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張榮家收秋收的很快,想往年沒有個把月是收不完的。因為張榮承包了村裡好大的一片地,雖說兒子現在有錢了,獨立了,想在家鄉創業,但是也不能就完全的不管了啊,而且從張榮這幾天回家的表現來看,絕對就是一亂花錢的主,賺再多的錢也是不經花的,所以就更得看著點了,所以張爸張媽只是粗略的收了一下後,就趕緊的來工地監工了。這下子張榮算是徹底的解放了,爺爺負責監工,老媽負責遞煙倒水,老爸負責找人翻地,張榮驚奇的發現好像沒自己什麼事了,反正施工的方案已經和梁技術員敲定了,只需要照著幹就行了,如果再有什麼事的話,梁技術員還是會找張榮的。

閒下來的張榮決定去死人谷看看,承包到手這麼長時間了,只是聽到了一些的傳聞和小道消息,至於到底是什麼樣的,張榮還真不知道。現在也沒什麼大事,就決定去看看,也沒有告訴其他的人,自己一個人就悄悄的出發了。

死人谷位於野兔嶺的西坡,說是坡吧,實際上確實一座坡度很大的懸崖,想要去的話,就只能走以前的老路了。新路雖然要開,但是那也在最後的階段了。往死人谷走的路都是一些崎嶇的山間小道,這還是以前在這裡種水稻的時候開的,自從水稻荒蕪,又發生了失蹤人的事件,已經很久沒人來過這裡了,有的道路已經被雜草所掩蓋,粗略的看的話是發現不了道路的痕跡的。兩邊植被茂盛,高大的樹木完全的將陽光所遮蔽,頗有點原始叢林的感覺。也幸好張榮又逆天的精神力,隨便的一掃,方圓千米的範圍瞬間就印在了腦子裡,路該怎麼走也就一目瞭然了。

終於走到谷口了,面前一下子就出現了一大片的開闊地,似乎是一瞬間就亮起來的。是十幾畝荒蕪了的水稻田。雖然田裡已經不在種植水稻,但是水卻沒有乾涸,一條小溪從谷裡流出,源源不斷的注入稻田裡,已經成了一大片的沼澤溼地,張榮計劃在這裡養殖林蛙。

林蛙屬歐洲林蛙的中國亞種。商品名哈士蟆。廣泛分佈於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朝鮮也有分佈。各地區個體變異較大。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體背多為土黃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向外側彎曲。以陸棲為主,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溼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以多種昆蟲為食。

其與蛤蟆和田雞完全是不同原動物。唯中國僅有,被列為易危(v)物種。是集藥用、食補、美容功能於一體的珍稀兩棲類動物。東北林蛙以其特有的藥用價值與營養價值日益被人們所重視,成為蛙類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林蛙和林蛙油越來越缺乏,價格非常昂貴,國際市場目前每千克500美元,林蛙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一直呈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市場需求成蛙和林蛙油量很大,在國內市場食用的林蛙每只雌成蛙售價8元,林蛙油每市斤達到1800元,在國際市場近期林蛙油(幹品)每公斤最高達500美元。

張榮也是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林蛙的資訊,才動了要養殖的念頭,也很是細緻的瞭解了一下。雖說養殖林蛙的技術性很強,失敗的多,成功的少,但是這些對於張榮來說都不是問題,只要不要讓它們跑掉就好。所以才要修圍牆將稻田和山谷封死的,從野兔嶺進谷,但是自己的計劃行不通,只能是修牆留門了。

繼續往前走,眼前的死人谷是霧氣繚繞,和仙境一樣,卻讓人望而生畏。聽說這裡很久很久以前是墳堆,後來土地自動下沉了,也不知道真假。周圍基本都是雜樹,高大茂密,所以顯得有些陰森。此時正值早上,太陽斜照在上方,抬頭看去一片紅豔,很有感覺。

再繼續往前走,一種陰涼的感覺不斷襲擊全身,讓人覺得有些空虛。張榮安慰自己,這只是早晨的寒冷來襲,不用害怕。既然走到了這裡張榮也沒有打算回頭,反正遲早是要來檢視一番的,如果真有什麼危險的話,躲到空間裡就行了,想必沒有什麼生物能突破世界珠進入空間的。

張榮深吸了口氣,繼續往前走去。越往前,地勢越寬闊,和大伯說的一樣。死人谷也能叫葫蘆谷,口窄肚大。四周都開著無數的不知名的野花,蜜蜂、蝴蝶在辛勤的勞動著,不時的還有野兔、松鼠的從裡面竄出來,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張榮都非常的疑惑,這樣的地方不知道為什麼會導致兩個人失蹤,難道這下面有野獸出沒?可是村長都組織過人下去找人,卻沒有找到,就算是野獸吃人啥的,也該把人的衣服吐出來吧,吃進去消化不良對身體多不好啊。

張榮越往裡面走,視野越開闊。這裡就和當初在西雙版納見到的那個小山谷差不多,都是全山環繞,四季如春的。張榮這時候已經差不多快要走出葫蘆的小肚子了。這裡的面積還不小,張榮初略的目測了一下,也有二百多畝,地勢平坦,也沒有什麼高大的樹木,中間是一條小溪緩緩的流過,小溪裡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小蝦的在水中自由的嬉戲。一眼望去,一片綠色,儼然就是一片山谷小牧場。張榮聽大伯說過,這裡以前也是有樹的,只不過因為與世隔絕,樹木長得太好了,所以都被砍了,人的失蹤也是砍樹那會發生的。

張榮順著小溪一直往裡面走去,小溪的盡頭是一個大約只有五六米寬的穀道,光是小溪的寬度就佔了穀道的三分之二,只剩下兩旁的的路能勉強過去。張榮知道這就到了葫蘆谷的節點了,穿過這條穀道,就應該是死人谷的後半部分,也就是葫蘆谷的大肚子了。

這條穀道大約有一里地的樣子,雖然不是很遠但是因為溪流就佔據了大部分的路面,所以走的不是很順利,張榮想以後有必要的話還是在這裡架一座橋比較合適。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