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大明王菩薩,在《西遊記》中僅有耳聞,並未露過面,如來曾道:“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裡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大鵬曾說孔雀是他哥哥,而朱紫國國王射傷的兩隻孔雀卻是佛母孔雀之子,這也是樁怪事,難道孔雀獨自一個,卻能生出娃娃來,何況還是男的?

就算佛母孔雀有這本事,能單體繁殖,這兩隻孔雀連自保之力都沒有,又怎會從西天萬里迢迢跑到朱紫國來?

悟空帶著滿腹疑慮向朱紫國皇宮走來,不覺便到了五鳳樓前,樓前站著許多兵丁將悟空二人攔住,悟空道:“我兩個是東土來的和尚,要去西天取經的,路過貴國,要倒換關文,還煩通報一聲。”

兵丁見唐僧文文靜靜,悟空雖容貌奇怪,但瘦骨伶仃,說起話來彬彬有禮,便道:“你兩個來得是時候,我家萬歲爺爺也只今日上朝了。”

悟空便多問了一句:“為何君王不早朝?”

兵丁道:“萬歲爺爺久臥病榻,今日也是為有人揭了皇榜才登朝的,你要進殿,去尋那黃門官通報便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咦,居然有人揭了皇榜,這可真是亂了戲份,不過悟空想想,他到了西遊世界,也不知變了幾多格局,換了多少人命運,現在取經都行了大半,出現什麼狀況也都不稀奇了。

悟空謝過兵丁,走幾步到了端門外,黃門官到玉階前啟奏道:“朝門外有東土僧人,要去西天拜佛求經,路過我國,欲倒換通關文牒,在外聽宣。”

國王滿臉焦黃,一副病怏怏模樣,聞言喜道:“寡人只今日登基,便有高僧來見,真是喜事。”悟空與唐僧進了殿,行過禮數,國王賜座,即刻命光祿寺辦下齋飯。朱紫國在西牛賀洲之內,自然舉國信佛,見了僧人便親近許多。

唐僧將關文獻上,國王看了,也不多問便加了國印,還給唐僧問道:“高僧遠在東土,為何不辭萬里,去西方取經,又是何故?”

唐僧道:“此事說來話長,貧僧不敢絮叨。”唐僧偷眼看這國王,乃是面黃肌瘦,脫神之態,故而不願長談,唯恐國王身子受不住。

國王道:“無妨,高僧但講來聽聽。”

唐僧於是將取經來由從涇河龍王說起,一直講到唐王李世民神遊地府,這才動了取經之心,要超度亡魂保萬載江山。

國王聽了,不問旁的,只道:“高僧,那斬了涇河龍王的,是哪位賢臣?”唐僧道:“就是我王駕前丞相,魏徵是也。”

“唐王身死,至三日復得回生。虧了魏徵,感崔判官改了文書,加王二十年壽。今要做水陸大會,故遣貧僧遠涉道途,詢求諸國,拜佛祖,取大乘經三藏,超度孽苦昇天也。”

那國王嘆道:“果然是是天朝大國,君正臣賢!寡人久病多時,國中卻無一臣能救。”

唐僧剛安慰幾句,只聽官吏來報,光祿寺素齋已整治妥當,要唐僧和悟空過去享用。國王道:“良醫未到,高僧便和寡人在披香殿用膳吧。”

唐僧方要謝恩,只聽黃門官報曰:“揭皇榜的名醫到了!”國王聽來了名醫,也不顧唐僧,扯著脖子向外面看,悟空自然也向外看,遙遙只見一人器宇軒昂走進了大殿,悟空一見這人,實在是驚喜交加,你道是誰,原來竟是二郎神楊戩!

悟空只道楊戩與他久未見面,少不得親近一番,哪知楊戩目不斜視,直朝國王行來,不卑不亢行了個禮,道:“萬歲身上之疾,在下能醫。”

國王見楊戩容貌不俗,自然多了幾分好感,又聽他說能醫治自己身上疾病,更是驚喜交加,便問道:“寡人所患何疾,你可能看得出來?”

楊戩仔細看了看國王,道:“如我所說不錯,萬歲患的乃是雙鳥失群之症!”悟空在旁噗嗤一笑,原來都是這般言語。

國王一驚,問楊戩道:“何為雙鳥失群?”

楊戩道:“有雙鳥同飛,後被人攪散,自此雌雄分離,心中憂思,便為雙鳥失群。”

國王一時怔住,嘆道:“天下竟有如此良醫,只一眼便看出我心中隱疾,只不知這病要如何才能醫得?”

楊戩道:“容易,也難。”

國王道:“這話怎麼講?”

楊戩道:“殿上人太多,不好講。”

國王於是屏退殿上眾臣,唐僧不識楊戩,拉起悟空便要迴避,悟空卻不走,要看看楊戩有何把戲,楊戩卻道:“這兩個和尚不必走,我這法門只避俗人,不避僧道。”

國王殿上空落落只餘四人,國王道:“現在可說了。”

楊戩道:“要醫萬歲之疾,必要知此病起因,如此方可對症下藥。”

國王嘆口氣道:“唉,這事說起來玄玄乎乎,唯恐幾位不信。”

楊戩道:“萬歲但講無妨,或許我連病根都給你除了。”

國王已對楊戩奉若神明,於是道:“朱紫國雖比不得天朝上邦,但也算大國,後宮也有不少嬪妃。幾年前,國中來了三個美人,千嬌百媚,寡人甚是寵愛,便封她三個分為金、銀、玉聖宮娘娘。”

“這三個娘娘中,屬金聖宮娘娘最是貌美年輕,寡人憐惜她,便先寵了銀、玉聖宮兩位娘娘。那一日寡人設宴款待群臣,要與金聖宮娘娘大婚,隨後便欲封其為國母。哪知便在這一日,卻來了一個妖怪,將金聖宮娘娘擄了去。”

楊戩急問道:“那妖怪姓甚名誰,又住在何處?”

悟空見楊戩心焦,不由得想,這個金聖宮娘娘,難道是楊戩熟人,不然他為何要來此攪這檔子事?

國王道:“那妖怪自稱是麒麟山賽太歲,他能興雲弄霧,神通廣大,前前後後又來過幾次,索去十數個宮女,說要伺候娘娘的。”

楊戩道:“麒麟山距此多遠?”

國王道:“便在都城西南五千裡處,我也曾派兵圍剿,都是有去無回。”

楊戩聽了,又問道:“銀、玉二位娘娘可在宮中?”

國王道:“她兩個倒是無事。”

楊戩道:“還請萬歲喚她兩個出來見上一見,在下有話要問。”

國王不疑有他,便傳人去喚二位娘娘,須臾,兩個仙子般的人物嫋嫋婷婷從後殿走了出來,悟空一見這二人,咦?這兩個娘娘顯然不是常人,身上還有道門玄功呢!

銀、玉二位娘娘還來不及與國王施禮,一眼便看見楊戩,頓時驚得花容失色,急忙跪下稱:“顯聖真君!”國王見兩位娘娘與這醫生叩頭,也是一頭霧水,他素來信佛,也沒聽過顯聖真君之名,看了看楊戩卻不知說什麼是好。

楊戩戟指點了點這兩位娘娘,雙眉立起,想了想,卻又忍住怒氣,從懷中掏出一粒丹藥來,對國王道:“我已知曉了,萬歲服了這顆丹丸,便再無病痛在身。”

丟下這顆藥,楊戩起身便往外走,悟空叫一聲:“哪裡去!”楊戩回頭哼一聲道:“自然是捉妖怪去!”

悟空回頭對唐僧笑道:“師父,你便在此和萬歲敘話,我也去看看那妖怪去。”唐僧也不阻攔,國王卻驚道:“那妖怪厲害得緊,你這短小身材,可莫送了性命!”

唐僧攔住國王道:“萬歲,實不相瞞,我這徒兒本事不俗,尋常妖怪均非他敵手,若無他一路相護,我怎能行如此之遠?”

國王大喜,又喊道:“二位若能救回金聖宮娘娘,寡人願和二位平分江山!”

悟空心中似是猜出了些端倪,回頭道:“救是救得回,只是再見卻難了!”悟空追上楊戩,叫一聲:“楊兄,此事與我何幹?”

楊戩道:“誰說與你有干係了?”

悟空笑道:“既然無干,為何不理不睬?”

楊戩道:“哼,我一見佛門中人便憑空生出怒火來!”

悟空又笑道:“都說愛屋及烏,你卻恨屋及烏了,此事究竟怎樣,還說來聽上一聽吧。”

二人在空中邊行邊談,楊戩簡單將前因後果說了。

原來那個金聖宮娘娘非是別人,乃是楊戩親生妹子楊嬋,人稱三聖母的道教神仙。楊嬋乃是玉皇大帝外甥,在道教地位也十分特殊,素來行事不講規矩,卻也無人敢管,天宮地府,更是處處見她身影,素來無甚顧忌。

偶有一日,玉帝與王母在瑤池中談起佛道相爭之事,他兩個只當楊嬋少不更事,所談又不是什麼機密,也未避諱她,哪知楊嬋聽在耳中,心裡卻活泛起來。

楊嬋與楊戩不同,她久居天宮,對玉帝這個舅舅頗為敬佩,聽玉帝為道教處境擔憂,便動了分憂之心。她也不知佛道之爭是為了聚攏造化,只聽玉帝說西牛賀洲地界都被靈山佔了,通道之人越來越少云云。

楊嬋來西牛賀洲走了一遭,果然與玉帝所說大致相仿。這一日她行到朱紫國,偶然發現朱紫國王甚是好色,便回天上隨意尋兩個宮女,委身下嫁與朱紫國王,要靠枕旁之風來動搖國王信佛的心思。

悟空聽了哈哈大笑,道:“玉帝這個外甥女可比你這外甥強多了。”

楊戩怒道:“你這猴子,我妹子遇險,你還來取笑!”

悟空微微詫異,道:“此事已過了幾年,你怎才來?”

楊戩道:“本來我與妹子十年八年不見,也是尋常事,那一日是紫陽真人來灌江口尋我,我才知道妹子在朱紫國遭難,紫陽真人語焉不詳,我才來朝中打探的。”

悟空點了點頭,紫陽真人,可不正是給金聖宮娘娘一件厲害衣服那個道教神仙。

最近工作太忙,狀態也差,忙完這陣會爆發,謝謝飄飛的雷捧場,真是慚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