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比較的划水,但是總的來說這次的新聞發佈會是比較成功的,解決了最近的事情,也放出了自己代言價格的標準。

而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到了暑假的第一天。

這些天裡面,李志每天沒有出去,都呆家裡,沒事看看新聞,然後碼字上傳,發給出版社準備出版。

小日子過得相當的滋潤,當然也不排除李志的刻意低調,可是知道李志就是寫出這麼多神書的讀者卻沒有就此消停下去。

這些讀者慢慢的開始發展成為了那種非常給力的腦殘粉,不僅僅是看李志寫的書,也聽李志的歌,看李志出演的節目等等。

而空姐的銷量和福爾摩斯的訂閱量因為這兩件事突破新高,每張的平均訂閱更是直接上漲了1000到3000不等。

而已經完本的鬥破蒼穹和誅仙也有不少的增幅,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其他的作者來說也是一個不可超越的階梯。

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現在的文學盛世,經過了這麼一段時間的發酵,不管是新聞還是媒體,不管是報紙還是雜誌,對於這件事都進行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再加上那次李志的專訪,更加的讓人瞭解了這一個網絡文學的結構和組成。

聽過此類訊息的不少的人第一次對網路的快餐文學產生了興趣,成為了新的一代網路作家,而其中也有不少的有才華,有能力,但是卻沒有渠道展示自己的才能的作者也有了新的一層認識。

在他們想來。或許可以透過這種便捷的方法進行自己的創作,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作品。從而同李志一樣,改變文體。改編劇本,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為有了李志這個行業的領頭羊在此,所以點點我知道這個訊息之後逐漸開始發力,成為了行業第一大龍頭,也趁著李志風靡的這一段時間內,對網站的福利政策進行了最大的改變,讓新的作者,老的作者,新的讀者。老的讀者收益。

最直接可以看見的就是李志這種白金往上級別的大神級別作者,除去道具打賞的分紅之外,還有其他的保底福利的提升,還給買三保一金,最低賠付十萬的那種。

而打賞的分成也從之前的五五分成到了現在的三七分成,李志佔七成,給李志省了不少錢,要知道,每個月的打賞金額就超過十萬大關的。這項政策的改變,足足給李志剩下了三萬塊的錢。

一個月看起來或許不多,但是如果是一年呢?一年十二個月就省下來360000塊,如果是十年的話那就是三百六十萬!

三百六十萬啊。那都可以買一輛很不錯的轎車了。

……

說到車,不得不提的就是特步在經過新聞發佈會後和李志正式簽約了,然後把說好的代言費打了過來。整整五百萬,而福爾摩斯和其他書的銷量也提升了不少。一個月下來給李志帶來了上百萬的收入。

現在,李志的手裡閒錢足足700w左右。(500+100+以前剩下的不少一百多萬。)

反正現在就是說只要是李志願意投資的話,。馬上就可以把《瘋狂的石頭》給拍出來,而李志已經決定,再今天過後就讓甯浩開始準備拍攝前的各項工作。

因為是一切都交給寧浩來做,所以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親力親為,型號,李志率先給他打了兩百萬過去讓他用作前期的運作,後面的各種的投資以後再說,反正李志只說了一句話,那就是“不要讓這部片子的質量受到損失,要做,我們就做最好的。”

正式因為李志的這一句話,讓甯浩更加的堅定了自己拍攝這部電影的決心,而且也更加賣命的開始孕照拍攝的地點,和需要經常用到的地方談植入廣告的事情。

找地方,拉廣告,規定各種類型的東西,還要拉劇組起來,李志自己是沒有劇組的,所以還需要甯浩起來慢慢的尋找合適自己的。

這些李志都絲毫不參與,等預算是完全的放線了,讓甯浩自己完全的掌控屬於他的劇組,自己創業,磨合,然後拍攝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

……

而李志也不是說完全的放手,只是他自己的計算寧浩在拍攝完之後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會簽約自己的公司,所以才會有這種放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些先不說,甯浩和李志雙頭進項,《瘋狂的石頭》開始籌備,而劇本則是在甯浩加班加點的修改之後顯得更加的通俗易懂,而劇本則是交給了吳起帶去廣電總局稽核。

想來靠著廣電總局和李志的各種關係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是時間的長短的問題。

而今天,李志最主要的事情只有一個,那就是參加《父子》的正式的首映禮。

今日,父子正式開播,首映禮等東西匆匆解決,而李志此時出去 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看一看現在的影迷對於這部片子的接受能力到底是多少。

不管是能接受多少,李志總要看過之後才會知道,和《父子》一同爭取暑期黃金檔的電影還有各種好萊塢大片。

至於國內的片子,都是被《父子》和李志給打敗了,根本沒有一掙之心,所以,只能給《父子》讓路。

而那些沒有後臺的片子,則是被推出來做替死鬼,不可能讓整個《父子》大的上映期間都是只有一部片子吧。

所以其他的除了父子之外的電影只能是那些能上映,但是沒有後臺的電影。

……

李志走到最近的一個影院,走到前臺,因為是帶著墨鏡。再加上今天看電影的人數非常的多,所以。也沒有讓售票員看出什麼不同。

“給我一張下一場的《父子》的票。”

“對不起,沒有了。”

“那下下一場呢?”

“也沒有了。”

“那你說最近的一場是什麼時候。”李志疑惑的問道。沒有露出和普通觀眾的憤怒的感情。

售票員對於李志還是很有好感的,因為李志的輕聲細語,不同於那些聽到沒票之後就大吼大叫的觀眾不通風,李志顯得非常的溫文爾雅。

所以售票員輕聲的解釋道:“是這樣的,因為《父子》的反應特別好,經過今天的首映之後,觀眾的好評一致,所以影院的老總臨時決定增加場次和大熒幕。”

“但是還是沒有阻擋那些來觀影的觀眾,30塊錢的定價不高也不低了。那些看過之後的觀眾回去在宣揚,周圍的各種朋友小夥伴們都在這個時候來訂票。”

“這不,你看現在的最新一場有票的已經到了晚上12點了,而且位子已經很少了,還有十幾個的樣子,怎麼樣,先生要來一張嗎?”

“呵呵,謝謝你的解釋,耽誤你的時間了。這麼晚的話那就算了,等以後抽個時間再來看好了。”

“那也行,現在確實是比較緊張,等暑假的前幾天過去之後就好了。”

售票員最後還和李志說了下。李志則是轉身離開了。

出了影院,李志舒了一口氣,終於算是輕輕地松了一口氣。這麼好的反應看來票房真的不會低。

回去之後,李志靜靜地等著第二天的票房結果。

……

第二天。李志先買了一張報紙,看著上面的那些評論。無一不是好的,都是在說觀眾看完之後那種的感受。

就如同這個人說的:我是抱著很大的期待去看的,事實證明,和所有事情一樣,抱有期待是我的活該。

原本以為這是一部溫情脈脈的親情片,即使有苦難也只是為了讓人更感動的橋段,我甚至因為自己對親情的超低抵抗力忐忑來著,思慮著要不要備好紙巾,結果是我想太多了。

我環手在胸前看完整部片子的。據心理學上的講,這個動作代表自我保護和敵對心理。我想是的,我很排斥。

有人說,這部片子描寫了人生的殘酷、苦難、沉重、、、、、、很久以前,曹先生就說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對這對父子格外心狠手辣嗎?我不覺得。不用看電影,隨便看看蹲在人才市場門口,面前擺塊“木工、油漆工”之類牌子的農民工,你大概就可以看到麻木了。

長大的人犯錯是不容易被原諒的,所以身為父親的焦慮加神經過敏,身為母親的逃避,可以被冷靜剖析,一個是只有佔有慾而沒有責任感,還不懂反省,一個是主見有,野心有,同樣沒有責任心,於是一切是如此順理成章的活該。

沒有長大的人犯錯時容易被原諒的。所以作為孩子,可以因為也許是所謂對父親的愛,義無反顧的去偷;可以因為想要母親不離開自己,對自己都想偷偷離開的父親說“你去把媽媽抓回來好不好”;可以一邊自己順手牽羊,一邊在被抓後咬著父親的耳朵說“我不想去,你卻非要我去”、、、、、、沒有力量沒關係,只要你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別人,就會得到原諒,就會被照顧。不需要自己去判斷是非對錯,不需要自己去費勁思考對策,不需要自己努力看看有沒有別的路走,反正還只是個孩子。

我鄰座的女生的感慨聲一直不斷,看著孩子沒錢,在大巴上被司機催著交錢的時候說“好可憐”,一路“好可憐”下去,直到那小孩被抓差點被打死,她說“死了也挺好,跟著這樣的父親要怎麼長大啊”。

犯錯的時候瞪著大眼睛被可憐、被原諒,也許是挺簡單、挺美的,那別人說“活著太辛苦死了好”的時候,是不是也就選種死法了結得了?

是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嗎?難道所有的孩子都要等到變成“大人”,才需要“做人”嗎?那孩子究竟是怎樣長大的?只要個子長高就可以了嗎?長大只能依靠別人嗎?當不甘被叫“孩子”的時候,只大聲嚷嚷抗議就完了嗎?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實在是很虐的心境。

還好,最後孩子長大了,償了舊債。我已經沒有力氣追究,用來還的是怎麼來的,孩子的性格是怎樣的、、、、、、我只想離開電影院,假裝他一切都好,就像那明亮的眼睛一樣。(未完待續。。)

ps: 2015年快樂,3500字大章送上祝福,願大家過年都開開心心的,我還在苦逼的碼字,沒存稿,真他 娘 的悲催。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