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真心吐露,講述了許多自己的無奈。

關羽聽在耳中,卻感覺心中越發寒冷,對於大漢更加失望。

他承認,大漢的確有許多弊端。

然而面對這種情況,劉宏想的只是皇室以及爭權奪利,卻不在乎百姓死活。

如此行為,也難怪會天下大亂。

諸葛亮在《出師表》說過:“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何嘗不感喟悔恨於桓、靈也。”

從諸葛亮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劉備對於桓、靈心中頗有怨念。

劉備以漢室宗親自稱,立場也都站在大漢角度,卻會對兩位先皇持那種怨念。

由此也可看出,劉備認為大漢混亂至此,和這兩位寵信宦官的帝王脫不開關係。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然而大漢的土地,都被世家豪族所侵佔,許多百姓淪為世家家奴。”

“朕倒想知道,這天下土地,是否還為大漢之地。”

“這天下百姓,是否還為大漢子民!”

劉宏情緒有些激動。

關羽聞言,精神也為之一振,暗道劉宏終於說到重點了。

土地兼併,這是歷朝歷代,都擺脫不了的頑疾。

至少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歷朝歷代土地兼併都非常嚴重。

特別是,當某個王朝蓬勃發展起來以後,勳貴就會逐漸侵吞大量土地。

如此。

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要麼淪為勳貴家奴、佃戶,要麼成為流民。

更有甚者。

當這些百姓活不下去以後,就會嘯聚山林,甚至舉起造反。

中華幾千年,未嘗沒有人看不出這個頑疾,卻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究其原因。

土地兼併乃封建王朝制度,土地私有制以及小農經濟下的必然結果。

這種狀況,往往在朝代末期表現尤為突出。

為何會如此?

首先,古代生產力不高,糧食產量不足,小農經濟太過脆弱。

若是風調雨順,農民尚且可以憑藉土地出產果腹、繳稅。

一旦出現天災人禍,當農民土地產出無法滿足生存必須時,就會陷入絕境。

這個時候,那些當地豪強、大族,就會趁機收購百姓田地。

有些人,或許是巧取豪奪,然而更多人,卻也只是以錢買地。

當農民活不下去的時候,除了出售田地也沒任何辦法,其實也無需那些大族巧取豪奪。

相反。

大族得到土地以後,還需要佃戶為其耕種,所以大多不會太過分。

就比如在漢代。

別看那些世家大族田地無數,由於愛惜羽毛,很少有人會真的巧取豪奪。

他們只需在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拿出足夠財物即可購得土地。

如此,百姓們既能解一時之憂,也能繼續租用大戶土地,成為佃戶或者家奴。

雖然日後生活會更加艱難,卻也總好過淪為流民,無家可歸,無地可種。

這樣看來。

東漢末年,世家大族土地兼併雖然嚴重,若沒有連年天災,倒也不至流民遍野。

最多,也只是讓世家勢力壯大,中央權力遭到削減,國家賦稅大幅度減少罷了。

壞就壞在,劉宏重用十常侍,搜刮民脂民膏。

《後漢書》記載: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也許有人會說,十常侍才有幾個人,親族怎會遍佈大漢。

此言差矣。

漢代宗族觀念極強,十常侍人數雖少,其族人也不會少。

不僅十常侍族人,他們族人婚親以及賓客,也都會成為其羽翼。

賓客,也可以說是投奔十常侍之人。

以十常侍在朝中權利,雖然被不少世家唾棄,卻也有更多人原為羽翼。

這些人能在各郡縣掀起多大風浪,僅僅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不談其他。

就說中常侍王甫弟弟王智,也就是陷害蔡邕的五原太守。

宦官弟弟居然能擔任一郡太守,若此人品行不端,那麼一郡之地百姓又將如何?

這些人可不像世家大族。

他們沒有世家大族那種根基與名望,也不會有愛惜羽毛的心思。

這些人真想掠奪土地,那可就是不折手段。

所以說。

大漢雖然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土地兼併,卻不能把罪責都推在世家身上。

因為土地兼併,本就是王朝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僅僅世家大族,那些豪強、富農乃至皇親國戚,都是土地兼併的既得利益者。

封建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以及脆弱的小農經濟,造就了土地兼併的必然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若非天子任人不明,十常侍親族橫徵暴斂,大漢也不至於混亂到如此程度。

“世家侵吞土地,以致民無田地可耕,百姓流離失所;國無賦稅入庫,以致無力平叛。”

“關羽你說,朕該怎麼辦!”

面對劉宏的詢問,關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劉宏固然看到了土地兼併所帶來的惡果,卻沒有更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

他只去考慮世家過錯,卻沒想到自己所為是否於國有利。

“末將以前也是鄉野村夫,自然知道無田耕種生活有何等艱難。”

“然而,末將不過一介武夫,雖有陛下提點亦不知如何應對,只願成為陛下手中利刃。”

“陛下心之所向,即末將戰刀所指!”

其實,關羽真有很多話可以說。

不過他悲哀發現,自己考慮問題的方式,和劉宏根本不在一個維度。

他自忖不能改變劉宏心意,索性不復多言,把自己包裝成一介武夫。

更何況。

土地兼併這個問題,本就無解。

縱然疑似穿越者的王莽得到天下,想要在那個時代搞土改,最終還是走向滅亡。

想要真正杜絕土地兼併。

只有改革社會制度,開啟民智,提高生產力,拋開農為本的治國理念,讓手工業蓬勃發展起來。

只有讓百姓們不再依靠土地生存,讓國內糧食多得吃不完,讓農民種田之餘有工作可以賺錢,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一切。

而這些,卻是這個時代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罷了,你退下吧。”

劉宏激動過後,看到關羽好似什麼都不懂,疲憊的嘆息一聲。

他擺了擺手,也不追究關羽前面失言之罪。

“臣,告退!”

看著年紀輕輕,卻已經揹負沉重枷鎖的劉宏,關羽有心想要說些什麼。

終究,千言萬語只匯聚成‘告退’二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許正是因為無法避免的土地兼併。”

關羽在離開的剎那,彷彿有所明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