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諸將,看著董卓那血淋淋的腦袋,全都感覺背脊發寒。

他們再看向關羽的眼神,已經變得畏懼無比。

有了董卓這個破虜將軍,作為眾人前車之鑑,從此再也沒有人膽敢陽奉陰違。

關羽立威舉動,已經起到了超乎預料的效果。

“董卓傲慢無禮,藐視上官,妖言惑眾,怠慢軍心,已經軍法處置。”

“從今以後,敢有再犯者,有如此人!”

關羽揮舞青龍偃月刀,指著倒在地上的董卓屍體,厲聲喝道。

“車騎將軍但有軍令,我等萬死不遲!”

諸將臉色肅然,全都轟然應諾,根本沒有人膽敢違背關羽命令。

關羽見狀,這才欣慰的點了點頭。

“將軍,將軍,將軍。”

就在此時,李儒卻是撲到了董卓身上,嚎啕大哭起來。

諸將見狀,雖然都感覺心中戚戚然,卻也不敢再多說什麼。

反倒是關羽,看到李儒如此舉動,眼中卻是閃過猶豫之色。

他此時也在心中暗自考慮,要不要把李儒一同殺掉,徹底消除後患。

只不過。

歷史上,李儒的確罪大惡極,跟著董卓做了不少壞事。

然而,只要不站在上帝視角看待問題,就會發現李儒所作所為,也是無可厚非。

李儒忠誠的物件,畢竟只是董卓,而非漢室。

他所有謀劃,都對董卓大有裨益,雖然為此讓天下不寧,讓漢室顏面掃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僅僅從謀士職責而言,李儒非但沒錯,反而是盡心盡力、忠心耿耿之人。

不談其他,就說現在。

諸將因為關羽殺了董卓,再也不敢說些什麼,更無人敢為董卓說話。

唯有李儒。

哪怕華雄、董卓先後被關羽所殺,仍舊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抱著董卓屍體嚎啕大哭。

如此舉動,難道不能彰顯李儒之忠義?

更何況。

李儒之才,在某些方面甚至不下於賈詡,若能將其收服,絕對會是一大助力。

然而思量許久,關羽終究還是嘆了口氣。

關羽知道,歷史上李儒對董卓極其忠誠,又是心機深沉之輩。

他沒有自信,能夠讓李儒解開自己殺掉董卓這個心結,反而為自己出謀劃策。

關羽甚至擔心,假如李儒乃是詐降,又伺機對付自己,絕對是養虎為患。

更何況。

董卓雖然已經被殺,其麾下忠心耿耿的將領,以及五千精悍騎兵,卻也是個極大隱患。

假如放李儒離開,難保對方不會鼓動董卓部將,帶領軍隊投奔叛軍。

那樣的話,不僅會削弱官兵自己,也會極大增強叛軍實力。

想通這些,關羽眼中頓時殺機暴漲。

既然殺了董卓,那麼就索性殺個天翻地覆,將所有隱患一併消除。

歷史上。

先有董卓亂政,後有王允專權,最後李傕、郭汜更是禍亂長安,這才使得大漢徹底威嚴掃地。

關羽既然連董卓都敢殺,更不用說是李傕、郭汜這等小角色了。

已經身居高位的關羽,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戰戰兢兢。

要麼不殺,要麼就斬草除根,殺他個天翻地覆,誅盡世間叛亂、害民之賊!

“李儒,你可知罪!”

就在所有人,都因李儒哭號董卓,而有些戚戚然之時。

他們卻是忽然聽到了,關羽那威嚴而又充滿殺機的聲音。

李儒抹了把眼淚。

他紅著眼睛盯住關羽,聲音嘶啞的說道:“敢問車騎將軍,屬下何罪之有?”

關羽沉聲喝道:“我以溫酒為賭約,汝卻欲將酒倒在地上,來個死無對證。”

“如此,豈不是想要包庇董卓,觸犯軍法?”

諸將聞言,盡皆心中凜然,看向李儒的眼神中,也帶著些許同情。

關羽所說的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如果關羽真想追究,絕對能夠給李儒,扣上一個藐視軍法的罪行。

李儒卻是大笑起來。

而後他指著關羽,厲聲喝道:“古人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車騎將軍既然想斬盡殺絕,直接動手便是,何必為人強行安插罪名?”

張飛聞言大怒。

他厲聲喝道:“賊子大膽,居然敢口出妄言,車騎將軍哪裡給人強行安插罪名!”

李儒冷笑道:“破虜將軍因為軍務,這才耽誤了時辰,讓車騎將軍在校場久等。”

“饒是如此,破虜將軍仍舊快馬加鞭,在車騎將軍規定時間內抵達。”

“既然如此,敢問車騎將軍,如何為破虜將軍安上故意拖延之罪?”

張飛聞言,當即無言以對。

先不說,董卓是否真的因為軍務,這才耽誤了時辰。

就說對方趕來校場之時,並非超過辰時,按照軍令也不應該軍法處置。

如果細細追究,還真不能以這件事情,就給董卓定罪。

李儒卻是繼續說道:“破虜將軍生於涼州,又久在軍伍,這才有著武人的粗獷與直率。”

“車騎將軍就因破虜將軍言語衝撞,當即心懷怨恨,公報私仇將其斬殺。”

“如此行為,簡直令人不齒!”

張飛聽到這等強詞奪理之言,當即勃然大怒,就準備上前揪住李儒。

卻不想,張飛被關羽攔住了。

李儒絲毫不懼,繼續說道:“車騎將軍因為私怨,不顧戰場局勢,強行逼迫破虜將軍為先鋒,與兵鋒正盛之叛軍交戰。”

“車騎將軍此舉,非但欲置破虜將軍於死地,更是不將五千西涼將士生死放在眼中。”

“此等心胸狹隘,以私廢公之輩,我李儒不屑與之為伍。”

“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我倒想要看看,日後朝臣參奏車騎將軍,陛下降罪之時,你關羽會有何等表情。”

言畢,李儒高高昂起了腦袋,冷笑連連,擺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架勢。

諸將見狀,頓時肅然起敬。

武人大多都敬重那些,忠義不怕死之輩。

李儒只是一介文士。

今日,他卻敢為了自己上官仗義執言,還能慷慨赴義。

這種舉動,的確令人敬佩。

只不過。

諸將親眼見過關羽斬殺華雄,讓人砍掉董卓腦袋之事,所以無人膽敢進言。

然而。

他們在聽到李儒那番話以後,居然也在心中暗自思量。

眼前的車騎將軍關羽,究竟是不是真的心胸狹隘,公報私仇之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