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開創了歷史書籍的新風向。

錢學良雖然只發表了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所代表的分量確實不輕的,錢學良之於歷史,就好比安慶林之於考古,那是絕對的權威。

而且作為華夏第一學府京城大學的副校長,錢學良是註定要在青史留名的人,他平時不怎麼表達自己對某人某事的看法,但是只要他說了,就代表他的態度堅定。

他的這個微型部落格一發,扶搖的粉絲頓時一片歡騰,網文界作者們也是歡欣鼓舞,就好像扶搖是代表這網文界與正統的歷史界的一次對戰,他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一樣。

錢學良一發話,很多業內的人士也都紛紛站出來挺扶搖了。

我和林笑認識的時間很長,他的才華我是清楚的,只是我對於歷史的研究不深,對於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話題不好多說,但是我對他有著堅定的信心,我相信他無論是做什麼,都能做的很好。豐寧省作協會長胡文東這樣說道。

我是費彬,林笑對於歷史的造詣,我是早就見識到了的,早在語文組教材改編的時候,我們全組人員就見識了他深厚的歷史功底和對歷史那獨到的見解,今年教材那篇筆名為迅哥兒所寫的孔乙己,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林笑所寫的我想歷史界的前輩們,聽到這個訊息,你們是不是已經驚呆了哈哈哈哈

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初林笑在改編教材的時候。力排眾議的寫了孔乙己。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和爭議。最終在今上的審批下才得以過關,但是為了保護林笑,所以讓林笑換個筆名,林笑便選擇了迅哥兒這個筆名。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這篇在那個星球流傳很廣的在這個世界卻犯了忌諱,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所以才要倍加小心。

當孔乙己出現在初中二年級的語文課本時,風頭瞬間就壓過了署名林笑的兩篇文章背影和麥琪的禮物。儘管這兩篇文章都受到了一致的好評,但是風頭卻被孔乙己搶光了。

孔乙己這篇文章那種沉悶的氣氛以及暗喻,一下子就讓專家們感覺到了它真正的用意,但是由於是已經選入了教科書,這種意思很明顯了,所以沒有質疑的人,反而還開始吹捧起來。

這篇文章出現在教科書之中,在專家們看來,這是今上要正視歷史的訊號,所以都不遺餘力的熱捧。並一個個都大聲宣揚,華夏人要正視自己的歷史。才能更強大等等的口號,而這本孔乙己也被美化成為諷刺文中地位超然的頂級作品。

林笑當時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呆住了,他完全沒想到,當初被最為看不好,甚至準備承受極大爭論和討伐的孔乙己,竟然來了一個華麗麗的大逆襲

林笑也常常想,如果這篇文章的署名,用的是林笑這兩個字,那或許會是完全相反的兩種結局吧不是或許,是一定

如果用林笑的署名寫出這樣的文章,那麼不管是不是出現在教科書中,都會收到無盡的抨擊,因為他們完全是針對林笑,而不是針對這篇文章,他們有一百種方法來找到針對林笑的攻擊點,而讓今上也無法插手。

不過現在,當他們知道那篇曾經被他們捧上天去的孔乙己竟然是林笑換個馬甲所寫的,其中大部分的人感覺自己好像是吃了蒼蠅一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自己打自己的臉吶~當初捧得歡,現在打得就響,就疼

尤其是張德開和牛黃山,他們當初可是為孔乙己搖旗的帶頭之人啊

孔乙己只是一個插曲,現在把目光繼續挪回到明朝那些事兒上面,在費彬透露了孔乙己事件之後,對於支援明朝那些事兒的呼聲更高了。

而黃牛山和張德開現在也不敢出面了,不光是因為錢學良的原因,說實話,他們可以不把錢學良放在眼裡,因為學術這東西沒有絕對的對何錯,只是觀點不同而已,盡可以討論,但是他們現在覺得丟臉的是孔乙己事件,兩個人直接在家吐血三升。

事情到此,明朝呢些事兒已經徹底得到了歷史界專家們的認可,正是成為歷史書籍中的一員,這也意味著林笑正式進軍文學界,歷史界了。

明朝那些事兒更新的並不快,甚至說很慢,每天只有兩三千字或者稍微多一點的一章更新,除了第二天更新了兩章之外,其餘的都是無一例外的一章更新,看的讀者們大呼不過癮,這種新奇的寫作方式本就十分吸引人,再加上林笑對明朝的時間和人物分析的很有意思,那種幽默詼諧的寫法讓讀者們實在是無法自拔。

明朝那些事兒不光是百姓在看,學生在看,很多的歷史專家,不管是對林笑什麼看法,是喜是惡,也都看著這本書,因為這是他們必須要瞭解的東西,不管他們對林笑的觀點如何不贊同,在看這本的時候,也都在讚歎林笑思想的天馬行空這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他們這些搞歷史研究的所比不上的。

事情按照林笑預想的那樣,從一開始他就對明朝那些事兒抱著絕對的信心,現在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確定了這本書的地位,他甚至連一句爭論的話都沒說就搞定了。

過了幾天輕鬆的日子,現在手裡只有這一本書,他也不著急碼字,每天看書補充知識,然後就是鍛鍊身體,散心,陪著喬妮兒狂街,遊玩,以及床上運動。

可是好景不長,十月一日國慶節這天,林笑決定和喬妮兒去京城和喬永嘉一起過,剛訂好機票,他就發現郵箱之中收到一封郵件。

一封來自米國的郵件。

林笑想了想,他與米國的交集無非也就是那次交流會而已,或許這封郵件是與交流會有關。

開啟郵件一看,一點沒錯,這是一封來自於米國的邀請函,因為他獲獎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