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正月。

許多地方由於戰亂緣故,爆發瘟疫,瘟疫的蔓延,讓大漢人口銳減。

與此同時,曾經在段熲麾下任職,征討羌人有功的夏育,再次被朝廷啟用。

夏育雖然曾經兵敗塞外,而後被朝廷治罪,並且下令永不錄用。

可惜的是,段熲已死,若不啟用夏育這位曾經的悍將,很難壓服羌人叛亂。

正是為此,朝廷才再次冊封夏育為護羌校尉,領兵駐守右扶風。

中平二年二月。

雒陽皇宮,南宮雲臺與樂城門兩處,先後發生火災。

劉宏見狀大驚,以為大凶之兆,詢問左右如何破解。

中常侍張讓、趙忠進言:“大漢數火,南宮雲臺與樂城門先後爆發火災,說明火德太旺,過猶不及。”

劉宏當即問道:“應該如何破解?”

二人答曰:“陛下可先修繕宮殿,而後鑄造銅人鎮守八方,再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

“最後再做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

“如此,有銅人鎮壓八方在先,輔以天祿蝦蟆、翻車吐水在後,即可達到水火平衡。”

劉宏聞言,沉默不語。

過了許久,他才說道:“叛亂四起,早就使得國庫空虛,如今連修繕宮殿之錢財尚且匱乏,又如何修築銅人、天祿蝦蟆以及翻車?”

張讓當即獻計:“陛下可徵收田稅。”

“大漢田地數以億計,陛下只需每畮(畝)徵收十錢,即可徵得幾十億錢。”

“有這麼財物,足以修繕宮殿。”

劉宏聞言,當即怦然心動。

不過,他很快又有些猶豫的說道:“如今百姓生活艱難,以致叛亂四起,若再徵收田稅,百姓會不會怨聲載道?”

經過黃巾之亂以後,劉宏也不似往日那般任性,考慮事情也變得全面起來。

趙忠笑道:“陛下徵收田稅又不重,只是每畝十錢罷了,任何人都出得起。”

劉宏聞言,當即釋然。

每畝田地只徵收十錢,也就相當於後世五塊錢左右,哪怕一貧如洗的家庭,也不難拿出這麼多稅收。

張讓又趁機勸諫:“如今國庫空虛,叛亂四起,若不設法充實國庫,如何能夠平定叛亂?”

“世家大族錢財無數,這些家族族人想要為官,陛下何不再從中撈取一些?”

對待百姓,劉宏還不會太過狠心。

然而面對那些世家大族,哪怕再如何壓榨,劉宏都不會有絲毫心理負擔。

更何況,朝廷如今的確非常需要錢財。

緊隨其後,一道極其荒唐的詔令就被頒佈出來。

詔書曰: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無論升遷還是除名,皆要繳納助軍修宮之錢,授大郡者需交納錢二、三千萬。新官上任,皆須先往西園講定錢數。

在劉宏看來,這些官吏都乃世家大族子弟擔任。

這些人族中很有錢,壓榨他們充實國庫,自然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從表面上看,劉宏兩項舉動,都好似不會太過影響百姓生活。

哪怕十錢每畝的稅收,也算是很輕的賦稅。

可惜的是,劉宏考慮終究沒有太過全面,不知道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道理。

朝廷下達了,每畝徵收十錢的詔令。

然而落實到了地方,透過層層壓榨、盤剝,百姓們每畝需要交納的賦稅,達到了百錢甚至千錢。

許多貪官汙吏,以及十常侍親族、門客,更是趁此機會大肆壓榨百姓。

至於另外一條,看起來只是針對官吏的政策,引起的後果甚至不下前者。

並非所有官吏家中,都頗有資產。

那些出不起錢的官吏,清廉者沒有辦法,被逼自殺者不在少數。

然而,更多官吏,卻會將朝廷從自己這裡搜刮的錢財,轉嫁到百姓身上。

因為這條政令的緣故,新官到任幾乎都是大肆搜刮百姓,聚斂財富以為補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此,百姓怨聲四起。

兩條荒唐到極點的政令,徹底激怒了天下百姓。

政令下達的同時,九州再次叛亂四起,烽煙遍地。

叛亂西及益州,南至交趾。

中原地區有山、黃龍等義軍數十股叛軍。

叛亂最嚴重者,要屬青州以及冀州。

這兩個地方,本就是當初黃巾起義的重災區,百姓遭受壓迫,自然起兵反叛。

再加上太平道的影響,大多起義軍都打著黃巾軍旗號。

黑山軍首領張牛角、褚燕。

這兩個人本不是黃巾首領,也打著黃巾軍旗號,攻城略地,勢如破竹。

青州黃巾渠帥管亥,在黃巾兵敗以後,並未投降官兵,反而躲藏起來。

管亥如今趁勢而起,聯合青州黃巾餘黨,以及那些被壓迫造反的百姓,劫掠州郡,殺害官吏,聲勢浩大。

其中有名有姓者,如張牛角、褚飛燕、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大計、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等。

叛軍首領,宛若過江之鯽。

叛軍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不可勝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黃巾起義雖然平定,百姓們在朝廷與貪官汙吏的壓迫下,仍然叛亂四起。

這場遍及九州的起義,雖比不上黃巾軍那般,有紀律、有統一時間。

參與總人數,卻要遠超黃巾起義。

這場起義的持續時間,甚至一直延續到諸侯並起以後,才逐漸被諸侯平定。

中平二年三月。

韓遂等人再次舉兵叛亂,由於百姓受壓迫太重之故,涼州應者無數。

叛軍越過漢陽郡,直接從武都郡殺入右扶風,擊殺護羌校尉夏育,寇略三輔。

三輔之地,分別是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皆為重鎮,有拱衛京師之責。

叛軍打著誅殺宦官,為民請命的旗號,兵鋒直至長安,侵逼皇家園陵。

京師惶恐。

劉宏急忙以皇甫嵩為車騎將軍,以董卓為中郎將,發兵征討,屢攻不克。

邊章、韓遂聲勢更甚,投者不計其數,很快就擁兵十萬,天下為之震動。

劉宏心中畏懼而又震怒。

他下令罷免皇甫嵩車騎將軍職位,準備另擇良將討之。

或有人進言:“北中郎將關雲長,自十七歲參軍出塞以來,經歷大小戰事不計其數,無一敗績。”

“陛下若令北中郎將出兵征討,定可大獲全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