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不禁好奇,問道:“你生年幾何?”

龍樹道:“一十有八。”

悟空道:“年紀雖輕,卻知許多道理,難得。”

龍樹道:“說了怕你不信,我初生落地,便知道許多事了。”

龍樹不知道,他面對的這個白衣書生,乃是當今天地間數一數二的人物,龍樹眼中無法解釋的玄妙事,在悟空看來,都必定有著背後的原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悟空一聽,立刻犯了尋思,龍樹初生便知世事,顯而易見是有人在背後操縱。使龍樹重生,相貌、性情、行事目的和前世均無差別,誰人會這麼做呢?

玄女自稱殺了龍樹,自然不會虛言,而她已將龍樹造化取出,留待靈明再生,又豈會再造龍樹?從玄女的角度說,龍樹對她並無甚意義,再說,就算是玄女所為,此事也無必要瞞著悟空。

除了玄女,唯一還有可能的便是如來了,但悟空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如來這麼做的理由何在,悟空不由得一陣苦笑,自己初入塵世,便遇到了一個難題。這個難題,似乎和自己有著莫大關係,但又偏偏尋不到半點端倪。

悟空想著想著,忽然靈光一現,龍女!龍女會不會知道這件事?她叫自己下界來,莫非是為了讓自己遇見龍樹?想了又想,悟空也覺得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莫說龍女修為不高,未必知道龍樹的存在。就算知道,此龍樹也非彼龍樹,對前世的記憶,除了那些經道,其餘的竟一點也記不起,對自己也無甚幫助。

再說,憑龍女對龍樹的情深款款,她若知道天地間還有這麼一個龍樹存在,只怕自己早就來尋了。

悟空想了想,問道:“你為何要叫龍樹這名字,是誰給你取的?”

龍樹和尚道:“是我自己取的。”

“自己取的?那總要有個來歷才行。”悟空道。

龍樹道:“哪有什麼來歷,我生下來便知,自己就叫龍樹的。”

不知不覺,二人已走出甚遠,悟空眼見靈山腳下燈火漸漸遠去,對龍樹道:“你便這麼走了,也不和禪院中師兄弟打個招呼。”

龍樹道:“來去無礙,有什麼可說呢?”

悟空手指前路,道:“今夜雖皓月當空,明日只怕前路黑漫漫一片,你怕不怕?”

龍樹詫異道:“怕什麼?”

“看不見,怕不怕?”悟空道。

龍樹道:“我要去的,便是未知之地,這才是求之不得呢。”

悟空彷彿有無數話要問龍樹菩薩,但又不知從何問起,心裡憋得實在難受。他見龍樹大步流星向東行去,兩眼目光堅定,似乎前方便是真理之路,不由得憑空生起了敬佩之意。

如所料不錯,前世的龍樹菩薩,也是這般在世間行走,龍樹菩薩雖被如來那篇經文所困,但心中仍存對大道的嚮往,這是何等不易之事!

龍樹,在這一刻,儼然成了追尋天地至理的象徵,而他知道天地至理乃是造化,還在找什麼呢?

造化神猿,便是混沌造化孕育而出,神猿若死,仍將重生,即便天地興亡,亦對神猿無礙。而眼前的龍樹和尚,儼然便是前世的龍樹菩薩,難道除了造化神猿,旁人亦如此?生生死死,無窮盡也。

想到此處,悟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來:“我相信,這世上還有另一個我存在,只是,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也不知道,他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後。”

罷了罷了,權且將這個龍樹和尚,當做另一個龍樹菩薩吧,尋不到的,也不必打破沙鍋問到底,該來的總會來。

悟空對龍樹道:“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你多保重。”

龍樹仔細看了看悟空,微微一笑,點頭道:“你要走了?”

悟空道:“要走了。”他暗暗施了個法術在龍樹身上,這法術既可護身,又可示警,龍樹但遇著危險,他便可隨時來救。

龍樹忽然道:“施主絕非常人。”

悟空微詫道:“從何說起?”

龍樹道:“我在大樂禪院前與眾僧激辯,每每口出狂言,施主便有稱許之意,我自然看得出來。”

悟空笑道:“豈有此理?”非是悟空自誇,他修為已然通天,變化之術爐火純青,就算龍樹所言動了自己心絃,但做到面不改色還是絕無問題的,龍樹區區一個凡人,怎麼可能看得出自己心思。

龍樹凝重道:“你莫要不信,我觀的是心。”

悟空一怔,觀心術?這是哪門子學問?

悟空問道:“你善觀人之心?”

龍樹道:“旁人之心,我也不甚在意。”言下之意,尋常角色,卻入不了龍樹之眼。

悟空道:“好吧,此時暫且不論,我倒要問你,你說盤古並非無所不能,可有依據?”

龍樹道:“自然有的。世人皆道盤古開天闢地無所不能,但依我看來,盤古開天,乃因為此天地所困也,以他之能,恐怕僅可開天,否則,還不脫出樊籠,在此作甚?”

“啊?”悟空心中大驚,龍樹這話,可真是驚世之論,若非自己知道他是凡人,還不以為是哪個大神降臨,特來點撥自己的呢。

自己怎麼就沒想到,盤古也是想出此天地的呢?如來所作所為,讓自己好大誤會。如來要盜取盤古造化之精,藉以出天,自己只道盤古一人擁天下造化之精九分之三,自然具備出天之能,龍樹這麼一說,倒點醒了自己。

盤古不惜造化,他以身為大地,孕育萬物,又捨出造化之精化作蟠桃母樹,供七神猿享用,更拿出五臟化作的五行之極,給五行神猿修煉,還造就了玄女、地藏和諦聽造化一脈。盤古之所作所為,看起來真是不可詬病,他身為造化一脈中最重要的一個,按理來說,不應有異心才對,但存了私心和想不想出天,實在是兩回事。

如果盤古也想出天,他這些舉動,都為造就七神猿,更多的是為了自己——靈明神猿,他是要借自己之力出天嗎?

悟空回道:“果然高論,佩服!”

龍樹又道:“神人之論,你可有別種議法?”

悟空道:“你所說的,便是我心中所想。”

龍樹點點頭,道:“不想今日竟遇見一個知己,真是難得。”

悟空暗笑道,豈止知己,你不知,曾經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呢。悟空道:“天下物種,最可憎的,便是存了高低之分,以致恃強凌弱,不分是非。但有弱肉強食之事存在,那便失卻了理,惡之源頭,自此而生。”

龍樹道:“強弱無妨,惡由心生。”

悟空道:“心中但存正道,惡念便無所遁形。”

龍樹道:“世人並非你我,又豈能強求?”

悟空嘆了口氣,造化一脈還算公正,但這天下絕大多數卻都是平常人,除了造化一脈,又有幾人不存私心的,就算是老君,還總想著多佔些蟠桃煉丹呢,何況數以億萬計的凡人。但凡人卻也無錯,自己雖“恨私心有所不盡”,但人性使然,又能奈何?

龍樹接著道:“人生在世,萬般苦楚,當先積苦,方能離苦。又有生老病死,又有求不得,又有怨憎會,又有愛別離,凡人未待參透,卻先歸於塵土了。”

龍樹抬頭看了悟空一眼道:“你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可知其內中含義?”

悟空道:“有云: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又有雲: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也。無論神仙凡人,遲早不都歸於塵土,有那個能恆久不滅的呢?”

龍樹點點頭,道:“不錯,人皆有向生之意,卻又那個不歸於塵土?結局卻偏偏事與願違,此為人生之大逆也!”

“造化弄人,天地煎熬眾生,便是如此吧?”悟空問道。

龍樹哈哈大笑:“說得好,我便要看看,天地為何要如此呢,竟被你一語道出了。”

悟空不由得肅然起敬,龍樹要尋的東西,自己又何嘗不在找尋,而自己是造化神猿,是踏過聖人之境,登上陰陽境界的大能,龍樹僅以凡人之身,卻有此大志向,豈能不叫人敬佩?

悟空見龍樹意氣風發神態,再想起那些和他爭辯的俗世僧人,兩相比較之下,他心有所感,情不自禁背起了《逍遙遊》中的一段文字:“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