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雖病入膏肓,然餘威猶在。

陽球等人死去以後,十常侍很快就能再度權傾朝野。

若十常侍決心對付關羽,縱然他如今身為破鮮卑中郎將,亦是自身難保。

來到這個時代,關羽從才開始的惶恐與不自信,到如今卻已經充滿抱負。

他想改變這個時代,縱然明知前途艱難,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也不後悔。

他想讓這個時代,留下自己名字。

他更想改變歷史上近百年的混戰,給這個民族多保留一點血液。

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被十常侍打倒。

賈詡眼皮耷拉著,好像沒有看到躬身行禮的關羽。

時間緩緩流逝。

盞茶時間不怎麼長,對關羽而言卻彷彿過了許久。

他仍舊保持著躬身行禮的姿態。

關羽手臂、雙腿卻有些僵硬,若非身體素質過人,恐怕已經堅持不住。

“還請先生救我!”

哪怕賈詡無動於衷,關羽仍舊沒有絲毫惱意,語氣反而越發真誠。

他知道。

賈詡雖不似那些出身豪門的名士,不屑追隨寒門主公,卻也有自己的氣節。

哪怕關羽才開始打算,縱然賈詡不答應投奔自己,也要將其綁走。

然而,這只是下下策。

強扭的瓜終究不甜,哪怕有一絲可能,關羽也想用自己的真誠打動賈詡。

劉備名聞天下之時,都能不顧身段三顧茅廬,這才請得諸葛亮出山。

更何況,關羽如今無論出身還是名望,都遠遠比不上那個時候的劉備。

再次聽到關羽聲音,賈詡才彷彿猛然驚醒,眼睛終於睜開。

“將軍請坐,無須多禮。”

賈詡嘴角,露出微不可查的笑意,眼中光芒明滅不定。

“還望先生救我!”

關羽並沒有跪坐下去,腦袋反而垂得更低,語氣越發真誠。

“若將軍坐下,詡就將破解之法告知將軍。”

賈詡並非擺架子。

他是在試探關羽是否真心,也想透過這件事情,看看對方心性如何。

假如關羽沉不住氣,因為賈詡的姿態而惱怒,然後佛袖而去。

那麼,這種人成就終究有限,賈詡也沒必要為對方出謀劃策,敬而遠之就好。

關羽表現,卻讓賈詡頗為滿意。

盞茶功夫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關羽被冷落這麼長時間,仍舊沒有絲毫惱意,反而虛心問計。

這種胸懷,縱然多智如賈詡,也不得不在心中暗自感嘆。

更讓賈詡滿意的卻是,關羽這種虛心求教的態度。

對頂級謀士而言,他們不在乎主公是否智慧,只在乎對方是否有胸懷,能否採納諫言。

主公有胸懷,則可以海納百川,能夠不斷長大自己。

主公能夠採納建言,才可以讓謀士人盡其才,否則縱然謀士多智如妖,主公不予採納,謀士也無可奈何。

賈詡這次有些失禮的試探,起碼能夠看出關羽胸懷,以及採納諫言的決心。

關羽聞言大喜。

他舒展了下略顯僵硬的身體,而後跪坐在賈詡對面。

“敢問先生,有何應對之策?”

看著關羽臉上期待神情,賈詡眼睛再次微微眯起,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朝中士大夫與十常侍勢同水火,雖十常侍佔據優勢,仍舊有士大夫一席之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將軍既是臧將軍舊部,想必也能歸屬士大夫派系。”

“若十常侍慫恿陛下召將軍回京,將軍不妨先拜訪朝中士大夫,有朝中公卿背後相助,只要將軍小心謹慎,未嘗不能與十常侍爭鬥一番。”

說完這番話,賈詡卻沒有再次閉上眼睛,反而目光灼灼盯著關羽。

關羽聞言,並沒有因為賈詡乃頂級謀士,就對對方言聽計從。

相反,關羽經過慎重考量以後,卻是非常堅定的搖了搖頭。

“一入洛陽,則如龍游淺水,虎落平陽。”

“先生之策,雖有可能讓羽苟活於朝堂,卻也只能淪為朝堂爭鬥棋子。”

“更何況,朝中公卿與十常侍爭鬥日久,卻屢次敗北,就連皇親國戚也有許多死於黨爭。”

“羽不過鄉野武夫,如何能在朝堂眾人算計中苟活下來?”

聽到關羽拒絕自己建議,賈詡非但沒有生氣,目光反而變得越發閃亮。

“此乃下策,若將軍不予採納,詡還有一策。”

關羽聞言轉憂為喜,急忙說道:“還望先生明言!”

賈詡整了整衣冠,口中吐出十個字:“養望於野,靜觀天下風雲。”

“養望於野,靜觀天下風雲。”

關羽回味著這十個字,目光卻是越來越亮。

關羽熟讀三國歷史,非常清楚在這個時代,名望究竟有多麼重要。

先說梟雄曹孟德。

此人先是懷刀刺董卓,後來明知必敗而追殺西涼,甚至為此險些喪命。

難道以曹操智慧,不知道自己兩次冒著生命危險,所做的事情成功率微乎極微麼?

他當然知道。

然而,曹操還是毫不猶豫那麼做了,將僅有家底折損殆盡,甚至差點賠上性命。

曹操這麼做,為什麼?

名望!

懷刀刺董卓,讓天下人都覺得曹操乃大漢義士,為其在陳留募兵打下堅實基礎。

酸棗會盟後期,曹操孤軍追殺逃走的西涼軍。

曹軍此戰雖然幾乎傷亡殆盡,卻讓心向漢室豪傑都覺得,其餘諸侯皆有私心,唯有曹孟德為除國賊不畏艱險,乃真正想要復興漢室的英雄。

從那以後,曹操真正名滿天下,無數仁人志士蜂擁來投。

這,就是名望的重要性。

再觀劉備。

劉備起點相比其餘諸侯,可謂相差甚遠,前半生幾乎都沒有頂級文士願意投奔。

他擔任平原相時,北海孔融遭黃巾圍困,危在旦夕。

那時,劉備還沒有什麼名聲。

孔融卻聽說劉備有仁者之風,就派遣太史慈前去求助。

劉備與孔融在此之前,沒有絲毫交情。

然而得到求助的劉備,卻盡起平原兵馬前往相救,此等仁義之舉,真正令其被天下諸侯所知。

如果換成短視之人,恐怕絕對不會耗費錢糧、兵馬,前去營救沒有絲毫矯情的孔融。

劉備卻傻乎乎這麼做了,雖然折損兵馬錢糧,卻得到了能夠揹負終身的名望。

及至後來,曹操領兵攻打徐州,所過之處屠戮百姓,屍橫遍野。

徐州牧陶謙向青州田楷求救。

劉備那時,正好在田楷帳下任職,當即率領幾千雜牌軍前去救援。

最終,曹操因為後方有失退兵。

此事過後,劉備仁義之名傳遍天下,最後陶謙甚至將徐州託付給他。

也正是因為劉備兩次無償救助他人,身上才被打上仁義標籤,也為其後來招攬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故此,劉備前半生看似屢戰屢敗,沒有積累什麼家當。

事實上,劉備大半生積累的名望,甚至強過千軍萬馬,只要給其機會,定會騰飛九霄。

由此也可以看出,名望在這個時代,究竟有多麼重要了。

然而,振奮過後的關羽,終究還是猶豫了。

他早知道亂將降至,好不容易攢下一些家當,就這麼捨棄真的不情願。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