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宣發人員與紅包影評人最為熟諳。

一般來說,每部影片上映前,宣傳方都會組織影評人看片場。

“基本都是紅包影評人,一個公眾號養著一批人呢,要不然怎麼粉絲變現?”

“大多數時候不指望他們寫好評,只要在影片上映前不寫差評就行?”

話說以前是找紅包影評人寫好評,但現在不同。因為同期上映的影片存在競爭關係,即使你不找他們,你也不能保證對手不找!

一旦有金錢加入,影評本身就很難保持客觀。

馮曉剛就公開說影評人收錢,不要臉!

所以,現如今‘影評人’這個稱呼也越來越像‘公知’,越來越不被人信任了。

藝術評論從根本上說是為受眾服務的,你寫個評論非特麼跟大眾的意見相左,有意思嗎?

我們看電影之前會選擇看個影評,就是想知道這麼多同期上映的電影,哪部好看,那部不好看,你丫嘰嘰歪歪這個鏡頭應該這樣,那個鏡頭應該那樣,誰特麼搭理你?

大大說了:“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把文藝作品完全等同於普通商品,信奉‘紅包厚度等於評論高度’。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鬥力、說服力,不利於文藝健康發展。”

連大大都覺得現在的某些文藝批評太過向錢看!

……

全國三千多家影院的《男兒當自強》放映廳,觀眾們坐在位置上很安靜地看著大銀幕上的畫面。

開場照例是一堆出品公司的介紹,然後直接進入正片。

暗夜之中,有一座牌匾,寫著“朝天觀”,道觀裡最先出現的不是道士,而是一個戴著奇怪頭冠的小女孩,她點燃一根蠟燭,隨後,露出微笑。

這個畫面挺驚悚的…

小女孩用蠟燭點亮了燈籠,唱起了歌謠。

這時可以看出她頭上戴的,很像是大戲裡刀馬旦的盔頭,她腦後的髮髻,也是戲曲裡花旦的樣式,她腳上穿的花盆底鞋,明顯是滿人的服飾,小女孩提著燈籠走過長長的漆黑的走廊,來到燈火通明的正殿裡,這裡有很多人,都和小女孩裝扮相似,他們是一個身份明顯的組織——白蓮教。

“這個歌謠很有意思!“天上換玉皇,地下換閻王。”義和團!”

有瞭解清末時局的觀眾立刻透過這段歌謠明白這個白蓮教的原型恐怕就是義和團了!

“哇!好有意思!”

黃飛鴻還沒出場,觀眾就已經期待起來了。

宣傳的時候刻意遮遮掩掩,只提了地點換到了粵州!

更有意思的馬上到了,伴隨著‘小刀會序曲’的激昂伴奏,四眾齊頌:白蓮下凡,萬民翻身!輔清滅洋,共享太平!

大反派九宮真人出場!

這個出場方式就讓人期待不已。

“凡歷乙未年九月初一為本教祭石之期,無生老母親傳行教弟子九宮,於朝天觀設法壇一座,顯我神功威力,發揚我教神威!”

九宮真人念著臺詞,出現在鏡頭前!

“乙未年是哪年?”

“…我怎麼知道?”

“好像是1895年…”

“1895年發生了什麼事嗎?”

“…5月,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唐景崧率領臺彎人民展開抗日護臺的反抗運動;9月,孫中山發動粵州起義…”

“別說話看電影!”

尼瑪,大神真多!

接下來的場面再次讓觀眾震驚了…

兩個教徒表演生吞火碳,九宮真人再上場,當然不能輸給教徒,於是不畏烈火、刀槍不入、雙臂斷鋼刀一系列精彩的雜耍讓人目不暇接,如果是江湖賣藝,到這裡就就足夠了。然而,這是堅船利炮砸破國門的時代,還有大招,換裝,面對洋槍,九宮真人仍然是赤手空拳,身上多了一個肚兜,畫滿了符咒。

許輝刻意用了全景鏡頭,肚兜有個細節,這是為後來發現那塊鋼板做鋪墊…

不過觀眾已經沉寂在劇情裡,壓根不想討論什麼。

洋槍也打不破九宮真人的金剛護體!

一整段很熱鬧的表演之後,終於來到了重頭戲,只見教眾抬上來了好多西洋玩意,白蓮教要燒洋物!

呃,有一隻斑點狗,大師傅九宮真人點評‘狗長癩瘡,一定是妖物!燒死它!’

狗狗嗚咽了一聲,似乎挺無奈的。

放映廳的觀眾會心地笑了笑…

烈火熊熊,白蓮教徒放火燒掉了這些代表西洋的物品,火光中,映出小女孩一張笑臉…

想挑刺的蘭波沒法動筆,閱片無數,他當然知道這段劇情的目的‘白蓮教徒雖然出場派頭十足,氣勢磅礴,但始終都籠罩著一股妖氣;同時,九宮真人和小女孩頭上的戲冠,也告訴我們,白蓮教徒的行動就是一場兒戲,充滿了愚昧、暴力與偏見。’

簡直沒有比這更好的電影開頭了!

MMP,為什麼要接這個活?

鏡頭一轉,一輛蒸汽機車出現了,躍出片名——《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正片開始…

黃師傅在火車上矚目遠眺,主題曲《男兒當自強》響起。

……

這幾年國產電影票房越來越高,種類也繁多起來,有戰爭片,有喜劇片,有愛情片…

這些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其中絕對會有笑點!

很容易理解,沒有觀眾會特意到影院看反映苦大仇深的電影。

《戰狼2》有笑點擔當,《美人魚》本身就是喜劇片,《捉妖記》很萌很好玩…

這些都是編劇在編撰劇本的時候刻意新增的,否則你以為‘你媽媽沒有教你不要欺負熊孩子’這句話是演員臨時想到的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輝很注重這一點,除了《繡春刀》是一部嚴肅武俠,其它的電影都有笑點。

《男兒當自強》更不用說了,剛才那段燒癩皮狗就是典型的笑點,之後的坐火車劇情更是笑點滿滿…

黃飛鴻這個角色的完美,除了家國情懷,還在於煙火氣,他和十三姨的感情,和徒弟梁寬的互動!

第一次坐火車很不適應,還要端著架子的一些小心機,都讓他的形象更加飽滿。

對晚清中國來說,火車是個新鮮事物,白蓮教就容不得,非要“挑鐵道、拔電杆”,把所有西洋的東西都毀掉才好。

黃飛鴻在上一部電影裡,一開始對西洋物品也是抱懷疑態度,慢慢地才有所接受,這一集,他對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包容的態度。

比方說這段對白:“現在有了火車真方便,以前從佛山到廣州,最快也要一天,現在有了火車,幾個時辰就到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