參謀長。

只是打個比方,即使荀彧有權利做劉辯、魏徵的主,也要聽從他們二人的命令。

古時,除了主公的權利最大以外,只有軍師的權利最大。

劉辯的新軍制也是一樣,只不過身為荊州總政委(丞相)的魏徵,留守大後方,總參謀長與司令上前線。

相比之下,新軍制與漢軍制,只是叫法不同,大概意思沒變。

漢軍制中,伍長領5人,什長領20人,百夫長領100人。

新軍制中,班長領10人,排長領50人,連長領250人。

緊接著,劉辯再次說道:“目前,加上新徵上來的兵,荊州軍將近20萬人,足以組建一個軍。

徐達出任軍長,荀彧出任軍參謀長,張昭出任軍政委,師長由韓世忠、伍建章來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瓊的玄甲軍仍舊當做精銳部隊。

目前只想到這麼多,有不懂的可以問,需要補充的也可以提。”

話音落下,劉辯端起茶杯看向五人。

只見五人嘴巴微張,一臉的懵逼,也有茫然和不解。

劉辯知道他們很難接受,可也不至於露出這副模樣啊!

“咳、咳咳……”劉辯假裝咳嗽。

下一秒,五人立時回過神。

魏徵意識到事態,急忙拱手作揖,“主公,玄成不敢保證博覽群書,可對於主公所言,卻聞所未聞。”

張昭也急忙拱手作揖,“主公,請恕子布孤陋寡聞,在下與丞相一樣,不知是在哪本著作中看到的。”

縱使徐達閱覽兵書,可對於劉辯所言,一樣大惑不解,“主公所言合情合理,請恕天德不解之過,還請主公值點。”

雖然秦瓊也不明白,可看到手中的紙張,不僅有批註,還有圖畫。

當即拱手道:“主公,如此制度,十分清晰,而且層層將階皆設武將,戰場上極易調動,叔寶佩服!”

荀彧起初大惑不解,可看到紙上所述、所繪,瞬間雙眼微眯,輕捋鬍鬚,“層層遞進,涇渭分明,如此軍制,遠勝那商鞅啊!”

話音未落,荀彧當即拜倒,山呼:“幸遇我主,天佑大漢啊!”

看到荀彧的舉動和話語,劉辯差點將嘴巴裡的茶水噴出來。

又特麼拍馬屁!

只是,緊接著,徐達、秦瓊、魏徵、張昭,齊齊跪倒,山呼——

“幸遇我主,天佑大漢!”

只是借鑑前世的軍制,面對他們的舉動,劉辯很是無語。

所謂改良後的軍制,可能個別小夥伴沒法接受。其實站在主角的立場,改成如此軍制,是種捷徑,同時也是無形裝逼。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