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青石板廣場的一個角落裡,是一顆巨大榕樹,此時已經圍了許多僧人和遊客,看不清榕樹下的光景。

邱豔雪下意識的拉著周浩的手,急忙說道:“走,我們過去看看!”

等湊到跟前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兩名身穿灰色僧袍的老和尚坐在那邊,都是皓首長眉,身形消瘦,閉眼打座。

噔噔噔!

邱豔雪和周浩兩人湊前不久,寺院響起三聲鐘鳴,兩名彷彿彷彿睡去的老人緩緩睜開眼睛,隔著數米距離,看著對方。

其中一名老和尚雙手合十,宣了一個佛號:“阿彌陀佛,貧僧有一惑,敢請解惑。”

對面的和尚同樣雙手合十,巍然不動,同樣開口宣了一個佛號,道:“阿彌陀佛,師兄請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菩提達摩東渡而來,一葦渡江後,於嵩山石洞中面壁九年,敢問,達摩祖師這渡的是什麼江,這蘆葦又是什麼葦。”

老僧的話一出,身邊許多人頓時騷動起來。

在場的許多人都知道達摩祖師的故事,許多人也看過相關的影視劇,對菩提達摩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甚至於許多人都知道‘一葦渡江’‘面壁十年’‘斷臂求法’‘只履西行’的故事。

而一葦渡江,說的是祖師達摩來華夏傳法,於南朝的都城金陵,見著了梁武帝蕭衍,兩人在一番對話後,菩提達摩覺得兩人話不投機,觀點不同,於是便不辭而別。

事後,來到江邊的菩提達摩,看著寬廣的江面,湍急的水流,既沒有船隻也沒有樹木,恰好此時,看到一名在江邊捆著蘆葦的老婦人,上前誠懇的與婦人攀談,從婦人手中接過一根蘆葦,丟入水中,腳踩著蘆葦渡過長江的故事。

也有的說是梁武帝在得知菩提達摩身份後懊悔不已,派人來追,忽然路中兩座山峰忽然合圍,斷了追兵的來路,而來到江邊的菩提達摩,直接折了江邊的一根蘆葦,丟入水中,踏著蘆葦而過。

而後才有嵩山面壁九年,二祖慧可斷臂求法等等故事,

眾口不一,版本不同,周浩也是恰好知道這個故事,只不過按照科學的角度上說,不要說是一根蘆葦,哪怕是給一捆蘆葦,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也不可能安然無恙的渡過長江。

歷史上,也有許多文學大家和佛學大儒對此評說過,都覺得這只是個神話傳說而已,是根本不不可能的事情,可周浩卻不這麼認為,因為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讓周浩覺得,世界上還是有這種神通的!

而眼下,兩位僧人話隱禪機,誰都知道菩提達摩渡的是長江,蘆葦自然是蘆葦,還能有什麼葦。

果然,話音一落,邊上就有許多人議論。

“達摩祖師渡的就是長江啊,還能有什麼江?”

“是啊,蘆葦就是蘆葦,還能有什麼葦啊?兩位大師,到底說的什麼啊?”

不過也有人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位是空法寺的方丈主持一能大師,一位是嵩山少林遠道而來的智普大師,兩位都是當代高僧,怎麼可能不知道菩提祖師渡的是長江,用的是蘆葦,兩位大師是在用鬥機鋒的方式,引發我們的思考。”

“所謂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懂的就別瞎jb議論,聽兩位大師的!”

被問的一能大師沉默片刻,微微一笑,再次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達摩祖師,渡的自然是長江,踩的自然是蘆葦。”

對面的智普大師立即問道:“那江是什麼江,蘆葦是什麼葦。”

“貧僧淺見,那江名為濁世江,那葦名為心葦。”

“何為濁世江,何為心葦?”

“江水由西而來,滾滾如紅塵,延綿千萬裡,亙古如是,同為一江之水,然平緩湍急,深淺明暗各有不同,或是浪花夢幻泡影,或是旋渦五蘊盛苦,或是砂石六根六塵,或是入海無根生滅,或是四季因果輪迴。心葦乃是本心,本性,祖師是在教導我輩當降伏其心,方能得渡。”

一能大師,舌燦蓮花,妙語連連,一字一句,莫不是引經據典,窮盡佛法真意,而對面的智普大師,也是唇齒飛動,兩人你一言我一句,針鋒相對,卻又讓眾人聽得明明白白。

不知不覺間,針對這個問題,兩人已經聊了不下半個鐘頭,隨後才彼此雙雙合十雙手,同宣了一句佛號,相視一笑。

只見,對面的智普大師雙手一合,再次問道:“阿彌陀佛,敢問這濁江是不是江,心葦是不是葦,再問,祖師達摩,渡的是又什麼江,那葦又是什麼葦。”

大家學過文言文,兩人剛才的對談,多少都明白其中意思,感嘆於兩人淵博的知識,巧妙的比喻,讓眾人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明悟之感。

是了,這紅塵滾滾,不就如那長江嗎?自古如是,平緩湍急,四季不同,由西向東,這是自然規律,這就如同人生一般,沒有固定的常態,但每個人的生死都是註定,而這蘆葦,就是穿梭在這三尺紅塵中,你的本心。本心向著對岸,不隨波逐流,自然可承載本身渡過苦海。

這是大智慧,也是大神通!

眾人聽得如痴如醉,許多人原本皺著的眉目也舒展開來。

可道理大家都懂了,可智普大師為什麼還問同樣的問題,難道一能大師解釋的還不夠好嗎?

所有人都皺著眉頭,想不明白智普大師的意思,倒是周浩莞爾一笑:“佛法是真法,講的是根本真意、是究竟法門。這濁江自然不是江,這心葦自然不是葦。”

一旁聽得雲裡霧裡的邱豔雪趕忙問道:“怎麼?你知道大師在問什麼?”

周浩微微一笑,說道:“我書雖然讀得不多,可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頓了頓,說道:“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佛法說一切無根生滅,都是夢幻泡影,傳說佛成道時,手掌觸地,以大神通現出濁世原形

,乃是五光十色的琉璃淨土。”

周浩的話很輕,但周圍許多人都聽得見,只聽周浩繼續說道:“佛經有云,四方天地,三十三天,唯我們這一界能修行成道,其他諸天都不適合修行,無法領悟佛理,如地獄,無時無刻都在痛苦之中,自然無心領悟佛法得大解脫,其他幾天極樂世界,一生隨順,吃穿不愁,極樂無邊,沒有貪嗔痴,沒有七苦,沒有經歷也自然領悟不到佛法。”

說道這,身邊的人都安靜了下來,即便是兩位和尚和微笑不語,相視而笑,靜靜聽著。

“而話說回來,金剛經三十二品,其實真諦只在開篇第一章,只要懂了那一句‘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無所謂後面的我相人相眾生相、無所謂後面的五寶佈施等等,自然更無所謂最後那一段‘一切有為法,似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邊上的邱豔雪聽得一愣一愣的,呆呆的問了一句:“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只要你當下明悟,明心見性,這世界就不是這個世界,一切就能看懂看透,你已經是佛,已經如是住了。”

“這個我不懂,那長江、蘆葦有什麼關係?”問話的不是邱豔雪,而是邊上另外一名青年。只見那人眉頭微微皺,似是聽懂了周浩話裡的意思,又似是不懂。

“智普大師二問,濁江不是江,心葦不是葦。我的理解是,既然我本就在岸上,本就明心見性,更或者說,我本就已經是佛,眼前的江的這頭和那頭其實一樣,那江自然不在是江,而這蘆葦,自然也不需要了。也就是我本有,何須求的意思。”

總結道:“所以,此時,這江在眼裡,自然不是江,而心葦,自然不是心葦,正如心經所言,空不異色,色不異空,連看著長江和蘆葦的心都空掉了,所以當下就是彼岸,當下就是佛國!渡無可渡,何須一葦?”

周浩講完,所有人都沉默了,許多和尚和前來的遊客都不由皺起了眉頭思考。

而場中,一能大師和智普大師雙雙合十雙手,同聲宣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好一個渡無可渡,何須一葦!”

見著兩位大師稱讚,周浩趕忙合十雙手,回道:“打擾兩位大師禪鋒,還請恕罪。”

一能大師哈哈一笑,對面的智普大師卻開口問道:“那,為何達摩祖師還要渡江?”

周浩微微一笑,直接回道:“因為他還要傳道二祖啊!”

聽了周浩的話,一能和智普頓了頓,隨後放生大笑,笑得很是暢快,很是舒坦。而周浩也應聲發笑,引得場中近百人一臉莫名!

“好一個傳道二祖。”

“小友悟性非凡,阿彌陀佛!”

兩位大師都深深看了周浩一眼,而周浩也朝著兩人報以微笑。

此時人群中擠過來一人。聲音倒也顯得熟悉,結巴道:“那個,周少,真,真巧,您也在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