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是什麼人,華藝的最大招牌,賀歲檔之王!

這麼說吧,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內地觀眾要是想看電影,第一選擇就是馮曉剛!

奏是這麼吊!

所以,他才敢說‘我要是不拍電影,中國觀眾看什麼?’這種話。

沒點底氣,誰敢亂說,不是所有的導演都叫畢治飛,敢碰瓷戛納電影節的導演,他是獨一份!

再加上華藝上市後,馮導賺錢了,直接把手上的股票全部套現,兩億多人民幣!

有錢、有地位,馮曉剛本來就是暴脾氣,眼裡容不下沙子!

面對網友的謾罵,他果斷開懟:“認為我冒犯你們,你們別看這個電影,要看了是髒了我的電影!”

“觀眾普遍反映《一九四二》是部虐心的電影。本導演鄭重勸告:太平紳士和諧淑女慎入。如同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就你這態度,觀眾會買賬?

真把自己個當大人物了?

就算你真的是大導演,也不能這麼侮辱觀眾吧?

還有,《1942》上映後,全國IMAX影廳放映《1942》——華藝和I—MAX影廳簽署了排他協議…

協議規定:華藝上映IMAX電影期間,全國的數字IMAX只放映華藝的片子,這是有合約的…

這個其實是沒問題的,排他協議也不是華藝獨創,在北美市場被廣泛運用,符合國際慣例,關鍵馮曉剛的態度讓人不爽!

感覺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影迷遷怒於《一九四二》的“壟斷”,不少網友衝著給《少年派》報仇而拒絕看《一九四二》!

王忠磊解釋:“早在半年前,《一九四二》決定在年底上映的時候,IMAX就熱情洋溢地說我們可不可以籤一個協議,作為制片方來說,很好啊,多了80多塊銀幕。這個協議是獨家的,具有排他性。《1942》一開始定檔11月23,因為這個協議的排他性,如果《一九四二》在23日上映,李安導演的《少年派》上映後第二天,這個協議開始生效,23日開始《少年派》就沒有IMAX銀幕。我們覺得不要撞得這麼緊,把檔期挪到了29號,此舉最大受益者就是李安導演的《少年派》,因為我們給這個協議留出了一個檔期,《少年派》這部電影就多出了7天的IMAX銀幕。”

“IMAX一部片子放映7天,這對大家都很公平!”

公平你妹呀,《少年派》主打的就是特效還有畫面,《1942》,一部災難片,為毛要佔據IMAX影院?還不是為了多收點票錢!

院線排片量方面,儘管《少年派》有著輝文院線的力挺,但在全國範圍內,還是落後於《1942》五個百分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一直持續了十幾天!

關鍵《少年派》的票房要比《1942》多!

這是很不科學的,一般來說院線是不可能放著錢不賺,非要支援國產電影…

沒辦法,年度KPI還沒完成,但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只有47.4%,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少年派》雖然是批片,但也屬於進口片,並不算在國產電影範圍內,宏觀調控…

關於《少年派》被迫讓出IMAX放映廳,輝文天下表態:希望大家不要誤解,‘協議的排他性確實存在’,《少年派》普通3D將持續熱映到賀歲檔,希望李安導演的奇幻鉅作讓更多人看到…

與馮導的咄咄逼人相比,輝文的態度讓人喜歡!

於是,儘管排片量比不上《1942》,《少年派》的票房卻一點沒有落後,除了《1942》上映前兩天,《少年派》就一直佔據這票房首位…

截止12月10號,上映19天的《少年派》累計票房5.6億比《1942》多了3億…

馮曉剛更怒了:“所有人都拚命打壓這個(《一九四二》),拚命捧李安。”

嘖嘖,剛開始的時候,他還蠻有風度:“我們家的小保姆和小女兒去看了《少年派》,特別喜歡。我跟她們說你看看我這片子的首映,她們都說不看,說明李安導演的《少年派》非常好。”

給人的感覺有點玩不起…

遙想幾年前,他票房好的時候,整天誇的最多的就是觀眾,現在卻說‘觀眾是畜生’…

一句話總結:飄了…

……

其實11月29號上映的不止有《1942》,更有路串磨礪兩年的大作《王的盛宴》

路串的上一部電影《南京!南京!》斬獲了西班牙最佳影片,路串作為年輕導演,有票房,有獎項,星美也有理由投資《王的盛宴》…

當然一開始說的是5000萬投資額,後來慢慢追加到了一個億…

星美影業董事長覃宏在電影下映後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能夠拍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的片子,但路串與在拍《南京!南京!》時的狀態完全不同,人是有膨脹期的,工作態度和《南京!南京!》沒法兒比。原劇本裡虞姬是絕對女一號,後來怎麼樣大家也看到了。’

路串在電影上映前說道:《王的盛宴》不單鍾情於那場史上著名飯局,更想展現一個時代的風雲際會,展現劉邦、項羽、韓信、張良、范增等處於亂世的英雄們的魅力。

更說了‘票房過三億娶秦蘭’…

星美之所以定檔賀歲,完全是死馬當活馬醫,原本是準備6月上映的,可是《龍門飛甲》、《畫皮2》太牛逼了,所以就撤檔到了賀歲檔…

遇到了比《畫皮2》更厲害的《少年派》《泰囧》,死得其所…

同期上映,不可避免要拿來跟《少年派》比較。

“路串還是那個路串,像大海一樣的慾望!李安心中有猛虎,路串心中有病貓…”

“這尼瑪編劇是安妮寶貝吧,對白和旁白都這麼矯情。片子爛到連張振和吳顏祖的顏都拉不回來。”

“路串心中有大海一樣的慾望,怎能甘於淪為第六代導演中的一員?為坐上大陸導演的第四把交椅,他破釜沉舟,搗騰出這部曠世奇作《王的盛宴》。恭喜路串,此片足以和《黃金甲》《無極》《夜宴》並駕齊驅。若干年後,人們回顧此一時期大陸電影的歷史,將會看到張陳馮陸四大家,逐鹿影院,比誰更爛的奇觀。”

整個賀歲檔,《王的盛宴》幾乎沒有掀起任何的風浪,有小鋼炮頂著,路串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

我們這代人很喜歡翻案。

比方說給《英雄》翻案,給《無極》翻案,但是很少有給《王的盛宴》翻案的!

因為真的很爛!

不否認《王的盛宴》是有優點的:對場景細節的考證,還原秦漢時期的情景等等確實不錯。

集結了一批有實力有顏值的中生代演員:劉火華,聶元、吳顏祖,張振,沙益…

可是,電影畢竟是電影,舞臺劇一樣的呈現方式到底是想鬧哪樣?模仿《麥克白》?臺詞那麼矯情,《最小說》?

路串接受採訪時說這片子用了不尋常的剪輯方式,觀眾不熟悉,所以看不懂…

電影的剪輯方式分為:多線敘事、倒敘插敘、混剪、單線剪輯,只要是故事結構完整的,就沒有觀眾看不懂的電影!

導演急切地表達歷史觀,拋棄或弱化了太多本應尖銳衝突強勁表現的人物關係和對決,導致主題的表達只能靠獨白,故事性嚴重削弱。

整個故事一直處於讓人感覺強迫壓抑的節奏中——宮廷劇要的氛圍嗎。

節奏很執著,不起不伏,沒有波瀾,看完想不起高潮在哪裡。

電影一直以第三人角度敘述,直到結尾的時候,卻突然切入第一人視角:“俺叫劉邦,今年六十一歲…”

‘我叫王大錘,是一個屌絲…’

花了兩個小時,剛勉強能入戲,突然就被導演一腳給踹出來了。

這已經不是嚴肅不嚴肅的問題,完全是導演本身的惡趣味。

作為一個部耗資上億的古裝歷史題材電影,路串這麼玩是不可能被市場接受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