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3號。

電視媒體在盛世科技園拍下了這一幕。

咔嚓咔嚓的閃光燈下,陳子邇和李澤各座一側,在所有人的見證下簽署了這份合作協議,接著起身相互握手。

這一刻,盛世電子多了一個股東,雙方協議,盛世電子以5.79億元的價格讓出4.28%的股份,並同盛世電子母公司盛世集團結成更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這一步棋,則是為了目前的20萬平米的大專案在做準備。

究其緣由,陳子邇準備佈局的百貨商超、影院、服裝、酒店等,雖說已經初具規模,可那麼大的商場,僅靠這麼幾家店顯然是不行的。

他得結交到更多的戰略伙伴,沃爾瑪、國眉、宿寧、肯德基……都在他的名單上,在一個專案成功之後綁上他們,形成一個有共同行動準則的鏈條:那便是以後盛世的商業地產專案到哪兒,他們便把自家的店開到哪兒。這是目標。

聽起來很難,但只要有錢賺,這目標便不是不能實現。不管怎麼說,他陳子邇……還是認識一些國內的大佬的。

12樓,陳子邇和李澤面對鏡頭握著手。

站在旁邊的是粱勝均和史央清,老粱正在想著之前有人報告的事。

史央清倒是也聽到了,她只說了兩個字:雞賊。

好不容易露一次臉,當然要給媒體朋友一些可以值得書寫的內容。

一是預熱今年的產品發佈會。

二來,你若真的什麼都敷衍著回答,到時候這些人就真的只能深挖你的感情史了。

三嘛,因為是陳子邇本人講的,那麼就擁有一定的可信度。某種程度上,也要倒逼自己的員工,敲響警鍾。

這樣的話其實就好多了。

訊息一放出去,輿論討論的熱點果然都集中在‘盛世電子鉅額融資’以及‘釋出兩款產品’的訊息。

同時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是個利好訊息,至少目前來看,證明他們的眼光不錯。

於是皆大歡喜了。

除了盯著陳子邇的競爭對手。

粱勝均不知道陳老板是之前想好的,還是被問到問題時臨時想到的,但不管怎樣,他的處理方式是非常精妙的,不服不行。

陳子邇和盛世的熱潮又一次刮了起來。

關於‘兩款產品’的猜測層出不窮,關鍵點在於既然分了兩款,那麼不同點在什麼地方?

簽約儀式後,中午時間,陳子邇招待了一下客人,又帶著參觀了盛世科技園,新的合作伙伴便算是拉入了夥。

送走後,陳子邇攜史央清、粱勝均一起討論了關於擴建總部的決定。

隨著員工數量的擴張,這絕對是有必要的。

“你有想法麼?”陳子邇問史央清,他還是信任她的品味的。

史央清倒也知道分批次建造的計劃,此時開口道:“盛世用‘s’作為每一家零售店上的品牌標識,總部的建築也可以融合這個概念。”

粱勝均道:“具體方案呢?”

“建造一個s型的大樓?”陳子邇說。

“可以這麼考慮,回頭可以和建築設計師討論,因為可能有力學方面的因素。但我的說法,其實並不是指樓,而是指任何地方,比如用作休息的花園、草坪等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倒是可以考慮。

……

……

最近的日子裡,陳子邇得開始集團的‘外交’工作,盛世電子暫時要交給粱勝均和準備從首爾回國的肖安林。

他自己的第一站便是與王教授一起到市政府。

許久不見的薛爸爸抽出時間來聽了他的‘遠大理想’。

陳子邇畢竟有原時空的記憶,所以選址的時候不會離得太遠,實際上,中海計劃發展六大城市副中心,深航區便有其一。

不然他一個商人,哪裡改得了那麼大城市的發展規劃綱要,只能他自己去配合之。

聽起來像是被動的,其實不然,對於當地政府來說,一旦配合上了,有人願意斥巨資做這樣的投資,那簡直就是瞌睡了送枕頭。

在薛爸的辦公室,陳子邇先向他展示了一下盛世地產近期計劃,“從一開始做房地產,我的目標就是商業地產,只不過那時候受限於經驗、資金、人才等因素,所以先從住宅地產開始。”

因為熟悉,且屬四人會面,所以陳子邇講的也沒那麼正式。

“1999年集團成立之後,考慮到科技行業的時間緊,所以那會兒的重點在盛世電子,如今兩年過去了,相關的積累和資金準備我覺得足夠我啟動這個專案,所以今年,2001年,盛世會調整重心,計劃更深度的接入到中海的城市建設中。”

“這個專案暫定名為盛世廣場,計劃建成的建築面積在25萬平米,總投資額15億人民幣,是一個集消費購物、休閒娛樂、餐飲服裝於一體的商業中心,建成後可服務於周邊6公里至少50萬人,和我們合作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建成後,可以作為深航區的一個地標性建築,當然,也是中海現代化的標誌之一。”

是的,陳子邇便是計劃迎合國內城市化熱潮以及官員急於獲得政績的特點,因為剛起步投資又大,所以他才只做一個。

實際上,這個專案只要反饋良好,從明年開始,盛世便不可能在一個時間點只建一座。

薛爸對此自然是非常歡迎的,雖然中海作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不像一些偏僻的城市那樣愁招商引資,但是這種高階優質的投入資金,顯然是越多越好的。

而且,陳子邇他也是熟人,瞭解,知道他不會藉此玩鬼。

只是坐到他這個層次,心裡再開心或是不開心都不會表露的太多。

所以看起來薛書記只是很淡定的詢問:“你們集團內部對於這個專案的評估到什麼程度了?”

陳子邇講:“人才方面其實過往我都在有意培養和安排,資金先期籌措了3個億,設計規劃在做,不過考慮到那麼大的專案所以還是想和市裡的規劃有一個對接,這樣對我們,對中海,對消費者都更好,因而這訪民啊稍微慢了一點。”

資金他倒不擔心,薛爸知道他的底。

他在乎的是,能不能成,別最後搞的一地雞毛,他這個領導也得被人戳戳點點了。

“你願意為中海做更多更大的貢獻,我們肯定是感謝加感激,我也瞭解你,知道你做事穩重,但畢竟投資巨大,這次……你的顧慮在什麼地方?”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