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肅的嗓音很好,很有磁性,歌聲十分動聽。

聽到他的歌聲,杜十娘隨即一愣,好奇地道:老爺這是唱的什麼曲子呀,我怎麼從來都沒有聽過,詞裡怎麼還有十娘呀

這個年頭,杜十娘在彈琴唱曲方面,如果號稱第二的話,估計也沒有人敢認第一。天下的曲子,很少有她沒聽過的。

嶽肅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唱的是現代的歌曲,明代人怎麼能聽過。咧嘴一笑,說道:這是我們家鄉的小調,名字叫作十娘。歌名叫杜十娘,但他怎能說全。

十娘杜十娘低聲說道:怎麼這麼巧和我一個名字呀,不知老爺可不可以教十娘唱這首歌呢杜十娘本名杜薇,因在青樓排行第十,所以被稱為杜十娘。因為杜十娘這個名字實在太過響亮,所以世人只知杜十娘,很少有人聽過杜薇這個名字。

可以呀嶽肅剛要開唱,卻聽杜十娘說道:老爺,您先把麵湯喝了吧,要不然涼了。

好好嶽肅也是真餓了,幾口喝完麵湯,味道真的不錯,實在想不到杜十娘還有這般手藝。

喝過麵湯,嶽肅清了清嗓子,開始清唱起來。孤燈夜下,我獨自一人坐船艙,船艙裡有我杜十娘,在等著我的郎十娘呀杜十娘,手捧著百寶箱,縱身投進滾滾長江,再也不見我的郎,啊

唱到最後時,嶽肅竟然忘記刪節,竟然將整首歌詞全部唱完。一旁的杜十娘聽的是聚精會神,聽到深處,彷彿覺得這首歌就是再唱她杜十娘自己。尤其是最後那段歌詞,更是傾人肺腑,這首歌明明就是歌唱她的辛酸血淚。

杜十娘的眼淚,奪眶而出,淚水順著眼角直淌而下。嶽肅唱完,才注意到正在抽泣的杜十娘,忙問道:十娘,怎麼了,是不是我的歌唱的太難聽,嚇壞你了。

杜十娘連忙搖頭,一邊擦拭眼淚,一邊說道:不是老爺的哥唱的很好我只是一時心有所觸才忍不住落淚

嶽肅何等精明,馬上反應過來,一定是唱進杜十娘的心酸處,她才忍不住落淚。對不起十娘,我不是有心的

老爺,不怪您這首歌很好十娘十娘很喜歡聽杜十娘的心情平復一些,說道:只是十娘不明白,為什麼老爺家鄉的小調是描寫十娘的

這個嶽肅略一思量,便想好應對,說道:這首歌很短,原本只有中闕,在喝麵湯之時,想起十娘你的遭遇,也不知為什麼,突然有感而發,按照曲調,編出了前頭和後面的歌詞。

原來是這樣,老爺真是大才,這首歌十娘一定會永遠記在心中,等我譜上曲子,彈唱給老爺聽。杜十娘低聲說道。這個時候,她的雙頰竟潮紅起來。

嶽肅這個解元都是抄來的,哪敢自稱大才,剛要謙遜幾句,就聽外面突然喊殺聲震天,房外也響起叫喊聲,大人,叛匪攻城了。

嶽肅長身而起,順手拉起杜十娘,說道:十娘,叛軍攻城了,這裡危險,你快點回府。一邊說,一邊拉著杜十娘走出望樓。

東門上的負責人主要是嶽肅和歐朔馮德寶。不過後兩位基本上是跑龍套的,在城上說話的分量,甚至不如童胄和鐵虯。童胄負責後勤,鐵虯負責傳令。

童胄,你先送十娘回去,不用急著回來,先調撥糧秣,準備午飯。

是,大人。童胄答應一聲,陪同杜十娘下了城樓。正好和趕來的阮傲月碰了個正著。

阮傲月上來之後,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站在嶽肅的身邊。嶽肅開始臨敵指揮,別看百姓們還沒來得及吃早飯,但大敵當前,也顧不得這些,立即開始阻擊。

城上沒有幾個會射箭的,不過城下的叛匪也強不了多少,這些烏合之眾也沒系統的訓練過,能真正把箭射上城的,是百里無一。

上午的激戰終於結束,童胄帶著城內的婦孺將做好的午飯送來,大家盡情地吃飯,彷彿這頓飯是有生以來最香的一餐。

吃過午飯,到了未時,叛軍又發起一輪進攻。這次進攻,氣勢明顯不如前兩次,不少叛匪都是磨磨蹭蹭,像是不敢靠近城池。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殺聲四起,有三塵煙朝叛匪的後翼殺來。一聽到後面傳來喊殺聲,叛匪們都是嚇了一跳,更是顧不得攻城,轉身向後奔跑。

隨著三股塵煙的靠近,嶽肅在城上看的清楚,那是三支人馬,旗號分別是嶽肅治下的三苗。

叛匪攻打銅仁城的訊息,自然逃不過三苗的耳目,方彩兒感激嶽肅的恩德,馬上邀請另外兩寨,商議援救之事。柳臺和勾堯都是義氣之人,當即答應,三寨集合人馬,分三路馳援銅仁。

三苗動叛匪一交上手,嶽肅馬上意識到,機會來了。大聲喊道:弟兄們,咱們的援軍到了,大家一起出城,殺光叛匪,為死去的鄉親們報仇啊

現在叛匪已經大亂,城上的百姓自是看的清清楚楚,嶽肅這一鼓舞士氣,眾人都跟著大喊起來。殺光叛匪為死去的鄉親們報仇

昨日和今早和叛匪兩度交手,原本令百姓們聞風喪膽的叛匪,現在在大家夥嚴重,已經算不得什麼。大家的心中皆冒出一個一致的觀點,其實他們也算不得什麼。

城門洞開,銅仁百姓們拿著武器衝出城去,嶽肅一馬當先,手持長矛,殺入敵陣。阮傲月也不示弱,本來她是被嶽肅留下守城的,竟強烈要求和鐵虯換了職司,隨嶽肅衝了出去。

鐵虯蹲在城上,看到城下廝殺,嘴巴嘟囔著,是悶悶不樂。好不容易等到一個大殺一通的機會,還被搶了。好在他看到童胄正打算出城助戰,硬是將童胄拉到城上,自己拿著砍刀,張牙舞爪的衝出城。

一戰死戰,毫無懸念,叛匪在前後夾擊之下,死傷過半,餘者全部投降。嶽肅吩咐,讓降敵交出武器,抱頭蹲在地上,然後去感謝三族的族長。

柳臺勾堯滿臉堆笑地來到嶽肅面前,只是不見方寨土司方彩兒。嶽肅還以為方彩兒受傷,連忙尋問。不知方土司現在何處,沒有受傷吧

多謝大人關心,彩兒丫頭並沒受傷,只是先回寨子了。柳臺笑呵呵地說道。

先走了嶽肅不禁深感疑惑,既然沒受傷,怎麼好端端地先回去了

這時,只見柳臺突然從背後取出一支金箭來,雙手呈給嶽肅,說道:大人,這是彩兒讓我交給您的。

交給我的嶽肅更是糊塗,接過箭來,仔細瞧瞧了,此箭除了是純金打造之外,再無其他不同之處。於是納悶地道:柳土司,不知方土司這是什麼意思

啊呵呵呵呵柳臺先是一陣慈和的笑聲,不過他的笑聲,將嶽肅搞的更加迷糊。好在謎底終於揭開,這支箭是我們苗寨土司家傳的金箭,一般來說,都是上任土司在臨死前傳給下任土司。不過嶽大人不要誤會,彩兒丫頭身體無恙。事情要從方齊老兄出殯那天說起接著,他就講方彩兒對著金箭發誓的事,原原本本地講給嶽肅聽。隨即又道:彩兒丫頭臨走時說,她的誓言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特這支金箭送給嶽大人,算是一個信物。不論何時,嶽大人持此箭來方寨,便是方寨的男主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最後這話說的倒也含蓄,不過意思再明白不過,這支箭就是方彩兒送給嶽肅的定情信物,你嶽肅不管什麼時候拿著箭來方彩兒,我方彩兒都會嫁給你。

嶽肅怎會聽不懂,他嚇了一跳,忙將箭奉還,說道:方土司如此盛情,嶽肅哪裡受得起。那個審清案件,乃是本官分內之事,實不敢接受此箭。還請柳土司將此箭完璧歸趙,就說這份情誼,嶽肅領了。三苗今日出手相助,大恩大德,我還沒來得及回報呢。

柳臺先伸手攔住嶽肅,說道:嶽大人,老朽還有一句話沒說完,您先聽完再還箭也不遲。

那柳土司您先講。嶽肅只好先把手縮回去。

我們苗寨的風俗是這樣的,女方的信物給了男方之後,男方必須收下,如果歸還,不管是不是本人送回去的,都表示這個男方答應了這門親事,願意迎娶女方。如果大人現在將箭歸還的話,那我也算瞭解了差事,回去告訴彩兒丫頭,做好出嫁的準備。柳臺不緊不慢地說道。

啊嶽肅聽完這話,嘴巴張得老大,半天都合不攏。這是什麼規矩啊,怎麼還砸自己手裡了。什麼叫還給你,就說明要娶你呀。他緊緊攥著金箭,是還也不是,留著也不是。

柳臺看出嶽肅的尷尬,說道:嶽大人,此間事情已經完結,我和勾兄弟這就告辭了。這支金箭是否歸還,大人還是想清楚,莫要傷了彩兒丫頭的一片真心。

說完,他和勾堯一起拱手告辭,上了坐騎,帶著苗寨人馬揚長而去。而嶽肅,手裡還握著金箭,愣愣地站在原地。他現在是徹底沒了主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