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一更出來,也為整本書的風格定下了基調,透過這幾章的質量和文風來看,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已經成形,而透過讀者的態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成功的。

這種新型別的歷史書籍的出現,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明朝那些事兒走向兩種極端,幾乎是沒有對這本書感覺平淡的,對於這本書的態度,只有兩種表達,一種是愛的不行,讚不絕口,另一宗澤是,恨之入骨,惡毒的罵。

以牛黃山和張德開為首的專家依舊不依不饒的在不住的對明朝那些事兒進行抨擊,絲毫沒有一點要罷手的意思,兩個人紛紛在自己的微型部落格上面發表對這本書的詆譭之詞,尤其是林笑在第三章時候,對朱元璋造反的分析,更是被他們死死抓住不放,在這點大做文章。

如果說之前扶搖對於當時社會現狀和民生的分析還算是中規中矩的話,那麼第三章中對朱元璋的分析,就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扶搖在書中說,朱元璋至始至終,都不想造反,他一步一步的分析,讓我感覺可笑之極,朱元璋越是不想造反,越是被逼的走投無路,這種分析不知道扶搖是怎麼分析出來的,我實在不敢苟同。

而根據我的分析,也是多數史學專家所分析的,朱元璋這個人童年過的很苦,他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對當時的元朝統治非常不滿了。再加上痛失親人。他對社會的仇恨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而爆發的農民起義。就是打破這個臨界點的一個契機,在農民起義以星火燎原之勢席卷全國的時候,作為極度痛恨元統治的朱元璋,又怎麼會無動於衷呢

所以,他必然是在第一時間投身於義軍,為推翻元統治而戰鬥。

扶搖所分析的那些,是站不住腳的,我不認為在那種情況下。朱元璋會獨善其身,絲毫沒有反抗的意識,這是不現實的。

張德開在微型部落格所發表的這篇文章,立刻引來無數捧臭腳的專業人士的熱捧,紛紛表示林笑對朱元璋當時情況的分析,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張德開的陣營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卻全都是專業人士,林笑的陣營雖然龐大,但大都是他的粉絲,目前為止。並沒專業人士站出來力挺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實對於現在的情況,林笑心裡非常清楚是為什麼。這是一個領域的掌控力的原因,首先,張德開,牛黃山等人本身就是這個領域的知名人士,有著一定的威望和地位,這些都是他們靠著心血奮鬥得來的,多年以來,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所擁有的這一切,但是林笑這個新人竟然敢染指他們的領域,有的人雖然沒有表態,也不反對林笑的加入,但是敏感的他們卻覺察到一絲不妙。

在林笑說要把歷史寫的生動有趣,並稱他們的書為學究書的時候,他們怎能忍下心中的氣所以,站出來反對林笑是必然的。

對於這點,林笑一點也不生氣,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嘛,換做是林笑自己,林笑相信自己心裡也不會愉快的,畢竟自己為之奮鬥多年的東西,竟被人一下子就否決了,而且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

不過林笑既然敢說出那些話,他就是有著絕對的把握的,一本書的好壞,一種形式的對與錯,不是某個人能夠說的算的,而是廣大的讀者們決定的。

明朝那些事兒與傳統的歷史讀物相比較,它用自己獨有的現代流行手法,詼諧風趣的語言風格,將歷史現象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不但有新鮮感,而且還能很容易的進入其中,讀者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好像在看一個個小故事,就像在看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有著極強的親近感,並且讀過之後,往往也是印象深刻,絲毫沒有抗拒感。

這種全創新的手法,比之之前古早乏味的紀實寫法,不知道要增加了多少的趣味性。

這是明朝那些事兒最大的亮點,也是成功之處。

歷史需要讓人銘記,只要是真實的歷史,不管用什麼方式讓人記住,都是好的,而林笑現在的所用的方法,明顯效果極好。

張德開的文章被專家們熱捧之後,扶搖的粉絲們這次沒有再次發動大規模的罵戰,而是紛紛在扶搖的微型部落格上面留言支援。

扶搖,不要在乎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們的狗屁言論,堅定你自己的路線就好成功總是在質疑聲中站起來的加油

以前一看歷史類的書籍就要睡覺,完全沒有興趣,現在看了這本明朝那些事兒,完全沒有一絲抗拒感,而且還很期待下文,我不是什麼專家,也不是什麼業內人士,但是我想說的是,能夠吸引我看下去的書,就是好書

明朝那些事兒現在雖然才寫了三章,寫作手法與傳統的歷史書籍完全不同,但是其中的歷史,卻是真實的,不管是社會環境,還是當時統治的,民生,都是很多歷史書上都有記載的,我特地去查的資料,並沒有偏離歷史,而扶搖的分析被某些人指為不正確,但是我想說的是,難道你說的就正確嗎當時沒有記載的東西誰也不知道,只能透過歷史上留下來的總總線索來進行推斷分析,還原當時,所以不能因此質疑扶搖的分析,而且我覺得,大多數的人並不認為扶搖分析站不住腳吧

扶搖,挺你

不光是扶搖的粉絲,網文界的很多網路作者,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為明朝那些事兒宣傳,並且表示支援扶搖。

這寫網文作者,並不是每個人都認識扶搖,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和扶搖交好,甚至還有的人在嫉妒扶搖所取得的成績,但是在這一刻,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支援扶搖,他們心裡很清楚,網文在文學界的地位,網文之前從沒有被文學界認可過,甚至文學界壓根就不關注網文,但是自從鬼吹燈問世之後,網文界才被真正關注,現在作家協會之中,還沒有網絡文學作家協會這個類別,所有的網文作者都在希望能夠看到這個類別的一天,而希望,就寄託在扶搖身上。

現在扶搖別出心裁的用網文慣用的手法寫出了正史,這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同時也深深的敬佩,支援扶搖,為其搖旗吶喊,也就成了順其自然的事情。

那麼多的網文作者,手下也聚集著大批的粉絲,一時間,對於扶搖新書明朝那些事兒的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讀者們都在高聲大呼這本書的妙處。

在萬眾支援中,京城大學副校長,也是歷史界中的權威人士,錢學良在自己的微型部落格上面發表了一句話。

明朝那些事兒,開創了歷史書籍的新風向。未完待續。。

: 第四章,看能不能再出第五章,希望大家支援一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