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大勝

司馬喬禹的兵馬,也算是以逸待勞,流寇一路之上疲於奔命,勞累不堪,已經是強弩之末。精銳之兵對烏合之眾,又是有備殺無備,這仗還有的打麼。

流寇被殺得是哭爹喊娘,狼狽不堪,連絲毫還手的能力都沒有。

官兵從晚上,一直追殺到天亮,流寇死傷無數,自不在話下,而且潰不成軍,被殺得是四散奔逃。

十幾萬流寇,前面是丁壯,後面就都是老弱婦孺了,這幫人跑都沒法跑。當然,官兵也不至於去殺他們,暫時少量兵馬看管起來,也就算了。吳思南繼續組織人馬,向前追殺流寇。

這邊取得大捷,再說延綏巡撫陳奇瑜那一邊。陳奇瑜也算是一個能人,當初經常給洪承疇出謀劃策,戰略部署十分厲害。他是一個很少的策劃者,但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執行者,他的毛病,就會體現出來,這裡只說眼前的戰鬥。

陳奇瑜的兵馬,是走到古蘭鎮的時候,被流寇發現的,當走到河口的時候,陳奇瑜也得到流寇大軍前來阻攔的訊息。流寇在河口東五里的地方安營紮寨,陳奇瑜馬上召集眾將,布屬戰略。

陳奇瑜的觀點是,人多勢眾並不可怕,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流寇佈陣一般是這樣的,最前面的是精銳,精銳之後是丁壯,最後便是老弱。陳奇瑜的計劃是這樣的,如果正面和流寇作戰,雖然不懼,但勝算也就六成,畢竟流寇人太多。所以,不如分兵三路,一路人馬在正面牽制流寇,另外兩路,今天晚上繞到流寇側後方,在我軍次日與流寇正面交鋒之時,從後面包抄,流寇後軍一亂,前軍自然也會跟著大亂,我軍必勝無疑。

作戰方案制定好了之後,陳奇瑜隨即布屬兵馬,按照這個方案進行。

事實證明,這個戰略部署確實十分管用。大戰一起,陳奇瑜在正面戰場上和流寇打了個勢均力敵,僵局之時,繞到流寇側後方的官兵殺將出來,流寇後面都是老弱,如何能夠抵擋,登時拉亂。因為官軍是從後面殺過來的,這些老弱只能向前面跑,這一跑,就把前軍給衝亂了,官軍在後一兜,流寇大軍便七零八落,前後夾擊,流寇潰敗,四散奔逃。

陳奇瑜一邊派兵四處追殺,一邊繼續朝太原趕去。

兩路兵馬取得大勝,時間就是前後腳,另一波前去迎戰楊奕山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部,並沒有得到訊息。

再說李自成他們這邊。他們這七營人馬,剛趕到太谷的時候,就碰上了官兵,得知領兵帶隊的是曹文詔。

曹文詔的名頭,那在陝西可是如雷貫耳,聽到這個名字,流寇的腦袋都大。一聽說是曹文詔率兵前來,各營頭領都有點懵了。可以說,誰也不敢上去打了。

這幫人都是從陝西出來的,其中一半以上都和曹文詔交過手,曹將軍的關寧鐵騎太厲害了,和他打,和找死沒有什麼區別。好不容易攢出這麼點家底,哪能就這麼敗了。

七位頭領當下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研究如何禦敵。研究一頓,也沒有商量出什麼好辦法,最後的結果是,明天一早,大家夥並肩一起上,和曹文詔拼了。

這幫人話是這麼說,其實心中各懷鬼胎。別看自己人多,但自己多少斤兩,那還是有數的,曹文詔也不是就帶五千人來,那可是兩萬人馬,憑自己這些烏合之眾,怎麼和人家打。

好比曹操羅汝才,他回到自己營地之後,就告訴手下的頭目,明天作戰的時候,不用拼命,看情況不妙,咱們就撤,直接往東邊跑,進邢臺,然後南下河南。

他有這個想法,其他頭領也是這般打算,回到自己營地,也是這麼交待的。既然大家心底的想法都達成一致,為什麼不商量一下,現在就撤退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盟主還在太原呢,咱們沒打就跑,實在太不夠哥們,日後如何相見。所以,寧可犧牲一點。

再者說,自己的部隊儘量保存實力,讓別的營去打麼。好傢伙,大家夥的私心幾乎一樣,這仗不輸才出鬼了。不過,倒是有一位仁兄比較仗義,那就是李自成,他沒有告訴手下,明天一打就跑,反而是鼓舞士氣。

這下可好,第二天雙方擺開架勢一交戰,當時就熱鬧了。曹文詔的關寧鐵騎與吳家省的兵馬那都是一等一的戰力,只一交手,流寇便有目的的四散奔逃,唯有李自成的部隊,沒做好逃跑的準備,還傻乎乎的跟官兵打呢。

可其他的部隊都跑了,李自成的人馬哪裡還會有士氣,沒抵抗一會,就被曹文詔關寧鐵騎衝的是七零八落,四散逃命。李自成的部隊,跑在最後面,那可倒了黴,官兵就追著他們砍殺,整整追殺出去五十多裡,在李自成停下來整頓兵馬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部下,只剩下幾百個。

流寇的其他部隊,也有不同程度的折損,但也就是那些老弱婦孺被扔下來,年輕的跟著跑出來不少,主力全在。李自成一看,就自己損失慘重,不過心中有氣,也沒有立刻發作。

眾頭領還坐到一起,商量一番,其實早就心中有數,往很難跑。李自成也沒有辦法,只能跟著一起走,他明白,王自用十有要戰敗,先跑總比後跑強,自己現在想回去幫忙,也已經是有心無力。

休息一會,眾人也不敢久留,害怕官軍再追上來,所以又急著逃命。

他們想要竄出山西地界,也沒有那麼容易,距離第一目標,北直隸的邢臺,還有二三百裡地呢。曹文詔帶的是騎兵,吳家省也把手下的騎兵全都借給曹文詔,由曹文詔率兵猛追,一路之上,斬敵無數。流寇一看,這麼跑可不行,目標太大了,乾脆,各跑各的吧。他們這一分頭跑,給曹文詔可帶來了困難,自己的部隊沒有流寇多,最多也就分兵兩路。要是也向流寇那樣,分個六七路追,估計不少都得讓流寇給吃了。

曹文詔分兵兩路去追,被他追殺的那兩位,可是倒了大黴。油裡滑丫頭子,他倆的人比較多,曹文詔這人脾氣也怪,沒撿少的打,專挑人多的追。兩路騎兵,將這兩路流寇,幾乎殺光大半,後來那些流寇士卒一看,實在不行了,乾脆把丫頭子和油裡滑分別給綁了,直接投降。

三路援軍盡皆取勝,先後朝太原奔來,包圍太原城的流寇,得到訊息,差點沒崩潰了,大家夥馬上拿出統一意見逃跑。

畢竟要是讓朝廷的援軍全都上來,形成合圍,到時候再想跑,那可就難了。各營立刻整合人馬,撤離太原,流寇的舉動,城上看的清楚,就在流寇剛一掉頭走的時候,吳如夢當即下令,從南門殺出,直撲王自用的大營。

這兩天,流寇的攻擊懈怠,吳如夢就斷定反擊的機會來了,命令守軍把南門城門洞裡的石頭沙袋全都取出,時刻準備出城殺敵。機會終於來了,城外流寇各營都有旗號,吳如夢當然知道,王自用是現在流寇的大頭子,所以,別人可以別管,但必須要幹掉王自用。

官兵從南門殺出,直撲流寇,南門一共五營,都在撤退,他們根本就沒想到,官兵還敢殺出來。眼下看到官兵追殺出來,而且官兵的人數,遠遠超過他們的估計,好幾萬人呢。看到架勢,而且流寇都無心戀戰,哪裡能夠抵抗的了,除了拔腿快跑,根本沒有戰鬥的心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下可好,還沒等官兵追上來,流寇內部就先亂了,爭先恐後,自相踐踏,擁擠不堪,亂七八糟。等到大衝鋒的官兵馬隊衝過來,流寇便一瀉千里,被衝的是七零八落,待到後面的步兵殺到,什麼場面,已然不言而喻。

官兵追殺流寇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喊殺之聲,因為他們喊的是,不管何人,活捉王自用,官封副將,賞黃金千兩

這個口號可要了命了,嚇得王自用更是打馬急行。官兵在後掩殺,那一路追去,從白天一直追到晚上,整整追出五六十裡。

南門那五營的流寇就不用提了,被裹挾的百姓,是紛紛投降,一場追擊戰下來,流寇不知道死了多少。幾大頭領也不在一塊,各自逃命,王自用身邊,只剩下百餘名有馬的親隨。其他的步足,是一個也沒有。

另外三門的流寇自然沒有膽子趁機攻城,全都是爭相逃命,沿路之上,難免遇到趕來的援軍,少不得一場追擊戰。整個太原周邊,都好似一鍋粥,但情況很明朗,就是兵抓賊。

流寇被官兵攆的到處亂跑,沒有辦法,只能化整為零,這樣一來,可以避開官兵的追拿。但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人少了,誰也不怕你,沿途的州城府縣都敢出兵抓拿,就連一些地主,也調集莊客,捕殺流寇。

當然除了捕殺流寇,也有那地方官員,趁機殺良冒功,奪人財產。

吳如夢對王自用許下重賞,但也是經過巡撫劉策批准的,估計這事,哪怕報到朝廷,也能兌現。就因為這個封賞,王自用可是倒了黴,追殺他的最多,別看王自用騎馬,可這馬反而還成為最明顯的標誌。

不僅官兵打他,有的流寇為了從良,也暗算於他。王自用雖然逃過幾劫,但是手下護衛卻死了一半多,甚至連王自用還得上了疑心病。最後王自用的手下一看,乾脆,咱們把他做掉,到官府請賞去吧。於是,王自用只做了一個月的義軍盟主,就因被手下出賣,丟掉性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