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心置腹

嶽卿呀,福王的事,就這麼定了。e看接下來,咱們說一說關於那些降將的事吧。說實在話,朝廷對他們也算是仁至義盡,封官許爵,養著他們,想來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地方吧。

太后說的是,朝廷對這些降將的恩典,令他們是感ji涕零。臣當初所擔心的,其實是這些降將在京中的安危,好像這次,駱養xg無旨擒拿,一旦這些人有個好歹,訊息傳到前敵,十有會釀成鉅變,且一發不可收拾。嶽肅鄭重地說道。

其中關鍵,哀家也是懂的,只沒有料到,駱養xg會有如此膽子。卿家大可放心,以後絕不會再有類似事情發生。張嫣也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是呀,嶽大人直接把駱養xg給鍘了,試問京中的官員,哪個還敢造次。

皇上太后,事情已然發生,雖然有驚無險,但肯定也會傳到前敵,多少也會動搖那些隨微臣作戰一眾降將的心思。所以臣想,是不是應該再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嶽肅建議道。

卿家所言也有道理,但不知卿家打算怎麼做呢張嫣問道。

臣想,朝廷下道旨意,起碼要寬慰他們一番,多多少少給點賞賜,算是給他們壓驚了。然後,再在旨意上言明,以往他們為寇之時的所作所為,搶過什麼東西,殺過什麼人,全都既往不咎,任何人不得再提,更是不得再拿此生事。嶽肅說道。

這倒無妨,本來就該如此。當初給他們的旨意上,都已說過既往不咎,現在既然出了這麼一檔子事,皇上完全可以下旨重申此事。也算是給這些降將吃一顆定心丸,卿家也可無後顧之憂,放心的率軍肅清流寇。張嫣微笑地說道。

如此,臣代他們多謝皇上,多謝太後。嶽肅欠身說道。

接下來,太后按照嶽肅的意思下旨,賞了這些被擒拿的流寇,每人一千兩銀子,算作是壓驚,被打的張大力,格外賞了一百畝田地,還讓太醫給他治傷,旨意上對他們好生寬慰,言明日後誰再敢無事生非,談及他們的過往,按抗旨欺君論處。

銀子不多,卻也暖人心,對這些降將來說,有皇上和嶽大人為他們出頭,保他們一世富貴,也就可以令他們滿足了。至於說再行造反,他們想都沒想過,畢竟有了榮華富貴之後,誰還再願去做那些冒險的事情。

比如說張獻忠,在逃走之後,一直觀察著指揮使司的動靜,後來發現嶽肅到來,駱養xg的腦袋又掛到指揮使司外的旗杆之上,張獻忠直接告訴三個義子,沒事了,咱們回府,繼續過太平日子。

畢竟自己是一品的左都督,家財無數,現在造反,和嶽大人對著幹,也沒什麼把握,既然都沒事了,那就接著當太平都督吧。

駱養xg為嶽肅直接鍘了,朱大典即便自殺,也被梟首示眾,如此大的事情,令京師震動,一時間,北京城內,談論的話題就是這個。嶽肅一脈的人,自然是得意洋洋,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嶽黨官員出mén,無形中都覺得比別的官員高上一頭,即便是品級稍低的,再遇到官職比自己高的人時,氣勢上也能壓對方一頭。誰叫我們是跟嶽大人hun的呢。

齊楚浙三黨,以亓詩教為首,對這件事是沉默不語,秉行明哲保身的作風。大家夥一起為朝廷做事,你嶽肅的作風又是人不犯你你不犯人,那咱們就和氣生財。

東林黨的氣焰是徹底被打了下去,有駱養xg與朱大典做榜樣,不少人已然氣餒,對嶽肅是畏之如虎,在他們口中,嶽肅比魏忠賢還要狠。起碼,魏公公在殺人的時候,還要矯詔,嶽大人連聖旨都不用請,直接砍了再說。這誰還願意陪你玩呀。

和這些低階官員相比,韓爌倒是從容自若,老家夥只說了一句話,嶽肅壓皇家的勢頭,給他自己立威,眼下皇上小,太后又指望著他剿匪,也就容他了。這口氣,咱們現在先忍了,等到仗打完,皇家用不著他的時候,他的氣數也就到了。記得一句話,人無千日好huā無百日紅。

再說張嫣,在嶽肅離開御書房出宮之後,她便回到慈寧宮。

鄒義仍在殿內等候,見太后進mén,勉力想要起來施禮,張嫣對他擺了擺手,示意不必起來。待張嫣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望著鄒義說道:鄒卿,嶽卿剛剛來向皇上請罪,說自己無旨回京,又說自己擅自殺了駱養xg。他是當朝次輔託孤之臣,又有先帝御賜的三口銅鍘,回京也屬正常,先斬後奏,似乎也不無不可。他還想勸哀家讓福王遷離封地,結果讓哀家給否了,不過哀家這裡掏了道旨意,去安撫那些降將。從嶽肅做的這些事中,你覺得他如何呢

對嶽大人的忠心,老奴是敢肯定的,甚至還可看出,他一心想要中興大明,做一些當初張閣老都不敢做的事情。老奴在神宗朝就已經是少監了,見過幾回張閣老,現在再看嶽大人,總覺得他身上有幾分張閣老的影子。鄒義對嶽肅的評價,其實很簡單,肯定了他的忠心。

嶽卿的忠誠,哀家也是相信的,可是這次,他竟然為了給自己立威,直接鍘了駱養xg,打了皇家的臉面,實在有點過了

太后,其實老奴到覺得,這件事嶽大人做得對。鄒義說道。

嗯鄒卿何以如此說張嫣不解地說道。

誰都知道,駱養xg的膽子並不大,平日裡也就是做點訛人錢財的事情。說句實在話,老奴相信,這件事要是背後給人給駱養xg撐腰,借他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和嶽肅做對。鄒義慢慢吞吞地說道。

是呀張嫣馬上反應過來,說道:哀家這裡有嶽肅剛剛呈來的口供,卿家先看看。

嶽肅剛剛上jiāo的供狀,都留在張嫣這裡,她叫人取過,給鄒義過目。鄒義好不容易看完,說道:太后朱大典不過是一個小小六品經歷,就這麼一個芝麻大點的官,駱養xg會傻到相信他的話,和嶽肅做對實在太可笑了。可以看得出,這個朱大典就是一個棋子,他的死也是為了保他身後的那個人,駱養xg也就是因為看重他背後的那個人,才敢於合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鄒卿的話,你是知道朱大典背後的主謀了

不僅老奴知道,想來嶽大人也知道。背後之人,肯定是當今首輔韓爌,嶽肅雖然眼裡不容沙子,可韓爌畢竟是首輔,沒有真憑實據,他也動不了,所以只能罷了。鄒義淡然地說道。

這等話,要換做平時,鄒義肯定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可是現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他是什麼都敢說的。所以,現在的鄒義,在張嫣面前再也不藏什麼心眼,有一說一。

韓爌張嫣點了點頭,先前她沒有想到這一層,經鄒義一點,馬上就確定了。緊跟著,張嫣陷入沉默之中,只到了罪魁禍首,如果她想要罷了韓爌,其實很容易做到。嶽肅勢大,韓爌不過是內閣裡的泥人,只要一道旨意,韓爌連屁都不敢放,就得馬上收鋪蓋卷回家。可是,張嫣並沒攆韓爌走的意思。讓嶽肅一家獨大,在朝廷連個敵手都沒有,那多沒有意思。留下一個敢於暗中和嶽肅叫板的人,或許朝廷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思量許久,張嫣終於開口,她的聲音十分感慨,鄒卿呀有你在,朝中不管出什麼事情,哀家心中都覺得有底,什麼也不擔心,當初委你做著掌印太監,哀家實在沒有選錯人呀

多謝太後誇獎不過老奴實在不行了,雖然有心再伺候太后伺候皇上,可老奴的身子骨,怕是堅持不了幾天了鄒義說著,也不禁lu出傷感之情。

唉張嫣嘆息一聲,如卿家一走,哀家再有什麼事,要和誰人商量呀鄒卿哀家突然想問你一件事

有什麼事太后儘管吩咐在老奴有生之年,一定全力以赴

卿家哀家是想問你,倘你一走,何人可接你的差事呀

莫大的榮耀。說句實在話,自大明朝開國以來,這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位,還沒有說,有過向前任諮詢,令其保薦的事。而且,這個活不好幹,死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不計其數。但即便如此,這個差事也是所有太監的終極理想。

太后,說句不中聽的話,老奴當年能幹上這個差事,是託了太后您的福,若按照正常次序,應該是劉公公的。太后或許是因為某種原因,不想將這位置給他,才給了老奴。此等話,放在以前是不敢說的,但現在時不久矣,老奴也就什麼都敢說了鄒義的臉上lu出一絲微笑。

呵呵呵呵張嫣也笑了,說道:哀家總是欣賞誠實的人,你現在能在哀家面前說出這話,可見你也是一個真摯之人。正如你說,確實如此。現在卿家連這話都敢說了,那推心置腹,為哀家舉薦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應該不難吧

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選上,宮內也有宮內的規矩,需要論資排輩的。當初太后選擇老奴接替魏忠賢,不也是因為老奴的資歷。老奴行將就木,能接替老奴的人選,無非是劉公公以及御馬監的曹化淳。這兩個人都在宮內沉浮多年,不論是誰來接替老奴,都是可以的。只是太后,希望選一個既有本事,資歷又夠,而且和外臣有沒有什麼牽扯的人,這樣一來,不免就稍微難了點。假使老奴能夠撐上幾年,太后就不會為此cào心,伺候皇上的趙治便可接任,然現在皇上年幼,趙治的資歷,還差了一層,現在接任,那是害了他。老奴才曾想過,老奴走後由誰來接任最為理想,最後認為,由劉名果接任掌印太監最為合適。至於東廠,可由曹化淳接掌,並接任劉名果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職。原先御馬監掌印太監一職,可依次遞補,趙治晉級司禮監第一隨堂太監,為將來打基礎。鄒義說出心中的想法,由於氣力不支,說這麼多的話,用了很長時間。

對於接班鄒義的人選,張嫣一直難以取捨,劉名果曹化淳都是合適的人選,原本張嫣更加傾向於曹化淳,可在福王遷離封地的那件事情上,張嫣對劉名果又有了一些改觀,如此一來,心中更是無法抉擇。至於說伺候小皇帝的太監趙治,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趙治的資歷不夠,經驗方面,比之那些人也要少上許多,朝廷是多事之秋,此刻讓一個不懂行的人上臺,無疑是添luàn。

鄒義的建議,可以算得上是最為穩妥的了,讓劉名果和曹化淳互相制約,又一起為皇家做事,對內對外,都算不錯。張嫣點了點頭,說道:卿家此言大善。

隨後,張嫣又與鄒義閒話幾句,見鄒義實在沒有什麼jg神了,才讓他回府。

嶽大人在出宮之後,少不得要安撫一眾降將,在京中逗留兩天,便匆匆趕回洛陽。朝廷用來安撫京內降將的旨意,嶽肅也帶到這邊,也算是給隨在身邊的這些降將再吃一粒定心丸。

福王的事情,可以延緩,那就延緩吧,反正嶽大人不會為這等事著急。大軍即將開拔,出發之前,嶽肅分別召見了一批人,這些人都是張獻忠手下的降軍,而且都是四川人。

嶽肅給他們每人都單獨安排了任務,有的是負責給川中張獻忠部下的將領送信,信是張獻忠當初投降時寫的,勸自己手下的將領歸順朝廷,不要再跟著李自成造反,在川中給官軍充當內應,見機行事,功成之日,朝廷必有重賞。

除安排人送信外,剩下派出的人,負責在川中撒佈訊息,將朝廷的安撫政策告訴川中流寇,只要願意歸降,每人都有土地和銀子,想要當兵,朝廷也會接納。但凡流寇將領,率眾歸降的,都會越級封賞,誰能擒斬李自成,朝廷封他為伯爵。

順便,還要宣傳一下官軍的實力,雄兵百萬,戰將千員,若不早日投降,便叫爾等死無葬身之地。

這些人領命而去,三日之後,嶽肅大軍開拔,水陸並進,前往四川。離開洛陽的時候,自己的兵馬,是一個人也沒留,王坦厲家兄弟所統率的那支駐紮洛陽的部隊,全都跟著入川。

水路那邊,除máo有見的兵馬外,嶽肅又撥給金蟬兩萬兵馬,跟máo有見一起走沱江,但叮囑不用急著jiāo戰,見機而動。

嶽肅親統主力大軍五十萬,號稱百萬,從襄陽進漢中,與司馬喬禹左良yu秦良yu曹變蛟會師,朝成都殺去。

想要到成都,綿竹關是必經之路,這些年來,此處經過無數戰火的洗禮,雖說城牆有些地方破損,但大體上是無礙的。李自成對綿竹關很是重視,派手下大將高一功劉方亮率大軍八萬坐鎮此處,並下了死令,絕不能讓官軍踏過綿竹關。

李自成這兩年來摧城拔寨,手裡也搶了不少大炮,他幾乎將所有的家底都放到了綿竹關,上百mén大炮擺在關上,要和官軍對著幹。

官軍方面,司馬喬禹與曹變蛟是前部,他倆統兵五萬走在最前,這一日,來到綿竹關。因為他們手中也有強勁的火炮,所以決定建立首功。

大炮擺上,可還沒來得及朝城上轟擊,城上的火炮卻先開火了。正常來說,官軍的火炮都是外國貨,shè程要比國產貨遠,可是關上的火炮居高臨下,完全可以彌補shè程上的差距。被城上打了個措手不及,一下子被炸燬不少大炮,不僅如此,高一功與劉方亮還甚是彪悍,藉著火炮的衝擊,二人隨後殺出城出,打了官軍一個立足不穩。

好在司馬喬禹治軍有方,曹變蛟一向悍勇,在他們的指揮下,官軍雖敗不luàn,頂住了流寇的突襲,沒有造成太大的死傷。ji戰了一天,流寇得勝而歸,官軍無奈,後退十五裡紮營。

嶽肅很快得到訊息,首戰不利,對士氣是個打擊,更為要命的是,流寇也開始利用火炮守城,這樣的話,想要儘快攻下綿竹關,難度明顯大了許多。

這將是一場消耗戰,但只要打贏,流寇自然崩潰。你有火炮不要緊,我的火炮更多,嶽大人一共帶了將近五百mén火炮來,炮彈無數,咱們不行,就來個對轟,看看誰來的持久。本帥以一國敵一域,難道還怕了你。

五日之後,大軍抵達前敵。嶽肅下令,讓高見部衝鋒,容後面可將火炮擺開架勢。高見怎敢不從,率軍攻城,作為流寇,他們攻城本身就不是強項,被城上的闖軍打的是哭爹喊娘。好在沒用多久,嶽肅就叫鳴金收兵,高見如釋重負,急令手下退了回來。

緊跟著,官軍的火炮開始發shè,轟轟轟一連串巨響,一枚枚炮彈朝城上砸去。城上的流寇也不示弱,開炮還擊。

城上與城下對轟,城上自然佔便宜,起碼有城牆擋者,炮彈砸上去,不一定能造成死傷。城下吃虧很多,炮彈一下來,搞不好就能砸死好幾個,嶽肅人多,當然不會在乎,怕的是自家的大炮被城上的炮彈給砸壞。

索xg,流寇終究是流寇,那些炮手也沒有經過什麼正規的訓練,準頭上面,欠缺很大,而且國產跑的質量,實在令人不敢恭維,雙方對轟一個時辰,城上的流寇被轟死的不多,但先後有三mén火炮炸膛,釀成不小的損失。

隨著戰鬥的持續,國產炮與外國炮的差距也顯lu出來,國產跑打了十炮,炮身就燙的不得了,需要冷卻之後才能發shè。外國炮明顯要持久一些,可以多打個五六炮沒有事。

城下二百mén火炮,每mén多發shè五炮,合起來就是上千發。光是捱打,令城上是叫苦不迭。進入冷卻時間,嶽肅命推出井欄箭樓,賀一龍王義勇率領右軍,發動衝鋒。

高一功劉方亮率軍部分,在城上拼死守禦,打了半個時辰,火炮冷卻,嶽肅叫鳴金退回,火炮接著開轟。城上的火炮也冷卻了,添置彈yào,繼續對轟。

一場炮擊打了一個多時辰,到得最後,又是官軍的火炮佔據上風。這一回,城上的流寇倒是學了個乖,為了保持持久xg,火炮輪番發shè。

城上shè下的炮彈減少,嶽肅自然看出端倪,你能這麼幹,城下也能這麼幹,叫自家炮手也是輪流發shè。不管怎麼說,火力都要保持是你的的一倍。

城上城下炮彈紛飛,從白日裡一直打到黃昏,嶽肅人多炮彈多,哪裡懼怕消耗,傳令夜間一半兵馬休息,另一半繼續轟擊。並叫再拉一百mén火炮上來,給城上施加壓力。

如此日夜對轟,只四天過後,城上的火炮就支撐不住了,炸膛的火炮越來越多,炮彈也供應不上。和他們相比,城下的炮火都有增無減,嶽肅已經把四百mén火炮推到城下,不停的炮擊,令城上只有被動挨打,再無還手之力。

到了這個時候,嶽肅似乎也不急於攻城,只命令下面的士兵小心戒備,防止敵人出城突襲。火炮繼續輪流發shè,震懾城上。

連日來,城上的流寇被轟得是灰頭土臉,垛口的磚頭瓦塊四處luàn飛,搞不好就能砸死兩個。嶽肅命人用望遠鏡時刻觀察城上的動靜,這一日,嶽肅認為機會來,當即下令,令司馬喬禹為前部,率軍發起總攻,劉希堯惠登相的左軍隨同作戰。

官軍如cháo水般向綿竹關湧去,高一功劉方亮讓手下拼死抵抗,怎奈流寇這些天被炮火轟得是鬥志全消,城下的攻城器械又是十分齊全。井欄箭樓衝車火炮,配合士兵搶城,而且官軍都是衣甲鮮明,拿的盾牌也是特別的厚實,城上流寇根本無法奈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